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级预防医学卫生化学复习资料量方程式Q={Q}·[Q]既:量值=数值·单位采样的基本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误差公理:测量结果都具有误差,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和测量的过程之中。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称为误差;相对误差: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绝对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真值: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完全一致的量值。约定真值:对于给定的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值。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测量过程中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各种因素的随机波动引起的误差)随机误差的特点对称性、单峰性、有界性、抵偿性即随着测量次数增加随机误差算术平均值趋于零,服从正态分布。7、正确度:由大量测试结果得到的平均数与接受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测试结果间的一致程度。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课件上面的例题)还有各种检验法(见书)可疑数字:对于测量所得近似值,只允许最后一位是可疑的,不准确的。记录测量数据时,只允许保留一位可疑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反映了测量的相对误差,不能随意舍去或保留最后一位数字。乘除运算时,若第一位数字大于或等于8,其有效数字位数可多算一位。数据中的“0”作具体分析(看位置)左无效,间有效,右看小数点。常数π等非测量所得数据,视为无限多位有效数字;pH、pM等对数值,有效数字位数仅取决于小数部分数字的位数。如pH=10.20,应为两位有效数值。有效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五后有数就进一;五后为零看左方:左为奇数就进一;左为偶数就舍光。只允许对原测量值一次修约至所需位数,不能分次修约。大量数据运算时,可先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运算后,再修约。数值相加减时,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位数应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者相同(绝对误差最大);数值相乘除时,结果保留位数应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相对误差最大);乘方或开方时,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对数运算时,对数尾数的位数应与真数有效数字位数相同;非测量数字,计算时不考虑其位数。含量的计算,小数点后最多保留两位。9、实验室质量控制(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1.常规质量控制的基础实验(1)空白试验:不加样品,按照样品分析的操作手续和条件进行实验得到的分析结果。每批做平行双样测定,共测定5~6批,计算标准偏差,计算检测限,与标准分析方法规定检测限最比较。(2)检测限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可以从样品中定量检测出得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3)标准曲线校准曲线是描述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响应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标准曲线:用标准溶液系列直接测量,没有经过样品的预处理过程,这对于基体复杂的样品往往造成较大误差。工作曲线:所使用的标准溶液经过了与样品相同的消解、净化、测量等全过程。评价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4)灵敏度测定方法对待测物质单位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响应值的变化程度。(5)方法精密度在方法的线性范围内,选择高、中、低三种浓度样品,每种浓度测6个平行样,在相同条件下连续6次测定(日内)和重复测定6天(日间),分别计算每种浓度各自的标准偏差。一般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在10%以内。6)方法准确度:用标准物质进行评价;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与标准方法进行比较。2.质量控制图如果点的位置在中心线的附近上下警戒线之间的区域内,则测定工作的质量处于较好的控制水平中,样品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如果点的位置在上下警戒限之外,但仍在上下控制限之间的区域内,提示测定工作的质量开始变劣,存在质量失控的倾向,应查找原因,才去措施纠正,但这次样品测定结果尚可保留。如果点的位置落在上下控制限之外,则表示测定结果的质量失去控制,应立即找出原因予以纠正,并重新测定该批样品。如果有7个点连续上升或者下降,则表示测量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应立即寻找原因,加以纠正。第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原子光谱:气态原子或离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光谱。包括:原子吸收、原子放射、原子荧光光谱等。原子光谱为一条条彼此分立的线状光谱。2.分子光谱:在辐射能作用下,分子内能级间的跃起迁产生的光谱。