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的等级和陪葬品构成。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继承按照宗法原则 B.社会贫富分化严重C.礼乐制度得到发展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答案】B【解析】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夏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下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的等级和陪葬品构成”可知,材料反映墓葬分为五个等级,A级高等级墓葬随葬品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等,数量丰富,种类多,而E级墓葬则没有任何随葬品,这表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项正确;材料主旨没有涉及宗法原则(血缘关系),仅仅体现的是墓葬随葬品,排除A项;礼乐制度在西周时期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仅体现的是墓葬随葬品,没有涉及神权(占卜)和王权(国王的权力)相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2.裴矩辅佐隋炀帝时“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投唐以后,则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劝谏唐太宗。司马光对此评价道:“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诤。”这反映出()A.谏官行使对皇帝的监察之权 B.制度创新对后世影响巨大C.纳谏与否取决于君主的品质 D.政权更迭影响臣僚忠诚度【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材料通过裴矩在隋朝和唐朝进谏的不同结果,聚焦“主明臣直”这一古代名训,说明臣下的进谏是否被皇帝采纳,取决于君主的品质,C项正确;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古代没有对皇帝的监察之说,因为监察权服务于专制皇权,排除A项;题干与制度创新无关,纳谏制度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存在,排除B项;正如司马光所言,臣僚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君主,排除D项。故选C项。3.19世纪90年代,《万国公报》《时务报》《国闻报》等报纸是传播救国思想的重要阵地。当时,这些报纸主要报道的思想为()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变者天下之公理也C.扶清灭洋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中国)。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万国公报》《时务报》《国闻报》”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救亡图存的运动为戊戌变法,“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革新是天下不变的公理)是梁启超提出的,是维新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B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排除A项;“扶清灭洋”为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C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B项。4.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一方面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等一批工科高等院校;另一方面又减少了综合性院校,合并了部分财经政法院系。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改变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整顿改造旧教育C.提高国民的科学技术素养 D.为工业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许多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工业建设的专门人才,D项正确;题中所述的新设工科院校和合并财经政法院系,重点并非在于改变高校的地理位置分布,而是学科和专业的调整,排除A项;虽然调整高等院校属于对教育的改造,但题干所强调的是新设工科院校和减少综合性院校及合并部分院系的具体行为,其直接目的并非是笼统地整顿改造旧教育,排除B项;虽然新设工科院校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但此次调整是针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特定领域的人才以满足工业建设的需求,而不是直接针对全体国民科学技术素养的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5.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形成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代表,以家庭、个体私人所有为主体的温州模式。20世纪90年代温州民营经济成功实现“第二次创业”,经济组织由家庭作坊走向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变化()A.体现了敢于创新管理的品格B.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和市场占有率C.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答案】A【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民营经济形成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代表,以家庭、个体私人所有为主体的温州模式”“经济组织由家庭作坊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族式管理对民营家族企业快速完成资本积累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化导向改革的深入,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家族式管理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家族式企业管理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因此材料变化体现的是敢于创新管理的品格,A项正确;扩大企业自主权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而言,而材料所述的是民营企业,排除B项;“推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与材料所述的内容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6.下面材料为公元前18世纪颁布的某部古代法典的部分条文。据此推测下列解读有违事实的是()如果商人在贷与谷物或银之后,企图提高利率,商人本金与利息都应该被没收。如果医生进行一次重大手术,并因而拯救了自由人性命,自由人应该给外科医生八十公克的银作为报酬。如果接受手术的是奴隶,主人应该给外科医生六十公克的银。如果结构不良的房子倒塌压死了屋主的儿子,木匠的儿子应该被处死。A.法典保障每个人的财产权 B.此法典可能来自中东地区C.此社会商业活动较为活跃 D.该社会注重商业诚信原则【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8世纪(西亚)。据材料中法典条文涉及商业借贷等商业活动、自由民和奴隶的地位不平等、以牙还牙的报复原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一部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法典,法典不可能保障每个人的财产权,A项解读错误,符合题意,选A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出自西亚两河流域,是中东地区,B项解读正确,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两河流域地区亚欧非三洲交汇处,交通便利商业繁荣,C项解读正确,排除C项;据材料“如果商人在贷与谷物或银之后,企图提高利率,商人本金与利息都应该被没收”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注重商业诚信原则,D项解读正确,排除D项。