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五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原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这自然是事实。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我并不责备自己孩子蚱蜢捉得少,第一是我们无需用蚱蜢来加菜,第二是我的孩子并没有机会练习。——我为自己孩子所做的辩护是不是同样也可以用之于乡下孩子在认字上的“愚”呢?我想是很适当的,乡下孩子不像教授们的孩子到处看见书籍,这不是他们日常所混熟的环境。教授们的孩子并不见得一定是遗传上有什么特别善于识字的能力,显而易见的却是有着易于识字的环境。这样说来,乡下人是否在智力上比不上城里人,至少还是个没有结论的题目。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这一点,依我们上面所说的,还是不太能自圆其说。至多是说,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我们是不是也因之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说到这里,我们应当讨论一下文字的用处了。我在上一篇里说明了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用另一句话来说,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在社会学上我们称之作Facetofacegroup,直译起来是面对面的社群。在“面对面的社群里”甚至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贵姓大名”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而用的。熟悉的人大可不必如此,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可以是足够的“报名”。我们社交上姓名的不常上口也就表示了我们原本是在熟人中生活的,是个乡土社会。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映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材料二: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二者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由于汉字是汉语的载体,所以,汉字的音和义,是汉语语素音与义的反映。在汉字三要素中,有两个要素实际上是属于汉语的,唯有形,才属于汉字本体。汉语在没有汉字的历史阶段,仍然可以存在,用口语的方式,实现它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汉语,汉字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没有产生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是第一性的,汉字是第二性的。正因为汉字是第二性的,所以,正如前面说过的,汉字的特点,是适应汉语的特点而形成与保存的,同时,汉字的发展演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汉语的制约与推动。例如,中国周秦时代是汉语单音语词大量孳生的时代,词的派生大大推动了汉字的孳乳;也正是在这个时代,汉字的形声化趋势急剧发展,形声字大量产生。魏晋以后,由于汉语的造词方式逐渐变为以合成为主,汉字的增长速度也就逐渐缓慢了。而另一方面,汉字一旦产生,它对汉语使用和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汉字不但帮助汉语超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扩大了交际职能,而且它具有超方言的特点,因而有利于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同时,由于有了汉字所记录的书面语,更促进了汉语的严密化。尽管汉字与汉语相互依存,但是从本质上,汉语并不等同于汉字,它们是互有差异的两种符号体系。汉字是记录汉语单音节语素的,在古代汉语里,汉字与单音词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的,这就容易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汉字和汉语可以等同。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将汉字与汉语混为一谈,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产生失误。(摘编自王宁《汉字学概要》)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授们的孩子比乡下孩子善于识字可能并非遗传因素,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较好的识字环境。