为带状光谱。3.摩尔吸光系数:在一定λ下,c:mol/L,b:cm时的吸光度。单位:L/(mol·cm)A=εbc,它是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Ε=Ma4.吸光系数a:一定λ下,c:g/L,b:cm时的吸光度。单位:L·g–1·cm-1A=abc5.朗伯-比尔定律:A=kbc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在入射光的波长、强度以及溶液温度等保持不变时,该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浓度c及液层厚度b的乘积成正比。吸光度A具有加和性。Aa+b+c=Aa+Ab+Ac。物质的电子结构不同,所能吸收光的波长也不同,这就构成了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基础。影响吸收定律的主要因素:(一)化学因素朗—比耳定律假定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该定律适用于稀溶液,溶质的离解、缔合、互变异构及化学变化也会引起偏离。尤其浓度过高(>0.01mol/L)会使c与A关系偏离定律:①粒子相互作用加强,吸光能力改变。②溶液对光的折射、散射、反射显著改变(二)光学因素1.非单色光的影响:入射光为单色光是应用该定律的重要前提2.杂散光的影响:仪器本身缺陷;光学元件污染造成。3.反射和散色光的影响:散射和反射使T↓,A↑,吸收光谱变形。通常可用空白对比校正消除。4.非平行光的影响:使光程↑,A↑,吸收光谱变形。6、吸收光谱(吸收曲线):以A为纵坐标,λ为横坐标,绘制的λ~A曲线吸收光谱术语:吸收峰→λmax:曲线上比左右相邻处都高的一处;吸收谷→λmin:曲线上比左右相邻处都低的一处;肩峰→λsh:介于峰与谷之间,形状像肩的弱吸收峰;末端吸收:在吸收光谱短波长端所呈现的强吸收而不呈峰形的部分。定性分析:吸收光谱的特征(形状和λmax):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不同物质吸收光谱不同;相同物质吸收光谱相同。定量分析:一般选λmax测吸收程度(吸光度A):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对光的吸收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一定的物质,浓度增加,λmax不变,吸收程度成比例增加。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1)光源:发出所需波长范围内的连续光谱,有足够的光强度,稳定。可见光区:钨灯,碘钨灯(320nm~2500nm);紫外区:氢灯,氘灯(180nm~375nm),氙灯:紫外、可见光区均可用作光源。作用:提供能量,激发被测物质分子,使之产生电子谱带。(2)单色器:将光源发出的光分离成所需要的单色光的器件称为单色器。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物镜和出射狭缝构成。玻璃棱镜只能用于350~3200nm的波长范围,即只用于可见光域内。石英棱镜可从185~4000nm,即可用于紫外、可见和近红外三个光域。作用:从连续光源中分离出所需要的足够窄波段的光束。(3)吸收池(比色皿):用于盛待测及参比溶液。可见光区:光学玻璃池(350nm~3200nm)。紫外区:石英池玻璃(185nm~4000nm)为减少光的损失,吸收池的光学面必须完全垂直于光束方向。在高精度的分析测定中(紫外区尤其重要),吸收池要挑选配对。(4)检测器:是检测信号、测量单色光透过溶液后光强度变化的一种装置。(5)信号显示系统:以检流计或微安表指示仪表;数字显示和自动记录型装置8.参比溶液的选择测量试样溶液的吸光度时,先要用参比溶液调节透射比为100%,以消除溶液中其他成分以及吸收池和溶剂对光的反射和吸收所带来的误差。根据试样溶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组分的参比溶液是很重要的。(1)溶剂参比:当试样溶液的组成较为简单,共存的其他组分很少且对测定波长的光几乎没有吸收以及显色剂没有吸收时,可采用溶剂作为参比溶液,这样可消除溶剂、吸收池等因素的影响。(2)试剂参比:如果显色剂或其他试剂在测定波长有吸收,按显色反应相同的条件,只是不加入试样,同样加入试剂和溶剂作为参比溶液。这种参比溶液可消除试剂中的组分产生吸收的影响。(3)试样参比:如果试样基体在测定波长有吸收,而与显色剂不起显色反应时可按与显色反应相同的条件处理试样,只是不加显色剂。这种参比溶液适用于试样中有较多的共存组分,加入的显色剂量不大,且显色剂在测定波长无吸收的情况。(4)平行操作溶液参比:用不含被测组分的试样,在相同条件下与被测试样同样进行处理,由此得到平行操作参比溶液。9.体系内存在的干扰物质的消除方法:①控制酸度②.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③选择适当的掩蔽剂④利用生成惰性配合物⑤选择适当的测量波长⑥分离干扰离子10.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ΔA=Aλ2-Aλ1=(ελ2-ελ1)bc特点: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参比波长处和测定波长处的吸光度的差值进行定量,由于仅用一个吸收池,且用试液本身作参比液,消除了吸收池及参比液所引起的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波长的局限性,扩展了分光光度法的应用范围。关键:波长的选择分子荧光分析法去激发过程:当物质受光照射时,物质分子将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从基态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以至更高电子激发态的不同振动能级,成为激发态分子。激发态分子不稳定,通过辐射跃迁或无辐射跃迁释放能量返回基态。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内,分子通过碰撞以热能交换形式释放能量由较高振动能级下降至该电子能级的最低振动能级上内转换:如果受激分子中的两个激发态S1和S2能量相差很少,高能态S2易以热的形式释放能量过度到S1激发态,内转换发生时间10-12s外转换:如果分子在溶液中被激发,被激发分子与溶剂或其他溶质分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以热的形式失去部分能量。