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带答案)_第1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带答案)_第2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带答案)_第3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带答案)_第4页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带答案)(试卷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6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以独特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被后人铭记:为祖国的国防武器事业鞠躬尽瘁、至死不懈的邓稼先,他是(当之无愧妇孺皆知)的“两弹元勋”;钻探典jí时锲而不舍、以深霄灯火为伴的闻一多,他让我们看到民主斗士的铮铮铁骨;粗鄙的长相下隐藏着天才灵魂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思想深邃而伟大……历史的长河因这些杰出人物,滚滚向前奔流不息。(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锲_______而不舍典jí(2)文中有一个错字,请你找出并改正。(2分)_______改为_______(3)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2.七年级(2)班开展了以“爱国”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1)活动中,小语拟写了一副对联,请你修改上联,使对联更加工整。(2分)上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山川都在悲哀低吟,漫长的黑夜何时才是尽头?下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欢唱,喜气洋洋。(2)同学们搜集了下列材料,请你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材料一】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材料二】班级对本校七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爱国意识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如何看待每周的升旗仪式对国歌的看法你喜欢的作品你所阅读的爱国题材作品来源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30%喜欢15%爱国题材8%历史、道法课本81%是学校的一种例行活动70%没有感觉85%武侠、言情等小说或漫画92%其他文学作品19%①阅读材料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②请根据材料二的表格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3.诗文名句填空(6分)(1),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3),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4)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的诗句是:,。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田舍①(宋)范成大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注]①田舍:农家。②筑圃(pǔ):修筑打谷场。③林菁(jīng):丛生的草木。4.请你暂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颔联所呈现的画面。5.尾联中“乐哉今岁事”,“乐”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①失成功,稽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②’,以就懿③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后汉书·列女传》【注释】①捐,抛弃。②“亡”,同“无”,不足。③懿,美好。6.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2分)蒙辞以军中多务7.解释加点字。(4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累寸不已()(4)遂七年不反()8.翻译句子。(4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何异断斯织乎?9.甲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4分)10.孙权劝吕蒙读书,乐羊子的妻子规劝丈夫读书,这两个人分别是如何劝说的?请做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骆驼祥子》片段,完成各题。(10分)【选段一】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他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他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他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选段二】看这个天,多么晴爽干燥,正像北方人那样爽直痛快。人遇到喜事,连天气也好了,他似乎没见过这样可爱的冬晴。为更实际的表示自己的快乐,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从口中慢慢凉到胸部,使他全身一颤。几口把它吃完,舌头有些麻木,心中舒服。他扯开大步,去找她。心中已看见了那个杂院,那间小屋,与她心爱的人;只差着一对翅膀把他一下送到那里。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11.选文中“她”是_______________;“喜事”指__________________(2分)12.从选文内容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13.请你仿照示例给文中的划线句作批注。示例: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驴马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批注示例:用“奔”“灌”等动词描述拉车人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牛马一般的生活。(3分)14.祥子最终走向毁灭,联系整部作品,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祥子堕落的原因。(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解读黄河陈世旭①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②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混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流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有4000吨土壤被侵蚀,一年毁灭耕地550万亩,却又每年给河口输送泥沙10亿吨,净造国土几十平方公里。③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桀骜不驯。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文,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④黄河之于中国,是终年的哭泣流成的河。⑤无数灾难无数忍耐无数期冀无数挫败,无数莫名的暴躁无数难以诉说的痛苦与忧烦、惊悸与困惑,一直伴着这条河在流淌。掀开阴云密布的眉睫,仰望一次次卷土重来的怒吼。北斗斟满了雷声,绿草和黄金在梦里汹涌。⑥走向黄河,是一种惊世的悲壮。⑦豪饮北风,伫立在高岸。倾听大漠荒原,倾听古战场铁马金戈的长啸,倾听五千年祸福相生从不静息的声威。苍凉夕阳抚摩傲岸峡谷,抚摩黄河子民青铜质地的肤色。⑧黄河百折不回,黄河不废万古流。⑨空中的寒星,是谁的眼睛?水面浮动神秘的灯影,地平线撤退到时间与意识的外围,万种声音在裸原的深处悄无声息。黄河钩沉,流星划过。河水击响!节拍,一种不可违背的预约。温柔与雄浑弯曲成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⑩谁主持了秋天的全部收获?谁把千秋的史话传诸无穷的后世?黄皮肤的古老民族,站在迸溅喧嚣.的激流上,站在粗粝蛮野的船歌里,站在烈烈烽火锻造的旋律中。能割舍一切,不能割舍黄河的品格。那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光辉。⑪一代代黄河人,把血脉喷涌成黄河的血脉,把骨肉凝结成黄河的骨肉。不由分说的狂飙,翻卷出无尽的悲歌。就只为多年以后,几女们能够如此美丽地在大地上行走:纺织棉花,种植水稻,收割麦子,拉网打鱼,早晨读唐诗,黄昏背宋词,在宣纸上泼墨,在瓷:器上绘画,在江南的雨巷徘徊,在塞北的草原纵马,用醇酒招待客人,用香茶浸泡温情,和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相爱。有一天老死,就埋在河岸随便哪一座山峦。⑫走向黄河,是一种庄重的礼拜。⑬黄河引导了华夏文明的走向。黄河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性格。⑭当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这条从世界屋脊出发的河,已经走过千里万里,奔流到海不复回。