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生植物多级净化猪粪沼液技术规范_第1页
利用水生植物多级净化猪粪沼液技术规范_第2页
利用水生植物多级净化猪粪沼液技术规范_第3页
利用水生植物多级净化猪粪沼液技术规范_第4页
利用水生植物多级净化猪粪沼液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利用水生植物多级净化猪粪沼液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猪粪沼液利用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技术设计水量和设计水质、总体要求、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水生植物选择、运行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猪场沼液处理多级净化,可作为猪粪沼液处理净化技术的选择、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的技术依据。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34330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T25246《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HJ588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HJ20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RISN-TG006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导则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沼液biogasslurry养猪粪污经厌氧消化装置充分发酵后产生的、可农用的液体残余物。3.2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人工建造和长期管理的具有湿地性质的生态处理系统,利用湿地水生植物协同作用净化猪场养殖废水。3.3稳定塘stabilizationpond2一种天然的或经过一定人工构筑的污水净化系统。污水在塘内经较长时间的停留、储存,通过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等)的代谢活动,以及相伴随的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过程,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营养元素和其他污染物质进行多级转换、降解和去除,从而实现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与再利用。3.4生物残体biologicalresidue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等生态净化系统产生的生物体、收割物、废弃物、老化的生物膜和生物污泥等物质。4.1.1多级净化池总容量可根据养殖规模的日产生污水量1.2-1.5倍设计。4.1.2净化水质要求按《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25246)的施用方法执行。5.1多级净化流程图图1利用水生植物多级净化污水及养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沼液收集池;2、养鱼池;3、一级净化池;4、二级净化池;5、三级净化池;6、单向3进水阀;7、控制装置;8、第一探头;9、第二探头;10、第三探头;11、子池)5.2.1沼液多级净化人工湿地宜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容易管理的本土水生植物,以选择狐尾藻、大薸、红萍等为宜,沼液暂贮池是狐尾藻、大薸、红萍三级净化总和的1.5倍,狐尾藻作一级净化池,大薸作二级净化池、红萍作三级净化池,水深均为0.6米,狐尾藻、大薸、红萍三者的净化塘面积比为1:1:10。5.2.2沼液多级净化后出水宜排入莲藕、水稻、鱼塘等湿地,不宜直排河流、湖泊等,净化沼液后的红萍用于淡水鱼养殖,养殖塘和藕/稻种植的面积比为1:10~20。5.2.3沼液多级净化池塘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水生植物作为优势种搭配栽种,增加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并提升净化效果。5.2.4应根据区域内不同季节变化特点,选择与种植人工湿地植物,实现人工湿地一年四季的稳定运行,保障猪场沼液多级净化效果。5.2.5净化时间沼液在狐尾藻净化塘中要停留3~4天后,进入第二级大薸净化塘再停留3~4,然后进入第三级红萍净化塘2-3天。5.2.6多级净化转池标准多级净化处理停留时间一般每级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20%~25%,氨氮(NH4+-N)去除率达到40%~50%,总氮(TN)去除率达到50%~60%,总磷(TP)去除率达到50%~70%时进入下一级。6.1应符合当地总体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交通、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发展扩建和再生水回用等因素。6.2应考虑自然背景条件,包括土地面积、地形、气象、水文以及动植物生态因素等,满足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要求。6.3应考虑防洪排涝,符合该地区防洪标准的规定,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且不影响排洪安全。6.4应符合城镇、居住区或厂区总体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避让基本农田和规划林地。6.5宜建在城镇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6.6宜选择自然坡度为0%~3%的洼地或塘,以及未利用土地。47.1定期对净化塘和稳定塘进行清淤排泥。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应符合GB50014的要求。7.2净化塘和稳定塘等产生的收割物和废弃物等生物残体应进行资源化利用或妥善处理,符合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7.3多级净化系统应设置雨水溢流口和排洪沟渠等排洪设施。(1)根据水生植物不同生长期进行管理,补种缺苗、勤除杂草、合理施肥。(2)提高净化塘水位,优化水生植物的处理负荷,保障净化系统水生植物正常生长。(3)对净化塘水生植物进行合理收割,及时清理枯枝败叶,挺水植物收割次数宜为每年1~2次,并注意收割季节和收割植物的留存量,不得影响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收割宜在生长后期,可以提高氮和磷去除率。(4)冬季宜采取减少进水量、延长水力停留时间,保障净化效果。(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