外转换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灭”系间穿越:激发态分子通过振动驰豫和内转换下降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过无辐射跃迁成为激发三重态,伴随自旋方向改变。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以光辐射形式放出能量跃迁到基态(多为S1→S0跃迁),发出的光。磷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T1→S0跃迁),发出的光。激发光谱:固定荧光波长,如果连续改变激发光波长,测定不同激发光波长下的荧光强度的变化,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便可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相当于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用λex表示。荧光光谱:当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连续改变荧光物质荧光的波长测定不同波长下的荧光强度,以荧光的波长做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到荧光发射光谱,即荧光光谱。分析时可选择最强荧光波长――图中最高峰对应的波长,作为荧光测定波长,用λem表示。2.荧光光谱特征:①荧光波长比激发光波长长②荧光光谱与激发光波长无关③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呈现镜像对称关系3.荧光效率:Φ=IF/Ia(IF为发射荧光的量子数,Ia为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荧光效率越大,分子产生荧光的能力越强。)4.物质产生荧光的必要条件(1)物质分子必须在紫外-可见光区具有强吸收的电子吸收光谱的特征结构。(2)必须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5、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当浓度C值很小,当abc≤0.05时,a(吸光系数)与溶液的浓度、液层厚度无关。与吸光物质性质、入射光波长、溶剂等有关。IF=2.3·Φ·I0abc对一定的荧光物质,当测定条件固定时(光程、光强一定),Φ也一定。所以IF=K′C即某一荧光物质的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当激发光的波长、强度和液层厚度都恒定时,其荧光强度和该溶液的浓度成正比。这是荧光分析理论基础。abc≤0.05时IF与C呈线性关系;abc>0.05,C↑,IF↓,不呈线性。6.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①温度的影响②溶剂的影响③溶液pH对荧光的影响④荧光熄灭剂的影响⑤散射光的干扰7.瑞利散射光:光子和物质分子碰撞时,未发生能量交换,仅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其波长和激发光相同,这种散射光称为瑞利散射光。拉曼散射光:当物质分子吸收能量后,使分子达到非特征较高能量水平。如返回时不回到原能级,而是回到比原来较高或较低的振动能级,这时所发射的光称为拉曼散射光。消除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激发波长可以消除拉曼散射光的干扰。在用滤光片荧光计测量荧光强度时,采用适当的符合滤光片可以除去散射光的影响。适当调节狭缝宽度,也可减弱散射光的强度,减少干扰。不对同一溶剂,不同激发光会产生不同的拉曼散射光。同溶剂产生拉曼散射光也不同。9.仪器的主要部件:光源、分光系统、样品池、检测器、显示系统。10.比较荧光分析法和UV法荧光分析法是分子发射得到荧光光谱,它是利用物质吸收光能后,物质本身能发出荧光的强度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分光光度法是分子吸收得到吸收光谱,它是利用物质吸收功能的特性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相同点:1.都是分子运动造成的。2.其光谱都是分子内部结构的特征反映。3.都在相同波长范围内进行测量。不同点:1.荧光分析法需要二个波长选择单色器,选定两个波长(激发、荧光);分光光度法只需一个波长选择单色器,选定一个波长(吸收)。2.荧光分析法是分子发射;分光光度法是分子吸收。3.荧光光谱反映的是分子内部基态能级结构情况;吸收光谱反映的是分子内部激发态能级结构情况。4.荧光分析有两个光谱图,它们互为镜像对称关系,荧光的波长总是比激发光波长稍长些;分光光度分析,只有一个吸收光谱图。5.荧光分析样品池是石英的;分光光度比色皿――可见光区是玻璃的,紫外光区是石英的――两面光,两面乌。第六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参考课后题)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亦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对其特征辐射的吸收程度来测量该元素含量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都属于吸收光谱分析法,但这两种方法中吸光物质的状态不同,吸收光谱也不相同,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原子蒸气的吸收,是原子吸收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吸收,是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2.共振线:原子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由此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当电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再返回基态时,则发出相同频率的辐射,产生的发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共振吸收线和共振发射线均简称为共振线,它是元素的特征谱线。3、谱线半宽度:在频率ν0处,吸收系数有一极大值(K0)通常以吸收系数等于极大值的一半(K0/2)处吸收线轮廓上两点间的距离来表征吸收线的宽度,称为吸收线的半宽度。其数量级约为0.01-0.1Å。同样,发射线也具有谱线宽度,不过其半宽度要窄得多(0.005-0.02Å)。谱线变宽因素:能引起校正曲线弯曲,灵敏度下降。(这是课件的,也可以看课本82页)
