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乡村和城镇(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乡村和城镇(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乡村和城镇(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乡村和城镇(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复习:乡村和城镇(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局考地理解密之乡村和城镇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会造成过度城镇化现象。如图为2019年东南亚部分国家城镇

化水平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新加坡

会力求西亚

镇泰国

印度尼西

平■

%((,菲律宾

)柬埔寨ii

缅甸

020406080100

人口城钺化水平(%)

1.下列四个国家中,过度城镇化现象最显著的是()

A.印度尼西亚B.泰国

C.菲律宾D.新加坡

城市中产阶级化,通常也被称作“城市绅士化”,是一个涉及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结构变迁的过程。

中产阶级或更高收入水平的居民迁入传统上由较低收入群体居住的城市区域,导致这些区域的社会结构

和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在中国,城市中产阶级化现象同样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

州等地。这一过程通常与城市更新、旧区改造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紧密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在城市绅士化较晚的中国,下列哪项不可能是城市发展中后期的特征()

A.以大规模城市更新为契机

B.以中高档封闭式社区为表象

C.仍表现出“大混居,小聚居”的特点

D.房价和租金上升,社会分层和不平等加剧

如图是我国某小城镇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镇2008年的地域形态与1948年明显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政治B.地形C.河流D.交通

4.目前,该城镇的交通拥堵现象较为突出,解决措施有()

①禁止私家车出行②修建环城公路③将铁路、国道迁往城郊④疏散城区居民,减少城区人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为减轻积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哈尔滨市某高档社区率先在小区内安装了道路智能加热系统,可自动融

化路面积雪。某小组安装立杆,通过杆顶温度计探头测量路面上方和雪面上方1米处的气温(如图),

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完成5-6题。

5.甲探头测得气温显著高于乙,主要因为()

A.太阳辐射更强B.地面反射更强

C.地面辐射更强D.大气逆辐射更强

6.为减轻该道路智能加热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配套(

A.路缘排水沟B.路面遮光膜

C.路缘栅格护栏D.上空遮阳棚

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据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价格与该功能区人口日流量的比值。如图示意某城

市商业区和住宅区地租指数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商业区地租指数住宅区地租指数

7.距市中心较远、生态环境优美的高档住宅区可能位于该市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

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情况,

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城镇化率%)

A.城镇人口数量最少B.人口出现负增长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

广东省县域范围内村镇聚落体系根据区位条件差异,划分远郊型、近郊型、城区型和山区型,其中远郊

型、近郊型和城区型分别处于城镇化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如图示意广东省海拔差异,村镇聚落体系

的四种类型据此完成911题

远郊型村镇聚落体系近郊型村滇聚落体系城区包都嘉体系

图例

一提供商业及公共服务

一相互联系网络化发展

.东沙群岛乡村集群化发展

高程(m)村级聚落点

.1770

0100km滇级聚落点

■—76山区型村谟聚落体系市/县级聚落点

公共服务生活圈

9.粤北地区村镇聚落体系最可能是()

A.城区型B.近郊型C.远郊型D.山区型

10.广东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的特征可能为()

①村镇规模数量较少

②城乡用地混杂发展

③村镇数量相对稳定

④村镇呈现“空心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广东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应重点()

A.升级改造融入城市整体发展

B.积极承接城区技术和产业转移

C.保留生态屏障发展生态旅游

D.发挥山地乡村的农业经济价值

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如图为城市生物滞留池剖面示意图,读

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生物滞留池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A.降水增多B.下渗减少

C.地表径流减少D.水汽输送减少

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通常将已经跨越初创期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创新创业企业形

象地称为“瞪羚企业”,也被称为“高成长企业”,反映地区的经济质量和活跃度。图为“2021年我国

不同城市'瞪羚企业'分布数量图”。读图,完成13-13题。

13.图中K城市可能是()

A.哈尔滨B.兰州C.西安D.南京

如图是某地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4-14题。

乡村小城镇

1图2

14.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II的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中心城区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流动

B.中心城区环境恶化、失业率增高

C.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D.城镇地域不断向乡村推进、面积增加

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如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

