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唐山市及廊坊市2025年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演练 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1页
(一模)唐山市及廊坊市2025年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演练 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2页
(一模)唐山市及廊坊市2025年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演练 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3页
(一模)唐山市及廊坊市2025年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演练 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4页
(一模)唐山市及廊坊市2025年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演练 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山市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模拟演练历史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2025.0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张家口新庙庄遗址5号地点发现了“石器初级加工场”,发掘出海量的石制品及保存完整的“热处理石料”窑炉,生动呈现出距今约1.8万—1.5万年前人类的石器制造工艺流程和场景。据此推知,当时该地区A.劳动分工渐趋复杂B.磨制石器大量生产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国家重视石器加工2.夏商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是氏族,至西周时期则是宗族。春秋战国时期,氏族与宗族力量渐退,由国家直接管理的“编户齐民”逐渐走上社会舞台。这一系列变化A.催生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B.引发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C.为官僚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对家国同构的形成产生了影响3.表1汉代案例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汉律规定殴父,当枭首裁判观点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判决结果不当坐表1中的判决结果A.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B.反映了乡约的教化作用C.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D.彰显了法律的人文关怀高三唐山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4.据史书记载,221年魏文帝以谷贵罢五铢钱。227年魏明帝复行五铢钱。在此期间,河北地区民间仍以谷帛为市,甚至在曹魏诸帝恩赏该地区主官的记录中仅有赐帛,未有赐钱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A.政权更迭频繁B.货币体系紊乱C.门阀势力壮大D.经济恢复缓慢5.表2呈现了唐代开元、元和年间河北八州户数对比情况。影响表中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表2州别开元户数元和户数邢州588203692洺州771507750恒州4269417580冀州941208967深州4221514097赵州514308157定州6546026832易州37227569注:开元年间(713年至741年);元和年间(806年至820年)A.经济重心南移B.社会局势动荡C.赋税政策调整D.户籍制度变革6.元代以前的绘画作品多不用款,明清以降题款增多并逐渐扩大到题跋,即在画面中书写与绘画相关的诗词文句等,再盖上篆刻印章。这一变化带来的深层次影响是A.促使绘画创作从注重技法转向写意B.改变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C.提升文人群体在艺术领域的话语权D.丰富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7.同治光绪年间,出使大臣洪钧请人翻译了西方有关蒙元史料和研究成果,回国后编成《元史译文证补》,使晚清元史学者大开眼界,一定程度弥补了元初史料的不足,解决了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据此可知A.《元史译文证补》为一手史料B.史料运用应遵循多源互证原则C.西方史料比国内史料更加可信D.史学研究依赖于新史料的出现高三唐山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8.1922年中日双方签订的《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规定:“条约实施六个月内,日本归还胶州原德国租借地;三至六个月内,驻胶济线及青岛日军撤退完毕;青岛海关移交中国;中国开放胶州原德国租借地;九个月内,日本归还胶济铁路。”此条约的签订A.折射了北洋政府的外交努力B.粉碎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C.便利了德国扩大在华的特权D.体现了国民革命的反帝成果9.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提出,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政府官员,国民党党员及敌方其他人员,其家庭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这一做法旨在A.废除封建剥削制度B.巩固抗日民主政权C.加速革命胜利进程D.赢得农民阶级支持10.图一是20世纪60年代大庆“铁人”王进喜的日记原稿(部分)。这反映出A.“一五”时期工人的热情B.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C.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果D.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11.1984年,石家庄市涌现了“马承包”马胜利、“张联合”张兴让、“夏服务”夏继勋、“许引进”许期颐等闻名遐迩的改革人物,时称“改革四大名旦”。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石家庄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B.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C.率先建立了新型现代企业制度D.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高三唐山历史试卷第3页(共8页)12.图二为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3年—前2006年)对外交往机构示意图。据图可知,乌尔第三王朝A.区域贸易发展迅速B.平等外交理念加强C.君主专制特征显著D.国家治理能力提升13.以下是对中古时期某帝国的描述:符合上述全部描述的是A.阿拉伯帝国B.俄罗斯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14.19世纪英国社会各界开展了诸如“为什么进行技术教育?”“是否应该要向工人阶级普及技术教育?”等相关问题的争论。这些争论A.表达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B.回应了生产方式的迅猛变革C.反映了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D.奠定了英国工业的领先地位15.图三为1905年西方某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最适合探究的主题是A.美国推行门罗主义政策B.英国对非洲的殖民野心C.德国谋取欧洲大陆霸权D.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高三唐山历史试卷第4页(共8页)1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政府开始资助私人企业的科研机构,六七十年代发展到由政府出面主持庞大的科研项目,兴办国家科研机构,在全国范围甚至超越国界进行国际大协作。