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温州十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9题。(18分)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
十不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月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
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
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
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
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忌。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
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
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
品不能辨,邪止在前不能择,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乩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
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依依焉蹶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
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于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
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雄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
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
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F1:“占者替②、史教诲,师箴,腰赋,朦诵,
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宣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日者:占卜。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工
1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判断,辨别
B.而亦无颠危之患危:危险,祸害
C.间诣余言诣:拜访,探问
D.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第:只,仅止
16.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塞谁非盲也珏孰能讥之乎
B.出则售其术多饱其腹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而不知不盲者书尽盲也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故不战巾强弱胜负已判矣
17.下列句子中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阕者”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B.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C.保帐焉蹶且蹶而不之悟D.邪正在前不能释
18.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艘、朦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
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
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19.翻译(6分)
①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②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3分)
15.B(B危:跌倒,与“颠”同义。)
16.A(A.都是表反问语气:B.表目的的连词:表凭借的介词C.主谓之间;动词“到”
D.顺承连词:转折连词)
17.C(C项是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与例句同。)
18.A(“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并非盲者说这句话的目的。)
19.①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
②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文言文译文:
乡里有个百人少年,从事占卜职业,(他)善于弹琴。邻居某人,招呼并安慰他道:“您
年龄多少啊?"(回答)说:“生纪十五岁了。”“从什么时候失明的啊?"(回答)说:‘‘三岁。”
“那么您这失明就十二年啦!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不知道天地的大、日月的光、山
高水流、容貌美丑、宫殿的宏伟壮丽,岂不是非常可悲的吗?我因为这才安慰你啊!”
盲人笑着说:“如您所言,这是只知盲人的盲,却不知不暗的人全都是瞎子啊。盲人何
尝就盲啊?我眼睛虽看不见,四肢和身体各个部位都(行动)刍如啊,因为眼睛不乱动啊。
对于人来说,听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的姓氏;琢磨他的话知道他的对与错。(我)行走(时),
判断道路的平陡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进入白己所精通的职、1九不计自己精
神在不急的事务中疲劳,不在没有益处的事上使用自己的力气,出外就推销自己的技能用来
养饱自己的肚子。如此这般久了就成习惯了,我对眼睛看不见并不感到烦恼。当今(这)世
上的人,喜欢作不合礼教的妆扮,喜欢做无用的观看。事情来临了却看不见,看见了又无法
远离(它);贤明蠢笨的品质不能辨别:邪恶端正在面前不能分辨:利害(冲突)来了不能
审时度势;治理和动乱的缘故不能识别:诗书摆在面前,(现实)事物跟着(身)后,终日
看到它们却不得其要领,倒行逆施,(昏昏然)无所适从地绊倒跌倒却不知道觉悟:最终跳
进罗网、跌入陷阱的人比比皆是。老天已经够偏爱人的了,给予人们运动认识的器官,而人
们却失去了老天爷给那些本能给人们的本意。动不动就用这些本能来陷自身于被动的,难道
只是眼睛吗!我要说昏昏然行走,黑忽忽朝前赶(的人),天下诺不睹啊?瞎的人只有我吗?