B.在文字发生之初,为了消除在时间空间中人与人接触的阻碍,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来帮助代话。C.乡土社会空间相对封闭狭小,人与人直接接触,特别是加上文盲多,乡民更倾向于选择语言进行沟通交流。D.古汉语中很大程度上汉字与单音节词对当,容易造成汉字和汉语可以等同的错觉,并将两者混为一谈。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字是间接的说话,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在乡土社会,人们可以面对面直接说话,因此,费孝通对文字下乡运动并不赞成。B.随着微信、钉钉、抖音等支持视频对话软件的开发和广泛运用,文字在生活中的使用率将越来越低,最终会导致文字消失。C.作为记录汉语的汉字,是记录汉语单音节语素的,包含形、音、义三个要素,其中的形,是汉字本体,是不属于汉语的。D.没有汉语,也就不会有汉字,汉语是第一性的,汉字是第二性的,由于汉语单音词的大量孳生,使汉字增长速度逐渐缓慢。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面对面社群里”“报名”方式的一项是(3分)()A.一连声叫喊,声音越来越近,小福听出来了,便向大家道:“是得贵!还听不懂他那贱嗓?”B.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C.蓦然,她(子君)的鞋声近来了,一步响于一步,(涓生)迎出去时,却已经走过紫藤棚下,脸上带着微笑的酒窝。D.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4.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括两位学者有关文字(汉字)的认识。(4分)5.《红楼梦》写乡下来的农妇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时,将“省亲别墅”读作“玉皇宝殿”,还把穿衣镜里的自己误认为亲家母,闹了不少笑话,据此能否判定刘姥姥是“愚”的?请结合材料一的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陶然亭的雪俞平伯那天是雪后的下午。我其时住在东华门侧一条曲折的小胡同里,而G君所居更偏东一些。我们雇了两辆“胶皮”①,向着陶然亭去,但车只雇到前门外大外郎营。车轮咯咯吱吱地切碾着白雪,留下凹纹的平行线,我们遂由南池子而往天安门东,渐逼近车马纷填、兀然在目的地前门了。街衢上已是一半儿泥泞、一半儿雪了。幸而北风还时时吹下一阵雪珠,蒙络那一切,正如疏朗冥蒙的银雾。亦幸而雪在北京,似乎是白面捏的,又似乎是白泥塑的。若移在江南,檐漏的滴答,不终朝而消尽了。言归正传。我们下了车,踏着雪,穿粉房琉璃街而南,眩眼的雪光愈白,栉比的人家渐寥落了。不久就远远望见清旷莹明的原野,这正是在城圈里耽腻了的我们所期待的。累累的荒冢,白着头的,地名叫做窑台。我不禁联想那“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所谓瑶台。这本是比拟不伦,但我总不住地那么想。那时江亭之北似尚未有通衢。我们踯躅于白蓑衣广覆着的田野之间,望望这里,望望那里,都很像江亭似的。商量着,偏西南方较高大的屋,或者就是了。但为什么不见一个亭子呢?藏在里边吧?到拾级而登时,已确信所测不误了。然踏穿了内外竟不见有什么亭子。幸而上面挂着的一方匾,否则那天到的是不是陶然亭,若至今还是疑问,岂非是个笑话?江亭无亭,这样的名实乖违,总使我们怅然若失。我来时是这样预期的,一座四望极目的危亭,无碍无遮,在雪海中沐浴而嬉,宛如回旋的灯塔在银涛万沸之中,浅礁之上,亭亭矗立一般。而今竟只见拙钝的几间老屋,为城圈之中以习见而不一见的,则以往的名流觞味,想起来真不免黯然寡色了。然其时雪又纷纷扬扬而下来,跳舞在灰空里的雪羽,任意地飞集到我们的粗呢氅衣上。趁它们未及融为明珠的时候,我即用手那么一拍,大半掉在地上,小半已渗进衣襟去。“下马先寻题壁字”,来来回回地循墙而走,咱们也大有古人之风呢。看看咱们能拾得什么?至少也当有如“白丁香折玉亭亭”一样的句子被传诵着罢。然而竟终于不见!可证“一蟹不如一蟹”②这句老话真是有一点意思的。后来幸而觅得略可解嘲的断句,所谓“卅年戎马尽秋尘”者,从此就在咱们嘴里咕噜着了。在曲折廓落的游廊间,当北风卷雪渺无片响的时分,忽近处递来琅琅的书声。谛听,分明得很,是小孩子的。它对于我们十分亲密,因为和从前我们在书屋里所唱出的正是一个样子的。这尽可以使我重温热久未曾尝的儿时的甜酒,使我俯拾眠歌声里的温馨梦痕,并可以减轻北风的尖冷,抚慰素雪的飘零。换一句干脆点的话,就是在清冷双绝的况味中,它恰好给喝了一点热热酽酽的东西,使一切已凝的,一切凝着的,一切将凝的,都软洋洋掸着腰肢不自支持了。书声还正琅琅然呢。我们寻诗的闲趣被窥人的热念给岔开了。从回廊下踅过去,两明一暗的三间屋,玻璃窗上帷子亦未下。天色其时尚未近黄昏,唯云天密吻,酿雪意的浓酣,阡陌明胸,积雪痕的寒皎,似全与迟暮合缘;催着黄昏快些来吧。至屋内的陈设,人物的须眉,已尽随年月日时的迁移,送进茫茫昧昧的乡土,在此也只好从缺。几个较鲜明的印象,尚可片片掇拾以告诸君的,是厚的棉门帘一个;肥短的旱烟袋一支;老黄色的《孟子》一册,上有银朱圈点,正翻到《离娄》篇首;照例还有白灰泥炉一个,高高的火苗窜着。