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卷)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广东卷)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广东卷)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广东卷)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广东卷)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21分)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5)峰峦如聚,,。(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请将苏轼《水调歌头》中适合填入下面这句人生感言的诗句写在横线处。,低处纳百川;红尘本浮沉,人生皆过往。(7)古诗文似一盏盏明灯,点亮我们的生活: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忧乐情怀,让我们感受心中大爱;李白“,”(《行路难其一》)的豪迈积极,让我们领悟人生智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4题。(7分)大型民族舞剧《醒·狮》以广东醒狮和南粤非遗项目为元素,充分展示了岭南文化及湾区精神,倍受zànyù(

)。在舞剧之中,醒狮与南拳、狮鼓、木鱼歌等元素相互配合,彼此烘托,xiāngdéyìzhāng(

),生动地勾勒出岭南文化的丰富画卷。醒狮原名为“瑞狮”,直到鸦片战争的战火蔓延到南方,因为“瑞”字方言谐音“睡”,具有民族忧患意识的佛山人便将其改为醒狮,其寓意为醒狮醒国魂,击鼓安社稷,以期唤醒国民反抗压迫的意识。自此之后,无数仁人志士qiánpūhòujì(

),为了民族的独立与尊严而英勇奋战,醒狮也成为了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象征。如今,醒狮不仅是、,而且是深入岭南人骨髓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使醒狮文化越来越焕发出青春活力。2.(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zànyù()(2)xiāngdéyìzhāng()(3)qiánpūhòujì()3.(2分)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种表演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B.一种艺术一种表演一种文化C.一种表演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D.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一种表演4.(2分)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使醒狮文化越来越焕发出青春活力。B.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使醒狮文化越来越散发出青春活力。C.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加入,醒狮文化越来越散发出青春活力。D.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醒狮文化越来越焕发出青春活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5-6题。(4分)在当前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心读什么书、怎样高质量读书,越来越重视读书学习的方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钱锺书主张先博后约,由博返约。即先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然后再在此基础提炼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既使他成为一代学术泰斗,也为后来学者指出了正确的成功之路。5.(2分)读书须趁早,莫待老悔迟。小粤班将组织一次“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准备在公告栏上张贴以下内容,请你从中提取两条读书方法。(注意每条不超过10字)(1)第一条:(2)第二条:6.(2分)为激励同学们努力读书,班长搜集了一副对联,但还没有组合好,请你运用对联相关知识,帮他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发愤

读尽

天下字

识遍

人间书

立志上联:

下联:二、阅读(4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①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②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尽以家背为军费③。后,天祥在燕凡三年,上④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⑤拜而死。数目,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注释】①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②愀(qià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③费:同“资”,钱财。④上:指元世祖忽必烈。⑤乡:同“向”,朝向。【丙】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独往湖心亭看雪C.因见故相江万里/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里素奇天祥志节/有奇字素无备者8.(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2)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9.(3分)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10.(4分)【甲】文论证的观点是什么?请根据【乙】【丙】两文的内容,把文天祥的故事改编成一则事实论据,来论证【甲】文的观点。11.(4分)小文想选取其他古诗与【丙】诗进行联读,请你协助他选择合适的古诗拟写板块名,并简要说明理由。(提示:可从诗歌主旨、表现手法等方面考虑)①《己亥杂诗》(其五)②《十五从军征》③《卖炭翁》④《春望》板块名:(1)

