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建设指南_第1页
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建设指南_第2页
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建设指南_第3页
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建设指南_第4页
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建设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建设指南TOC\o"1-2"\h\u19133第一章监管体系概述 3308521.1农业产业链监管的定义与重要性 395731.1.1定义 3322141.1.2重要性 346681.2国内外农业产业链监管现状分析 428271.2.1国内农业产业链监管现状 443621.2.2国外农业产业链监管现状 413949第二章监管目标与原则 4178582.1监管目标设定 4264412.2监管原则确立 527169第三章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5273963.1法律法规框架构建 5197203.1.1法律法规体系概述 5138603.1.2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原则 6219603.1.3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内容 632313.2法律法规实施与监督 6293793.2.1法律法规实施 6318843.2.2法律法规监督 722022第四章监管组织架构 789084.1监管机构设置 7142844.1.1国家级监管机构 7128084.1.2省级监管机构 7220284.1.3市级监管机构 7139574.2监管职责划分 8249584.2.1国家级监管机构职责 896214.2.2省级监管机构职责 8193864.2.3市级监管机构职责 8321864.3监管人员配备 8182714.3.1人员数量 893934.3.2人员素质 947094.3.3人员培训与考核 923294第五章农业产业链信息管理体系 992195.1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963235.1.1建设目标 9253045.1.2建设内容 914095.2信息采集与处理 9279505.2.1信息采集 936775.2.2信息处理 1032245.3信息共享与发布 10279665.3.1信息共享 10305215.3.2信息发布 1023476第六章农业产业链质量监管 10216136.1质量标准制定 10121496.1.1概述 10265516.1.2制定原则 11225436.1.3制定内容 1171976.2质量检测与认证 11121246.2.1概述 11151926.2.2检测与认证体系 11231516.2.3检测与认证流程 11142036.3质量监管措施 12100026.3.1监管 12253576.3.2企业自律 12291986.3.3社会监督 124768第七章农业产业链安全监管 12176207.1食品安全监管 12154687.1.1监管目标与原则 1233877.1.2监管体系构建 1234497.1.3监管措施 12103557.2农药兽药残留监管 13269677.2.1监管目标与原则 136127.2.2监管体系构建 13124187.2.3监管措施 13217657.3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 13191607.3.1监管目标与原则 1378887.3.2监管体系构建 13273557.3.3监管措施 139040第八章农业产业链环境保护监管 1490578.1环保法律法规与标准 14269658.1.1法律法规概述 14157968.1.2环保标准制定 1491698.2环保监管措施 1415338.2.1加强环保执法检查 14100808.2.2实施环保许可制度 1469608.2.3建立环保信用评价体系 14268248.3环保宣传教育与培训 14128218.3.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14308198.3.2开展环保培训 15218968.3.3建立环保宣传教育与培训长效机制 1510719第九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监管 15137549.1金融支持政策制定 15212419.1.1政策目标 15262359.1.2政策内容 1584819.1.3政策实施与评估 15114819.2金融风险防范 16177039.2.1风险类型 16160129.2.2风险防范措施 16279999.2.3风险防范合作 16107709.3金融监管机制 1625309.3.1监管体系 1652269.3.2监管内容 16296519.3.3监管措施 168646第十章农业产业链监管效能提升 17609810.1监管效能评估 171860810.1.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7128410.1.2评估方法与流程 17293010.1.3评估结果应用 17341410.2监管创新与实践 171275010.2.1监管技术创新 171866510.2.2监管模式创新 171158010.2.3监管实践案例 17762410.3监管效能提升策略 172567110.3.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71390510.3.2强化监管机构建设 171786810.3.3提高监管手段有效性 182560210.3.4加强监管效果评价与反馈 18第一章监管体系概述1.1农业产业链监管的定义与重要性1.1.1定义农业产业链监管是指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以保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促进农业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1.1.2重要性农业产业链监管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通过监管,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降低农产品质量风险,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2)提高农业产业链运行效率:通过监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协同效率,降低产业链成本。(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通过监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4)维护市场秩序:通过监管,规范市场行为,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1.2国内外农业产业链监管现状分析1.2.1国内农业产业链监管现状我国农业产业链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高度重视农业产业链监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法》等。在监管体系方面,形成了以农业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监管格局。我国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1.2.2国外农业产业链监管现状国外农业产业链监管经验丰富,各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监管模式。以下简要介绍几个典型国家的农业产业链监管现状:(1)美国:美国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强调企业自律和监管相结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2)欧盟:欧盟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以共同体法规为基础,实行严格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监管。欧盟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农业产业链监管政策。(3)日本:日本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基础,实行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日本厚生劳动省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4)加拿大:加拿大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实行联邦与地方共同监管。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产业链监管现状,可以为我国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第二章监管目标与原则2.1监管目标设定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的建设旨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具体监管目标设定如下:(1)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监管体系的实施,保证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质量安全,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监管,推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产值。