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选必二第3~4单元
也知识梳理里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概述:
人类交换的需要产生了商业贸易,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
丝绸之路连接了亚欧之间的商业通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
商品交换,扩展了商品活动的领域。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商贸活动的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现代化加速,极大地促进了商贸效
率,但也增大了金融风险。
单元课标要求: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3.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认识其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4.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
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一交换出现一商业贸易发展
2.古代世界的商业
(1)古埃及,市场交换普遍。对外贸易由国家控制,国王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
(2)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如雅典就是贸易中心。
(3)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如丝绸之路西起汉朝长安,东
达欧洲罗马。
(4)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中国丝绸等物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
方的桥梁。
(5)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3.古代中国的商业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
(2)战国时期,“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出现许多大商人。如范蠡、子贡、吕不韦等。
(3)汉朝,商业初步发展。
促进因素:统一局面的形成;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
阻碍因素:市坊分区制度的实行
(4)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纸币。
(5)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机构出现,商
帮形成(如晋商、徽商、闽商、潮商和宁绍商人)
4.古代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1)两汉,中国的丝绸等运往中亚和欧洲I,欧洲和西域各国的物品输往中国。
(2)唐宋时期,海上贸易兴盛。中国出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
外贸易。
(3)古代中国,朝贡贸易是主要方式。明清时期,严格规定朝贡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
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5.商业贸易的作用:
(1)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对中国:中国通过对外贸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和玻璃
等。
(3)对世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大洲,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1)中国商代时,用贝作为货币。后来,金、银、铜、铁等金属货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2)前8—前7世纪,小亚西亚出现金属铸币。
(3)货币出现前,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货币出现后,逐渐具有了三大功能:交换媒介,
价值尺度,财富象征。
(4)商业的功能:互补余缺——逐利增财。
2.信贷世界信贷
(1)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2)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如要有证人,履行担保,受到法律
保护。
(3)前4世纪,古希腊开始兴起货币经营业,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4)15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5)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国出现新业务,先后成为国际信贷的中心。
中国信贷(1)春秋时期,实物借贷比较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
(2)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汇票)。
(3)宋代,交子、会子、官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汇兑业务。
(4)明朝中期,钱铺等机构盛行。
(5)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庄票。
3.契约
(1)约前3000年,古埃及契约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
(2)前26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经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3)中国,商周时期产生契约;汉代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
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表现:(1)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始殖民掠夺活动。
(2)17—18世纪,荷、英、法等国加入殖民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2.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表现:(1)各国工厂的产品要销往世界各地,原料也需要从世界各地获取。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在亚、非和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更多的地区纳入到世界市场之中。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完全形成)
表现:(1)主要国家通过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输出资本,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
量财富。
(2)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四、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商业革命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2.表现:商贸中心转移,新型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商品流通的品种增多,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国
际贸易规模扩大。
3.商贸中心转移,指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表现:两地城市的繁荣与衰败。
4.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拍卖市场、百货公司,还有股份制贸
易公司等。
(1)1531年,第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2)17世纪后,英国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3)186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巴黎开业。
(4)英国和荷兰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都成立了西印度公司。
影响: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5.中国商业的变化
背景: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的入侵。
表现:(1)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了汇丰银行,次年在上海设立分行。
(2)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3)19世纪70年代,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如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的股票。
