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综合题强化训练01: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图版
2019)
学校:__________班级:考号:姓名:
题号—总分
得分
1.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速度(km-
03
10001----------
2000-
3000=^=
5000
6()0()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
(2)判断两个不连续面:M为界面,N为界面
(3)分别写出圈层名称CE
(4)地震波通过N界面时,传播速度变化有何特征,并分析原因。
(5)D圈层中的—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1)横
(2)莫霍古登堡
(3)地壳地核
(4)特征:A(横)波突然消失,B(纵)波传播速度减慢。
原因:地幔为固态,外核为液态;横波无法在液态中传播,而纵波在固态中传播速度快于液态。
(5)软流层
【解析】本题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为情境,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相
关知识,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由所学知识可知,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且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
体传播,A传播速度慢,且在约2900千米处消失,因此A表示横波。
(2)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的M为莫霍界面,在地
下约2900千米处的N为古登堡界面。
(3)圈层C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E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
(4)由图示信息可知,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减慢。主要是由于地幔为固态,
外核为液态;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无法在液态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且在固态中
传播速度快于液态。
(5)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
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2021年
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表面开展多
项科学探测任务。下图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
中行星探测
L与
材料二:地球内部示意图
材料三: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8日18时13分在海南乐东县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0
千米,震中位于北纬18.55度,东经109.08度。
(1)“天问一号”登陆的天体是—(填天体类型),在“揽星九天”标识中,③是指―,图中所显示
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2)可能影响“天问一号”与“祝融号”工作的太阳活动有—和—,分别位于太阳的—层和一层。
(3)图中A+B+C统称为—;—(填字母)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据材料推断,海南地震的震源位于
(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答案】(1)行星木星太阳系
(2)耀斑太阳风色球日冕
(3)岩石圈G地壳
【解析】本大题以天体系统和地球内部圈层为材料,涉及天体系统、太阳活动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等相
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天问一号”登陆的天体火星,火星属于行星,在“揽星九天”标识中,③是指木星,图中所显示的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
(2)可能影响“天问一号”与“祝融号”工作的太阳活动有耀斑和太阳风,分别位于太阳的色球层和日冕
层。太阳耀斑和太阳风暴爆发时,不仅会严重危及宇宙飞行器内的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无线电通信尤其
是短波通信,以及电视台、电台广播也会受到干扰甚至中断,太阳耀斑爆发时会干扰地球磁场而引起磁暴。
(3)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图中A+B+C统称为岩石圈;G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为古
登堡界面,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据材料推断,海南地震的震源深度才10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达到17
千米,海地位于陆地,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是33km,所以海南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
3.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完成下列小题。
速度(km/s)
03691215
—\
1000破波'
横波1
(S)
_2000t(P)\
B1
已3000—飞1
题
/4000
5000
6000
(i)图中有两个不连续面。其中,位置最靠近地面的不连续面为—,该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
,说明该处附近内部物质的成分(组成)和状态有明显差异。
(2)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一,说明该处附近内部物质的成分(组成)
和状态有明显差异。该界面是1913年德国地震学者古登堡研究地震波时推算出来的,并得到世界公认。为
了表彰他在地球内部结构研究领域的贡献,人们将此界面命名为古登堡界面。
(3)科学家们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自外向内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和—三个圈层。
(4)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上地幔B.大洋地壳较厚,大陆地壳较薄
C.不连续界面的位置不确定D.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答案】(1)莫霍界面增加
(2)消失下降
(3)地幔地核
(4)D
【解析】本题以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为材料,涉及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
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两个不连续面中,位置最靠近地面的不连续面为莫霍界面,在该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
快,说明该处附近内部物质的成分(组成)和状态有明显差异。
(2)图中显示,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说明该处附近内部物
质的成分(组成)和状态有明显差异。
(3)科学家们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自外向内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莫
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A错误。大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B错误。根据地震波的波速
变化情况,可知,不连续界面的位置是确定的,C错误。一般认为,上地幔的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
地,D正确。故选D。
4.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米
卜
/
速
送
(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部分地壳比较厚,—部分地壳比较薄。
(3)④是一面,大约在地下平均一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4)③是—(圈层名称),其顶部物质状态是—态;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列为.
【答案】(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2)陆地海洋
(3)莫霍33
(4)地幔固①〈②〈③
【解析】该题以岩石圈部分构造假想图为背景,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可正确回答该
题,试题难度相对较小。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存环境。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陆地部分地壳比较厚,由硅镁层和硅铝层构成,海洋部分地壳比较薄,只有硅镁
层。
(3)④是莫霍界面,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到地表的部分,其厚度分布不均,在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33KM,
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6KM。
(4)由于纵波能穿过固液气三态的物质,而横波只能穿过固态,在莫霍界面处纵波和横波都能穿过,③是
地幔,其物质状态是固态;越往地下,物质的密度越大,故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序为①〈②〈③。
5.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要求。
速度(千米/秒)
036912
深1000
度
(2000
千
米
)3000
4000
5000
6000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1)图中地震波E是—,判断理由
(2)图中分界面A是,B是.