(1)自然宽度;发射线具有一定的自然宽度。
(2)多普勒变宽(热变宽)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高。
(3)压力变宽(劳伦兹、赫鲁兹马克变宽)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随原子区压力增加而增大。
赫鲁兹马克变宽(共振变宽):同种原子碰撞。浓度高时起作用,在原子吸收中可以忽略。
(4)自吸变宽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
(5)场致变宽: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4.锐线光源:是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窄得多的光源,一般发射线的半宽度为吸收线半宽度的1/5~1/10,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完全一致.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组成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显示系统五大部分组成。光源其作用是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常用的光源是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其作用是把待测元素转变成基态原子蒸气。常用的有火焰原子化器、无火焰原子化器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基本过程:雾化器是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将试液雾化,使之形成直径为um级的气溶胶。混合室的作用是使较大的气溶胶在室内凝聚为大的溶珠沿室壁流入泄液管排走,使进入火焰的气溶胶在混合室内充分混合均匀以减少它们进入火焰时对火焰的扰动,并让气溶胶在室内部分蒸发脱溶。燃烧器最常用的是单缝燃烧器,其作用是产生火焰,使进入火焰的气溶胶蒸发和原子化。因此,原子吸收分析的火焰应有足够高的温度,能有效地蒸发和分解试样,并使被测元素原子化。此外,火焰应该稳定、背景发射和噪声低、燃烧安全)分光系统其作用是将待测元素所需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检测器通常使用光电倍增管。显示系统6.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基本结构的异同点相同:都是由光源、吸收池(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单色器)、检测系统和显示系统五部分组成。不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光源用锐线光源,单色器位于原子化器之后,可阻止原子化过程中产生其他辐射干扰进入检测系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光源用连续光源,单色器位于光源与吸收池之间,把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色散成单色光。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干扰及消除方法1.光谱干扰:是指谱线重叠引起的干扰。方法:①减少狭缝宽度,或者另选取分析线。②选择待测元素的其他吸收线,或者预先分离试样中的干扰元素。2.电离干扰:待测元素在原子化过程中发生电离,使基态原子数减少,而造成吸光光度值下降的现象。方法:加入易电离元素即消电离剂如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钾。降低原子化温度。3.化学干扰:是指待测元素在溶液或气态中与其他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了待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方法:加入释放剂(镧盐,锶盐),保护剂(EDTA),缓冲剂。4.物理干扰:是指试样溶液在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和标准溶液的物理性质的差异,引起进样速度,进样量,雾化效率,原子化效率的变化所产生的干扰。方法:配制与试样溶液有相似物理性质的标准溶液或采用标准加入法。如量少也可简单稀释。5.背景吸收:是一种来源于原子化器的连续光谱干扰。包括分子吸收,光的散射,折射和火焰气体的吸收。方法:石墨炉原子化法:①减少进样量②采用斜坡升温③增加管内气体流量④采用基体改进剂和平台石墨炉技术。氘灯背景校正,塞曼效应背景校正。8.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的关系;原子蒸气所吸收的全部能量在原子吸收分析中称为积分吸收,积分吸收与单位体积原子蒸气中吸收辐射的原子数成简单的线性关系。此关系式是原子吸收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若能测定积分吸收,则可从上式求得原子浓度。是一种不需要与标准比较的绝对测量方法。峰值吸收法是直接测量吸收线轮廓的中心频率或中心波长所对应的峰值原子吸收系数(K0),从而确定蒸气中原子的浓度。当一束光通过原子蒸气吸收后时,可见峰值原子吸收系数与吸收辐射的基态原子数成正比。第八章电位分析法1、电化学分析法:又称电分析化学,是利用化学反应中各种电学参数的变化对反应体系中待测组分的活度或浓度进行测定的方法。2、化学电池表示方法:(-)(+)3、电池电动势:是指当把原电池两端用导线连接时,便有电流通过,若通过的电流无限小,电池两极的端电压即是该电池的电动势。