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香葱种植的现状、优势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鲁甸县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香葱产业,通过基础设施标准化、生产加工标准化以及产品销售一体化等措施,成功推动了香葱产业的提质升级。同时,本文还详细介绍了香葱对环境的要求、品种选择、整地与施基肥、播种及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旨在为鲁甸县香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关键词:鲁甸县;香葱种植;优势;栽培技术香葱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蔬菜,在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需求,鲁甸县作为云南省昭通市的一个重要农业区域,近年来大力发展香葱种植产业,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有效带动了搬迁群众和农民的就业增收,本文将对鲁甸县香葱种植的现状、优势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1鲁甸县香葱种植现状分析鲁甸县香葱种植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与成就,这一进程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战略”要求,得益于鲁甸县委、县政府的精准施策与积极推动,自2020年起,鲁甸县充分利用其地理与气候优势,大力推动蔬菜产业开发,特别是现代蔬菜示范园生产基地的建设,其中香葱种植成为亮点,通过引入如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文屏街道、砚池街道等地实施集中种植,鲁甸香葱产业逐步迈向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鲁甸县香葱种植产业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在土地流转方面,核心基地共计流转土地390.6hm2,以每年1000元/667m2的价格,为1260户农户带来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总计达585.9万元。此外,每四年单亩租金还将上涨200元,预计可额外增收117.18万元,为农户提供了长期的收益保障。在务工增收方面,香葱产业为核心基地周边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每天可吸纳超过1200名务工群众,其中包括700余名搬迁群众和170余名半劳动力,以及300余名从事运输等其他相关工作的劳动力,按照计件付费制度,务工群众的平均月工资超过3000元,全年务工收入总计超过4300万元,有效促进了群众稳定增收,特别是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同时,香葱产业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通过向企业收取300元/667m2的香葱基地设施管理费,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到176万元以上,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此外,鲁甸县香葱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也十分显著,已有360余户务工群众及种植大户利用流转和自有土地发展香葱种植,总面积达到4250余亩,分布在水磨镇、桃源乡和砚池街道等地,年产值约1.33亿元。这不仅辐射带动了搬迁群众实现增收,也促进了全县香葱产业的良性循环与发展。截至2022年,鲁甸县香葱产量已达到6.67万吨以上,销售收入突破3.05亿元,发放务工工资超过5200万元,香葱产业已成为鲁甸县经济效益好、群众稳定增收的富民大产业,特别是为卯家湾安置区的搬迁群众及当地农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增收机会,彰显了香葱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大作用。2鲁甸县香葱种植的优势剖析2.1基础设施标准化,促进产业发展鲁甸县在香葱种植产业中,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为香葱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心布局,鲁甸县在香葱种植核心区域实施了全面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确保“产业布局在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这一举措不仅建成了道路通达、沟渠连通、水肥一体、农机配套的标准化种植基地,还大幅提升了农田灌溉、排水及机械化作业的效率,标准化的基础设施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有效抵御了自然灾害的影响,为香葱产业的稳定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此外,标准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吸引了更多企业和农户的参与,进一步促进了香葱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2.2生产加工标准化,提升产业水平鲁甸县在香葱产业中实施的生产加工标准化,是提升产业水平的关键所在,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鲁甸县在香葱种植基地建立了完善的标准体系,实现了统一种苗、规范种植、科学管理、集中采收,这一标准化生产流程不仅保证了香葱的品质一致性和产量稳定性,还大幅提升了香葱的抗病虫害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