(3)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4)提升农业品牌形象。通过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5)提高农业产业链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实现产业链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监管效率。2.2监管原则确立为保证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下原则应当予以确立:(1)全面监管原则。监管范围应涵盖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监管。(2)预防为主原则。监管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强化源头监管,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3)动态监管原则。监管体系应具有动态调整和优化能力,以适应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和变化。(4)法治监管原则。监管工作应依法进行,明确监管职责,规范监管行为,保障监管效果。(5)协同监管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监管资源的整合和共享。(6)科技创新原则。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实现监管目标。(7)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监管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章监管法律法规体系3.1法律法规框架构建3.1.1法律法规体系概述农业产业链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农业产业链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该体系主要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等多个层次。构建农业产业链监管法律法规框架,旨在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保证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3.1.2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原则(1)合法性原则: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应当符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法律法规体系的完整性。(2)系统性原则:法律法规体系应涵盖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机的整体,保证监管工作的全面性。(3)前瞻性原则: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适应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4)实用性原则:法律法规的制定应注重实际操作,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3.1.3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内容(1)国家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为农业产业链监管提供基本法律依据。(2)行政法规:主要包括《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行政执法监督规定》等,对农业产业链监管工作进行具体规定。(3)部门规章:主要包括《农业产业链监管办法》、《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对农业产业链监管的具体环节进行规定。(4)地方性法规:主要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农业产业链监管相关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对监管工作进行具体规定。(5)地方规章:主要包括各市、县制定的农业产业链监管相关规章,对监管工作进行具体实施。3.2法律法规实施与监督3.2.1法律法规实施(1)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各级农业部门和执法机构应加大对农业产业链监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同时开展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2)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各级农业部门和执法机构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监管制度,保证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3)加强执法力度:各级执法机构要依法严厉打击农业产业链中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3.2.2法律法规监督(1)加强内部监督:各级农业部门和执法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执行。(2)完善外部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农业产业链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进行监督,及时发觉问题,推动整改。(3)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设立投诉举报,鼓励社会各界对农业产业链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4)开展法律法规实施评估:定期对农业产业链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第四章监管组织架构4.1监管机构设置为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有效监管,我国需构建一套完善的监管机构体系。具体设置如下:4.1.1国家级监管机构设立国家农业产业链监管总局,作为农业产业链监管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产业链监管工作。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农业产业链监管政策、规划和发展战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监管工作,组织实施农业产业链监管,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4.1.2省级监管机构在各省设立农业产业链监管局,作为地方农业产业链监管的行政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产业链的监管工作。其主要职能包括:贯彻执行国家农业产业链监管政策,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产业链监管措施,组织实施农业产业链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等。4.1.3市级监管机构在各地级市设立农业产业链监管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产业链的监管工作。其主要职能包括: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链监管政策,组织实施农业产业链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等。4.2监管职责划分为实现农业产业链监管的高效运行,需对各级监管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4.2.1国家级监管机构职责国家农业产业链监管总局负责以下工作:(1)制定农业产业链监管政策、规划和发展战略;(2)指导和协调地方农业产业链监管工作;(3)组织实施农业产业链监管,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4)组织开展农业产业链监管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督;(5)收集、分析和发布农业产业链相关信息。4.2.2省级监管机构职责省级农业产业链监管局负责以下工作:(1)贯彻执行国家农业产业链监管政策;(2)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产业链监管措施;(3)组织实施农业产业链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4)指导和协调市、县级农业产业链监管工作;(5)收集、分析和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农业产业链相关信息。