我只记得青汪汪的一炉火,温煦最先散在人的双颊上。那户外的尖风呜呜地独自去响。倚着北窗,恰好鸟瞰那南郊的旷莽积雪。玻璃上偶沾了几片鹅毛碎雪,更显得它的莹明不滓。雪固白得可爱,但它干净得尤好。酿雪的云,融雪的泥,各有各的意思;但总不如一半留着的雪痕,一半飘着的雪花,上上下下,迷眩难分得尤为美满。脚步声听不到,门帘也不动,屋里没有第三个人。我们手都插在衣袋里,悄对着那排向北的窗。窗外有几方妙绝的素雪装成的册页。累累的坟,弯弯的路,枝枝丫丫的树,高高低低的屋顶,都秃着白头,耸着白肩膀,危立在卷雪的北风之中。上边不见一只鸟儿展着翅,下边不见一条虫儿蠢然的动,不用提路上的行人,更不用提马足车尘了。惟有背后已热的瓶笙③吱吱的响,是为静之独一异品;然依昔人所谓“蝉噪林逾静”的静这种诠释,它虽努力思与岑寂绝缘终久是失败的哟。死样的寂每每促生胎动的潜能,惟万寂之中留下一分两分的喧哗,使就烬的赤灰不致以内炎而重生烟焰;故未全枯寂的外缘正能孕育着止水一泓似的心境。这也无烦高谈妙谛,只当咱们清眠④不熟的时光便可以稍稍体验这番悬谈了。闲闲的意想,乍生乍灭,如行云流水一般的不关痛痒,比强制吾心、一念不着⑤的滋味如何?这想必有人能辨别的。我们绕坡北去时,G君抬头而望,对我说,来年春归时,种些红杜鹃花在上面。我点点头。路上还商量着买杜鹃花的价钱。……现在呢,然而现在呢?我惆怅着夙愿的虚设。区区的愿原不妨辜负;然区区的愿亦未免辜负,则以外的岂不又可知了。——北京冬间早又见了三两寸的雪,而上海至今只是黯然的同云,说是酿雪,说是酿雪,而终于不来。这令我由不得追忆那年江亭玩雪的故事。1924年1月12日(有删节)【注】①即人力车,车轮外箍实心橡胶车胎,故名“胶皮”。②比喻一个比一个差。③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④指躺卧在床上休息而未入睡。⑤意为努力克制自己的心思,不起心动念。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幸而北风还时时吹下一阵雪珠”“亦幸而雪在北京”,表达了作者能欣赏到北京之雪的庆幸之情,这与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第二部分末达的对母亲的感情是相同的。B.陶然亭无亭,只有几间让人“习见而不一见”的老屋,便令作者怅然若失,说明他尚未能领会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的“变与不变”的哲学。C.“闲趣”是行文的重要意脉,寻诗、窥人充满闲趣,所忆棉门帘、旱烟袋、书册、炉火等,无一不透着闲趣。D.末段写G君和我商量在北坡种杜鹃花一事,引发自己对美好愿望被辜负的感慨,暗含着对言而无信者的批判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沐浴而嬉”,比拟精妙,不单写出了作者预想中陶然亭耸立于茫茫雪地之中的景象;而且巧妙地融入了对陶然亭雪景的憧憬之情。B.文章长于虚实结合的描写,如写书声一段,随着时空的切换,过去与现在、真实与想象交织重叠,营造出清静而温馨的意境。C.与《登泰山记》对雪的简要描画不同,选文紧扣题目中的“雪”字,从街衢的雪、窑台的雪、预想的雪、亭中的雪到北窗的雪,反复渲染描绘,而未给人繁复拖沓之感。D.俞平伯细腻描写了陶然亭之雪的“莹明不滓”“白得可爱”“干净得尤好”。从对北京自然之美的描写来看,与《故都的秋》一样,是全方位、多角度的。8.文章结尾处跳转到写上海的“同云”,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4分)9.周作人说俞平伯散文“涩如青果”。选文的语言入口虽涩,而有回甘。请结合文本,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答毛宪副①书王守仁②昨承遣人喻以祸福利害,且令勉赴大府请谢。此非道谊深情,决不至此。感激之至,言无所容!但差人至龙场凌侮,此自差人挟势擅威,非大府使之也。龙场诸夷与之争斗,此自诸夷愤愠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则太府固未尝辱某,某亦未尝傲大府,何所得罪而遽请谢乎?跪拜之礼,亦小官常分,不足以为辱,然亦不当无故而行之。不当行而行,与当行而不行,其为取辱一也。废逐小臣,所守以待死者,忠信礼义而已。又弃此而不守,祸莫大焉!凡祸福利之说,某亦尝讲之。君子以忠信为利,礼义为福;苟忠信礼义不存,虽禄之万钟,爵以侯王之贵,君子犹谓之祸与害;如其忠信礼义之所在,虽剖心碎首,君子利而行之,自以为福也,况于流离窜逐之微乎?某之居此,盖瘴疠蛊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然而居之泰然未尝以动其中者诚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终身之忧也。大府欲加害,而在我诚有以取之,则不可谓无憾;使吾无有以取之而横罹焉,则亦瘴疠而已尔,蛊毒而已尔,魑魅魍魉而已尔,吾岂以是动吾心哉!执事之喻,虽有所不敢承,然因是而益知所以自励,不敢苟有所隳堕,则某也受教多矣,敢不顿首以谢!材料二:先生曰:“……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见得穷通寿天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此便是初学立心之始。”