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四川达州中考满分作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互相,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人与人之间,尊重是互相的,爱护是互相的,帮助是互相的,给予是互相的,知心是互相的……人与自然之间,只有互敬互爱,才能赢得和谐共生。以上文字勾起了你生活中的哪些记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共绘和谐之卷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不仅仅是独自航行的船只,更是彼此相连的桥梁。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心中关于“互相”的深刻理解。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尊重、爱护、帮助与给予,无一不是双向的旅程,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社会画卷。那是一个初春的午后,阳光透过嫩绿的叶缝,洒下斑驳的光影。我和同学小李在操场上追逐嬉戏,不慎摔倒,膝盖传来一阵剧痛。正当我努力想要站起时,一双温暖的手伸了过来,是小李。他没有嘲笑,没有犹豫,只是默默地扶起我,关切地询问我的伤势。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互相”的力量——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伸出了援手;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将铭记这份情谊,在他人需要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人与自然的关系,亦是如此。曾几何时,我们为了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创。然而,大自然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回应了我们——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生态系统失衡……这些现象无一不在提醒我们,人与自然应当互敬互爱,和谐共生。于是,我们开始植树造林,恢复湿地,保护野生动物,努力弥补过去的过错。当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时,自然也以更加丰富的资源、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美丽的风景回馈我们,共同编织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互相”,这个词汇简单而深刻,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世界的温柔以待。在学习上,我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家庭中,我们互相关爱,营造温馨氛围;在社会上,我们相互尊重,维护公平正义。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互相”,汇聚成了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仅要做那个给予爱的人,也要做那个懂得接受并回馈爱的人。让我们共同绘制一幅幅和谐之卷,让这个世界因“互相”而更加美好。【教师点评】这篇作文以“共绘和谐之卷”为题,巧妙地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融为一体,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互相”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个人经历出发,逐步扩展到社会与自然的大背景,展现了作者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了“互相”所带来的温暖与力量。同时,文章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呼吁大家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总之,这是一篇充满正能量、富有感染力的佳作,值得一读。审题指导1一:明确材料类型及考查特点材料类型:本次作文属于引用+论述型材料作文。考查特点:通过孟子的名言和对“互相”概念的解释,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言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探讨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原则及其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延伸。二:审题步骤与方法审题步骤:阅读理解:细读材料,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理解引用:理解孟子名言的意义,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应基于爱与尊重。分析论述:理解“互相”概念的内涵,认识到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键词提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互相”,“尊重”,“爱护”,“帮助”,“给予”,“知心”,“和谐共生”。联系实际:思考个人经历中体现上述理念的具体事例,或社会现象中反映这一主题的例子。挖掘思考:深入思考“互相”原则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挑战。辨析要求:注意文体限制(非诗歌),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以及禁止出现真实信息的规定。审题方法:整体把握:将材料视为一个整体,理解其内在逻辑和主旨。细节分析:对每一句话进行细致分析,寻找材料之间的联系。联想拓展:将材料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历史故事等相联系,丰富写作素材。三:材料分层解读审题第一层:引用孟子名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解读:强调了人际交往中互惠互利的重要性、人际交往中爱与尊重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一原则?第二层:解释“互相”的概念,互相的定义与举例。解读:表明人际交往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说明“互相”的广泛适用性,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思考:互相的含义在不同情境下有何变化?第三层: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解读: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思考:如何在保护环境的行动中体现互相的原则?四:结合解读所得的材料立意立意方向:通过个人经历或观察,阐述“互相”原则在人际关系与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探讨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五:基于上述立意方向的标题参考《以“互相”为舟,驶向和谐彼岸》《爱与尊重: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人与自然:共绘和谐共生的画卷》《“以心换心,共筑和谐”》《“互相之道:人际与自然的和谐篇章”》《“在‘互相’中成长”》六:写作素材提供及在写作中的运用指导素材:个人经历:与朋友、家人、老师之间的互助与尊重事例。社会现象:志愿者活动、社区互助、环保行动等。名人故事:如马丁·路德·金倡导的非暴力抗争,体现了对不同种族的尊重与爱。运用指导:在开头引入孟子名言,简述“互相”原则的重要性。中间部分,通过具体事例(个人经历、社会现象)来论证“互相”原则如何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结尾部分,展望未来,呼吁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互相”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做出贡献。