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

A.toB.tiC.t2D.t3

沈阳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浑河在城区南侧穿城而过。20世纪90年代,浑河沈阳段水质污染严重,

近年来,该河段水质不断得到改善,2023年3月该水域发现了中华沙丘鸭(生态环境指标性物种)。如

图示意2020年沈阳市城区部分用地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推测图示①②③分别代表的用地类型是()

A.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B.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城市绿地

C.工业用地、城市绿地、住宅用地

D.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城市绿地

17.为进一步提升图示河段的生物多样性,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快河道的硬化

②设立自然保护区

③适量地投放饵料

④增加植被多样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某城区有甲乙两种类型的市场,到甲乙两类市场的家庭数量相当,近五年来,比例较稳定。该地人口大

幅增长且多在城市外围。甲乙市场服务家庭数量相对固定,均为周边住户,且郊区有很多新增住户。如

图示意距市中心远近与家庭到市场距离的关系。据此完成18-20题。

3

0五年前甲类市场

E3当前甲类市场

a■五年前乙类市场

n2口当前乙类市场

W

因1t

鬲n

0

O

距市中心距离/km

18.甲类市场数量变化的动力是()

A.市场需求增大B.消费偏好转变

C.运输成本降低D.集聚效应减弱

19.五年来,乙市场的变化趋势是()

A.总量减少,平均服务范围小于甲市场

B.总量减少,平均服务范围大于甲市场

C.总量增多,平均服务范围小于甲市场

D.总量增多,平均服务范围大于甲市场

20.未来新增乙类市场概率最小的是()

A.高端康养城B.大学城

C.中央商务区D.工业园区

二.解答题(共5小题)

21.(2024春•鼓楼区校级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CDE反映的是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

例、城镇人口、城镇建设用地规模o

(2)C阶段处于该过程的期,该时期城市可能出现、等问题。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图2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其城镇发展过程特点是起步,发展水平,目前发展速度0

(4)在图示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有o

22.(2024春•台江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日主干道

主导风向

日次干道

日铁路

E3绿地

匚二I总建传院工业国

区痛修丽技术园

甲密在建楼施

率文教区

匚乙

I国河流及流向

O内国山地

(1)按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丙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城市将不断向北发展,限制

其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O

(2)如果你的父母打算在①②两处在建楼盘中选购住宅,与①处相比,试从地价、环境、生活等方

面,分析选购②处在建楼盘住宅的利弊。

(3)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该市拟建传统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园,请判断其选址的合理性并简述理由。

拟建项目是否合理判断理由

传统工业区ab

高新技术园Cd

23.(2024春•福清市期中)成都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着力打造城市森林公园。如图1示意成都的城

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如图2示意成都市城市规划,中心城区以住宅区为主,东部城市新区由新城和城

图1图2

(1)市中心应为左图中A、B、C中的;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分区应为_________区,形成

此处地租最高的主要原因是、o

(2)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广的功能区是,该功能区是图1中的(填字

母)。

(3)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的原因是、o

(4)图2中城市森林公园的环境效益主要有、。

24.(2024春•福清市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A

100-

80-____

60-

40-

20-;;

x

0L...一」_LJLL020406080100

ABCDEF

在工丑中就Ik的百分比

图1图2

(1)图1中,ABCDE反映的是过程,该过程的标志

:、、°

(2)C阶段处于该过程期,该时期城市可能出现、等问题。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图2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其城镇发展过程特点是起步,发展水平,目前发展速度o

(4)在图示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有、0

25.(2024春•鲤城区校级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老城区道路秩窄、设施落后、功能分区不明

确等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该城市跨江西进,大力建设城市断区,并对老城区部分老旧居民小区进行

了拆除。图示意该城市用地规划方案。

老城区

居住用地

其他用地

::规划用地

1=­="铁路

=:公路

——河流

(1)指出在城市新区规划中,甲地作为商业用地的原因。

(2)该市计划在城市新区的乙、丙、丁三地中选一处建设工业园区,请判断最合适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3)请你为老旧居民小区拆除后的土地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5年菁优高考地理解密之乡村和城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会造成过度城镇化现象。如图为2019年东南亚部分国家城镇