(摘编自《传习录》)【注】①毛宪副即毛伯温,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都察院在明代以前称为御史台,也称宪台,故称毛伯温为宪副。②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写下相应位置的序号,每答对一处给一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然而A居之B泰然C未尝以动D其中者E诚知生死之F有命G不以一朝之H患Ⅰ而忘其终身之忧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遣人喻以祸福利害”与《司马季主论卜》中“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的“喻”意思不同。B.“龙场诸夷与之争斗”与《阅江楼记》中“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的“诸”用法不同。C.“其为取辱一也”与《鹊桥仙》中“金风玉露一相逢”的“一”意思不同。D.“祸莫大焉”与《赤壁赋》中“虽一毫而莫取”中的“莫”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与巡抚发生矛盾之后,毛伯温来信调和两者的矛盾,作者写了这封信作为回复,表明态度并申说原因。B.作者在信中强调,是巡抚先派人来凌辱自己,龙场的土著才出手援助,因此,自己并没有对不起巡抚的地方。C.作者认为,对于一个被贬官的读书人来说,礼义忠信重于官爵利禄,故自己绝不会无缘无故去向巡抚下跪。D.对可能来临的报复作者已有所预料,但他并不畏缩:若自己犯错被罚那是罪有应得;若巡抚无故陷害,则视之如遭蛊毒瘴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因是而益知所以自励,不敢苟有所隳堕。(2)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深虑论》)(附: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14.材料二王阳明认为生死与穷通都是天命,不能因此而“动心”,这一观点在材料一中他又是如何阐释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自题交游风月楼冯取洽平揖双峰俯霁虹,近窥乔木欲相雄。一溪流水一溪月,八面疏棂八面风。取用自然无尽藏,高寒如在太虚空。落成恰值三秋半,为我吹开白兔宫。【注】这是一首题赞诗,题于新楼落成之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拢山、水、风、月于笔底,溢豪情逸兴于纸外,缘胜景而生奇思,境界高远,天然有妙趣。B.颔联以数字入诗,构成巧对,看似口出常语,细品工巧混成,交代了楼名来由,意境空灵淡远。C.颈联化用苏轼成句,托出新楼构筑之妙,又用以实写虚的艺术手法,照应了楼高风寒,升华了诗人的感情。D.尾联既点明新楼落成之日,又语涉双关,将新成之楼比作月宫仙阙,使得诗歌充满了奇情异彩。16.有人评价此诗首联“平揖双峰俯霁虹,近窥乔木欲相雄”与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课内检测(本题共4小题,17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每空1分)(1)《静女》写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这令男子“________________”。(2)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曹操在《短歌行》中直接唱出“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_________________”但在这些无奈感慨的背后,都隐藏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求。(3)文人雅士总喜欢饮酒赋诗,酒杯就成了其诗文常写的意象。苏东坡在《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就写到酒杯,以酒祭月,旷达而洒脱;同时他又在《赤壁赋》“_____________”一句中写端起葫芦做的酒杯互相劝酒,在广阔的天地寄托短暂一生。(4)荀子在《劝学》中说,能成为君子的人,同一般人的差别并不在天性上,而在于他们能“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更是我们学习的助力,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师”之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5)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奇异绚烂的云彩,为日出蓄势。18.