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2 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2 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2 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2 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2 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的传统习俗。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课文内容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的了解节日习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确定实践活动课题,制定初步的活动方案。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3.通过小组分析、处理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教学过程看图猜节日,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了解节日吗?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看图猜节日”的游戏。睁大眼睛仔细看。2.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是我们每年都要过的。像这样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节日,就叫作传统节日。3.过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放鞭炮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就叫―一(课件出示,传统习俗)棕子、月饼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节日美食,就叫作?(传统美食)这些,都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文化,叫?(传统文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关于传统节日的童谣。任务—:初读童谣,集中识字。1.现在自己去读一读吧,提示:要做到读准字音,做到字字读正确。2.读得这么好,老师要送你们福袋,接福袋咯!3.有几位生字兄弟长得太像了,哪些小朋友有火眼金睛,能分辨出来吗?(出示:常、堂、赏)4.孩子们,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植物,它的名字就藏在第一个句子里,你发现了吗?(艾)这种植物,我们通常叫它“艾草”,它的叶子叫“艾叶”,艾叶散发出来的香气就叫?(艾香)。5.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把艾草、曹蒲挂在门上,传说可以辟邪。因此,端午节时,我们能闻到棕香艾香一满堂飘,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香气满堂的感觉读出来。任务二:再读童谣,随文识字。1.课文中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默读课文,画出节日名称,读一读。(1)学生报节日名称。(2)(有一个节日跟大家捉迷藏,节日名称就藏在这个句子里,谁来读?这句话介绍的节日就叫做“乞巧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现在你对这个节日有哪些了解?那你知道乞巧的意思了吗?“乞”就是?(乞求、乞讨)“巧”?(心灵手巧)女子乞求织女,希望自己能像织女这样心灵手巧。这个节日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成为我们传统节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3)孩子们,看图,这就是牛郎和织女。你能给“郎”组词吗?(新郎)这个字在古代指的是男孩子,在座的男同学,可以称为――:读书郎、少儿郎。了解了这么多关于七夕节的知识,相信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2.这些节日在什么时间过的呢?又有怎样的传统习俗?请你们同桌合作,按时间顺序排一排,再连一连,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出示句式:__节,人们__。)3.学习春节一—孩子们,我们在寒假里度过了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春节)(1)出示语句,个别读。春节的时候人们做什么?(贴窗花、放鞭炮....)(红红的窗花、对联,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寄托了人们迎新纳福的美好愿望。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2)怎么记住“贴”字?(生自由说)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注意:“贝”最后一笔变成点,左低右高)(3)你家是怎么过春节的呢?请你像童谣这样说说看。(预设。春节到,人欢笑,看春晚,发红包。)(4)在童谣里还有一句也是写春节的,找到了吗?(最后一句,出示,读)。(5)书写生字闹,团。(提醒坐姿,握笔姿势。我们继续来聊剩下的五个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呢?让我们开展合作学习。任务三读一读,说习俗。读: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节日所在的句子。说: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一)元宵节1.读—读这句话,“宵”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夜深了,肚子饿了就要吃?(生:夜宵〉也叫宵夜。妈妈晚上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就叫(生:通宵)所以“宵”的意思就是?(夜晚)2.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节日。你会在这个节日做什么?(吃元宵,也就是汤圆﹔看花灯、猜灯谜;舞狮子;放烟花......)是啊,大街小巷都是过节的人们。3.识记“大街小巷”:孩子们,请看这张图,这是大街还是小巷?(大街)你们走过小巷吗?,像这样狭窄的街道就是小巷。想象一下,在元宵节这天晚上,圆月高悬,花灯都挂起来了,大街小巷里都是人。你会用什么词形容这样的场景?(人山人海、人挤人)课文中有个词一一人如潮。人挨着人,人挤着人,多得像潮水—样,走了一拨儿又来了一拨儿。让我们也加入到这个热闹的队伍中去,拍这首读—读,读出元宵节的热闹与欢乐。(二)清明节1.孩子们,有一个节日很特殊,它的名字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知道是哪个节日吗?(清明)—说到清明,我们就想起杜牧的诗句,生背。2.在这个节日,我们会做什么?(祭扫祖先的坟墓一―认识“祭”:表示一只手拿着肉放在祭台上祭祀祖先;给烈士献花表示缅怀和纪念;吃清明果......)(三)端午节1.喜欢端午节的孩子很多,先读一读这句话。你们会在端午节做什么呢?(吃粽子、赛龙舟、挂莒蒲艾草......)2看图猜字,这是哪个字的演变?(舟)这个字就像小船,有船舷、船头、船尾,后来加了船帆,就变成现在的“舟”字。2.把舟做成龙的样子,就叫做―—龙舟。端午节赛龙舟是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四)中秋节1.孩子们,除了春节的时候全家要团圆,还有一个节日,也提倡一家团聚。那就是——中秋节。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吃月饼、赏月)2.说说你吃过什么样的月饼?3.地上有这么多种类的月饼,天上也有一个大月饼呢!正是一—十五圆月当空照。—起读读这一句。(五)重阳节1.传统节日常常在古诗词中出现,比如王维的这一句,你知道他在写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在重阳节,我们一般会做什么事情?(敬老、赏菊、登高、插茱萸......)。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传统美德的传承。拓展延伸,尝试背诵,了解少数民族传统节日.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把这七个传统节日都熟悉了。我们来和着快板的节奏,读一读这首童谣,2.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节日。我们来了解几个。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了解更多。【板书设计】测评练习一、我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一排。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1)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春节中秋节(2)播种结果开花长叶二、我会读选文,完成练习。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1.文中介绍的传统节日有()(多项选择)A.春节B.元旦节C.元宵节D.清明节E﹒儿童节F.端午节2.春节可以____,还可以____.3.我国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例如傣族有_______,藏族有_____,彝族有_____。《传统节日》课后反思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2、揭示课题后我又注重了学法指导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