我正轻蔑地顾盼,说你等不够资格有辱我(的眼睛)看上一眼的。您不替自己悲哀却为你等
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我正转而为您悲要安慰您啊J
(邻居)某人没有(言辞)来作答。他闲暇时来拜访我,讲了盲者的那段话。我听了之
后感到惊异,说:“古代由盲人担任的乐官和太史负责讽谏教化,少师进献箴言,盲人乐师
朗诵诗歌,像晋国的师旷和郑国的师慧就是这种人。这个百者,难道不是那一类人吗?”因
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浙江省杭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萧颖士,宇茂挺,梁鄱阳王恢七世孙。颖士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生。现书一览即诵,
通百家谱系、书籀学。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父旻,以莒丞抵罪,颖上往诉于
府佐张惟一,惟一曰:“旻有佳儿,吾以旻获谴不憾。”
天宝初,颖士补秘书正字。于时裴稚卿、席士、张均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
播天下。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颍士方父丧,不诣。林甫尝至故人舍邀颖士,颖士前往,哭门
内以待,林甫不得已,前吊乃去。怒其不下已,调广陵参军事,颖士急中不能堪,作《伐樱
桃树赋》以讥林甫云。史官韦述存颖士自代,召诟史馆待制,颖士来传诣京师。而林南万威
福自擅,颍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兔官。林甫死,更调河南府参军事。
安禄山宠迟,颍士阴语柳并日:“一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而禄
山反,颍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忽不用,叹日:“肉食者儿戏御剧贼,难矣
哉!”节度使源清辟学书,贼攻囊阳,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官兵守潼关,财用急,必
待江、淮转饷乃足,饷道由汉、沔,则爰阳乃今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且列郡
数十,人百万,训兵攘寇,社稷之功也。“浦乃按甲不出。亦会禄山死,贼解去。
颖士乐闻人基,以推引后进为己任,如李阳、李幼卿等数十人,由奖目,皆为名士。天
下推知人,称萧功曾。尝兄事元德秀,而友殷寅、颜真卿。尝与(李)华、(陆)据游洛龙门,
读路旁碑,颍士即诵,华再阅,据三乃能尽记°闻者馈三■人才高下,此共分也“
(选自《新唐书・萧颖上传》有删改)
1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莒丞羊等抵罪:犯罪
B.怒其不下己下:谦恭待人
c.肉食者儿戏御剧般剧贼:势力强大的贼寇
D.而发股寅、颜真卿友:友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以旻获谴不憾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颖士往诉于府佐张惟一又杂植兰桂竹木干庭
c.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D.泊印按甲不出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甫)怒其不下己B.(朝廷)召诣史馆待制
c・纳忽不用,(颖士)叹曰I).贼攻襄阳,(贼)欲退保江陵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颖士聪敏异常,四岁能文,十岁被录取为太学生。后来与朋友游览洛阳龙门,看
路旁碑文,他读--遍即能成诵,记忆力明显高出他人。
B•宰相李林甫想见萧颖士,被箫颖士以守父丧为由拒绝:后来李林甫邀萧颖士到一朋
友家见面,萧颖士前往却“哭门内以待”,可见他处事机智得体。
c•萧颖士对柳并说“胡人恃宠而骄,乱不久矣”,这表现出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
萧颖十对源汨说的一番话,则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D•萧颖士天资聪颖,为人刚直,才能卓著,颇受“先进”的赏识。但也因为他的傲气
和不屈。使得他连连遭贬,为此他痛悔不已。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
②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
(-)(18分)
17.D18.B19.D20.D
21.①这时,裴耀卿、席豫、张均都是前辈,器重箫颖士的才干,以平等之
礼相待,从此萧颖士名扬天下。
②胡人得宠骄傲,不久就会作乱,洛阳也许要先陷入贼手。(6分,各3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浙江省宁波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璃,仕汉符离令。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
颜色。尝谓其母曰:“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冠,继丁内外多,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
贫宴。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任右赞善大夫,后命为枢密直学士.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悦,颇多壅遇,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
方有失事机,靖习置■局,命官专莅,校若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锁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
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依监无为军榷务①,学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
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摘得侃私僮诘之,
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大惊异。时西北用兵枢机之任专
主谋议敏中明辨有才喀,遇事敏速。
其宗即位,命敬中为鄢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是冬,真宗幸懑渊,赐敏中密诏,
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
中密使意兵被甲伏庞下幕中。明日,尽召其僚兵官,道酒纵回,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
驰-聘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既寻其
尸,以灰沙扫庭,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边藩遂安。
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诗当对,帝曰:“朕自
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敬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日:“敬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
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谤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谤与其亲径入,徐贺日:“今日闻
降麻力士大夫奖不欢慰相庆。”敬中但唯唯。又日:“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非勃德隆重,
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饯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
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
敏中大个官职3'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注]①榷务:宋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机构。②降麻:唐宋任免将相。③端揆,指相位。
17.对卜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冠,继丁内外体忧:忧愁
加置局,命官专莅利:另外
理其尸,以灰沙扫庭屏:隐藏
耐官职耐:胜任
18.卜.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贿败君子不以言举人
于市门外徘徊干斗牛之间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务其亲径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1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而敏中“有才略”的一组是
①能刻厉自立,有大志
②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
③按实,尝有书及门
④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
⑤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
⑥敏中谢客,门阑寂然
A.®®®B.①®⑤C.②®®D.®@@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敏中是符离县令向瑞之子,从小被父亲严格教诲,成年后,胸有大志,甘于清贫,
刻苦学习,后应试中举C
B.向敏中为官廉洁,不入浊流,太宗欲委以大任,有人控告他与贪官皇甫侃有牵连,经
查证,纯属无中生有。
C.向敏中富于谋略,得知有禁军士兵想趁傩会作乱,他将计就计,部署士兵埋伏在廊下
的幕布中,伺机将傩人一网打尽。
D.向敏中被任命为仆射,接待翰林学士李宗谤时.,心知他是皇帝派来特意道贺的,连声
诺诺,更显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3分)
⑵直宗幸浪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鄱,许便宜从事。(3分)
(一)
17.A(居丧)
18.C(代词:助词,凑音节。A因为:B在;D介词,和)
19.C(①有志向,③指御史查实,⑥待客之道)
20.D(“心知”和“更显”“感激之情”错,表现的是向敏中“宠辱不惊”的品格)
21.(1)不久抓住了皇甫侃的家臣(或家仆)查问他,说这封信接着就放在竹筒里,埋在江边
的客舍旁。(“诘”“寻瘗”各0.5分)⑵宋真宗亲临渲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
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幸”“付”“鄙”“便宜从事(可斟酌情势,不
拘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各1分)
(浙江省五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三联考调研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国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
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七卫鞅。卫鞅复见孝
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日:“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1.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
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
德于股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
可以朋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日:“不然。圣人
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
鞅日:“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干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
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
不肖者拘焉。"杜挚日:“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
