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教学实录新人教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设计意图本课以《答谢中书书》为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意境,体会山水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答谢中书书》,学生能够理解山水文化内涵,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韵味,提升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答谢中书书》这样的山水题材文言文,学生可能对其中蕴含的山水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学生对自然景观和文学创作通常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探索未知,对美的追求较为强烈。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阅读文言文时可能存在理解障碍。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习惯于通过文字和逻辑推理来理解文本。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答谢中书书》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二是难以把握文章的意境和情感;三是缺乏对山水文化背景的了解。这些困难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审美体验。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克服这些障碍,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纸质教材《答谢中书书》。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山水文化背景资料、文言文学习软件、相关教学视频。
4.教学手段:PPT展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朗读体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山水题材的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深呼吸,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座高山之巅,俯瞰着蜿蜒的河流和连绵的山峦,感受一下那种宁静与壮丽。现在,请睁开眼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去感受作者笔下的山水之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答谢中书书》。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朗读完毕后,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主旨
(教师)接下来,我们将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探究文章的主旨。
1.理解文章背景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学生)查阅课下注释,了解文章背景。
2.分析文章结构
(教师)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山,第二部分写水,第三部分写作者的感受。
3.感受山水之美
(教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山水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学生)找出描写山水的句子,概括山水之美。
4.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山水的哪些情感?
(学生)体会作者对山水的喜爱、赞美和向往之情。
5.探究文章主旨
(教师)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这篇文章主旨的理解。
(学生)文章主旨是赞美自然之美,表达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山水之美,也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发现美、欣赏美呢?
1.交流分享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发现和欣赏美的。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欣赏美的经历。
2.创作练习
(教师)请同学们以“我的山水情”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你对山水的喜爱和向往。
(学生)进行创作练习。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答谢中书书》,感受到了山水之美,也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发现美、欣赏美,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表达对山水之美的感悟。
六、布置作业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复习课文,熟读成诵;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3.以“我的山水情”为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知识点梳理1.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
-文言文中的虚词:之、乎、者、也、矣、焉、耳等。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根据句意、语法结构和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2.文言文阅读技巧
-理解文言文词汇: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
-分析文言文句子:识别句子成分,理解句子结构,把握句子含义。
-感悟文言文情感:通过关键词、句子和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3.《答谢中书书》课文内容
-作者陶弘景的生平简介及文学成就。
-文章背景:南朝梁时期,作者担任中书舍人,写下此文以答谢好友谢灵运。
-文章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写山、水、作者感受。
-文章主旨:赞美自然之美,表达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4.文章重点句子分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认为自谢灵运以来,无人能与之相比。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分析: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山之高、水之清,展现了自然之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陶醉,以及旅途中的感慨。
5.文学鉴赏能力培养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体会文章的意境:山水之美、情感表达、哲理思考。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自然、人文的热爱,对美的追求。
6.文化素养提升
-了解山水文化: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等。
-增强环保意识: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培养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在本节课的课堂表现上,学生们普遍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他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对于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也能够认真对待。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环节中,各小组对《答谢中书书》的主旨和意境进行了深入探讨。学生们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如对山水之美的感受、对作者情感的体会等。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良好,展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3.随堂测试:
通过随堂测试,评价学生对《答谢中书书》的掌握程度。测试内容主要包括文言文词汇理解、句子翻译、文章内容概括以及对主旨的把握。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意,正确翻译句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也较为准确。
4.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在课后填写了自我评价表,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价。同时,学生之间也进行了互评,互相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随堂测试的结果,教师进行了以下评价与反馈:
-针对课堂表现:教师肯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良好互动,同时也指出了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达不够清晰的问题,建议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针对小组讨论成果:教师表扬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但也提醒学生要注意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讨论的质量。
-针对随堂测试:教师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表示满意,同时指出了一些共性问题,如对文言文词汇的掌握不够牢固,建议学生加强词汇记忆,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针对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鼓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评价与反馈,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显示出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语言表达和讨论深度上仍有提升空间。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反思改进措施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创设情境教学:在讲解《答谢中书书》时,我尝试通过多媒体展示山水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山水之美,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在课堂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仅仅听我一个人的讲解。这种互动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文言文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存在障碍,对于生僻字词的理解不够,这影响了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2.学生讨论深度不足: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的观点较为表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
3.评价方式单一: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随堂测试和课堂表现,缺乏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全面了解,这不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反思改进措施(三)
1.加强文言文基础教学:针对文言文基础薄弱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字词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如制作词汇卡片、进行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形体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烟草总公司安徽省公司真题2025
- 快递公司加盟协议书
- 监理上岗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机坪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黄山国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信息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苄硫醇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房屋宅基地交换合同协议书解读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冲刺试卷:实战演练
- 2025年世界粮食日节约粮食光盘行动班会《莫让“食”光成为“失”光》
- 《念奴娇·赤壁怀古》+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2025年河北石家庄市市属国有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525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重庆八中高 2027 届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石嘴山市消防救援支队招录第二批政府专职消防队员的(65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国联通辽宁地区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行业解决方案经理岗
- 基础水文数据采集与管理项目方案
- 医院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模板
- 土壤沉积物中可溶性有机质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氧化去除双酚A的作用机制探究
- 国开2025年秋《农业推广》形成性考核1-3答案
-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