4.2.3市级监管机构职责市级农业产业链监管分局负责以下工作:(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链监管政策;(2)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农业产业链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3)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4)收集、分析和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农业产业链相关信息。4.3监管人员配备为保证农业产业链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合理配置监管人员。4.3.1人员数量根据各行政区域农业产业链的规模、特点和监管任务,合理配置监管人员数量。原则上,国家级监管机构人员数量应不少于50人,省级监管机构人员数量应不少于30人,市级监管机构人员数量应不少于20人。4.3.2人员素质监管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坚定支持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农业产业链的运行规律;(3)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执法能力;(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廉洁自律,严守国家法律法规。4.3.3人员培训与考核对监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农业产业链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考核结果作为人员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第五章农业产业链信息管理体系5.1信息管理平台建设5.1.1建设目标农业产业链信息管理平台旨在构建一个涵盖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产业链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析与利用,提高农业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5.1.2建设内容(1)平台架构设计:根据农业产业链的特点,设计合理的信息管理平台架构,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2)功能模块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信息发布等在内的功能模块。(3)技术选型: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开发语言、数据库和开发框架。(4)系统安全与稳定性:保证信息管理平台的高效运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数据安全。5.2信息采集与处理5.2.1信息采集(1)信息源:明确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来源,包括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2)采集方式:采用自动化采集、人工录入等多种方式,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采集周期: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制定合理的采集周期。5.2.2信息处理(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去重、去噪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结构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3)数据分析:运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有价值的信息。5.3信息共享与发布5.3.1信息共享(1)内部共享:实现农业产业链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协同工作效率。(2)外部共享:与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外部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信息的互联互通。5.3.2信息发布(1)发布渠道:通过网站、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发布农业产业链相关信息。(2)发布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市场动态、技术成果、产品信息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3)发布频率: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更新速度,制定合理的发布频率。(4)互动交流: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优化信息发布内容和服务。第六章农业产业链质量监管6.1质量标准制定6.1.1概述农业产业链质量标准制定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涉及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有助于规范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6.1.2制定原则(1)科学性: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农业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保证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前瞻性:充分考虑农业产业链发展需求,保证质量标准具有前瞻性。(3)可操作性:质量标准应易于操作,便于农业生产者、加工者和监管者执行。6.1.3制定内容(1)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农产品品种、规格、质量等级、安全卫生指标等。(2)生产过程质量标准:包括种植、养殖、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3)农产品包装、标识和质量追溯标准:保证农产品质量信息的透明和可追溯。6.2质量检测与认证6.2.1概述质量检测与认证是农业产业链质量监管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测和认证,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6.2.2检测与认证体系(1)国家检测与认证机构:负责制定检测与认证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工作。(2)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机构:依法取得资质,承担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任务。(3)企业内部检测与认证: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检测与认证体系,保证产品质量。6.2.3检测与认证流程(1)农产品生产者向检测与认证机构申请检测与认证。(2)检测与认证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对农产品进行检测。(3)检测合格后,颁发质量认证证书。(4)质量认证证书有效期内,农产品生产者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6.3质量监管措施6.3.1监管(1)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质量监管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2)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机构的监管,保证检测与认证工作公正、公平、公开。(3)加大对农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市场秩序。6.3.2企业自律(1)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2)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3)加强与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机构的合作,提高产品质量。6.3.3社会监督(1)鼓励消费者参与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2)发挥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曝光质量违法行为。(3)建立农产品质量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质量监管。第七章农业产业链安全监管7.1食品安全监管7.1.1监管目标与原则食品安全监管旨在保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防止食品安全的发生。监管原则包括科学性、全面性、严谨性和公众参与性。