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冬。“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石不
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具傅公子度,豌具师公孙贾。明
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
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
于边城。耳后民莫敢议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
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毁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
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屈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
商君,杀之于郑地池。泰惠工车裂商甘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生砸的一项是
()
A.景监以寸卫鞅让:责备B.子何以〒吾君中:选中
C.而循礼者不足多多:赞扬0.舍人无啰者坐之验:凭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学者溺r所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法之不行,自上犯之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①丹后民莫敢议令②退论书策以舒"愤
10.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W砸的一项是
()
A.公与(商鞅)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B.(圣人)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C.(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D.商君亡至关下,欲舍(之)客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氐砸的一项是
()
A.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
秦国就可以治
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B.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
还认为只要能
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
商鞅驳斥了这
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殃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
未能成功,
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
12.(9分)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3分)
②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3分)
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
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二)《论语》阅读(8分)
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13—14题。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
广而
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
之,少者怀之。”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J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3.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
因。(2分)
衍文:
产生原因:
14.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了•对中庸极为推崇,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
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6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8.(3分)B(中意)
9.(3分)A(A通过。B介词,表示被动;介词,从……里。
C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这样的事情。
D代词,此:代询,自己的.)
10.(3分)D(应为“于”)
11.(3分)A(“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不对,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
周矣”的意思是“然
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12.(9分)
(1)(6分)①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
不乐等上几十年、
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
②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泰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
(2)(3分)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常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更持
而束缚之/
问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吏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二)《论语》阅读(8分)
13.较。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
14.孔子的中席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
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
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加偏离仁德,印社
会公正。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谀和谐社会。要点:运用所给
材料做出分析,(2分)韭出孔子的中庸之道的原则就是要济求仁德,也就是社会公正。
(2分)中庸之道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2分)
参考译文
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
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睡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
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于是卫鞅又见
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
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
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两、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
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
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
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股、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像不
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
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得好。”甘龙说:
“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
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
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
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
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
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
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
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
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
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泰国老百姓到国都睨祈法不方史的人数以上计。正当这时,
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
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
罢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
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去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
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
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
部迂到边藕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
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
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
的地步!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
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龟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
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浙江省桐庐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联考调研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8分)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
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
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率”,以为读书游艺
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
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
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乂
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
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瘦肿,为梭屈,而以害其
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行乃见:
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
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
茂条达,而为瞒液、瘦肿、程屈矣,不亦远哉?