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艾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道理)爱而不见(隐藏)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并列,排列)烟涛微茫信难求(信息)D.却坐促弦弦转急(但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蜡烛)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渌水荡漾清猿啼③白露横江。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⑤暮去朝来颜色故⑥至于泰安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⑧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④⑤⑧D.③⑥⑦⑧20.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不拘于时②客有吹洞箫者③渺渺兮予怀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⑤余始循以入⑥崖限当道者⑦而今安在哉⑧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⑨句读之不知⑩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①④⑩\②⑨\③\⑤\⑦\⑥⑧B.①⑩\②⑥\③\④\⑤\⑦⑨\⑧C.①④⑩\②⑥\③\⑤\⑦\⑧⑨D.①⑩\②⑥\③\④\⑤\⑦⑧\⑨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B.骄阳正好,蝉鸣悠长。我望向窗外,阳光刚好照进来,照亮了风华正茂的我们。C.想起今年暑假七月流火,我们挥汗如雨,但是仍在老师的带领下起早贪黑地上着课。D.平时憎恶我的却总希望我做一个完人,即使很卑劣,我也应该正襟危坐,毫无愤怨。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两套设计方案经杭州亚组委上报亚奥理事会,亚运会徽“潮涌”脱颖而出。于8月6日正式发布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举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为什么是“潮涌”?杭州亚组委特邀的社会各界代表认为:“潮涌”的时代气息、人文气质和原创性都很强。钱塘江大潮的文化底蕴丰厚,春秋开始,逐渐形成了一条“诗路”。到了唐代,李白、孟浩然、白居易等大诗人都在江上留下诗篇。到了宋代,柳永、苏轼、辛弃疾等大家纷纷写下瑰丽词章;元明清三代,诗家观潮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潮涌”,正是对这种自然奇观和人文精神的融通表达,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同时,A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B绿水青山明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C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2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荷塘月色》)B.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致云雀》)C.“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百合花》)D.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喜看稻菽千重浪》)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5题。8月是艾蒿开花时节,一串串细碎的小白花,破絮似的挂拉在叶片上,不好闻,也不好看的。之前我没有注意过艾蒿的花,就像种萝卜的时候,很少能看到清明节前萝卜开出的淡紫花串,只关心它什么时候能吃;8月桂花开了,也很少去关心它结出的黑墨的种子,只关心它的香味。我们这些又实用又势利的家伙,观花赏叶,闻香吃果,哪里会去管植物的生生死死,春夏秋冬的细微变化。所以,可以吃的萝卜是“家”的,开花的萝卜是野的,所谓家与野,就是我们这些“多情”的人一点自私的移情罢了,有移情是“家”,无移情是“野”,多么的爱憎分明。回到艾蒿林,我们还不如蜻蜓呢,我们去滚河堤上散步,黄昏里,蒿草离离,薄翅蜻蜓在河堤上下的蚊柱里纷飞,吞食这一批同样刚刚离开水面的蚊子,累了就休息在艾蒿林里,两个月前,艾亦柔止时,是这样,现在,艾蒿开花老迈,头发斑白,秋意初生,也不弃不离,并不介意它们浓烈而刚强的气味。秋风吹起来,艾蒿林枯黄,蜻蜓会卷飞去哪里?这个已经离题了,还是说回艾蒿吧。24.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加点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B.