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高级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重庆一中高级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重庆一中高级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重庆一中高级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重庆一中高级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一中高级月考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4题为选择题,42分;第15至22题非选择题,1分,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第1至第14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15至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老妪yú逦迤lí勖勉xù汲取jíB.逡巡qūn剽掠piāo壅蔽yōng氓隶méngC.龋齿qú一瞥piě缫丝cháo囊括nángD.阴霾lí盘飧xiǎng椽子chuán愤懑mè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惆怅哀怨 题纲挈领廊腰缦回阿谀奉承B.闻名遐迩举止安详大快朵颐挑拨是非C.卑躬曲膝气喘吁吁寒喧客套色厉内荏D.锱诛必较歪风邪气喜上眉稍戊戌政变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提到蒋介石与毛泽东________,人们就会想起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毛泽东欣然接受邀请,偕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的事。②国际数学大师、已故中科院院士陈省身教授在一个学术会议上,曾呼吁科学家要________名利,甘于清贫,勤奋工作③市卫生局再组织多名名医下乡,对口支援南部贫困乡镇卫生建设,只能暂时缓解农民看病难的状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A.会见 淡泊虽然/但是B.会晤 淡薄即使/也C.会见 淡薄虽然/但是D.会晤 淡泊即使/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以为重庆产的绿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那些进口饮料。B.在这次“阳光体育活动”中,我们班的体育老师对全班同学耳提面命,亲自示范动作,使我们班在集体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C.“雄起”这个词并不是成都人最早喊出来的,真正的始作俑者还是火爆的重庆人。D.电视连续剧《山城棒棒军》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渝怀铁路纵贯重庆、贵州、湖南三省区,跨越云贵高原,是连接重庆与湖南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B.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C.在质量月活动中,重庆啤酒厂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D.面对甲型H1N1流感持续蔓延的紧迫形势,他马上主持召开紧急会议,传达贯彻国家有关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防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全市预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虽然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B.《简·爱》出版后,伦敦一片轰动,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同时代的著名作家萨克雷斯称赞它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C.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D.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我们最终把班训定为十二个字:即“营造和谐班级,争创一流团队”。7.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B.陶潜,字渊明,号元亮,私谥靖节,世称“五柳先生”,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C.韩愈,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经世致用”“文以载道”,文章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D.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豨:陈豨,刘邦建国功臣,后汉,刘邦亲自去征讨。②信:韩信,刘邦建国功臣,被封淮阴侯。后被吕后诱杀。③夷:诛杀。④亨:通“烹”,酷刑,被人煮死。8.下列句子中“之”字全都指代的是韩信的一项是①且喜且怜之②臣固教之③高帝曰:“置之。”④陛下安得而夷之乎⑤亨之⑥天下共逐之⑦又可尽亨之邪A.②④⑥B.③⑤⑦C.①②④D.①③④9.对下列句子中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臣固教之”中的“然”是指示代词,这样。B.“如彼竖子用臣之计”中的“彼”是指示代词,那;与“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中的“彼”意义用法不同。C.“,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中的“于是”是两个词,在这种形势下;与“于是入朝见威王”中的“于是”用法不同。D.“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中的“所”是特殊指示代词,在句中指代“……的事情”。.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①是齐辩士也A.②张良是时从沛公①然,臣固教之B.②名我固当①若教淮阴侯反乎C.②若入前为寿①顾力不能耳D.②勿动勿虑,去不复顾11.与“信死亦何言?”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大王来何操?C.为之奈何?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4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震后,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节选自《汉书·张衡传》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善:擅长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以……为奇C.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契:相合,吻合D.上书乞骸骨乞骸骨:请病假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张衡高尚品德的一组是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A.②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B.②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C.②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①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D.②衡乃诡对而出1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衡虽然才学高出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喜欢和庸俗的人们交往。B.汉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自己上书辞掉了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C.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D.从汉光武复兴汉王朝之后,儒生争相学习图谶和纬书,加上还附以迷惑人的邪说。张衡认为图谶和纬书虚假荒谬,不是圣人的法规,于是给皇帝上疏。第Ⅱ卷(共1分)四、(29分)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译文:。(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3分)译文:。(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4分)译文:。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各题。