%(

)

1.下列四个国家中,过度城镇化现象最显著的是()

A.印度尼西亚B.泰国

C.菲律宾D.新加坡

[分析]过度城镇化指的是人口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当地社会经济城镇化水平。

【解答】解: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城镇化水平(60%)大于社会经济城镇化水平(40%);菲

律宾的人口城镇化水平(60%)大于社会经济城镇化水平(30%);马来西亚的人口城镇化水平(95%)

大于社会经济城镇化水平(80%);新加坡的人口城镇化水平(100%)与社会经济城镇化水平(100%)

持平。根据过度城镇化的概念可知,菲律宾的过度城镇化现象最显著,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城市中产阶级化,通常也被称作“城市绅士化”,是一个涉及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结构变迁的过程。

中产阶级或更高收入水平的居民迁入传统上由较低收入群体居住的城市区域,导致这些区域的社会结构

和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在中国,城市中产阶级化现象同样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

州等地。这一过程通常与城市更新、旧区改造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紧密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在城市绅士化较晚的中国,下列哪项不可能是城市发展中后期的特征()

A.以大规模城市更新为契机

B.以中高档封闭式社区为表象

C.仍表现出“大混居,小聚居”的特点

D.房价和租金上升,社会分层和不平等加剧

【分析】城市化过程大致呈一条拉平的“S”形曲线,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水

平低,速度慢,城市规模小,问题少,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中期阶段的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

长,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形成高度集聚,城市化增长速度很快,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城市问题多样,主

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后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甚至停滞,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出现人口

净减少,形成逆城市化,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中产阶层的存在,使得城市在扩张、更新的过程中,不

断重构地理区位,进而重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解答】解:城市发展到中后期,城市规模及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大规模城市更新往往发生在城市

发展的初期或中期,A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城市发展中后期,城市建设趋于完善,以中高档封闭式社区为表象,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题干内容“中产阶级或更高收入水平的居民迁入传统上由较低收入群体居住的城市区域”可知,高

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交错居住,仍表现出“大混居,小聚居”的特征,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城市发展中后期,城市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房价和租金上升,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

距会增加,社会分层和不平等加剧,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绅士化较晚的的城市发展中后期的特征,属于基础题,理解即可。

如图是我国某小城镇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镇2008年的地域形态与1948年明显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政治B.地形C.河流D.交通

【分析】影响聚落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和人文地理

环境因素(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政策、历史)。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城市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为水运,地域形态为沿

河流带状南北延伸;2008年图中增加了大致东西向的国道、铁路,城市沿东西向交通干线拓展,所以

该城镇2008年的地域形态与1948年明显不同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城镇形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

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4.目前,该城镇的交通拥堵现象较为突出,解决措施有()

①禁止私家车出行②修建环城公路③将铁路、国道迁往城郊④疏散城区居民,减少城区人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分析】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有: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推广共享出行;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优化

交通信号灯和路网规划;减少私人汽车使用等。

【解答】解:禁止私家车出行不利于居民的生产生活;疏散城区居民,减少城区人口,不利于城市化,

①④错误。

修建环城公路可以分散交通压力,将铁路、国道迁往城郊可以促进郊区城市化,缓解交通拥堵的现状,

②③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

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为减轻积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哈尔滨市某高档社区率先在小区内安装了道路智能加热系统,可自动融

化路面积雪。某小组安装立杆,通过杆顶温度计探头测量路面上方和雪面上方1米处的气温(如图),

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完成5-6题。

5.甲探头测得气温显著高于乙,主要因为()

A.太阳辐射更强B.地面反射更强

C.地面辐射更强D.大气逆辐射更强

【分析】大气热力作用过程的顺序是:太阳辐射一地面吸收一地面增温一地面辐射一大气吸收一大气辐

射一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有部分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

太阳辐射增温,产生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大气吸收热量,产生大气辐射,其

中一部分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解答】解:图示甲下方无积雪,地面反射率较低,由于路面硬化为黑色,吸收的太阳辐射多,放出的