4、电极分类:根据电极用途也可以把电极分为参比电极、指示电极、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有标准氢电极(SHE)、Ag-AgCl电极、甘汞电极等,参比电极: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其电极电位已知,且不随待测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电极。指示电极:在一定压力、温度条件下,电极电位随被测电活性物质活度变化,并且两者之间关系符合能斯特方程。标准氢电极的组成:Pt(镀铂黑)|H2(101.3kPa),H+(a=1mol/L)。人为规定在任何温度下,氢标准电极电位H+/H2=05、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是能选择性地对某一离子呈能斯特响应,并由敏感膜构成的一类电极。由于离子选择性电极都有敏感膜,所以也叫膜电极。它由敏感膜、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等部分组成。6、pH玻璃电极酸差和碱差,pH玻璃电极测定范围一般在pH为1~9范围内,酸、碱度过高,其电位响应偏离线性,产生测定误差,当pH<1时。测定值偏高,称为“酸差”,当pH>10时,测定值偏低,称为“碱差”。使用锂玻璃膜电极,可将测定范围扩大到pH=1~14;7、检测下限:校正曲线的延线与非Nernst响应区(弯曲)和“恒定”响应区交点的切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活度。电极斜率:在响应曲线的线性范围内,待测离子浓度每变化10倍,所引起的电极电位的变化值。响应时间:指离子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从接触试液开始到电极电位变化稳定所需要的时间。8、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TISAB)组成和作用:高浓度惰性电解质(NaCl、KNO3等),调解和控制离子强度;缓冲溶液(HAc-NaAc等),调解和控制溶液的pH值;掩蔽剂(枸橼酸钠)与溶液中共存的铁离子、铝离子等离子配合,掩闭其干扰。离子强度调节剂还可以使液接电位稳定,缩短电极响应时间。第九章电导分析和库仑分析法1、电导: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电阻的倒数。单位:西门子电导率:两电极板为单位面积,距离为单位长度时溶液的电导,电阻率的倒数。摩尔电导率:在距离为1m的两个平行电极间,含有1mol电解质溶液所具有的电导。2、电解:当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时,电极与溶液界面发生电极反应,引起溶液中电解质分解,这种现象称为电解。超电位:实际电位与其平衡电位的差值,以η表示。阴极超电位为负值,阳极超电位为正值。极化:因有电流流过电极,而使电极的实际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浓差极化:由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的电活性物质的浓度和本体溶液中的电活性物质的浓度差别所引起的极化现象。电化学极化:由于电极反应速度慢而引起的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电化学极化。阴极电极电位更负,阳极电极电位更正。3、库仑分析法的定量依据是法拉第定律①电解质在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m)与通过该体系的电量(Q)成正比;②相同电量通过不同电解质溶液时,在电极上发生变化的物质的质量与它们的摩尔质量成正比,与其反应的电子数成反比。第十章溶出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1.极谱图及相关概念:(书P151图)残余电流:当外加电压尚未达到待测物质(Cd2+)的分解电压时,电极上没有Cd2+被还原,此时,仍有微小的电流通过电解池,这种电流称为残余电流。扩散电流:由于扩散引起电极反应而产生的电流。极限电流:当外加电压增加到一定数值时,电流达到一极限,不再随外加点压的增加而增加,该电流称为极限电流。极限扩散电流:极限电流和扩散电流之差。扩散电流和待测物质浓度成正比,这就是极谱分析的定量分析基础2、极谱分析的特殊之处:1)采用一大一小的电极:大面积的去极化电极—参比电极SCE;小面积的极化电极滴汞电极;2)电解是在静置、不搅拌的情况下进行。3)浓度很稀3.阳极溶出伏安法主要步骤:(1)电解富集(2)溶出测定。4、溶出伏安法定性定量依据:溶出伏安曲线中峰尖对应的电位叫峰电位(p),是定性分析的依据;峰尖对应的电流称为峰电流(ip),它与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浓度(c)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是定量分析的依据。电位溶出伏安法:峰电位处是溶出电位是定性分析的依据;在恒定的实验条件下,电位溶出时间和被测离子浓度成正比,喂定量分析依据。第十一章色谱分析法概论1.固体相吸附剂选择的基本原则:分离弱极性物质一般选用强活性吸附剂,分离强极性物质,应选用弱活性的吸附剂。.流动相相吸附剂选择的基本原则: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2、吸附等温线:一定温度下,组分在吸附剂表面被吸附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浓度的相对曲线。它用于描述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规律。直线形等温线(峰形对称)凸形等温线(拖尾峰)凹形等温线(前延峰)分配色谱法分为正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反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4.固定相和流动相主要性能指标:交联度:离子交换树脂中交联剂的含量,用质量分数表示。1%交换容量:每克干树脂能参与交换反应的活性基团数。单位mmol/g粒度:以溶涨后树脂能通过的筛孔数表示。5相对比移值6.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技术(步骤):①薄层板的制备②点样③展开④显色⑤定性,定量分析。第十二章气相色谱法1.