(6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该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第三联写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3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13分)(1)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5)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6)如今人方为刀俎,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7)_______________,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8)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论语·泰伯》(9)古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送安惇落第诗》()在19世纪的法国有一对著名的父子作家,其父_______所作的《基督山恩仇记》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其子小仲马所作的《________》描写了玛格丽特和阿尔芒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11)“勃朗特三姐妹”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_________》和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尼斯·格雷》都是她们的代表作。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9分)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穆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隘,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易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节选自《过秦论(下)》18.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3分)常为诸侯雄()而身为禽者()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19.用“/”为下列语句断句:(4分)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20.翻译:(9分)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结合全文,分析秦国最终灭亡的原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作文。(60分)材料一:20年5月12日下午,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这个举世震惊的危难时刻过去整整一年之际,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切思念,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材料二: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这是地震发生以来主流媒体的宣传主题。是啊,我们好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万众一心。从捐款捐物、绿丝带到全国哀悼日,全中国13亿人生活中好像只存在一件事情: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市场经济下因物质利益诱惑冲蚀而缺失的人文素养,被汶川地震生生地揪扯出来,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斗志,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得到回归。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20年重庆一中高级月考(本部)语文试题答案20.51.B(A项中“妪”应为四声,“逦”应为三声;C项中“龋”应为三声,“瞥”应为一声,“缫”的读音应为sāo;D项中“霾”应为mái,“飧”应为sūn)2.B(A项中应为“提纲挈领”,C项中应为“卑躬屈膝”、“寒暄客套”,D项中应为“锱铢必较”、“喜上眉梢”)3.D(会见,一般适用于普通人之间的见面,书面语用的也比较多;会晤,主要是指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见面,比较正式的场合,一般用于官场。淡泊:不追求名利,作动词用。淡薄:不浓密,不深刻,不强烈,作形容词用。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连词;即使/也:表假设关系连词。)4.B(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指人;耳提面命:用在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此处恰当;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贬义)5.A(B项句子成分残缺;C项“围绕”和“以……为中心”杂糅;D项“传达贯彻”与“问题”搭配不当)6.B(A项问号改为句号。C项原句为: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D项中去掉“即”字。)7.D(A项中“李贺”应改为“李商隐”;B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C项中,韩愈应是反对辞藻华丽以及受字句和声律约束。)8.C③⑤代蒯通;⑥代“鹿”,即帝位,政权;⑦代“天下精锐”。9.A“然”是形容词,对,正确。.DA.“是”:代词,这;B.“固”是副词,本来;C.“若”是代词,第二人称“你”;D.前面的“顾”是连词,表转折,不过,只是;后面的“顾”,动词,回头看。11.BB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12.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13.B14.B不是“自己上书辞掉了太史令职务”,而是“自他从太史令职位上离任后”15(1)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2)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3)戍守边疆的士卒呐喊,函谷关被攻占,楚人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焦土。16.(1)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1分)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2)通过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的形象描写,表达了作者谪居永州之后,落寞、寂寥的心境。(3分)

17.1.官盛则近谀2.或师焉或不焉3.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弃掷逦迤5.眄庭柯以怡颜6.我为鱼肉7.虽趣舍万殊8.任重而道远9.熟读深思子自知.大仲马茶花女11.呼啸山庄18.(3分)雄:称雄禽:同“擒”,捉住雍蔽:阻塞,蒙蔽。19.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20.(9分)(1)难道(秦国历代国君)代代贤明吗?是它的地理形势所在才这样的。(2)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3)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21.(3分)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致使终身不悟。又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则雍蔽而伤国,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参考译文:刘邦平定陈豨的军队凯旋后,回到洛阳,得知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他死时说了什么?”吕后说:“韩信说他后悔没听蒯通的话。”刘邦说:“(蒯通)这人是齐国的舌辩之士。”于是诏令齐国抓了蒯通。蒯通带到后,刘邦问:“是你教唆淮阴候谋反的?”蒯通回答:”对,我本来劝过他。小子不听我的话,所以让自己在这里被杀。如果那小子当初用了我的计策,陛下又怎么能杀得了他?”刘邦愤怒地说:“把他扔鼎里煮了!”蒯通说:“哎呀!冤枉啊,煮我!”刘邦说:“你教唆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说:“秦朝纲纪崩摧,国势衰微,崤山以东形势大乱,异姓的人纷纷崛起,英雄俊杰像乌鸦一样集中起来。秦丢掉了它的鹿(暗指政权),天下人都在追这只逃跑的鹿,聪明机灵腿脚灵活的人才会先抓到这鹿。舜的狗冲着尧狂吠,并不是尧不仁义,而是因为仁义的尧不是这狗的主人。在这时,我只知道韩信,不知道还有个陛下您。况且,那时天下磨快武器,拿着利剑,想干成陛下您所干这样的事业的英雄太多了,只是能力达不到罢了。您又能把他们全都扔进鼎里煮了吗?”刘邦说:“放了他。”于是赦免了蒯通的罪。参考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职位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参考译文:秦国地势有高山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