故选A项。7.史载,一般希腊城邦的公民在战场上并肩战斗,生死与共,他们有公共的宗教生活、文化生活等。在斯巴达,公民构成城邦的职业军人和统治者集团;在雅典,公务活动非常繁忙,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在古代希腊()A.公民民主生活亟待完善 B.直接民主制的优势明显C.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 D.城邦积极干预个人生活【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题干描述了希腊城邦中公民在战场上的共同战斗,以及在斯巴达和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不同角色和生活状态。根据材料“在斯巴达,公民构成城邦的职业军人和统治者集团;在雅典,公务活动非常繁忙,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公民在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城邦政治的核心,C项正确;题干并未提及民主生活存在需要完善的问题,材料没有强调公民民主生活存在的问题,排除A项;题干没有阐述直接民主制的优势,而是体现了公民在城邦政治的重要地位,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公民在城邦政治中的重要性,而不是城邦对个人生活的干预,排除D项。故选C项。8.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和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中东的城市相比,很多方面都显得微不足道,但在某一方面却表现出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特征,成为其最独特之处,即()A.城市人口数量多 B.来自外国的商人多C.远距离贸易兴起早 D.市民政治力量雄厚【答案】D【解析】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结合所学可知,在西欧进入中世纪之后,城市逐渐开始兴起,同时居住在城市内的市民阶级也逐渐活跃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市民阶级所涉及领域也逐渐从经济迈向政治,开始反对封建领主和教会的控制,发起城市自治运动,D项正确;城市人口数量多、来自外国商人多、远距离贸易兴起早等现象在中国、印度和中东城市也存在,排除ABC项。故选D项。9.“要不是拜占庭,毫无问题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荷马与索福克里斯都要亡佚了。我们甚至不敢想象这样的损失对西方文明会有什么结果,对我们在科学与思想、道德与伦理的发展上会有多么严重的阻碍……我们的文化遗产会多么的贫瘠。”上述对拜占庭重要性的认识是基于()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要不是拜占庭,毫无问题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荷马与索福克里斯都要亡佚了”和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其中拜占庭帝国保留了众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材料强调的是拜占庭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拜占庭帝国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并对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改革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科学革命指的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启蒙运动宣扬主权在民、民主平等,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是促使西方更进一步发展的两大重要史事,二者均加强了西方文化中的某种精神,即()A.强调理性,反对宗教热忱和权威 B.反抗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C.相信科学,形成理性化思维方式 D.相信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所学可知,宗教改革视《圣经》为唯一真理,若教皇的教导违反《圣经》原则,便可以反抗。科学革命时期,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皆勇敢地推翻古代的“地心说”权威。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二者均凸显了反抗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文主义精神,B项正确;科学革命并不反对宗教,且欧洲人至今仍然有强烈的宗教情节,排除A项;“宗教改革”并未形成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不符合二者的共同精神,排除C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宗教改革”不体现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11.一部世界历史著作评述:“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这个国家新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扫除旧制度的结果,竟然促使潜伏的民族主义种子勃然萌发。”其所评论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这个国家新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促使潜伏的民族主义种子勃然萌发”,结合所学知识,拿破仑所进行的战争带有侵略性,所以激起了民族主义,D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没有反映材料中“它把这个国家新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但不体现材料中的“扫除旧制度的结果,竟然促使潜伏的民族主义种子勃然萌发”,排除B项;《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与材料中法国拿破仑进行的战争以及法律的影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的成分构成表(单位:个)。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注重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 B.使工人与资产阶级开始联合C.具有一定的统一战线色彩 D.凸显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答案】C【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从材料中可知,巴黎公社委员的来源比较广泛,其中有资产阶级、新雅各宾派、马克思主义等多个阶级阶层或派别,这说明巴黎公社具有一定的统一战线色彩,C项正确;“各阶层”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而非两个阶级联合,排除B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因此巴黎公社并不能凸显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排除D项。故选C项。13.英国教育家兼政治家罗勃·劳合于19世纪后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主人。”1870年英国通过了《国民教育法》,1880年实施小学义务教育。其主要背景是()A.英国形成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 B.英国工业化带来经济空前繁荣C.英国发生各种类型社会运动 D.英国产生主张自由竞争的学说【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英国)。19世纪以后,工业革命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对人们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英国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并实施小学义务教育,故B项正确;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发生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排除C项;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主张自由竞争,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为1870—1910年英美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情况(%)。