标准化生产加工还促进了香葱种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为香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外,鲁甸县还配套建设了清洗车间和制冰车间等现代化加工设施,实现了香葱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控制,进一步提升了香葱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2.3产品销售一体化,推动香葱产业提质升级鲁甸县在香葱产品销售方面,积极构建了一体化的销售体系,有效推动了香葱产业的提质升级,通过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合作机制,鲁甸县与多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了香葱产品的统一包装、冷链运输和订单签约销售,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香葱销售难的问题,还大幅提高了香葱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鲁甸县还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和销售策略,确保香葱产品始终适应市场需求。3香葱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3.1香葱生长环境要求3.1.1适宜的温度条件香葱作为一种对温度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作物,其生长表现最佳的温度范围明确,具体而言,香葱种子在13至20℃的环境下发芽最为理想,这一温度区间有助于种子的快速萌发与初期生长,进入茎叶生长期后,18至23℃的温度条件最能促进其健壮生长。至于根系,14至18℃的地温最为适宜,有助于根系的深入扩展与养分吸收,值得注意的是,当气温超过28℃时,香葱的生长速度会明显放缓[1]。3.1.2水分需求的平衡性香葱虽不像大葱那样需水量巨大,但其根系较浅,对水分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需求,为保持香葱的良好生长状态,土壤湿度维持在70%至80%之间最为适宜,这有助于根系的有效吸水与植株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时,空气湿度保持在60%至70%左右,能够减少叶片的水分蒸发,避免植株因干旱而受损。3.1.3光照强度的适中性要求香葱对光照条件有着独特的要求,既不过强也不宜过弱,中等强度的光照能够促进香葱的光合作用,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与发育,然而,在强光照条件下,香葱的组织容易老化,纤维含量增加,导致品质下降。3.1.4土壤类型的适宜性选择香葱偏好在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壤质土和重壤质土因其保水保肥能力强,成为理想的种植基质,相比之下,沙质土因保水能力差,不利于香葱的生长,此外,香葱对养分的需求全面,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均需均衡供应,避免单一施用氮肥导致的营养失衡,从而影响香葱的产量与品质。3.2优质品种的选择在葱的众多品种中,应优先考虑选育那些既耐高温、又具备优良商品性能,且紫花香味浓郁的品种进行栽培,这些特性不仅能适应多样的气候条件,还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香葱的需求,是提升种植效益的关键。3.3整地与施基肥技术香葱种植需选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理化性优的砂壤土或壤土,有机质含量应超1.5%,pH值维持在6.0-7.0,播种或移栽前,需精细整地并施足基肥,施用海藻有机肥600-800kg/667m2或复混肥80-120kg/667m2。做1.5m宽、8-10m长畦,低洼地需做高畦并设排水沟,栽前筛选幼苗,剪去须根先端,按20cm行距、10cm株距移栽,每穴4-6株,春秋葱可适当稀植,定植深度3-5cm,栽后及时浇水[2]。3.4播种及育苗技术香葱播种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间距10cm,覆土1.5-2cm,用种2-4kg/667m2,播种前用海藻精拌种提高出苗率,施用海藻微生物菌肥20kg/667m2混合辛硫磷、细土撒于床面,促根防死苗、防害虫,之后浇足底水。3.5移栽定植技术要点香葱播种后40-50天移栽,每穴8-10株,行距12-20cm,穴距8-10cm,移栽深度4-6cm为宜,穴施海藻微生物菌肥20kg/667m2,移栽后浇定植水。移栽前可用精甲·咯菌腈等药剂蘸根,预防病害,提高成活率,或直接采收,不经移栽。3.6田间管理技术香葱田间管理需保持土壤湿润,出苗与移栽初期宜小水勤浇,幼苗1-3叶期及移栽缓苗后应控水,中耕松土1-2次促根系发展,之后每7-10天浇水一次,基肥不足或采收期长时,需追肥1-2次,冲施海藻膏状肥8-10kg/667m2,并中耕。移栽后15天起,每7-10天用“海状元”绿的快800倍液叶面追肥。移栽后20天左右,根部培土1-2次,夏季高温强光下,建议搭棚架覆盖遮阳网以降温防晒。3.7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3.7.1疫病的防治香葱疫病主要表现为叶片和花梗初现青白色斑点,后扩大为灰白色斑,导致叶片枯萎,形成“干尾”现象,湿度大时,病部会长出白色棉毛状霉,病菌在病残体内越冬,通过风雨传播,阴雨连绵季节易发病。防治方法包括:彻底清除病残体,与非葱蒜类蔬菜轮作2年以上,选择排水良好地块,高厢深沟种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增强抗病力,发病初期,可选用氰霜唑、烯酰吗啉、精甲霜灵等药剂,每7-10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以有效控制病情。3.7.2霜霉病的防控香葱霜霉病主要侵害叶片,旺长期易发病,从外叶中部或叶尖开始,向上下蔓延,病部生灰白色或灰褐色霉层,渐变为黄绿色至灰绿色干枯。