(4)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一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5)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6.商品流通的种类增多
(1)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进入欧洲市场。香料也大量涌入欧洲等地。
(2)三角贸易兴起,奴隶也成为贸易的商品。
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一非洲一美洲一欧洲
(3)18世纪后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贸易发展起来。
7.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1)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2)17世纪,荷兰垄断了海上贸易。荷兰商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3)17世纪后期,英国打击荷兰(《航海条例》、三次英荷战争),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4)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5)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美、德等国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
中心的新格局。
8.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出现,不仅控制本国贸易,还控制别国贸易,形成大型贸易组
织。
五、世界经济的发展
1.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
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2.社会主义的发展
1922年底苏联成立,并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
3.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
新政扭转了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二战。
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原因有二:
(1)各国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推动作用。
(2)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1)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
(2)表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6.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良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疆化、改革效果不明显,导致社会矛盾不断
激化,最终促使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7.新中国的发展
(1)建国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2)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获得独立后,都把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
速发展。
六、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L问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表现:战争与经济危机时,各国通过
提高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贸易)。
2.解决——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1)1947年,23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1995年元旦,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3.影响:(1)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2)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3)经济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
(4)贸易手段发生改变。20世纪90年代后,电子商务逐渐兴起。网购与快递
七、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背景:20世纪初经济大危机时,各国滥发纸币、货币贬值、汇率战,造成金融混乱。
2.解决:(1)1944年7月,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194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
(3)1945年底,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WB)成立,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3.核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4.作用:稳定了二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美国霸权。
5.崩溃:20世纪70年代,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实行浮动汇率。
6.新发展:
(1)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如证券市场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2)不同金融机构相互融合,如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走向融合,促使大型金
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出现。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概述:
人类的居住形式不断演变,农业出现以后,逐渐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一村落。
村落的居民定期交换物品,逐渐形成集市。集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集镇。集镇便利了农村居民的
物品交换,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以及防卫或商贸的需要,就出现了
城市。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功能。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社会
环境都不断改进,但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单元课标要求:
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
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3.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一、村落的产生
1.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2.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一村落。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3.村落建有住宅、仓縻、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用于人们的定居、繁衍、防卫和进行集体活动。
二、集镇的出现
1.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开始聚集,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2.商人和手工业者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3.北魏出于军事目的而设置镇,如六镇;隋唐五代也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置镇。
4.北宋时期,出现了工商业集镇,如四大名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
佛山镇)
5.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如盛泽镇。
6.7世纪,英国出现了贸易小镇。主要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
三、城市的产生
1.约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地区出现城市。