据此判断,这一时期()1870年1910年英国3214美国2335A.英美两国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同 B.英国工业发展极其缓慢C.殖民地多少与工业发展程度成正比 D.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1910年(英美)。据材料可知,与1870年相比,1910年英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显著下降,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英国受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技术革新方面远远赶不上美国,即英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创新及利用程度不同,所以制造业份额发生变化,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也有明显发展,排除B项;当时的英国为世界殖民霸主,但工业发展明显落后于美国,排除C项;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新的霸主,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列宁指出:“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其中“亚洲的觉醒”主要源于()A.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B.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动C.欧洲无产阶级斗争的鼓舞D.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传播【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亚洲)。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其中的代表,B项正确;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是外部因素,并非主要原因,与题干设问不符,排除A项;欧洲无产阶级斗争的鼓舞对亚洲觉醒的影响是外部因素,并非主要原因,与题干设问不符,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传播主要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像中的马戛尔尼使团觐见乾隆材料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3年的一段历史叙事:“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到访中国皇廷,希望开设使馆。马戛尔尼从新近工业化的英国挑选一些礼物带给皇帝。乾隆皇帝……他的国家当时的GDP约占全球三分之一……把他打发走了……英国人1830年代回来了,用枪炮强行打开贸易,中国的改革努力以崩溃、耻辱……告终。”图一、图二为两幅马戛尔尼使团觐见乾隆皇帝图。图一图一,《在北京朝廷接见外交使团》,作者是英国讽刺画家詹姆斯·吉尔雷。在充满西式风格背景中,乾隆皇帝被刻画成一个身材臃肿如球,留着细长如魔爪般的指甲,叼着长烟斗,眼神中流露出不屑的表情的夸张形象,其后官员精神萎靡;马嘎尔尼目光炯炯有神,端正行礼,其身后的陪同人手捧礼品,神态各异。这幅画的出版时间是1792年9月14日,而马戛尔尼使团一行于1792年9月26日从英国朴次茅斯港起航,在历经近一年的航行后到达中国境内。图二图二,马戛尔尼使团随行画家威廉·亚历山应乾隆皇帝邀请创作的《马戛尔尼觐见乾隆》,乾隆被朝臣簇拥着正襟危坐,图中单膝下跪的是使团副使斯当东之子小斯当东。单膝下跪是当时欧洲王宫标准的觐见礼。1793年9月,马戛尔尼在热河行宫觐见了乾隆皇帝,但英国使团提出的“割让舟山岛或与舟山相邻的岛屿”、互派使节等要求被拒绝了。根据材料,结合两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分别对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说明。【答案】(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1)图片时空信息:图一,1793年工业化的英国。图二,乾隆皇帝时期的中国。(2)绘制风格信息:图一,历史漫画,场景为西式风格。图二,偏向于现场实景画,场景及建筑偏向于中式风格。(3)人物体态信息:图一,乾隆皇帝身材臃肿,萎靡不振,身后官员神情萎靡;马戛尔尼昂首挺胸,充满自信,使团成员虎视眈眈。图二,乾隆皇帝高高在上,神态威仪,机要大臣侧立两旁;英方使团毕恭毕敬,略显胆怯。(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层次要求:层次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零散的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材料信息比较全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二)历史阐述阐述角度:(阐述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结合图一中人物形象的信息,并从英国的状况和欧洲对华主流态度的角度阐述。如:英国民主制度和思想,工业文明的代表,对华认知日趋负面。(2)结合图二中人物形象的信息,并从乾隆时期中国状况和英国使团使命的角度阐述。如:清朝仍是世界上较为强大的国家;英国为达到设使馆、割舟山、开贸易的目的,采取曲意迎合的外交策略。(若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层次要求:(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的阐述进行评价)层次1: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并加以简要说明;层次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充分的阐释说明。(三)历史表达——★参考答案★——图一:这一时期的英国,民主制度渐趋完善,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欧洲对华认知日益负面,其“心理优势”日渐凸显。尽管迫于需要,马戛尔尼对乾隆皇帝单膝跪拜,但把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的神态与清朝官员萎靡不振、臃肿腐朽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图二:乾隆时期的中国并未完全衰落,仍是世界上较为强大的国家,英国使团为达到设使馆、割舟山、开贸易的目的,采取了曲意迎合的外交策略,所以,才会有图二中刻意描绘的中方高官的高大形象和英国使臣相对胆怯的形象,这实际上是一种外交智慧和策略。(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是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第一步,提取材料中有关人物形象的有效信息。包含时空背景、绘制风格、人物表情等。图一整体风格属于历史漫画,场景为西式风格,乾隆皇帝显得萎靡不振,身材臃肿,身后官员均神情萎靡;反观马戛尔尼,尽管单膝跪地,但昂首挺胸,充满自信,使团成员也虎视眈眈。图二整体风格偏向现场实景画,场景及建筑偏向中式风格,乾隆皇帝高高在上,正襟危坐,神态威仪,机要大臣侧立两旁,人物比例也比英方使团要大;反观英方使团则毕恭毕敬,略显胆怯。第二步,结合相关时代背景进一步深化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这一时期,清朝正处于专制制度强化和农耕文明鼎盛期,但思想观念迂腐,抱残守缺,已尽显颓势。而英国却处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文明的上升期,思想开拓进取,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第三步,在唯物史观的统领下,结合画家的创作意图,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揭示和推导出历史结论。此时,清朝并未完全衰落,仍是世界上较为强大的国家,英国使团唯有曲意迎合,才能达成预期意图。所以,才会有图二中刻意描绘的中方高官的高大形象和英国使臣相对胆怯的形象,这实际上是一种外交智慧和策略。而此时的英国,民主制度渐趋完善,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欧洲对华认知日益负面,其“心理优势”日渐凸显。