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越冬,通过雨水、气流及昆虫传播,凉湿夜晚、温暖白天、浓雾重露及粘湿土壤利于病害发生。防治方法包括:选高地势、排灌方便田块,与粮食作物轮作2-3年;收获时清除病残体,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剔除病苗,雨后排涝,避免大水漫灌;定植前消毒;防治传播昆虫;发病初期用药剂防治,如疫病药剂,7-10天喷1次,连续2-3次[3]。3.7.3锈病的预防措施香葱锈病初期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褪色小点,随后逐渐发展成圆形或近椭圆形的橙黄色疱斑,这些疱斑周围环绕着浅黄色晕环,随着病情发展,疱斑会转变为黑褐色,并破裂散出暗褐色粉末,病害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集,相互连接形成隆起的条斑,最终导致叶片早衰枯死,为有效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重病地块应与非葱蒜类蔬菜轮作;施用充足的有机肥,并增施磷钾肥以提高香葱的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苯醚·吡唑或戊唑醇·吡唑等药剂进行防治。3.7.4紫斑病的综合防治紫斑病是香葱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侵害叶片和花梗,病害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白色小点,随后扩展为椭圆形或纺锤形的淡褐色病斑,进而发展成直径2-3cm的圆形紫褐色、稍凹陷的病斑,周围伴有黄色晕圈,病斑上呈现同心轮纹,并在潮湿环境下产生黑色粉状物。随着病情发展,叶片变黄枯死,花梗易折断,此病在25-27℃时最易发生,低于12℃则不发病,且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需要高湿条件,夏季温暖多雨、潮湿时,病害尤为严重,尤其在重茬种植、管理粗放、缺肥导致植株生长弱的地块。葱蓟马的危害造成的伤口也会加重病害,防治策略包括:施用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雨后排水,重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非葱蒜类蔬菜轮作;在发病初期,选用苯醚·嘧菌酯、吡唑·苯醚等药剂,结合防治葱蓟马的药剂,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续喷药2-3次,以有效控制病害[4]。3.7.5根蛆的灭杀方法根蛆,又称葱蛆或葱蝇,属于双翅目花蝇科,是洋葱、香葱及多种百合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其幼虫会蛀食葱、蒜等作物的鳞茎,导致植株出现萎蔫、枯黄,严重时甚至腐烂死亡,成虫体长约4.5至6.5毫米,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如前翅基背毛短小,雄蝇两复眼间额带狭窄等。该虫以蛹形态在土壤或粪堆中越冬,次年5月上旬大量羽化,并在植株基部及表土中产卵,对未腐熟粪肥有强趋性,卵期约3至5天,幼虫孵化后迅速钻入鳞茎内为害,幼虫期持续17至18天,为防治此虫,可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如冬季翻耕土壤减少越冬虫口,使用充分腐熟的粪肥,并将种子与肥料隔离,此外,田间悬挂黏虫板可有效消灭成虫,降低产卵量及虫口密度。若需药剂防治,可选用噻虫胺+虫螨腈、苦森碱等药剂进行灌根处理。3.7.6蚜虫的防控策略蚜虫,特别是葱蚜,是同翅目蚜科的一种,也被称为葱小瘤蚜或台湾韭蚜,它对香葱、百合、韭菜等多种作物构成威胁,这些害虫通过刺吸叶片汁液,导致叶片扭曲、植株生长受阻,甚至萎蔫坏死,葱蚜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蚜体长约2.0毫米,体色从黑色到黑褐色不等,腹部颜色较浅并带有瓦纹;而有翅孤雌蚜的头部和胸部为黑色,腹部颜色较浅,翅脉边缘镶有黑边。在7月和8月,无翅蚜虫较为常见,而在保护地内春季也会发生,9月则出现有翅蚜,为有效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在菜地内间隔铺设或悬挂银灰色膜以驱避蚜虫;利用黄板涂抹黏虫胶诱杀有翅蚜虫,黄板制作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新穿心莲内酯项目商业计划书
- 忻州市人民医院学科设备更新管理考核
- 家具生产实习报告(共20)
- 2025年中国神经酸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高硼硅玻璃项目商业计划书
-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呼吸科肺癌诊疗中心主任竞聘多学科协作考核
- 秦皇岛市人民医院纵隔肿瘤切除术技术考核
- 大同市人民医院碘-131治疗适应证把握与随访考核
- 中国对羟基苯乙醇项目创业计划书
- 赤峰市人民医院病历书写规范化操作考核
- 2025-2030太极拳教学市场细分领域及渠道布局与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 虚拟商品消费行为-洞察及研究
- DB32-T 5160-2025 传媒行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
-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广告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省赛)参考试题(附答案)
- 美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课件
- 2025年北京市选调生招聘考试热点解析与实战模拟题集
- 基孔肯雅热科普宣传学习课件
-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 2025年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答案
- 医学美学设计体系构建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