(3)在界面A上由地表向地球内部的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是—;在界面B上波速变化:横波―、纵波
(4)图中圈层C是,D是,H是o
(5)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请你举例说明地震波可以用于我们生产
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至少列举两例)
【答案】(1)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2)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3)纵波和横波的速度明显加快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4)地幔外核内核
(5)勘测地下自然资源(如石油、水、金属或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地下是否存在断裂带、褶皱带。
【解析】本题以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为材料,涉及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考查波速与内部圈层的关系、知
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1)根据图中纵波和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可判断地震波的种类。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快,
能够通过固、液、气三态;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慢,且只能通过固态。所以E为横波,
F为纵波。
(2)地下平均33千米的不连续面称之为莫霍界面;地下平均2900千米的不连续面称之为古登堡界面。A
为莫霍界面,B为古登堡界面。
(3)由图可知,横波和纵波的波速均明显加快,在界面B上,横波消失,纵波的波速迅速下降。
(4)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所以C
为地幔,D为外核,H为内核。
(5)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所以可以勘探地下资源,例如石油、天然气金属等。同一种物
质中的不同状况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也不同,可以勘探是否有断裂带和褶皱带。
6.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速度/km-s"
01215
1000-
2000-
33ooo
握4ooo
期
5OOO
6000
(1)图中各圈层A为一,B为—,C为。
(2)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o
(3)在2900千米深处,S波消失,P波波速迅速下降,从而发现了E不连续面—o
【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
(2)莫霍界面
(3)古登堡界面
【解析】本大题以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及划分依据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图示,S波传播速度比较慢,且在地下2900千米处消失,可判断出是横波;P波传播速度比较快,
在2900千米处传速度变慢,为纵波。两种地震波在地下17千米和2900千米处发生很大变化,说明通过的
介质性质发生改变,分别把这两个界面称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这两个界面自外向里(由A到B到C)
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P、S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17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说明通过的介质性质发生
改变,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莫霍界面。
(3)读图可知,在2900千米深处S波消失,P被波速迅速下降,说明通过的介质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发现
了E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
7.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波速与蛔内部构造示意图
(1)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判断E是波,F是波;A是________面,B
是面。
(2)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A界面以上圈层是
;圈层C是;圈层D是;圈层H是o横波只能通过介质传播,
而纵波可以通过介质传播。
(3)(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答案】(1)横纵莫霍(或是地壳和地幔分界面)古登堡(或是地幔和地核分界面)
(2)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固体固液气
(3)A岩浆
【解析】本题以"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知识及地震波的特
点,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
(1)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E波较慢,F波较快,可以判断E是横波,F是纵波;A是莫霍面,
是地壳和地幔分界面。B是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分界面。
(2)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A界面以上圈层是
地壳;圈层C是地幔;圈层D是外核;圈层H是内核。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横波只
能通过固体介质传播,而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不同介质传播。
(3)由所学知识可知,上地幔即A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8.(2020•江苏•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共同组成地球的______圈层,其中C为______圈.
(2)图中,D层的分布特点是。
(3)地球内部圈层是依据划分的,地震发生时,横波只能通过传播,所以,在水中游泳的人
会感到()
A、左右摇晃B、先摇晃后颠簸C、先颠簸后摇晃D、上下颠簸
【答案】(1)外部水
(2)厚度不均
(3)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固态D
【解析】本题以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地球外部结构的相关知识,难度
一般,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并结合材料中的图文信息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并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据图可看出,A圈层为大气圈,B圈层为生物圈,C圈层为水圈,三者共同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
(2)从图中可看出,D层为地壳,地壳的分布特点是厚度分布不均,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高山
高原地区地壳厚度更大。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不一样来划分的。地震波的横波只能在固体中
传播,不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所以当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游泳的人只能受到地震波中纵波的影响,所
以感觉到上下颠簸,D正确,ABC错误。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学生手绘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柏米病从H播逵a和能成内.世友出灯信
材料二: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
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所说的“黄金12秒”。下表为2019年12
月份我国境内部分地区发生的地震情况。
发震时刻
震级(M)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北京时间)
48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
2019-12-0406:01:2519
3.83.59°9.20°县
1
2019-12-03
40.44°115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
2.911:38:52
4.54°
1
2019-12-03
40.45°113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
3.411:34:11
4.55°
2019-12-03
2100.64°8四川凉山州木里县
3.006:02:30
8.24°
(1)有关地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岩浆的发源地B.以莫霍界面与地幔分界
C.压力大,密度小D.外核最可能为液态
(2)表格中地震震源最可能在地球内部圈层的o
(3)若在图中增绘岩石圈,需标注的顶部和的全部。
(4)通常根据推断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震救援“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o
【答案】(1)D
(2)地壳
(3)上地幔地壳
(4)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解析】本题以地球内部圈层为背景,考查地核的特点、岩石圈、地震特点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
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A错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
面,B错误;地核压力大,密度大,C错误;外核横波不能穿过,一般认为是液态的,D正确。故选D。
(2)表中发生地震的四个地区,震源深度在8~19千米处。据课本知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
部分平均为33千米,海洋部分较薄,平均为6~7千米,发生地震的四地都位于大陆上,因此地震的震源都
位于地壳范围内。
(3)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两部分,因此需要在图中画出软流层范围线,
标出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4)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传播,当地震波通
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增加,当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是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故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推断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纵波传播速度快,先传递过来,给人体反应的时间;
横波传播速度慢,在纵波之后传播过来,造成人员和建筑物破坏。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
速度之差,以及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10.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验商务英语理解力的试题及答案
- 结合案例的2025年大学物理试题答案
- 纺织服装制造业智能化生产中的智能化生产设备租赁政策研究报告
- 游戏化营销与品牌忠诚度:2025年传播效果评估报告
- 巧妙应对土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与挑战与机遇分析报告
- 电商生态系统构建试题及答案
- 职业技能大学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武汉工贸职业学院《第二外语日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与应用策略试题及答案
- 新加坡sm214th面经44踏水行歌
- 产科输血-ppt课件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公共营养师
- 森林防火PPT课件
- 多合规政策及流程变化对照版
- 钢箱梁的制作及安装方案
- 工程测量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 艏艉密封装置安装工艺规程
- 一元二次方程四种解法知识点与练习题(包括十字相乘法)
- 水平四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 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学籍证明四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