2.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3.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分为宫殿、手工业者和商业区、居民区。
4.中国商代,城市已形成规模。神庙、宗庙和宫殿位于城市的中心。
5.周代,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代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
6.约前800年,古希腊人已经建设了雅典等城市。城市布局中已具有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
功能。
7.古罗马城市集中于内陆,以罗马为中心。其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
的标准。
8.欧洲中世纪出现的城市和城镇,不是行政中心,是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各地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
2.两河流域,人们用砖头建造房屋,栋梁使用木材。民居有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3.古埃及,大多数建筑用泥和木材修建。房屋会留些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
4.古代中国,巢居和穴居是最早的两大类型。
(1)巢居多在南方,后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多在北方,后发展为地上建筑。
(2)从汉代起,民居的设计遵循等级观念和礼仪制度。民居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3)明代,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有窑洞、四合院、干栏式楼居、福建
土楼等。
5.古希腊罗马,建成列柱庭院,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1)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
(2)3世纪,古罗马出现集体住宅。后来的复合式公寓,是集体公寓式楼房的原始形态。
6.北美印第安人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或者圆形的公共居所中。
五、城市化的演进
1.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开启。
(1)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
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2)185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3)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
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
表现: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步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3.建国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六、居住条件的改善
1.建筑技术的革新,表现在:(1)1854年,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2)19世纪70年代,比列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3)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
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3.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功能日益广泛。
七、公共设施的完备
L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表现:
(1)钢铁管道促进水网的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
(2)煤气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力为城市居民提供照明。
(3)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4)19世纪末,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问世;柏林开始把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之中。
(5)20世纪初,电车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2.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近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发展很不平衡。
表现: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不断完善。
八、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环境污染严重,如工业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污染等。
2.私人汽车普及,交通拥堵严重。
3.贫富分化,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生活设施落后。
4.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
也强和练芽皮
1.如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文书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类别数量组成出土地或文献出处
集中在南京及其周围、武昌鄂
土地买卖文书44件买地券及实用土地买卖文书
州、长沙、桂林、始兴地区
买婢券、买奴券、妇女和逃亡者等
人口买卖文书至少13件新疆吐鲁番、塔里木
买卖文书
买棺约、卖驼券、买布券、买毯券
其他买卖文书至少4件
等
贷糜文书、贷粮文书和举锦券等(无新疆吐鲁番
借贷文书5件
息借贷、有息借贷和质押借贷)
租佃契约3件葡萄园等土地租赁
A.南方租佃关系比北方普遍B.国家对农民控制力减弱
C.市场的经营秩序较为规范D.人口迁移范围不断扩大
2.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
行元代纸币。这种现象()
A.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B.强化了元的外贸优势地位
C.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D.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
3.《北史・苏琼传》记载,北齐“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余。后淮北人饥,(苏琼)
复请通余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由此可见,当时()
A.赈济贸易南北互补B.传统经济政策瓦解
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D.政府垄断边境互市
4.据《元史・食货志》所载元朝中期商税数字,大都一年的商税为钞103万余锭,超出全国绝大多数行省一
省的商税额,仅落后于江浙、河南行省。这表明()
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的商业职能突出
C.南北经济差距逐步缩小D.大都是全国经济中心
5.1926年开始,英美烟草公司的大前门香烟的广告由苏州钱起八根据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改编而成,
“作文时节神昏昏,眼暗心疲欲断魂。借问名烟何处有,画僮笑指大前门”。1931年元旦期间,天津《大
公报》为大炮台(同为英美烟草公司)香烟做的广告是一个青年女子手捧中国象征吉祥的玉如意。这反
映了()
A.中国经济半殖民化程度加深B.中国社会生活趋向近代化
C.西方商品促销本土化的增强D.宣传中刻意凸显商品价值
6.1867—1894年,中国仅出口的茶叶价值即大致与进口的鸦片价值相当。1880—1891年,清政府茶叶关
税收入总计5338.9万两,年均445万两,相当于同期海关出口税收的55.4%左右。由此可见,这一
时期的中国()
A.茶叶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突出B.茶叶贸易有取代鸦片贸易之势
C.农村种植结构出现了巨大调整D.在对外贸易中由逆差转为顺差
7.1784年,美国政府首次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赴中国进行贸易,这次航行为美国人带来了不小的利
润。此后,美国多次突破英国的经济封锁,派商船来华进行贸易。美国此举()
A.有利于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B.旨在探索太平洋的新航路
C.推动了全球贸易网的发展
D.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8.17-18世纪英国、荷兰、瑞典、法国等国的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运回的瓷器总量高达3亿件以上。欧洲人