地面辐射更多,地面暖大气环节更强,故C正确,B错误。

两地距离很近,太阳辐射没有差别,故A错误。

两地距离很近,天气相同,大气逆辐射相同,故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问题。

6.为减轻该道路智能加热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配套()

A.路缘排水沟B.路面遮光膜

C.路缘栅格护栏D.上空遮阳棚

【分析】为减轻该道路智能加热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的配套措施应从下垫面性质、地表径流、气候等变化

方面分析。

【解答】解:据所学可知,积雪融水需要及时排走,否则会再次漫溢结冰,侵蚀边坡土壤,造成非点源

污染,A正确。

建路面遮光膜、路缘栅格护栏、上空遮阳棚对减轻该道路智能加热系统的无影响,BCD错误。

故选:Ao

【点评】考查了道路智能加热系统对环境的影响,需根据题意分析解决问题。

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据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价格与该功能区人口日流量的比值。如图示意某城

市商业区和住宅区地租指数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7.距市中心较远、生态环境优美的高档住宅区可能位于该市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

【分析】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

教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等。

【解答】解:西南方向住宅区地租指数较其他方向的更高,在人口日流量相对稳定均衡的情况下,说明

单位面积土地租金高,适宜于高档住宅区分布,且高档住宅区要求环境质量好,一般距市中心距离远,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情况,

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城镇化率%)

A.城镇人口数量最少B.人口出现负增长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

【分析】城镇化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

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

到70%左右。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解答】解:读图,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镇化水平最低,但城市化发展速

度最快,可判断是中国,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D正确。

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时,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C错误。

和其他三国相比,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较多,A错误。

我国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没有出现人口负增长,B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城镇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广东省县域范围内村镇聚落体系根据区位条件差异,划分远郊型、近郊型、城区型和山区型,其中远郊

型、近郊型和城区型分别处于城镇化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如图示意广东省海拔差异,村镇聚落体系

的四种类型。据此完成9-11题。

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城区电司镇森体系

远郊型村镇聚落体系

图例

一提供商业及公共服务

一相互联系网络化发展

A乡村集群化发展

•村级聚落点

0100km•滇级聚落点

山区型村滇聚落体系•市/县级聚落点

O公共服务生活圈

9.粤北地区村镇聚落体系最可能是(

A.城区型B.近郊型C.远郊型D.山区型

【分析】不同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高原、山区和平原等地形使聚落的

分布产生明显差异,高原地区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呈狭长的条带状;山区

聚落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具有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河流两岸;平原地区

聚落分布最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

【解答】解:读图可知,粤北地区属于山区,海拔较高,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城镇化率低,村镇

聚落体系最可能山区型,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粤北地区村镇聚落体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

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0.广东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的特征可能为()

①村镇规模数量较少

②城乡用地混杂发展

③村镇数量相对稳定

④村镇呈现“空心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分析】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大。

【解答】解: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发展迅速,城镇化率较高,建立县级聚落和镇级聚落共同驱动的发展

模式,广东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的特征可能为:②近郊型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城乡用地混杂发展;

③县级聚落和镇级聚落共同驱动发展,村镇数量相对稳定,②③正确。

村镇规模数量较少、村镇呈现“空心化”是城区型的村镇聚落体系的特征,在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中,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不断扩张,乡村地区逐渐被城市所吸纳和融合,很多乡村变成了城市的一

部分,这就导致了村镇斑块规模变小、数量减少,村镇呈现“空心化”,①④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广东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从题

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1.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广东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应重点()

A.升级改造融入城市整体发展

B.积极承接城区技术和产业转移

C.保留生态屏障发展生态旅游

D.发挥山地乡村的农业经济价值

【分析】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中,建立县级聚落和镇级聚落共同驱动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县

城对村镇资源的过度吸引,促进县城与村镇产业差异化发展,公共服务生活圈包含村镇聚落点,有利于

满足村镇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解答】解:广东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中乡村地区逐渐被城市所吸纳和融合,很多乡村变成了城市的一