因此在图一中,尽管迫于需要,马戛尔尼对乾隆皇帝单膝跪拜,但把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的神态与清朝官员萎靡不振、臃肿腐朽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抗日风潮中的岳飞形象材料1923年吕思勉出版《白话本国史》,尽管书中提出岳飞是军阀的争议观点,但当时社会对这部著作的评价还是很高,到了1931年舆论开始指责吕思勉贬低岳飞为秦桧喊冤,1935年争议终于酿成大事件。1935年3月5日,南京特别市市长石瑛签发训令第2315号,训令社会局严禁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于未删正前在南京销售,并签发公函称:“按武穆之精忠与秦桧之奸邪,早为千秋定论。该书上述各节摭拾浮词,妄陈瞽说,于武穆极丑诋之能,于秦桧尽推崇之致,是何居心,殊不可解。际此国势衰弱,外侮凭陵,凡所以鼓励精忠报国之精神,激扬不屈不挠之意志者,学术界方当交相劝勉,一致努力。”吕思勉更是被人以外患罪告上法庭。——摘编自胡喜云、胡喜瑞《民国出版史诉讼案中的吕思勉》根据材料,评述岳飞形象的演变。【答案】时代需求影响了岳飞不同的形象。国民大革命时期,社会潮流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吕思勉批评岳飞的割据军阀形象迎合了民意。从1931年开始,日本先后制造“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社会各界呼吁抗击外敌。政府和主流民意都需要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形象。“贬岳崇秦”被看成维护民族败类、贬低抗日风潮。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成为激励人民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强大精神力量。【解析】本题是材料题之评论解说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必须要理清思路。首先,审设问,明方向。本题设问为根据材料,评述岳飞形象的演变。其次,读材料,得出结论。从题干所给材料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岳飞形象也不同,这是因为时代的需求不同,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时代需求影响了岳飞不同的形象。再次,引史实,展论述。注意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国民大革命时期,社会潮流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吕思勉批评岳飞的割据军阀形象迎合了民意。从1931年开始,日本先后制造“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社会各界呼吁抗击外敌。政府和主流民意都需要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形象。“贬岳崇秦”被看成维护民族败类、贬低抗日风潮。最后,总结论,拔高度。对论述部分进行总结,注意呼应观点,对主题进行一定的升华。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成为激励人民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强大精神力量。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主义材料中世纪是“黑暗时代”的观点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产物,而中世纪的正名恰恰是伴随着对启蒙运动某种意义上的“反动”开始的。这就是西方近代史学的一个重要思潮——历史主义的兴起。历史主义反对用抽象的理性原则,用理想的或今人的标准去概括和衡量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的历史,而是强调直接和沟通,要求设身处地地感受和理解各时代、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历史主义原则的确立必然导致对中世纪的重新评价。中世纪的早期的确发生了文化的衰退,但这场衰退却绝不仅仅是蛮族入侵或者基督教文化专制的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它是古典文化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结局。——摘编自易杰雄、李秋零、田薇《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1)根据材料,概括西方近代史学“历史主义”对中世纪的评价,并评析“历史主义”这一史学观点。(2)参照上述“历史主义”的方法,对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整体发展展开评述。【答案】(1)评价:“历史主义”认为中世纪早期发生的文化衰退,是古典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结局,不能将其等同于中世纪历史的全部。评析:“历史主义”主张设身处地地感受、理解历史,对历史时代的评述要基于特定的时代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思潮具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政治分裂、社会动荡和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时代特征。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比如民族交融、北方经济恢复与政治统一、南方开发等,这些都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小问1】本题特点题、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第一小问评价:据材料“中世纪的早期的确发生了文化的衰退,但这场衰退却绝不仅仅是蛮族入侵或者基督教文化专制的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它是古典文化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结局”可知,材料强调中世纪的早期发生的文化衰退,是古典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结局,不能将其等同于中世纪历史的全部。第二小问评析:据材料“历史主义反对用抽象的理性原则,用理想的或今人的标准去概括和衡量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的历史,而是强调直接和沟通,要求设身处地地感受和理解各时代、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可知,“历史主义”主张设身处地地感受、理解历史,对历史时代的评述要基于特定的时代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用抽象的理性原则,用理想的或今人的标准去概括和衡量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的历史;该思潮具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小问2】本题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评述:据所学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出现的时代特征,如出现政治分裂、社会动荡和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也出现了许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如民族交融、北方经济恢复与政治统一、南方开发等,这些都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等角度回答。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然氮肥贸易具有极高利润,吸引西方与南美洲国家的政府、商人参与到天然氮肥贸易之中。1839年秘鲁开通氮肥贸易以来,氮肥收入长期成为政府的财政支柱。由于缺乏远洋运输与海外销售所需的资本与信息,氮肥的流动高度依赖西方商人,兴起了承销制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秘鲁海鸟粪的生产与销售实施国家垄断,秘鲁进入经济发展的繁荣期。英国农业发展迅速,是此时氮肥的主要流入国家。19世纪70年代,海鸟粪储量濒于枯竭,此后硝酸钠崛起成为主要的天然氮肥,智利成为硝酸钠的主要供应国家。在19世纪末期,德国与美国成为智利氮肥的主要贸易对象和氮肥流动的主要组织者。20世纪初,化学氮肥的出现与应用直接摧毁了智利天然氮肥的市场,加之氮肥数量开采殆尽,质量也在下降,天然氮肥的全球流动失去存在的可能和必要。——摘编自吕富渊《19世纪欧美农业革命与天然氮肥贸易的兴衰》材料二附属国地位砍去了双腿,自己走路绝非易事。