在痴迷瓷器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复制和仿制并将中国元素融入到瓷器的创作中。中国瓷器改变了欧洲人的
餐桌礼仪、室内装饰也对欧洲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西学东渐传播了科学知识B.全球性贸易网络已经形成
C.商品流动推动文化的传播D.跨国公司促进经济全球化
9.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市场对机器设备的需求开始日益减少,房屋住宅建筑业在1926年以
后开始逐年下降,居民消费达到顶点,耐用消费品已供大于求。据此可知()
A.生产的下降引发产品供应不足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长期存在
C.欧洲崛起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
D.有效需求不足潜藏着经济危机
10.发展中国家要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获得紧急贷款或其他信贷必须进行特别的改革一一开放
市场、消除投资管制、由世界市场来决定利息和利率、缩小公共部门的规模、取消补贴等。这一改革
要求()
A.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区域合作互联互通
B.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C.提高了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化的风险
D.推动了美国主导的贸易机构全球扩张
11.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进程()
1978—1991年1992—2001年2001〜今
减少国家对外贸的直接控制,进行了三次大的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大幅度削减或废止;在服务业开
放宽外贸经营权;实行一系列建立大量的技术法规、反倾放上,涉及WTO服务贸易总协定12大部门
鼓励出口措施销条例等中的9个服务业部门
上表反映了中国
A.社会意识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B.成为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C.经济改革机制朝激进化方向发展D.有效应对发达国家经济保护主义
12.新中国历史上某一历史时期,中国人取名出现“国庆”“新华”“抗美”“朝生”“建设”“国栋”等高频名字、材
料说明
A.人名折射社会变迁B.历史研究必须关注人名变化
C.“文革”强调阶级斗争D.改革开放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13.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巨大的时空转换过程,即从黄河时代向运河时代转换,从东西两极格
局向南北两极格局转换。下列史实最符合这一转换过程的是()
A.少数民族迁移B.王朝都城变迁C.科技文化传播D.经济重心移动
14.唐代中期以后,体现浓郁巴蜀地方特色的小市、酒市、江市、柳市、药市、蚕市、茶市等草市大量涌
现。这反映出唐代中期以后()
A.江南经济发展速度加快B.草市专业化色彩较浓厚
C.特色市镇经济日益繁荣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15.在中世纪,授予外人公民权是城市很不情愿做的事,除非它迫切需要增加人口。1345年,在黑死病过
后不久,威尼斯允诺授予任何愿意到它那里定居的人公民权……有机会的时候,在“新”“老”公民之间也
要做出区分。1386年的一个法令规定,只有“老”威尼斯人才可以与扎根于此城的德意志商人进行交易。
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城市()
A.政治上向周围乡村开放B.赢得自治的权利
C.打破了封建国家的框架D.存在排外的特征
16.唐宋时期,政治类城市一般以官僚地主,即地主阶级执政人物及其候补人员为中心,包括他们的家属、
侍从、成卫、服务者在内。在城市周遭,又环绕着严密的户籍、坊厢、行铺等网络,构成一套稳固的
坊郭体系。由此可见,这类城市的居民结构()
A.服务于封建统治的需要B.有助于社会经济的转型
C.推动了雇佣劳动的产生D.促进了市坊体制的巩固
17.电梯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
楼房中日益普及应用,这表明()
A.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B.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C.科学技术的新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D.楼房建筑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18.1869年,美国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
修筑;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大批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城市,促进城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据
此可知()
A.人口迁徙推动美国发展B.移民是美国建设的主力
C.移民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华工对美国的贡献最大
19.近代中国上海、南京等通商口岸陆续建造了洋行、商场等服务性建筑。这些建筑一般不建在老城区,
而是建在城市近旁新的地段内,从而形成了新的市中心,如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天津的劝业场,
南京的大行宫、新街口等。这反映了中国()
A.近代城市发展不平衡性突出B.近代城市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C.城市服务以文化娱乐为导向D.近代城市化的殖民色彩浓厚
20.有学者统计,从1936年到1942年,上海租界人口激增78万人,从1945年到1949年初,上海人口从
330万增加到540万,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净增208万人。上海人口激增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开埠加快城市化进程D.社会危机加深与时局紧张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以来,“封贡制度”下的中朝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但壬辰倭乱后,中日长期处于国交断绝的
状态,商船的往来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由于日本不在藩属之列,故没有向清朝朝贡以便乘机直
接贸易的途径。但由于中国丝织物品质优良,因此日本国内需要量极高。康熙元年(1662),荷兰失去
中日贸易中介地台湾以后,进口到日本的只有在京丝、弁柄丝、波斯丝,同时,康熙二十四年(1685)
日本的生丝进口特权,又被细分为白丝、黄丝、下等丝等类,并且同年生丝交易量只被分配为贸易总
额的1/3,因此长崎的生丝进口贸易也急剧下降,根本不能满足日本国内市场的需求。于是,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标准化员工绩效考核模板
- 财务管理报表生成工具轻松掌握财务数据
- 企业文化建设与推广实施方案工具箱
- 2025海南省监狱管理局(海南省戒毒管理局)遴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协助开展招聘警务辅助人员工作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广东佛山市商务局招考专业技术雇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安徽庐江县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西农商联合银行金融科技人才招聘2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临沂莒南县教体系统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1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黔东南州企事业单位招聘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清远市英德市招聘教师22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4十问“AI陪伴”研究报告:现状、趋势与机会
- 2025年巨量引擎医药健康行业营销白皮书
- 2025年福建省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类)
- 司法行政业务授课课件
- 医院反恐防恐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辅警协警】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建筑施工企业薪酬管理规定
- 2020-2025年一级造价师之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水利)题库与答案
- 2025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 客户开发情况汇报
- 2025年度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等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