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中国建筑的特征》)C.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说“木叶”》)D.恋爱!他的精神错乱不像是为了恋爱;他说的话虽然有些颠倒,也不像是疯狂。(《哈姆莱特》)25.本段文字对乡村景象的描写深深吸引了同学们,大家准备把这一场面拍摄成一个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3分)分镜头脚本(20秒)①音乐特点远镜头黄昏的河堤,旁边一大片艾蒿林在夕阳下摇曳,有人在悠闲地散步。②特写镜头③视频解说(不超过50字)四、写作(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书卷气指通过读书而形成的具有文人色彩的高推气质。书卷气强、遇事有静气、干事有灵气、而身上有烟火气,也尤为难得。烟火气本指烧煮食物的气味,时下流行的意义期指一种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现在也被用来形容一种深入实际的工作能力。有人欣赏书卷气,有人喜欢烟火气。其实,书卷气与烟火气可以在个人修养、社会实践、文化传承以及设计创新等多个方面实现和谐共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泉州五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C.“加上文盲多”理解错误。原文“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乡民更倾向于选择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是因为人与人可以直接接触,“文盲多”不是更倾向于选择对话进行沟通交流的原因。2.C【解析】A.“费孝通对文字下乡运动并不赞成”错误。原文“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费孝通并不反对文字下乡运动,只是表明在乡土社会,人们可以面对面直接说话更能准表地表情达意,很少使用文字:B.“文字在生活中的使用率将越来越低,最终会导致文字消失”错误。“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费孝通先生表明的是乡土社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得不出“文字在生活中的使用率将越来越低,最终会导致文字消失”这一结论,这属于主观臆测;D.“由于汉语单音词的大量孳生,使汉字增长速度逐渐缓慢”错误。“汉字增长速度逐渐缓慢”原因是“汉语的造词方式逐渐变为以合成为主”。3.B【解析】B.“面对面的社群”指的是“熟悉的人大可不必如此,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可以是足够的‘报名’”,表明熟人之间不需要喊名字就可以判断是谁,选项中说话人之间并不熟悉,只是通过呼叫称呼引起对方的注意,不属于文中所说的熟人社会里的“面对面的社群”。4.①费孝通认为:文字是间接的说话,是不太完善的工具,不能完全地传情达意:要借助文法和艺术减少文字的“走样”。(2分)②王宁认为:不能将汉字与汉语混为一谈。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第二性的,其发展演变很受到汉语的制约与推动;汉字也影响汉语的使用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促进了汉语的严密化。(2分)5.不能判定刘姥姥是“愚”的。理由:①“愚”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2分)②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刘姥姥是乡下人,没有机会学习城市生活的知识,在她的生活环境中没看过穿衣镜,不认识穿衣镜,但并不代表她学习能力差。(2分)6.C【解析】A.“这与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第二部分表达的对母亲的感情是相同的”错误,史铁生表达的是悔恨之情;B.“说明他尚未能领会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的‘变与不变’的哲学”错误,作者的怅然若失与《赤壁赋》中的哲学无关;D.“暗含着对言而无信者的批判”错。“夙愿虚设”之论,并不针对特定的辜负者与被辜负者,而是人生无常的感慨,所以并没有“对言而无信者的批判”。7.D【解析】D.“是全方位、多角度的”错误,俞平伯细腻描写了陶然亭之雪不是“全方位多角度”,而是小巧集中。8.①描写上海同云暗淡、雪久酿不来的景象,烘托作者心情的烦闷和惆怅。(2分)②与北京浓酣的雪景形成对比,表达对昔日北京生活的怀念。(2分)9.①用词上:古文词艰涩难懂但多文雅(1分),如“尚可片片掇拾以告诸君的”“踯躅于白蓑衣广覆着的田野之间”等;以口语化为基础,融入方言、俗语(成语)、诗词(写出一种即可,1分),如“从此就在咱们嘴里咕噜着了”“胶皮”“一蟹不如一蟹”“白丁香折玉亭亭”“卅年戎马尽秋尘”“蝉噪林逾静”等(各举一例即可,举例1分)②句式上:整散结合、长短错杂(1分,写出整散或长短即可给分),既增强气势、充满韵律,又灵活多变,句中因夹杂有艰涩的字词,所以语句读起来虽有些生硬、不流畅,却回味甘美(1分)。