传午I:“行前定,则不困不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尚节亭记〉刘基1
【注】①大易:指《易经人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备:很充分B.故辿国,大节也让:辞让
C.能以节立身者绊矣鲜:很少D.或以之中德而自励比:比较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岂便为玩好而已而又与吾彼游
B.婉婉焉®不为风雨摧折者莲取其出污巾不染
C.人道有变,其节〃见至东城,口有二十八骑
D.佩以玉,环以象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节”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②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③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④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⑤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⑥故让国,大节也
⑦好植竹,取其节也⑧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①⑦⑧B.②③⑤C.®@®D.④⑤⑧
18、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不仅仅是好玩,所以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
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
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
B.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会稽黄中立能以''尚节之亭”
明志,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
C.泰伯、子思能守大节,而同样的事,季子、曾子却不能做到适宜,所以节操对人来
说是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要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
D.《礼记•中庸》认为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刘基这些人交游,恰
好说明,为人在世在做事前预先计划的必要性。
19、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3分)
译文:
②传口:”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口处之裕如也.(3分)
译文:
15、D(比拟)16、B(A、副词,只,仅仅/代词,这些人B、连词,却C、连词,
就/才_
D、介词,用/目的连同,来)17、C(@@③⑧中“节”取实义,④⑤©中“节”取虚
义,⑦二者兼而有之)18、D(是《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的,不是“《礼记•中庸》认为“
的)_
19、①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
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②《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戈IJ好,
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
(浙江省杭十四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联考调研考试)
三.阅读下面几段文言文,完成8—13题。(19分)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蜴也,始可与言《诗》
己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15)
子受问日:"‘巧笑借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3・8)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
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
8.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目吩兮黑白分明
B.素以为纲兮色彩繁盛的样子
C.由也韭人倍
1).始可与言《诗》已矣参与
9.对卜.列加点词的分析,正询的一项是(3分)
①告诸往而知来者②闻斯行询
③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I).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0.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4分)
①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②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11.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涯砸回答,孔子认为完善修养的理想境界是什么?(3分)
12.文段二中孔子发出“起予者商也”的感叹,文段三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的
一个具体事例,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从中所体现的孔子教育总想。(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R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注释:①公孙朝:卫
国大夫。
8.D9.D
10.①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横,怎么样?
②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11.贫而乐,富而好礼
12.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13.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
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浙江省2008/2009学年度高三联考期末模拟考试)
(二)文言文练习(22分)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佃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
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
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吩伟
然。凡一切经史子集、芟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葬八蛮之所记栽,
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
生则抚学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研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日:“君以此权子母②,母
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日:“此
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盾尸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
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
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骁》、《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
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狼《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
者称焉O
曲江廖燕日予读先生所浮诸书领异标新返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
哉虽雁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
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极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
革:指明清易代。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以贯之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遣返
D.因为诗吊之悼念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在颜渊为叹圣②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①一E以千金与先生②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而排之②而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其齿颊②其余评论尚多
“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3分)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讲经时,所在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16.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4分)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
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战略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网络运营主管职业素养测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数控精密车削中心项目合作计划书
- 炮台竞智中学数学试卷
- 秦岭六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 连云港中考原题数学试卷
- 涂层涂层结合强度分析报告
- 每个地区中考数学试卷
- 宁波电大高等数学试卷
- 历年武汉四调数学试卷
- 2024年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考试题库(单选、多选、判断题)
- 知识题库-人社练兵比武竞赛测试题及答案(五)
- 多功能报告厅设计
- 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全册教案
- 出入境证件承诺书
- 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课件
- 医院科教科主任竞聘演讲稿课件
-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件
-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5120-2021)【可编辑】
- 医院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范例
- 乳腺钼靶诊断分级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