素材详细展示素材一:校园互助事件素材描述: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中,小明不慎扭伤了脚踝,无法行走。他的同学小红和小华主动停下脚步,一人背着他,另一人帮忙拿书包,直到找到老师并得到医疗援助。之后,小明康复后,也经常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形成了良好的互助氛围。运用提示:这个素材可以用来展现“互相帮助”的主题,说明当一个人在困难时刻得到他人的帮助,他也会在自己有能力时回馈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写作时,可以从事件的细节入手,描绘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互助行为对整个班级或学校文化的影响。素材二: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素材描述:在小李的家庭中,父母工作繁忙,常常加班到很晚。小李学会了自己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减轻父母的负担。每当父母回家看到家里的温馨场景,都会感到无比欣慰,而周末时,父母也会尽量腾出时间陪伴家人,弥补工作日的缺失。运用提示:这个素材适合用来阐释“互相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写作时,可以通过对比父母忙碌与家庭团聚的场景,突出家庭成员间相互体谅和付出的价值,强调“知心是互相的”这一主题。素材三:环保志愿者的行动素材描述:一群高中生自发组成环保小组,定期在周末到公园清理垃圾,种植树木,宣传环保知识。他们的行动感染了周围的居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环保队伍中,共同守护绿色家园。运用提示:此素材可用来论证“人与自然之间,只有互敬互爱,才能赢得和谐共生”的观点。写作时,可以描述环保活动的具体过程,以及参与者和周围人群的态度变化,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素材四:国际友人之间的文化交流素材描述:小张参加了一个国际夏令营,在那里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们分享各自国家的文化习俗,相互教授语言,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互相尊重”的力量。运用提示:这个素材适用于探讨“互相尊重”的主题。写作时,可以描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障碍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展现“尊重是互相的”这一理念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普遍意义。运用技巧提示具体化:使用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来支撑你的论点,使文章生动具体。情感共鸣:在叙述素材时,融入人物的情感体验,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逻辑连贯:确保每个素材与你的立意紧密相连,通过过渡句或段落,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流畅。反思与升华:在素材的结尾部分,适当加入个人的反思或对未来展望,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七:提纲展示引言引用孟子名言,阐释“互相”原则的含义。主体分析“互相”原则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论述“互相”原则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作用。举例说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名人故事)。结论总结“互相”原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生态的深远意义。呼吁实践“互相”原则,共创美好未来。【提纲二】引言:引用孟子名言,点明“互相”原则的重要性。主体段落一:阐述“互相”原则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举例说明。主体段落二:探讨“互相”原则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应用,强调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结论:总结“互相”原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呼吁实践这一原则。审题指导2【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第一、审题立意。要写好材料作文,就要做到读懂所给的材料,品味、理解材料所包含以及要表达的意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互相,表示彼此同样对待”、“人与人之间,尊重是互相的,爱护是互相的,帮助是互相的,给予是互相的,知心是互相的……”、“人与自然之间,只有互敬互爱,才能赢得和谐共生”,综合来看,几则材料都是指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互相尊重、互敬互爱,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二、选材构思。选材上,可以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挑选一两个与“爱”或“被爱”相关的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家庭中的温馨瞬间,朋友间的互助,或者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思上,在描述事件时,要注意突出爱的特征。比如,如果是家庭中的事件,可以展现亲情的深沉和无私;如果是朋友间的事件,可以强调友情的真挚和互助;如果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可以体现师爱的关怀和引导。除了描述事件本身,还要注重表达自己在这些事件中的感受和体验。这些感受可以是对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绿氢电解槽设备降本曲线与招标价格预测模型
- 2025-2030绿氢制备技术经济性比较与降本路径报告
- 2025-2030细胞治疗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挑战与商业化前景报告
- 2025-2030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纳米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与商业化分析报告
- 2025-2030精酿啤酒赛事运营模式与品牌曝光效果量化报告
- 2025-2030精酿啤酒社区团购模式跑通条件与规模化复制评估
- 2025-2030精神心理疾病数字疗法与互联网医疗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精准农业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应用效益分析
- 2025-2030篮球装备职业联赛合作模式与青少年培训市场联动报告
- U3Lesson17Lesson18(课件)六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精通版)
- 内热针疗法课件-
- 综采采煤工艺
- 图书馆中级职称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库
- 影像记忆之记忆宫殿-抽象词语转换训练
- JGJ142-2004《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 《组织的力量 增长的隐性曲线》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农业银行境外汇款申请书样板
- GB/T 20671.5-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5部分:垫片材料蠕变松弛率试验方法
- 包茎包皮过长精选课件
- 护士注册健康体检表下载【可直接打印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