作品;(2)(填序号)理由:(3)(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寒假到来,你计划与同学们参加“走进徽州古村落——乡村建筑冬令营”研学活动。材料一:①徽州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1999年12月,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②徽州山多地少,在为数不多的平地上建造房屋,宅基地显得比较局促,民居的建筑布局紧凑。明朝时期,皇家对建筑的规定很多,住房的等级也会根据官员的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据《明史·舆服志》记载:“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庶人称家,住宅建造大小亦受限制。”王侯、官员按等级造房,庶人只能造“三间五架”之屋。③徽州很多村落四面皆山,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水口是进入村落的咽喉,在村民眼中水口关系到村落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为了留住财气,除选中好的水口位置外,还必须建筑桥台楼塔等物,增加锁钥的气势,扼住关口。这也改善了村落的环境及景观,使水口成为徽州的村落庭园。④天井是古徽州建筑的又一大特色,具有承接和排除屋面流水、采光、通风的作用。由于屋面檐口内朝天井,四周流水从檐口流入明坑,当地称之为“四水归堂”,由于水主财,要“聚财气”,所以当地徽商非常重视。此外,天井长宽比为5:1,狭长形天井的采光多为二次折射光,相比较自然光更为柔和,使人感觉静谧舒适。由于天井狭小,风沙尘埃干扰亦小,厅堂与天井之间很少设门,两者通常融为一体,人们坐在厅堂内就能够晨沐朝阳,夜观星斗。高大封闭的外墙隔离了自然,但天井又将自然引入,这正是古徽州建筑风格的具体体现。⑤多种文化的交融与渗透,形成了徽州独特的古民居样式。其建筑雕刻艺术也是徽文化的组成部分。徽州古民居建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砖、木、石雕刻,俗称“徽州三雕”。它们不仅是民居建筑的组成部分,还是徽州独特地域特征的反映,更是徽文化的折射。⑥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全息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摘自《浅谈徽州古民居的建筑特色》,有删改)材料二:12.(3分)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递、宏村有独特的文化遗存如街道、古建筑等,所以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王建中在明代洪武年间任徽州知州,于任上建造房屋,该房屋应被称为“知州家”。C.村落的水口关系到该村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因此村民非常重视水口位置的选取。D.徽州文化虽是区域文化,但全息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文化的基本内容。13.(3分)你和同学们来到安徽省黟县宏村镇某村参观学习,对该村一处房屋的天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测量,天井宽为6.8米,那么其长度是多少米?这种形状的天井有什么实际功用?请根据材料一回答。14.(4分)在研学过程中,你和同学们发现徽州民居的外墙很有特色,于是拍摄了两张照片。导游介绍说:“古徽州建筑的外墙很有特色。在高高的外墙上,人们又建造了酷似马头的矮墙,矮墙一般有3-5级,呈阶梯状。这就是著名的‘马头墙’。”你认为导游这段话放在材料一哪个段落后面比较好?为什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5分)白眼狼申平①老关从部队复员那年,正巧村里的护林员辞职。他说他在山林里遇上白眼狼了,那家伙吊着个眼梢子,神出鬼没,险些要了他的命。老关说,不就是一只狼吗,有什么好怕的?你不干,我干!②第二天,老关就背上一杆钢枪上任了。老关是部队的神枪手。艺高人胆大,一只狼肯定不在话下。他巴不得立刻遇上狼,一枪干掉它,让全村人都知道他神枪手的厉害呢。没想到当老关真的看到白眼狼时,才知道这家伙果然厉害。③开头几天,老关在山上巡逻,并没有看到白眼狼的踪影,但是他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什么地方偷偷窥视他。这天他故意瞄准树上的一只乌鸦,枪响鸟落,之后这种感觉消失了两三天。④打这,老关和白眼狼开始较劲儿。他多次感觉到,那家伙总想在背后偷袭他。