——摘编自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乌拉圭]《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木已成舟,钉子已经钉上了,西班牙美洲已经自由。只要我们善于管理我们自己的事,那么,美洲是属于英国了。”——19世纪英国外交家坎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到20世纪初影响拉美地区天然氮肥贸易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拉美国家独立后面临的发展困境。【答案】(1)因素:氮肥贸易的极高利润;世界市场发展,全球联系加强;西方国家农业的发展;拉美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氮肥资源的枯竭;化学工业的发展。(任答4点)(2)困境: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进行长期的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掠夺财富,导致拉丁美洲经济结构单一,发展落后;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没有进行深刻的经济、政治改革,过度依赖资源出口为主的贸易;政局长期动荡,存在军阀独裁统治;同时政治经济遭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长期渗透和干涉;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处于国际贸易的劣势方,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了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任答3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拉美)。据材料一“天然氮肥贸易具有极高利润”可得出氮肥贸易的极高利润;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以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市场的发展,全球联系的加强;据材料一“秘鲁海鸟粪的生产与销售实施国家垄断”可得出拉美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据材料一“英国农业发展迅速,是此时氮肥的主要流入国家”可得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据材料一“德国与美国成为智利氮肥的主要贸易对象和氮肥流动的主要组织者”可得出西方国家农业的发展;据材料一“化学氮肥的出现与应用……加之氮肥数量开采殆尽,质量也在下降”可得出氮肥资源的枯竭、化学工业的发展等。【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以来(拉美)。根据材料一19世纪天然氮肥贸易的兴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进行长期的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掠夺财富,导致拉丁美洲经济结构单一,发展落后;据材料二“附属国地位砍去了双腿,自己走路绝非易事”、“美洲是属于英国了”,结合拉丁美洲被殖民的历史可知,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没有进行深刻的经济、政治改革,过度依赖资源出口为主的贸易;结合所学知识,拉美地区政局长期动荡,存在考迪罗军阀独裁统治;拉美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因素,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渗透和干涉,经济发展不独立,对外依赖性高;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下,拉美地区处于国际贸易的劣势方,因此不合理的秩序也会阻碍拉美地区独立后的发展。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的等级和陪葬品构成。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继承按照宗法原则 B.社会贫富分化严重C.礼乐制度得到发展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答案】B【解析】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夏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下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的等级和陪葬品构成”可知,材料反映墓葬分为五个等级,A级高等级墓葬随葬品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等,数量丰富,种类多,而E级墓葬则没有任何随葬品,这表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项正确;材料主旨没有涉及宗法原则(血缘关系),仅仅体现的是墓葬随葬品,排除A项;礼乐制度在西周时期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仅体现的是墓葬随葬品,没有涉及神权(占卜)和王权(国王的权力)相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2.裴矩辅佐隋炀帝时“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投唐以后,则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劝谏唐太宗。司马光对此评价道:“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诤。”这反映出()A.谏官行使对皇帝的监察之权 B.制度创新对后世影响巨大C.纳谏与否取决于君主的品质 D.政权更迭影响臣僚忠诚度【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材料通过裴矩在隋朝和唐朝进谏的不同结果,聚焦“主明臣直”这一古代名训,说明臣下的进谏是否被皇帝采纳,取决于君主的品质,C项正确;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古代没有对皇帝的监察之说,因为监察权服务于专制皇权,排除A项;题干与制度创新无关,纳谏制度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存在,排除B项;正如司马光所言,臣僚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君主,排除D项。故选C项。3.19世纪90年代,《万国公报》《时务报》《国闻报》等报纸是传播救国思想的重要阵地。当时,这些报纸主要报道的思想为()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变者天下之公理也C.扶清灭洋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中国)。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万国公报》《时务报》《国闻报》”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救亡图存的运动为戊戌变法,“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革新是天下不变的公理)是梁启超提出的,是维新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B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排除A项;“扶清灭洋”为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C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B项。4.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一方面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等一批工科高等院校;另一方面又减少了综合性院校,合并了部分财经政法院系。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改变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整顿改造旧教育C.提高国民的科学技术素养 D.为工业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许多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工业建设的专门人才,D项正确;题中所述的新设工科院校和合并财经政法院系,重点并非在于改变高校的地理位置分布,而是学科和专业的调整,排除A项;虽然调整高等院校属于对教育的改造,但题干所强调的是新设工科院校和减少综合性院校及合并部分院系的具体行为,其直接目的并非是笼统地整顿改造旧教育,排除B项;虽然新设工科院校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但此次调整是针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特定领域的人才以满足工业建设的需求,而不是直接针对全体国民科学技术素养的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5.