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分配比: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之比。保留时间:组分从进样到出现信号最大值时的时间死时间:不被固定相滞留组分的保留时间;tM相对保留值: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i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s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组分i对组分s的相对保留值,只随柱温和固定相改变而变化。。标准偏差(σ):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峰底宽(Wb):色谱峰两侧拐点处的切线在基线上截取的距离。气相色谱仪结构:(1)载气系统(2)进样系统(3)分离系统(4)检测系统(5)温度控制系统(6)记录系统3、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H=A+B/u+C·uH:理论塔板高度,u:载气的线速度(cm/s),A─涡流扩散项,B/u—分子扩散项,C·u—传质阻力项4、检测器性能评价指标(1)灵敏度(或响应值)S:指通过检测器物质量变化对相应信号的变化率单位:mV/(mg/ml)(浓度型检测器)mV/(mg/s)(质量型检测器)灵敏度大小与被检测物质及所用检测器种类有关。相同量的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灵敏度不一定相同;相同量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检测器上灵敏度可能不同。灵敏度不能全面地表明一个检测器的优劣,因为它没有反映检测器的噪音水平。由于信号可以被放大器任意放大,S增大的同时噪声也相应增大,因此,仅用S不能正确评价检测器的性能。(2)检测限(敏感度)噪声—当只有载气通过检测器时,记录仪上的基线波动称为噪声,以N表示,噪声大,表明检测器的稳定性差。检测限——是指检测器产生的信号恰是噪声的二倍(2N)时,单位体积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质量,以D表示。灵敏度、噪声、检测限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检测限的单位:对于浓度型检测器为mg/ml或ml/ml;对质量型检测器为:g/s。检测限表示检测器所能检出的最小组分量,主要受灵敏度和噪声影响。D越小,表明检测器越敏感,用于痕量分析的性能越好。(3)线性范围:检测器的线性范围是指其响应信号与被测组分进样质量或浓度呈线性关系的范围。通常用最大允许进样量QM与最小检出量Q0的比值来表示。比值越大,检测器的线性范围越宽,表明试样中的大量组分或微量组分,检测器都能准确测定。(4)基线漂移和响应时间基线飘移指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单位为mv/h相应时间指样品组分进入检测器到产生相应信号的时间。单位为min5、分离度R: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分离度可以用来作为衡量色谱峰分离效能的指标。6、分离条件选择(估计不能出简答,自己看看课本吧)7、检测器类型缩写:浓度型检测器—ECD质量型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第十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1高速——借助高压泵输送流动相,一般分析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2高效——使用直径小于10μm高效固定相和填充技术,可达10万塔板/每米。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3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达0.01ng。检测限达10-9~10-12g,同时消耗样品少。4自动化程度高——借助计算机系统和色谱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伊春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a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广东省管网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6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6届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a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浙江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有答案详解
- 2026国网湖北省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国网云南省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6国网甘肃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6国网陕西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
- 通信机房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 《机械基础(第七版)》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华为企业大学培训体系建设
- 高标准农田监理大纲(技术标)
- 肝脾破裂抢救预案及流程
- 2023-2024学年唐山市路南区数学六上期末含答案
- 文具店创业计划书模板
-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六版)
- 中国资产证券化案例
- GB/T 41957-2022炭黑原料油石油炼制催化油浆
- 十万个为什么速查速用大全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