部分,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广东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应重点升级改造融入城市整体发展,A正确。

积极承接城区技术和产业转移应该是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B错误。

保留生态屏障发展生态旅游、发挥山地乡村的农业经济价值应该是山区型村镇聚落体系,CD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广东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

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如图为城市生物滞留池剖面示意图,读

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生物滞留池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A.降水增多B.下渗减少

C.地表径流减少D.水汽输送减少

【分析】(1)水循环基本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蒸腾。(2)城

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改变原地貌形态使地面硬化、改变河道或使河流断流,雨季来临时,下渗

减少,地下水补充不足,而地表径流增多,引起排水不畅,引发城市内涝。

【解答】解:由材料“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及城市生物滞留

池剖面示意图可知,在城市建设生物滞留池,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因此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故

B错误,C正确。

生物滞留池对降水和水汽输送影响较小,故A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较易,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相关知识点。

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通常将已经跨越初创期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创新创业企业形

象地称为“瞪羚企业”,也被称为“高成长企业”,反映地区的经济质量和活跃度。图为“2021年我国

不同城市'瞪羚企业'分布数量图”。读图,完成13-13题。

13.图中K城市可能是()

A.哈尔滨B.兰州C.西安D.南京

【分析】“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

业。认定范围主要是产业领域符合国家和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涵盖新兴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含

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高端软件、互联网)、生物健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节能环保、消费升

级等领域。

【解答】解:由材料可知,“瞪羚企业”反映地区的经济质量和活跃度,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强

弱的重要标志,由图可知,K城市要略弱于广州,略强于天津,由此可判断选项中只有南京的经济实力

(信息技术和创新全球化发展能力)强于天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提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及综合思维。

14.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II的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中心城区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流动

B.中心城区环境恶化、失业率增高

C.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D.城镇地域不断向乡村推进、面积增加

【分析】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所以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

有三个标志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逆城市化现象出现

的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

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解答】解:根据上题可知,阶段n为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中心城区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

流动,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逆城市化时期中心城区环境恶化、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逆城市化时期,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较完善,对城市人口的吸引力强,C观点正确,不符题意.

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面积增加是郊区城市化阶段的特点,对应阶段I,D观点错误,但符合题

后、。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逆城市化的特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如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

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toB.tiC.t2D.t3

【分析】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

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以核心城市带动周边辐射区域发展,形成核心都市圈,这是都市圈设立的目

的,它的着眼点在于核心城市与周边辐射区域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包括交通、公共服务和产业等各方面。

都市圈最大的特点是圈内城市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不同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解答】解:中心城市发展时,虹吸效应强;外围城市发展时,扩散效应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

展差距开始缩小时,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相当,结合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可

知,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t2,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

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沈阳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浑河在城区南侧穿城而过。20世纪90年代,浑河沈阳段水质污染严重,

近年来,该河段水质不断得到改善,2023年3月该水域发现了中华沙丘鸭(生态环境指标性物种)。如

图示意2020年沈阳市城区部分用地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推测图示①②③分别代表的用地类型是()

A.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B.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城市绿地

C.工业用地、城市绿地、住宅用地

D.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城市绿地

【分析】城市三大功能区一般是指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形态呈集

中团块和沿街道线形分布,特点是标志性商业街大商场,交通便利,高密度,高人流量;居住区位于商

业区外围或工业区周边,是城市的主体区域形态,呈现组团装分布,特点是背景性,中等密度,配套齐

全,住宅成片,高低分化;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形态呈片区,园区式分布,特征是低密度,高物流量。

【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①面积占比最大,为住宅区,CD错误。

②沿交通线分布且在城市外围,为工业区;商业区在市中心或沿交通线分布,而浑河位于市中心南侧,

故③为沿河城市绿地,A错误,B正确。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①②③分别代表的用地类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

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7.为进一步提升图示河段的生物多样性,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快河道的硬化

②设立自然保护区

③适量地投放饵料

④增加植被多样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分析】提升图示河段的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从保护区、食物、植被、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河道的硬化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①错误。