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形成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代表,以家庭、个体私人所有为主体的温州模式。20世纪90年代温州民营经济成功实现“第二次创业”,经济组织由家庭作坊走向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变化()A.体现了敢于创新管理的品格B.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和市场占有率C.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答案】A【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民营经济形成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代表,以家庭、个体私人所有为主体的温州模式”“经济组织由家庭作坊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族式管理对民营家族企业快速完成资本积累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化导向改革的深入,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家族式管理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家族式企业管理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因此材料变化体现的是敢于创新管理的品格,A项正确;扩大企业自主权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而言,而材料所述的是民营企业,排除B项;“推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与材料所述的内容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6.下面材料为公元前18世纪颁布的某部古代法典的部分条文。据此推测下列解读有违事实的是()如果商人在贷与谷物或银之后,企图提高利率,商人本金与利息都应该被没收。如果医生进行一次重大手术,并因而拯救了自由人性命,自由人应该给外科医生八十公克的银作为报酬。如果接受手术的是奴隶,主人应该给外科医生六十公克的银。如果结构不良的房子倒塌压死了屋主的儿子,木匠的儿子应该被处死。A.法典保障每个人的财产权 B.此法典可能来自中东地区C.此社会商业活动较为活跃 D.该社会注重商业诚信原则【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8世纪(西亚)。据材料中法典条文涉及商业借贷等商业活动、自由民和奴隶的地位不平等、以牙还牙的报复原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一部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法典,法典不可能保障每个人的财产权,A项解读错误,符合题意,选A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出自西亚两河流域,是中东地区,B项解读正确,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两河流域地区亚欧非三洲交汇处,交通便利商业繁荣,C项解读正确,排除C项;据材料“如果商人在贷与谷物或银之后,企图提高利率,商人本金与利息都应该被没收”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注重商业诚信原则,D项解读正确,排除D项。故选A项。7.史载,一般希腊城邦的公民在战场上并肩战斗,生死与共,他们有公共的宗教生活、文化生活等。在斯巴达,公民构成城邦的职业军人和统治者集团;在雅典,公务活动非常繁忙,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在古代希腊()A.公民民主生活亟待完善 B.直接民主制的优势明显C.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 D.城邦积极干预个人生活【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题干描述了希腊城邦中公民在战场上的共同战斗,以及在斯巴达和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不同角色和生活状态。根据材料“在斯巴达,公民构成城邦的职业军人和统治者集团;在雅典,公务活动非常繁忙,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公民在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城邦政治的核心,C项正确;题干并未提及民主生活存在需要完善的问题,材料没有强调公民民主生活存在的问题,排除A项;题干没有阐述直接民主制的优势,而是体现了公民在城邦政治的重要地位,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公民在城邦政治中的重要性,而不是城邦对个人生活的干预,排除D项。故选C项。8.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和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中东的城市相比,很多方面都显得微不足道,但在某一方面却表现出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特征,成为其最独特之处,即()A.城市人口数量多 B.来自外国的商人多C.远距离贸易兴起早 D.市民政治力量雄厚【答案】D【解析】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结合所学可知,在西欧进入中世纪之后,城市逐渐开始兴起,同时居住在城市内的市民阶级也逐渐活跃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市民阶级所涉及领域也逐渐从经济迈向政治,开始反对封建领主和教会的控制,发起城市自治运动,D项正确;城市人口数量多、来自外国商人多、远距离贸易兴起早等现象在中国、印度和中东城市也存在,排除ABC项。故选D项。9.“要不是拜占庭,毫无问题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荷马与索福克里斯都要亡佚了。我们甚至不敢想象这样的损失对西方文明会有什么结果,对我们在科学与思想、道德与伦理的发展上会有多么严重的阻碍……我们的文化遗产会多么的贫瘠。”上述对拜占庭重要性的认识是基于()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要不是拜占庭,毫无问题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荷马与索福克里斯都要亡佚了”和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其中拜占庭帝国保留了众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材料强调的是拜占庭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拜占庭帝国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并对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改革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科学革命指的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启蒙运动宣扬主权在民、民主平等,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是促使西方更进一步发展的两大重要史事,二者均加强了西方文化中的某种精神,即()A.强调理性,反对宗教热忱和权威 B.反抗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C.相信科学,形成理性化思维方式 D.相信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所学可知,宗教改革视《圣经》为唯一真理,若教皇的教导违反《圣经》原则,便可以反抗。科学革命时期,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皆勇敢地推翻古代的“地心说”权威。