女娲泥绳,先民石器,炎帝百草,黄帝内经,秦汉长城,唐宋诗文……滚滚的波涛圣迹起伏,先哲的薪火源远流长。⑮黄河是把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无数河流连;接起来的伟大生命,黄河是黄了天黄了地黄了子民肌!肤的伟大圣河,黄河是一路吟唱一路滋润一路养育的伟大母亲!⑯千百年来无数人竭尽才情地奉献给它以诗文、舞乐绘画、雕塑、建筑。它惊心动魄的急流和宽广安详的波涛,它的凶猛无忌的冲击和漫泛,它的两岸峻拔而多姿多彩的群山,堆积成山的黄土,无边无际的高原,以及同这一切相联系着的爱情和仇怨,生育与死亡,耕耘与荒芜,荣华与枯凋,收获与灾害,和平与战伐,兴盛与衰败,福祉与苦难,创造与毁灭的颂歌和叹息所有那些肯定将永世不朽的艺术无论多么辉煌,同它比较起来,也只能是一片苍白。⑰黄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黄河是一个民族的史诗。黄河就是一个民族自身。它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它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同一个民族的生存、成长、繁衍、变迁,一个民族的命运、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连接得如此紧密,互为一体。15.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黄河,请按要求补充下面的表格。(3分)解读“结果”原因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敬畏(1)(2)倾听古战场铁马金戈的长啸,倾听五千年祸福相生从不静息的声威;黄河百折不回,黄河不废万古流。走向黄河,是一种庄重的礼拜(3)16.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5分)(1)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丈,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2)黄皮肤的古老民族,站在迸溅喧器的激流上,站在粗粝蛮野的船歌里,站在烈烈烽火锻造的旋律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17.本文描写的对象是黄河,而第段写的却是“无数人竭尽才情地奉献给它以诗文、舞乐、绘画、雕塑建筑”,有什么作用?(3分)18.联系《黄河颂》一文中的句子,结合文意,谈谈文中的黄河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3分)【链接材料】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文本一: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选自《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有删改)文本二:“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青年人的精气神,在书本中涵养,更在实践中砥砺。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宋代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明代董其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明代王阳明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到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崇尚实践、重视实践的精神品格,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辩证方法,滋养着一代代青年“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真才。课本是平面的,而世界立体生动;文字是无声的,而生活五彩斑斓。走进生活,走进实践,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在博万物中广其识,在涉世道中明其理,才能让青年人更好地汲取智慧、丰富思想、淬炼精神。在贵州师范大学,有一个“1家1”全家福拍摄团。从2012年起,拍摄团26次走进贵州省的80多个村寨,免费为近7000个农村家庭拍摄了全家福。一届届学生背着相机、扛着帐篷,在深入乡土中国的过程中锻炼成长,更用镜头记录了11年间的山乡巨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不仅能开阔眼界与胸襟,增长见识和能力,还能在亲眼见证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升腾起自豪感、厚植起自信心、激扬起家国情,真正成为“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的新时代青年。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难方能图其远。淬炼挺拔的精神,离不开社会的熔炉;增强干事的本领,少不了现实的磨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们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勤奋治学,练就兴农富农的“十八般武艺”。85后青年杨宁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生她养她的村庄,靠着自身所学和拼劲干劲,在大山苗寨挥洒青春和汗水,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实践是大课堂,是练兵场。我们要勇于到更广阔的天地、更复杂的环境中去,研究现实矛盾,实践胸中所学。如此,方能在一次次摸爬滚打中褪去[甲],在一次次迎难而上中增添[乙],在一次次爬坡过坎中沉淀[丙]。(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9.文本一主要是从哪些地方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分)20.选择合适的词(勇气、稚气、底气)填入文本二第4段中甲、乙、丙三处。(3分)[甲][乙][丙]21.综合上述两个文本内容,简述如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4分)2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含蓄地指出了闻一多先生“头发凌乱”“众物腾怨”等不足之处。B.文本一写闻一多先生的独特言行主要是为了衬托李公朴先生的光辉形象。C.文本二第1段画横线的句子,意在表面知行合一的学说主要是由他们四位创立的。D.从表达方式看,文本一侧重叙述事件,而文本二则重在阐述观点。三、写作(40分)23.根据要求作文。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但是,正当其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直到某个时候,回望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⑴不少于500字;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⑷请认真书写。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1)①.qiè②.籍(2)霄改为宵(3)当之无愧2.(1)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山川哀吟(山川悲吟),长夜漫漫。(2)①示例:爱国是每一个人的本分,我们都要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②本校七年级学生爱国意识普遍较为淡薄;本校七年级学生中喜欢爱国题材作品的人较少;本校七年级学生阅读爱国题材作品的来源渠道太少。(写出两条即可)3.略二、阅读理解与鉴赏(共6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4.小孩子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蹭着一份舒适的阴凉。夕阳西下,好动的鸟雀争先恐后地追逐着西斜的太阳洒下的光亮,叽叽喳喳地叫得正欢。5.“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描写了酣然入睡的孩子,叫得欢的鸟雀;“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描写了炊烟袅袅,林木与小草散发迷人的芳香;“天末稻云黄”描写了田野里的稻子一片金黄,辛苦忙碌一年,丰收已经在望了。每个场景都洋溢着欢乐喜悦的气息。(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8分)6.蒙/辞以军中多务7.①.推托②.粗略地阅读③.停止④.反同“返”,返回8.(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同割断这些织品有什么不同呢?9.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吕蒙:知错能改,勤奋好学,有军人的坦诚。10.孙权首先一语道破读书的重要性,告诉吕蒙学习的方法、目的和作用。现身说法,以身作则,吕蒙无可推辞。乐羊子妻子以织布为喻,借事说理,规劝丈夫学习应积学求知,让丈夫最终悔悟。【参考译文】:乙: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坐着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思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不停下,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要放弃成功,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你中途就回来了,那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