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
鲁原正义将外部空间理论定义为三个外部空间因素,即地上(下界面)、墙(垂直界面)
和屋顶(上界面)。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外部空间,由限定空间的各界面组成,因此,各界
面的形成特点不同,公共空间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同。苏州作为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传
统园林包括的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四大典型造园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各界面的塑造
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定影响C
一、底界面特征的对比
底界面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基面,也是人们活动的依托,因此,底界面特征的不同将影响人
们对该城市公共空间的卬象。通过分析底界面构成要素的材料特点、形式特点等,可以发
现苏州城市公共空间底界面特色。
(一)青石板、石灰、金属
苏州传统园林中,底界面主要由硬质铺装、水面、植被构成。除水面和植被外,底界面中
硬质铺装材料主要使用青石板、青砖、卵石材料。因此,在一部分改造的历史街区或是古
城区新建的街头绿地中,较多使用这些材料以呼应苏州传统风貌。此外,花岗岩(尤以金
山石居多)的应用较传统园林增加了许多,往往利用石料本身体现出的粗野质感,体现空
间的浑厚、质朴。加上石材尺寸可大可小,十分适合公共空间中底界面的统一性塑造。
(二)营造了丰富的底界面肌理
为吸引视线,突出视觉中心,强调地域性,底界面往往利用硬质铺装的特点进行雕刻或拼
花处理。例如,苏州火车站南广场临近水面的“末•平江图”主题地雕,很好地营造了空
间氛围,吸引游客关注平江图与苏州古城关系的同时,使游客从一幅古地图感受苏州的悠
久历史。不同于广场地面雕塑,街道及街头绿地则更多利用青砖或卵石进行拼花,以塑造
更为丰富的底界面肌理。例如,青砖往往铺设成人字拼等,以起到更好地引导路线的作用;
卵石则多做花形图案的拼接,有利于加强区域感。
二、界面要素的分离
垂直界面即“墙面”,是公共空间中垂直方向构成要素的总称。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中,具有一定特征和表现力的垂直界面要素很容易从背景环境中分离出来,使人印象深刻C
构成垂直界面的要素很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苏州城市公共空间的垂直界面及其构成
要素构建独特公共空间的方式。
(一)建筑物和构筑物
1.建筑立面的基本特征
苏州城市的特色之一体现在粉墙黛瓦的传统建筑上。这些传统建筑围合形成的城市公共空
间以街道为主。众所周知:苏州沿街传统建筑多是商住一体式,前店后宅的多进院布局形
式决定了建筑外立面的基本特征。此外,由于苏州河道众多,很多沿河的建筑建造成骑楼
的形式,底层通透,方便行人通过的同时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以上苏州街道空间立面的
特质,使人们能够联想到平江路或山塘街的沿街立面,从而使这些街道给人们留下深刻ER
象。
2.小区内特色景观
廊架及亭子作为垂直界面的构成要素之一,在苏州城市公共空间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
是古城区,街道、街头绿地、滨水空间都有廊架及亭子出现,甚至苏州街头的公交车站台
也是廊亭形式。廊架及亭子作为苏州城市公共空间特质构成因素之一,飞檐、起翘这些轻
盈的形象,承载了苏州建筑的印记。
3.苏州的信息遗迹
门楼及牌坊作为垂直界面要素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提示,在苏州随处可见。例如,观前街
东西两端的牌坊,预示着街道的起始;胥门东面树立着的牌坊遗迹,作为标识代表着城市
曾经的记忆;盘门的牌楼则表示盘门景区序列的起点。
4.山、水、城的景观功能
山墙是构成空间围合的重要因素,也是垂直界面中的典型要素。苏州传统园林中的山墙既
具备围合功能,也具有造景功能。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山墙的功能则以造景为主、围合为
辅。例如,新区永利广场的月洞门景墙,结合水景及石景,塑造了“山、水、城”的空间