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二者均凸显了反抗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文主义精神,B项正确;科学革命并不反对宗教,且欧洲人至今仍然有强烈的宗教情节,排除A项;“宗教改革”并未形成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不符合二者的共同精神,排除C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宗教改革”不体现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11.一部世界历史著作评述:“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这个国家新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扫除旧制度的结果,竟然促使潜伏的民族主义种子勃然萌发。”其所评论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这个国家新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促使潜伏的民族主义种子勃然萌发”,结合所学知识,拿破仑所进行的战争带有侵略性,所以激起了民族主义,D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没有反映材料中“它把这个国家新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但不体现材料中的“扫除旧制度的结果,竟然促使潜伏的民族主义种子勃然萌发”,排除B项;《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与材料中法国拿破仑进行的战争以及法律的影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的成分构成表(单位:个)。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注重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 B.使工人与资产阶级开始联合C.具有一定的统一战线色彩 D.凸显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答案】C【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从材料中可知,巴黎公社委员的来源比较广泛,其中有资产阶级、新雅各宾派、马克思主义等多个阶级阶层或派别,这说明巴黎公社具有一定的统一战线色彩,C项正确;“各阶层”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而非两个阶级联合,排除B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因此巴黎公社并不能凸显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排除D项。故选C项。13.英国教育家兼政治家罗勃·劳合于19世纪后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主人。”1870年英国通过了《国民教育法》,1880年实施小学义务教育。其主要背景是()A.英国形成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 B.英国工业化带来经济空前繁荣C.英国发生各种类型社会运动 D.英国产生主张自由竞争的学说【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英国)。19世纪以后,工业革命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对人们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英国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并实施小学义务教育,故B项正确;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发生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排除C项;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主张自由竞争,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为1870—1910年英美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情况(%)。据此判断,这一时期()1870年1910年英国3214美国2335A.英美两国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同 B.英国工业发展极其缓慢C.殖民地多少与工业发展程度成正比 D.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1910年(英美)。据材料可知,与1870年相比,1910年英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显著下降,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英国受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技术革新方面远远赶不上美国,即英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创新及利用程度不同,所以制造业份额发生变化,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也有明显发展,排除B项;当时的英国为世界殖民霸主,但工业发展明显落后于美国,排除C项;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新的霸主,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列宁指出:“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其中“亚洲的觉醒”主要源于()A.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B.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动C.欧洲无产阶级斗争的鼓舞D.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传播【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亚洲)。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其中的代表,B项正确;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是外部因素,并非主要原因,与题干设问不符,排除A项;欧洲无产阶级斗争的鼓舞对亚洲觉醒的影响是外部因素,并非主要原因,与题干设问不符,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传播主要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像中的马戛尔尼使团觐见乾隆材料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3年的一段历史叙事:“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到访中国皇廷,希望开设使馆。马戛尔尼从新近工业化的英国挑选一些礼物带给皇帝。乾隆皇帝……他的国家当时的GDP约占全球三分之一……把他打发走了……英国人1830年代回来了,用枪炮强行打开贸易,中国的改革努力以崩溃、耻辱……告终。”图一、图二为两幅马戛尔尼使团觐见乾隆皇帝图。图一图一,《在北京朝廷接见外交使团》,作者是英国讽刺画家詹姆斯·吉尔雷。在充满西式风格背景中,乾隆皇帝被刻画成一个身材臃肿如球,留着细长如魔爪般的指甲,叼着长烟斗,眼神中流露出不屑的表情的夸张形象,其后官员精神萎靡;马嘎尔尼目光炯炯有神,端正行礼,其身后的陪同人手捧礼品,神态各异。这幅画的出版时间是1792年9月14日,而马戛尔尼使团一行于1792年9月26日从英国朴次茅斯港起航,在历经近一年的航行后到达中国境内。图二图二,马戛尔尼使团随行画家威廉·亚历山应乾隆皇帝邀请创作的《马戛尔尼觐见乾隆》,乾隆被朝臣簇拥着正襟危坐,图中单膝下跪的是使团副使斯当东之子小斯当东。单膝下跪是当时欧洲王宫标准的觐见礼。1793年9月,马戛尔尼在热河行宫觐见了乾隆皇帝,但英国使团提出的“割让舟山岛或与舟山相邻的岛屿”、互派使节等要求被拒绝了。根据材料,结合两幅画作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分别对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说明。【答案】(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1)图片时空信息:图一,1793年工业化的英国。图二,乾隆皇帝时期的中国。(2)绘制风格信息:图一,历史漫画,场景为西式风格。图二,偏向于现场实景画,场景及建筑偏向于中式风格。(3)人物体态信息:图一,乾隆皇帝身材臃肿,萎靡不振,身后官员神情萎靡;马戛尔尼昂首挺胸,充满自信,使团成员虎视眈眈。图二,乾隆皇帝高高在上,神态威仪,机要大臣侧立两旁;英方使团毕恭毕敬,略显胆怯。