7.1.2监管体系构建(1)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2)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发觉和预警食品安全风险;(3)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对农产品进行定期抽检;(4)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7.1.3监管措施(1)严格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保证农产品源头安全;(2)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防止农产品受到污染;(3)强化农产品加工环节监管,保证加工过程中食品安全;(4)完善农产品销售环节监管,保障消费者购买到安全农产品。7.2农药兽药残留监管7.2.1监管目标与原则农药兽药残留监管旨在降低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监管原则包括预防为主、风险可控、源头治理和科学用药。7.2.2监管体系构建(1)完善农药兽药残留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2)建立农药兽药残留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状况;(3)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兽药使用;(4)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对农产品进行定期抽检。7.2.3监管措施(1)严格农药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监管,规范用药行为;(2)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兽药残留风险;(3)完善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防止农产品受到农药兽药污染;(4)提高消费者对农药兽药残留的认知,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7.3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7.3.1监管目标与原则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旨在及时发觉和应对农业产业链中的疫情风险,保障农产品安全供应。监管原则包括预防为主、快速响应、协同作战和科学防控。7.3.2监管体系构建(1)建立农业产业链疫情监测与预警体系,及时发觉疫情风险;(2)制定农业产业链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流程和应急资源;(3)加强农业产业链疫情防控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防控能力;(4)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保障应急需求。7.3.3监管措施(1)加强农业产业链源头监管,防止疫情传入;(2)完善农业产业链流通环节监管,防止疫情扩散;(3)强化农业产业链加工环节监管,保证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4)加强农业产业链销售环节监管,保障消费者购买到安全农产品;(5)加强跨部门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农业产业链疫情风险。第八章农业产业链环境保护监管8.1环保法律法规与标准8.1.1法律法规概述农业产业链环境保护监管需遵循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农业产业链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基本要求。8.1.2环保标准制定农业产业链环保监管需依据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进行。环保标准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各级环保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农业产业链环境保护相关标准,保证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有序进行。8.2环保监管措施8.2.1加强环保执法检查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环境保护执法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执法检查内容包括:企业环保手续办理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等。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维护环保法律法规的权威。8.2.2实施环保许可制度环保部门应实施农业产业链环保许可制度,对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企业进行审批。企业需按照许可要求进行生产,保证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同时环保部门要定期对许可企业的环保设施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8.2.3建立环保信用评价体系环保部门应建立农业产业链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保表现纳入信用评价范围。对于环保表现优秀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对于环保表现较差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限制其发展。8.3环保宣传教育与培训8.3.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从业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普及环保法律法规、环保知识和环保技术,使从业人员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8.3.2开展环保培训环保部门应针对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环保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技术、环保设施操作与维护等。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能力,保证农业产业链环保工作的顺利推进。8.3.3建立环保宣传教育与培训长效机制环保部门应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环保宣传教育与培训长效机制,将环保宣传教育与培训纳入日常工作。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产业链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第九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监管9.1金融支持政策制定9.1.1政策目标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政策制定的核心目标是保证农业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资金需求;(2)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3)加强风险防控,保障金融安全。9.1.2政策内容(1)完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2)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对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不同主体给予适当信贷支持;(3)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链风险保障能力;(4)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业产业链多元化融资需求;(5)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链,拓宽融资渠道。9.1.3政策实施与评估(1)建立健全政策实施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2)定期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内容和方向;(3)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业产业链主体对金融支持政策的认知。9.2金融风险防范9.2.1风险类型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9.2.2风险防范措施(1)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对农业产业链主体的信用评估;(2)建立健全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和处置风险;(3)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业务操作,防范操作风险;(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防范法律风险;(5)加强风险教育,提高农业产业链主体风险意识。9.2.3风险防范合作加强与农业、财政、保险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同时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风险防范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