这天老关心生一计,故意坐到林间的一片空地上,把枪放到一边,开始打盹儿。过了不久,果然听见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他坚持不动,只是竖起耳朵听着。近了,近了,那声音越来越近了。他突然一个侧滚翻,操枪在手,黑洞洞的枪口直伸出去。但见在他背后不足十米的地方一只吊眼梢儿的大狼正贴地匍匐向他靠近。一见暴露,那家伙也腾地跳起来,龇出利齿就要扑过来。老关哪里会给它机会,一扣扳机,一枪击出。本以为这一枪它必死无疑,没想到那家伙竟然就地跃起一丈多高,避开了枪弹,向林中逃去。这家伙真是成了精了!老关感到非常沮丧。不过从这一天开始,那白眼狼便在这片山林里消失了。它一定是感觉到了老关的强大,所以遁入了深山。⑤安宁的日子过了两年,政府忽然开始收枪,护林员也不能持枪了。老关只好腰插大刀上山巡逻,顿觉自己的威风减了不少。不过好在山里已经没有了白眼狼,其他野兽也不足为惧。⑥但是有一天,老关感觉白眼狼又回来了,因为那种从背后被偷窥的感觉又出现了。这天早晨,老关拿着大刀,有意在一个山头上耍了一回,只见闪转腾挪,刀光闪烁,几个草把子被瞬间砍倒,背后的眼睛似乎立即消失了。不过,其他人遇上白眼狼的消息却不断传来。采蘑菇的,挖药材的,甚至偷猎的,盗伐的……多人曾见到白眼狼,一个个吓得双腿打颤。老关突然感到,因为白眼狼的归来,他的工作压力一下变轻了。一只白眼狼威震四方,使盗伐偷猎者望而却步。由此,他对白眼狼竟然有了一点好感。⑦这一天,老关象征性地出去巡山,意外地与白眼狼相遇。这一次,他与白眼狼之间的距离大约有二十米,奇怪的是他与白眼狼谁也没有惊慌,而是同时停住脚步,默默地打量对方。它站在那里,从头到脚透着一股杀气,让人不寒而栗。但是老关稳住身架,勇敢地与它对视,一副正气凛然的气概。他的两手,甚至都没有去碰腰间的大刀。人与狼,就那样对视了十几秒,然后就像是受到什么暗示似的,同时转头走开,走了几步,又同时回头看了对方一眼。自此之后,他们之间就好像形成了一种默契——和平共处谁也不要伤害谁。⑧人与狼的这种默契,竟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威慑力,从此山林无恙,鸟兽兴旺。就这样过了十多年,这一带的山林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林,老关成为模范护林员。⑨这天老关照例去巡山。以前轻松走过无数遍的路,忽然变得遥远而艰难,他蓦然发觉自己也老了。正在心里难过,忽然前面树丛一摇一扑,竟然从那里跳出两只狼来。它们身架高大,毛发闪亮,一起蹲在路上,似乎专门等他到来。老关这天没有带刀,心里咯噔一下,知道遇上了麻烦。但是他并没有停步,依然昂首阔步地往前走,口中发出一声大喝:畜生闪开!奇怪的是那两只狼忽然匍匐在地,摆动尾巴,口中呜咽有声,然后起身绕着他奔跑了两圈,之后就一步三回头地钻进树林里去了。⑩老关心中霎时明白了,这肯定是老白眼狼的后代,它们这是来跟自己“对接”来了。老关心中不禁一阵感动,他也开始考虑起接班人的问题来。(选自《读写月报》2023年第10期,有删改)15.(3分)请围绕老关对白眼狼态度的变化,概括小说的情节。16.(4分)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近了,近了,那声音越来越近了。(这句话体现出主人公怎样的心理?)(2)它们这是来跟自己“对接”来了。(怎么理解句中的“对接”一词?)17.(4分)小说中的老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根据小说内容概括分析。18.(4分)这是一篇动物小小说。作者申平认为这种小说“不仅神秘好玩,而且一样可以承载许多社会内容。”你认为这篇小小说承载着哪些社会内容?(四)班里开展名著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相关练习。(6分)19.(4分)《水浒传》中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结合名著内容完成下表。人物故事酒与故事的关联①大闹五台山酒令好汉狂杨志②酒误好汉差武松景阳山打虎③④浔阳楼吟反诗酒添好汉愁20.(2分)“写作”有时也是参与战斗的一种方式。文字的力量更能直抵人心,激发人的斗志。请从下面的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的情节或内容,简要概括该人物是如何用写作来参与革命战斗的。①鲁迅(《朝花夕拾》)②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③艾青(《艾青诗选》)三、作文(50分)2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同向成长的苦行之路。”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以“告别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分享你的体验和感悟。