(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层次要求:层次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零散的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材料信息比较全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二)历史阐述阐述角度:(阐述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结合图一中人物形象的信息,并从英国的状况和欧洲对华主流态度的角度阐述。如:英国民主制度和思想,工业文明的代表,对华认知日趋负面。(2)结合图二中人物形象的信息,并从乾隆时期中国状况和英国使团使命的角度阐述。如:清朝仍是世界上较为强大的国家;英国为达到设使馆、割舟山、开贸易的目的,采取曲意迎合的外交策略。(若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层次要求:(按照不同层级对每个角度的阐述进行评价)层次1: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并加以简要说明;层次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充分的阐释说明。(三)历史表达——★参考答案★——图一:这一时期的英国,民主制度渐趋完善,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欧洲对华认知日益负面,其“心理优势”日渐凸显。尽管迫于需要,马戛尔尼对乾隆皇帝单膝跪拜,但把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的神态与清朝官员萎靡不振、臃肿腐朽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图二:乾隆时期的中国并未完全衰落,仍是世界上较为强大的国家,英国使团为达到设使馆、割舟山、开贸易的目的,采取了曲意迎合的外交策略,所以,才会有图二中刻意描绘的中方高官的高大形象和英国使臣相对胆怯的形象,这实际上是一种外交智慧和策略。(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是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第一步,提取材料中有关人物形象的有效信息。包含时空背景、绘制风格、人物表情等。图一整体风格属于历史漫画,场景为西式风格,乾隆皇帝显得萎靡不振,身材臃肿,身后官员均神情萎靡;反观马戛尔尼,尽管单膝跪地,但昂首挺胸,充满自信,使团成员也虎视眈眈。图二整体风格偏向现场实景画,场景及建筑偏向中式风格,乾隆皇帝高高在上,正襟危坐,神态威仪,机要大臣侧立两旁,人物比例也比英方使团要大;反观英方使团则毕恭毕敬,略显胆怯。第二步,结合相关时代背景进一步深化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这一时期,清朝正处于专制制度强化和农耕文明鼎盛期,但思想观念迂腐,抱残守缺,已尽显颓势。而英国却处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文明的上升期,思想开拓进取,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第三步,在唯物史观的统领下,结合画家的创作意图,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揭示和推导出历史结论。此时,清朝并未完全衰落,仍是世界上较为强大的国家,英国使团唯有曲意迎合,才能达成预期意图。所以,才会有图二中刻意描绘的中方高官的高大形象和英国使臣相对胆怯的形象,这实际上是一种外交智慧和策略。而此时的英国,民主制度渐趋完善,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欧洲对华认知日益负面,其“心理优势”日渐凸显。因此在图一中,尽管迫于需要,马戛尔尼对乾隆皇帝单膝跪拜,但把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的神态与清朝官员萎靡不振、臃肿腐朽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抗日风潮中的岳飞形象材料1923年吕思勉出版《白话本国史》,尽管书中提出岳飞是军阀的争议观点,但当时社会对这部著作的评价还是很高,到了1931年舆论开始指责吕思勉贬低岳飞为秦桧喊冤,1935年争议终于酿成大事件。1935年3月5日,南京特别市市长石瑛签发训令第2315号,训令社会局严禁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于未删正前在南京销售,并签发公函称:“按武穆之精忠与秦桧之奸邪,早为千秋定论。该书上述各节摭拾浮词,妄陈瞽说,于武穆极丑诋之能,于秦桧尽推崇之致,是何居心,殊不可解。际此国势衰弱,外侮凭陵,凡所以鼓励精忠报国之精神,激扬不屈不挠之意志者,学术界方当交相劝勉,一致努力。”吕思勉更是被人以外患罪告上法庭。——摘编自胡喜云、胡喜瑞《民国出版史诉讼案中的吕思勉》根据材料,评述岳飞形象的演变。【答案】时代需求影响了岳飞不同的形象。国民大革命时期,社会潮流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吕思勉批评岳飞的割据军阀形象迎合了民意。从1931年开始,日本先后制造“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社会各界呼吁抗击外敌。政府和主流民意都需要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形象。“贬岳崇秦”被看成维护民族败类、贬低抗日风潮。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成为激励人民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强大精神力量。【解析】本题是材料题之评论解说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必须要理清思路。首先,审设问,明方向。本题设问为根据材料,评述岳飞形象的演变。其次,读材料,得出结论。从题干所给材料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岳飞形象也不同,这是因为时代的需求不同,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时代需求影响了岳飞不同的形象。再次,引史实,展论述。注意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国民大革命时期,社会潮流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吕思勉批评岳飞的割据军阀形象迎合了民意。从1931年开始,日本先后制造“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社会各界呼吁抗击外敌。政府和主流民意都需要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形象。“贬岳崇秦”被看成维护民族败类、贬低抗日风潮。最后,总结论,拔高度。对论述部分进行总结,注意呼应观点,对主题进行一定的升华。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成为激励人民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强大精神力量。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主义材料中世纪是“黑暗时代”的观点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产物,而中世纪的正名恰恰是伴随着对启蒙运动某种意义上的“反动”开始的。这就是西方近代史学的一个重要思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护理管理与危机处理》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工程师《工程数学与力学》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铺租赁补充终止合同协议2025年
- 软件2025年版权许可合同协议
- 旅游意外保险合同协议2025年
- 跨境电商客服兼职合同协议2025年
- 2025年宽带薪酬体系应用与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垃圾分拣施工合同协议
- 垃圾收费委托合同范本
- 外贸战略合作协议合同
- 功能科质控方案
- 110kV变电站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投标技术方案
- 氧化呼吸链张承玉讲解
- 医院6S管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菊花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
- 化工厂冬季四防安全知识培训
- 2024年个人信息保护合规评估合同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公共关系学》实训任务(5)答案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