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认知水平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对各类知识的把握与运用还不够熟练,因此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混淆概念、遗忘知识点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为探究对象,在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意义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应以学生实际学情为出发点,在历史教学中逐步渗透历史解释素养培养,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围绕史实进行客观分析、评判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习新知,感知历史的内在逻辑,从而促进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解释素养;教学策略历史解释素养是一种以史料为依据,客观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历史解释素养的中心思想是唯物史观,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高低能够充分反映其历史分析与叙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此外,历史解释素养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历史知识脉络。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价值(一)客观认识历史,发展正确的历史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复杂性,认识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之间的关联与影响,理解历史的客观存在性,明白历史不会随人们主观思想的改变而变化,每个独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其特定的现实背景。这样的历史认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梳理历史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历史知识框架。通过分析和解释史料,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真正含义,明白历史并非简单的事实陈述,从而发展正确的历史观念,摆脱片面、主观的看法,能够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历史和当下社会形成更全面、清晰的认识。(二)把握历史内在规律,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历史解释素养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较为清晰准确的分析与评价,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切实把握历史内在规律。基于良好的历史解释素养,学生可学会辨析历史材料能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养成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判断不同观点的科学性并进行合理的解释,提出有理有据的观点,发展论述事实和观点的能力;学会提炼信息,将信息整合成历史观点,进行历史判断,做到融会贯通,切实把握历史内在规律。这些能力对学生在后续的历史学习中进行独立思考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培养历史解释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一)讲解教材史料,初步渗透素养培养初中历史课程是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课程,但初中学生知识积累程度有限,还存在对历史概念认识模糊的问题,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只记忆历史事件,而没有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史料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为学生充分解读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初步渗透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1]。以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教学为例,该课内容主要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一系列措施,教师可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样既能丰富课程内容,还能使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自然渗透于课堂中。教师要通过讲解教材所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认同感。例如,“推恩令”的实施背景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与官府分庭抗礼,社会秩序混乱。而“推恩令”的实施大大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西汉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讲述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和内在逻辑,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辨析,通过比较不同历史观点,学生可以有效感知到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此养成历史辨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历史解释素养。例如,教师可以提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或问题,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进行辨析与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询问学生:“‘推恩令’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什么区别?”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区别在目的上,分封制下,周天子占有重要的领导地位,将权力分别赏赐给诸侯,目的是将统治的范围扩大;‘推恩令’的目的是削弱诸侯的权力,从而减轻他们对中央的威胁。”总之,通过讨论和分析教材中的史实,学生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初步把握历史知识,初步发展历史解释素养。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初步渗透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历史辨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史料和抛出开放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辨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展他们的历史解释素养,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二)融入情感体验,增强价值判断能力历史教学注重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情感体验,对此,教师可围绕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展开课堂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历史场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切身体会历史人物行为举止的深层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情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深远影响,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以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教学为例,该课重点讲述了中共七大的召开背景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教师可基于深化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提出开放性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引导其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中共七大的参会者,你认为大会的召开对当时人们的观念和社会形势有什么影响?”基于问题,学生可将自己带入参会者角色,深入感知中共七大如何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从而共情革命者的艰辛,由此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者当时的心情。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在情绪体验中主动思考史实并发展历史解释能力。其次,教师可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献、图片和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从情感体验中获取历史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展示教材“相关史事”栏目的资料,图文展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情况的资料,刺激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最后,教师要强调价值观判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还在于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价值判断。总之,通过多元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主动感知历史事件中的人文情怀,以史实为依据运用历史知识和逻辑思维客观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增强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明确历史事件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和影响。(三)设置协作探究项目,发展逻辑思维合作学习是一种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有效学习模式。每个人的历史认识都会随着自身认知水平的提升和思考角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发展历史解释素养、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深层内涵[2]。以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教学为例,该课主要描述了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细分为多个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的新变化,适合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模式开展课堂活动。对此,教师需要先围绕该课内容确立项目中心思想,再将课时内容进行细化以便学生开展研究。例如,该课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的变化,可细分为欧洲、美国和日本三个区域的具体变化,对此,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让三组学生分别以上述三个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合作探究其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如此,学生可分组探讨历史事件,认识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背景、原因,以及影响,探究美国“新经济”发展背景和影响,分析二战后日本政府制订的经济政策如何促进经济迅速发展。除了展示教材内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资料,让学生在合作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角度整合历史知识和信息。通过在小组中合作分析史料,解释历史,相互交流观点以及比较不同的观点,学生可逐步深入理解相关历史事件,厘清解释历史事件的逻辑,发展历史解释素养。此外,合作学习模式在于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与同伴有效沟通、合作,这些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合作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升课堂项目中学生的交互性,学生可以在自由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发展历史解释能力。通过项目研究,学生还能学会运用因果关系来进行分析历史,以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掌握更多历史解释方法和技巧,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发展历史核心素养[3]。(四)拓展课外史料,厘清历史脉络由于教材篇幅限制,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史料内容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教师可以适当提供课外史料,开阔学生历史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串联起历史事件、人物,形成完整的历史时序逻辑链。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释历史,厘清历史脉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以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到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教材提供的资料有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教师可提供更多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资料。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和理解历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这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如此,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间的关联,构建逻辑链更加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有效发展历史解释素养。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改进不足、修正错误。例如,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时候,部分学生混淆了“基本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两个概念,这会对他们后续的历史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辨析。总之,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课外史料,不仅能拓宽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重症护理管理试题及答案
- 护理教育改革的试题及答案探索
- 执业护士试题与答案指南
- 主管护师考试必知试题及答案
- 历史文化背景试题及答案探讨
- 2025年临床护理规范试题及答案分享
- 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自我评估方法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妇产科试题及答案
- 权威解读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试题和答案
- 出货检验报告
- 高分子材料完整版课件
- DB37∕T 5118-2018 市政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3章-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
- 油水井管理及动态分析.
- 水稻脱粒机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 《光学原理与应用》之双折射原理及应用
- 完整版电力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 硬笔书法练习用纸A4打印模板
-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 5000吨干货船设计总体方案及第三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