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应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挑战B.保障尖端科技的领先优势C.借鉴苏联模式的成功经验D.推动国际范围的知识共享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臣愚以为……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迩来考课不严.名宾不核.守令之于监司,奔走承顺而已。簿书期会为急务,承望风旨为精敏,贿多者阶崇,巧宦者秩进。以此成风,正直之道塞,势利之俗成,民之利病。俗之污隆,孰有留意于此者乎?夷狄之患,虽自古有之,然守备素具,外侮不能侵也。今虏骄日久,还来尤甚。或当宣大.或入内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顷者陛下赫然发奋,激厉将士,云中之战,遥大克赞,此辄作之效也。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今大官之俱,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摘编自张居正《论时政疏》(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的时政弊端。(4分)(2)任选上述某项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改革与之相关的一项制度或措题,并简析其影响。(8分)高三唐山历史试卷第5页(共8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历史有时会出现奇特而有趣的现象,从下同的视角审视同一历史进程,可能会显示很不相同、甚至迥然相反的景观。十八世纪的中国如果和过去作纵向比较,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高峰。但是,当我们把十八世纪的中国移到全世界的座标系上,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态势和景观。十八世纪的中国所创造的辉煌就变得黯然失色,看上去更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步履蹒跚,体态龙钟,失去了活力和生机。——摘编自戴逸《清代乾隆朝的中英关系》根据材料,围绕“十八世纪的中国”,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高三唐山历史试卷第6页(共8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37年7月前中日军力比较表类别日本中国比率陆军17个常备师团约38万人,预备役、后备役兵力161.7万人,总兵力200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182个步骑兵师又46个旅,炮兵4个旅又20个团,中国共产党军队3个师,总兵力约170万。无预备役及后备役兵1.2:1空军91个飞行中队,约2700架飞机31个飞行中队,314架飞机8.6:1海军舰艇200余艘,总吨位190万吨新旧舰艇74艘,总吨位59015吨32.2:1——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材料二中国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构建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完善优化武器装备体系结构,统筹推进各军兵种武器装备发展,统筹主战装备、信息系统、保障装备发展,全面提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加大淘汰老旧装备力度,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15式坦克、052D驱逐舰、歼—20战斗机、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等装备列装部队。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1937年7月前中国军事力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持久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物质基础。(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意义。(4分)高三唐山历史试卷第7页(共8页)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以来的数百年间,发生过三次大规模政治衰败浪潮。第一次大规模政治衰败浪潮发生于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西方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大量分散的私人企业,现代民族国家完全代表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无法将不同社会群体粘连到一起,甚至不少西方国家没有实现统一,从而作为私有财产最高形态的资本成了整个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而生产却越来越社会化,从而激化了疏离和对立。第二次大规模政治衰败浪潮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垄断组织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带来了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一方面,这促使西方政府不得不承担管理经济的许多新职能;另一方面,西方以更大力度开辟海外市场,通过建立殖民地的方式解决国内危机。然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从世界体系中获得的财富数量差距很大,各国之间的发展始终是不平衡的。西方国家第三次大规模政治衰败浪潮始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迄今依然没有结束的迹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矛盾推动西方发展到国际垄断阶段,带来了资本与国家、不同资本集团、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新的矛盾,国家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利益基础日渐削弱,政治衰败成为必然。尽管这些政治衰败浪潮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根源均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摘编自谢长安《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当代西方国家政治衰败的逻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第一、二次大规模政治衰败浪潮的表现。(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特征、影响任一角度,谈谈你对西方第三次政治衰败的认识。(8分)高三唐山历史试卷第8页(共8页)唐山市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模拟演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8分)1.A2.C3.A4.D5.B6.C7.B8.A9.C10.B11.D12.D13.C14.B15.A16.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17.(1)人才制度僵化;吏治腐败成风;边防体系废弛;财政危机深重。(4分)(2)示例:财政问题。相关制度或措施:一条鞭法。(2分)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官员的贪腐;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8.略19.(1)特点:中国军力较弱。(2分)物质基础:中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建设;东部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2)意义:维护国家主权;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和中国定的发展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20.(1)第一次:西方社会出现严重阶级矛盾;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第二次:部分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