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透露个人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他人文章;(4)不少于600字。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运用(21分)1.(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千树万树梨花开沉舟侧畔千帆过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蜡炬成灰泪始干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高处不胜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3分)赞誉相得益彰前仆后继3.(2分)A4.(2分)D5.(2分)广泛涉猎(泛览)对难懂的书硬着头皮读(硬看)或选择喜爱的深入研究(专精)或先博后约,由博返约6.(2分)上联:立志识遍天下字下联:发愤读尽人间书二、阅读(49分)7.(3分)D8.(2分)(1)假如人们所讨厌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祸患的坏事,什么(坏事)不干呢?(2分)(2)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9.(3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10.甲文的观点是:舍生取义(或“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该“舍生取义””)。(2分)事实论据: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集兵出资救国,被俘后坚决不投降元朝,忠贞不二,以死明志,舍生取义。(有文天祥的事迹概括,点明他“舍生取义”即可)(2分)11.心怀家国(家国情怀、爱国思想)(1分)①④(1分)《过零丁洋》主要表达了诗人忠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古诗①和④也传达出诗人心怀国家的情感。可以放在同一板块。而古诗②重在抒发诗人对残酷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古诗③中诗人主要是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均与丙诗主旨不相同。(2分)12.(3分)B13.①34米;(1分)②实际功用:天井采光为柔和的二次折射光,给人静谧舒适之感;减少了风沙尘埃的干扰;(1分)厅堂与天井融为一体,人们在厅堂就能感受到自然美景。(1分)14.示例1:第③段后(1分)。第③段讲的是徽州村落的整体布局,第④段才正式介绍具体民居的天井,写完外墙和马头墙再写天井,符合从外到内的顺序。(3分)示例2:第④段后。因为第④段最后一句话点到了天井的外墙,因此有关马头墙的介绍,可以放在第④段后。15.①老关成为护林员,急于猎杀白眼狼。(1分)②老关发现白眼狼威震四方,让盗伐偷猎者望而却步,对其产生好感。(1分)③老关巡山偶遇白眼狼并勇敢与之对视,形成一种和平共处的默契。④老关遇到前来“对接”的白眼狼后代,心生感动。(1分)16.(1)连用三个“近了”,突出老关的紧张、激动、期待、胸有成竹。(2分)(2)“对接”本指工作上的衔接和传递,这里指白眼狼的后代与老关在继续传递一种和平共处、守护山林的共识。(2分)17.①勇于担当,前护林员因害怕白眼狼而辞职,老关勇敢地承担起这份工作。(1分)②恪尽职守,老关长期巡山护卫山林安全,成为模范护林员,这一带的山林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林。(1分)③英勇无畏,老关巡山时意外与白眼狼相遇,能勇敢地与他对视。(1分)④善良悲悯,老关巡山遇到两只白眼狼,意识到这是两只来和自己“对接”的白眼狼,内心充满感动。(1分)18.①动物也是大自然的主人,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1分)②人与动物不是简单的对立,也不是互为猎物的关系,呼吁人们保护动物,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1分)③护林员老关为代表的基层工作者恪尽职守、不畏艰险,为保护生态环境默默付出,这种精神代代相传。(2分)19.(4分)鲁智深误失生辰纲酒壮好汉胆宋江20.(2分)①示例:鲁迅经历了匿名信事件和幻灯片事件后,决定弃医从文,并毅然而然地拿起笔杆子写文章,用文字的呐喊,彻底医治麻木不仁的中国人,唤醒中国人的愚昧无知,改变国人萎靡不振的精神面貌。他的文字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