如“酿雪的云,融雪的泥,各有各的意思”“上边不见一只鸟儿展着翅,下边不见一条虫儿蠢然的动”“累累的坟,弯弯的路,枝枝材材的树,高高低低的屋顶”“惟云天密吻,酿雪意的浓酣:阡陌明胸,积雪痕的寒皎”等。(举例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10.CEG【解析】句意:但是我能够处之泰然,而没有动心的缘故,是因为我知道生死有命,我绝不会因为一时外在的祸患而忘记我终身应该担忧的东西。“然而居之泰然”语意完整,“泰然”是陈述“居之”的,中间不能断开,故C处断;“……者,……”为判断句式,故E处断;“有命”做“生死”的谓语,其后断开,故G处断。11.A【解析】意思相同,都是晓喻、明白的意思。12.B【解析】B.“作者在信中强调,是巡抚先派人来凌辱自己,龙场的土著才出手援助”错,作者说差人凌辱自己并不是受巡抚的指使,土著殴打差人也不是自己指使的。13.(1)然而我也因此而更加清楚用什么来勉励自己,不能得过且过、懒惰懈怠。(采分点3分:“益”,更加,“所以”,用来怎么或用什么来,“隳堕”,懒惰懈怠;大意1分)(2)这些帝王都有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能,他们对于太平(安定)、动乱、生存、灭亡的微妙关系(预兆),考虑得非常详尽,防备得很周密了。(采分点3分:“出”,超出;“几”,微妙关系或预兆;“审”,周密;大意1分)14.王阳明认为他虽被放逐,但仍恪守君子之道,以忠信为利,礼义为福。(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答毛宪副书王守仁昨日承蒙您派人对我晓以福祸利害,让我忍一忍就去给大府(在明清特指总督或者巡抚)请个罪,如果不是您对我情深意厚,绝不会为了我这么做的,我实在是感激不尽,无法言表了!但是这些差人到龙场来欺辱我,肯定是这些差人自己狐假虎威,并不是巡抚所指使的,而龙场的诸位当地人跟差人发生争斗,也是因为他们愤怒不平,并不是我所指使的。这样的话,那么巡抚本来并没有凌辱我,我也并没有傲视巡抚,我又在什么地方犯罪(我又有什么错误)而要急切地向他(巡抚)请罪呢?跪拜之礼,本来作为我这样的小官来说,是做小官的本分,不算什么侮辱,但是也不能随意就跪拜别人。如果不该跪拜而跪拜,该跪拜而不跪拜,这两种都是自取其辱,没什么区别。我一个被放逐的小官,所坚守以等待死亡的,不过是忠信礼义而已,如果连这个都放弃不去坚守,那才真的是大祸!这些福祸利害的东西,我也曾经讲过。君子应该是以忠信为利,以礼义为福。如果忠信礼义都不存了,即便给我万钟的俸禄和侯王的爵位,君子仍然认为这是祸害;如果忠信礼义还在,即便挖心断头,君子也会认为有利而做这样的事(有利而前往),并把它当成自己的福分,更何况是我这样流转离散的被贬逐的卑微之人呢?我现在居住在龙场这个地方,每天与瘴气毒虫相处,和魑魅魍魉打交道,我每天都要死好几次。但是我能够处之泰然而没有动心的缘故,是因为我知道生死有命,我绝不会因为一时外在的祸患而忘记我终身应该担忧的东西。(忠信礼义,良知才是我们应该担心失去的。)巡抚如果想要加害于我,如果在我这里真是有罪责招致,那应该说我是有遗憾的(自己不争气,罪有应得);如果不是我的错而非要强行施加在我身上,那不过跟瘴气、毒虫、魑魅魍魉一样(都是我控制不了的外在的东西),我怎么会因此而动心!您的教诲,我虽然没能全部听取,然而我也因此而更加清楚用什么来勉励自己,不能得过且过、懒惰懈怠,那么我确实受教颇多,怎敢不叩首以谢!材料二:王阳明说:“至于说‘天折或长寿不能使人变心’(或‘天折或长寿不能使人产生二心’),是教导为学者一心行善,不能因为生活困厄或通达和寿命的长短就动摇行善的心,而只顾着去修身以待天命;至于生活好坏或寿命长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制外墙翻转架施工方案
- 铝合金包边施工方案
- 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 金融行业数据治理与资产化转型研究报告:案例分析及策略建议
- 沼气罐保温施工方案模板
- 合肥管理咨询解决方案
- 工厂围堰砌筑施工方案
- 家园协同模式中幼儿安全管理与应急机制
- 2025年数字艺术作品版权保护技术升级及市场应用报告
- 2025年智能制造背景下新能源电池生产效率提升策略分析报告
- 团支书培训大会第一讲
- CJ/T 123-2004给水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
- 2025年北京海淀区九年级中考二模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ktv营销经理雇佣合同协议
- 2025年全运会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公路软土地基处治工程技术规范》(DB45T 1972-2019)
- 工余安健环知识培训
-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 《路遥人生》读书分享课件
- 以青春之名励青春之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