题中未体现该河段“有代表性的,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区”等自然保护区应有的要

素和特征,②错误。

适量地投放饵料和增加植被多样性利于提升图示河段的生物多样性,③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

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某城区有甲乙两种类型的市场,到甲乙两类市场的家庭数量相当,近五年来,比例较稳定。该地人口大

幅增长且多在城市外围。甲乙市场服务家庭数量相对固定,均为周边住户,且郊区有很多新增住户。如

图示意距市中心远近与家庭到市场距离的关系。据此完成18-20题。

E0五年前甲类市场

x当前甲类市场

、E3

袍■五年前乙类市场

豆口当前乙类市场

g生

归K

因K

m

喘.

w

.

强.

畏-

r.x,

o5o5

距市中心距离/km

18.甲类市场数量变化的动力是()

A.市场需求增大B.消费偏好转变

C.运输成本降低D.集聚效应减弱

【分析】服务业区位的因素有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人口大幅增长且多在城市外围,而甲乙市场服务家庭

数量相对固定,为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甲类市场数量可能会增加,因此市场需求增大是甲类市场数量

变化的动力,A正确。

题目中并没有提及消费偏好的转变,且消费偏好的转变更多影响的是市场的产品类型或服务类型,而不

是市场数量,B错误。

题目中并未提到运输成本的变化,且运输成本降低通常会影响市场的覆盖范围,而不是数量,C错误。

集聚效应通常会导致市场数量的增加,而不是减少,D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甲类市场数量变化的动力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

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9.五年来,乙市场的变化趋势是()

A.总量减少,平均服务范围小于甲市场

B.总量减少,平均服务范围大于甲市场

C.总量增多,平均服务范围小于甲市场

D.总量增多,平均服务范围大于甲市场

【分析】服务业区位的因素有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解答】解:由题干可知,该地人口大幅增长且多在城市外围,甲乙市场服务家庭数量相对固定,均为

周边住户。随着城市外围人口的增加,为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乙类市场数量可能会增多;同时,由于

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围,乙市场的平均服务范围(每个市场服务的家庭数量)可能会小于靠近市

中心的甲市场,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乙类市场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

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0.未来新增乙类市场概率最小的是()

A.高端康养城B.大学城

C.中央商务区D.工业园区

【分析】服务业区位的因素有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解答】解:题目中描述了甲乙两种类型的市场服务家庭数量相当,且近五年比例较稳定,同时提到该

地人口大幅增长且多在城市外围,甲乙市场服务家庭数量相对固定,均为周边住户。高端康养城通常吸

引老年人居住,他们对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的需求较高,因此新增乙类市场的概率较大,A错误。

大学城的大学生和教职工数量众多,对日常用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很高,因此新增乙类市场的概率也较大,

B错误。

中央商务区通常是商务活动和高级服务业的集中地,居民数量相对较少,且多为高收入人群,他们可能

更倾向于使用高级服务业和零售店,而非传统的乙类市场,C正确。

工业园区内通常有大量工人和企业,他们对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很高,因此新增乙类市场的概

率也较大,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乙类市场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

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⑴图1中,ABCDE反映的是城镇化/城市化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升、城镇人口增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2)C阶段处于该过程的中期,该时期城市可能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图2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甲,

其城镇发展过程特点是起步早,发展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慢。

(4)在图示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污染问题。

【分析】(1)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

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大。

(2)城市化过程大致呈一条拉平的“s”形曲线,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

速度慢,城市规模小,问题少,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中期阶段的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特

别是市中心城区形成高度集聚,城市化增长速度很快,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城市问题多样,主要分布

在发展中国家。后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甚至停滞,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出现人口净减少,

形成逆城市化,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当前的发展速度缓慢,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起步晚,当前发展速度快,存在滞后城市化、虚假城市化等问题。

(4)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变化最大的地区。由于部分地区城市发

展不合理,出现了:①土地被占,耕地减少;②地面下沉,水质恶化;③环境污染;④就业困难,

秩序混乱;⑤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解答】解:(1)根据所学知识,由左图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