意象;石湖东入口将山墙作为入口的构思来源,塑造了雕塑般的入口形象,使人能够明显
感受到入口独特性和山墙的意象。
5.古城墙的还原利用及再造
苏州的城墙及城楼在“宋•平江图”以及伍子胥的造城运动中都可见其“一斑”。虽然现
今保留下来的古城墙不多:但苏州市政府通过复原尽可能地还原并再造了其他的城墙及城
楼,包括阊门、相门、齐等。通过对城墙及城楼的保护以及还原再造,保留并延续了人
们心H中苏州古城的特色意象,并使其成为苏州城市公共空间中垂直界面要素的重要组成
部分。
(二)苏州桥的分类
作为建筑元素,桥是苏州传统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按照建造材料,苏州的桥可以分为
石桥、木桥,按照结构可以分为拱桥、平板桥(平板桥又可分为直桥和曲桥)。无论何种
桥,在苏州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并同其他垂直要素共同强化了苏州城市公共空间垂
直界面的特色。
(三)传统的石岸处理手法
有水的地方就会有“岸”,在苏州众多的驳岸处理手法中,常见的有堤坝式,如山塘街、
金鸡湖等,是传统硬质驳岸的处理手法;台阶式,是硬质驳岸的一种变体,但同水面的接
触更为直接,闾门寻根码头、金鸡湖都有类似的做法;置石式,在自然式驳岸的基础上强
化驳岸的位置,引起注意、美化的同时达到警示目的。以上这些苏州城市公共空间中常见
的驳岸样式作为垂直界面的构成要素,丰富了垂直界面的形式。
(四)垂直要素
植物作为垂直界面的构成要素具有不同于人工垂直要素的自然特点,具有柔化人工界面的
作用,因此,是垂直界面中不可缺少的垂直要素。苏州城市公共空间中,一些植物被广泛
使用,形成了苏州特色的植物意向。有些街道甚至因为某种植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十
全街以梧桐树出名,道前街和十梓街则因秋天银杏树落叶造成的满地金黄形成了独特的街
景。
(五)环境是自己的特点
环境设施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样是垂直界面的重要构成要素,其视觉
特征决定了其能否从环境中脱离出来,形成自身特点。苏州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环境设施,
依据不同区域外观不尽相同,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整体性。例如,姑苏区,环境
设施具有共同的形式特征及色彩关系,整体较为统一,作为垂直界面的重要构成要素,具
有统一的辨识度。
(六)雕塑小品方面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雕塑小品因其立意或构思往往在特定场合起到点题作用,从而赋予空
间一定的情境及意境。苏州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小品,主要以人物雕塑及装饰性的花格
小品出现。例如,胥门广场在一座浮雕墙前树立了伍子胥雕像,用于纪念伍子胥对苏州的
重要性。此外,苏州街头常见的装饰性小品很多都以花窗为创意来源,如干将路东端和西
端分别以花窗雕塑为装饰,象征干将路在古城区的起始。
(七)水面的垂直界面
水体作为传统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同样运用较多,而在垂直界面
中的水体往往表现为动态的喷泉或跌水。该类型的垂直要素丰富了垂直界面的表现形态,
不同于底界面中水面要素的平静。由于其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结合声、光、电等能营造
出梦幻般的视觉效果,往往起到吸引视线的作用,营造空间氛围的同时自身也成为视觉中
心。
三、苏州城市公共空间的顶界面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中,顶界面虽然同底界面、垂直界面一样具有空间限定作用,但能够构成空
间限定的要素以植物居多,因此,运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植物形成的城市公共空间意象往
往更具苏州城市公共空间的符号特征。例如,十全街的梧桐树及道前街的银杏树。
除此以外,苏州城市公共空间中,具有一定特点的顶界面要素还有廊架、亭子。廊、亭作
为传统建筑中的典型类型:在苏州城市空间中运用较多,因此,能够形成具有苏州特色意
象的顶界面特征。此外,以廊、亭为设计原型的构筑物、公交车站台、电话亭等,也加强
了苏州城市公共空间中顶界面的意象特征。
四、传统园林园林对城市公共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