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文言实词精析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文言实词精析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文言实词精析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文言实词精析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文言实词精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

【词义推导】

“爱”在古代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常有"吝

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

心爱的",如"爱女"。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一一(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育孩子。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一一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一一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②惠爱、仁爱(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一一吴广平素对人仁爱,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一一贤明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

③怜悯,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一—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爱惜(吝惜、吝啬、贪图)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一一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

一一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通"菱”,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蜘题。(《诗经・邢风•静女》)

一一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成语助记】

爱不释手:爱嘻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遂慎。

爱才若渴: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E勺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

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迁移练习】

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

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练习答案】

楚人爱(宠爱)其子,且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

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

不见。

【高考徒接】

(2019.卷I)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爱:宠爱、喜爱

(2017-卷)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爱:爱护

(2016-卷)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爱:爱护

(2016-卷)诚于爱民,果于行善爱:爱护

2、安

【词义推导】

"安〃是个会意字,小篆上面是一个"八'〃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

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安"的木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

会感至卜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

义。

【词义例释】

(1)形容词

①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一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不动摇。

②安定,舒适

不患其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一一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③缓慢

安步当车一一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2)动词

①安置,安排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一一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②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一一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嘈刿论战》)

一一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3)疑问副词,怎么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一一沛公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一一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

(4)疑问代词,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

一—沛公在哪里?

【成语助记】

安分守己: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茂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

安居乐业: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

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

困恶劣的环境。

安闲自得: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堵如故:安:安稳。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相安无事: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安身立命:安身溶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计将安出: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迁移练习】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

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

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

【练习答案】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

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1哪里)在哉?

【高考链接】

(2017.卷)祖父汉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安:安家

(2016-卷)大国之君曰:"齐安矣。"安:安定

(2016.卷II)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安:怎能

3、被

【词义推导】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tr遭

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词义例释】

读音一:be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一一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覆盖了冰雪一样

②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一一秦王又击杀荆轲,i荆轲)受了八处伤。

(3)介词,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爸行》)

一一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一一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i,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一一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倔原列传》)

一一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成语助记】

泽被后世: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被褐怀玉:被:通”披〃,穿。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

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指上阵战斗或做好战斗准备。

被发佯狂:被,通"披”,披散。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表被动。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被灾蒙祸:被、蒙:遭受。指遭受灾祸。

【迁移练习】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

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

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

【练习答案】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

或穿在身上)嬖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高考链接】

(2018-卷I)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被:表被动

(2017-卷II)光武破寻、邑,总被创被:遭受

(2015-卷H)炀帝嗣位,被追入朝被:表被动

4、倍

【词义推导】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乂可引申为“违背”,

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一一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一—违背事物规律而胡舌」行动,那么天就不可能使人得到好结果。

又如:倍言(违背信约;;倍时(违时,错过时机);倍情(违背情实)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漱》)

一一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一一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倍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兄弟》)

一一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成语助记】

事半功倍:倍:加倍。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倍道而行::倍:加倍;道:行程。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弃义倍信:倍:通“背背叛,违背。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

【迁移练习】

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

思亲。

【练习答案】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

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

【词义推导】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

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词义例释】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一一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②根小,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为是者有本有原。(《原毁》)

一—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一一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

④书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一一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

(2)量词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如果印几十儿百儿干本,就非常快了。

(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一一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4)副词,本来

臣木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

一一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

本自无教训I,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一一本来自己从小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并且很愧对您的儿子(指焦仲卿)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一一木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成语助记】

照本宣科:本:书本;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

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正本清源: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水源,源

头;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舍本逐末: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木。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

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

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贬义词。

原原本本:本:本来的,原来的。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

个过程,一点不漏。

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即:更加;厉:猛烈。原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事情的状况变

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迁移练习】

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也;多有

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即今日所见本(),以本()其当日心

境。

【练习答案】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

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

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高考链接】

(2019-卷II)其祖本姬姓也本:本来

(2018.卷)太初(人名,颜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本:

根本、根源

(2015•江苏卷)必刮剖根本见终始本:根本

(2017-卷I)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本:本来的,原来的

6、鄙

【词义推导】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至广轻视〃;

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词义例释】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一一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②轻视,瞧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一一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一一我人低贱,东西也鄙陋,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

(4)谦词,谦称自己。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一—我冒昧地用尽鄙陋的心怀,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鄙怀,自谦之词)

【成语助记】

肉食者鄙:鄙:眼光短浅。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北鄙之音:北鄙:北方边境地区。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贵远鄙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

【迁移练习】

晋之鄙()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秦

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人。

【练习答案】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

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高考链接】

(2017.卷I)亲戚争财,为鄙之甚鄙:鄙俗

7、兵

【词义推导】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

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词义例称】

名词

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一—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

赂秦国。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②士兵、军队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

一一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

③战争、军事、武力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一一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战争。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心术》)

一一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

④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孙子•谋攻》)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攻破敌人的计谋,其次破坏敌人同盟国的邦交,下策才是攻打

敌军。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心术》)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

【成语助记】

纸上谈兵:兵:用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

谈不能成为现实。贬义词。

草木皆兵:兵:士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厉兵秣马: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

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按兵不动:兵:士兵,军队弦: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迁移练习】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以疲惫之

兵(),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其友,勿劝。

【练习答案】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

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

勿劝。

【高考链接】

(2019-卷山)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兵:兵法

(2018-卷I)杖大威(倚仗帝王的威仪)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兵:军队

(2018.卷I)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兵:战事

(2018-卷I)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兵:士兵

(2017-卷II)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及仇兵:兵器

(2017-卷山)治兵有制,名虽不同兵:军队

8、病

【词义推导】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

心、忧虑

【词义例释】

(1)名词

①重病(轻的为疾)泛指疾病;

君之病在肠胃。(《扁鹄见蔡桓公》)

——您的病在肠胃之中。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②毛病,弊病、缺点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毁》)

一一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

一一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

②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③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一一古人把俭朴认为是美德,今人却因为俭朴而讥笑羞辱人家。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己病矣。(《捕蛇者说》)

一一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报苗助长》)

一一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成语助记】

同病相怜:病:疾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病入膏肓: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愁潘病沈: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沈约因病而瘦减腰围。泛指烦恼和疾病。

【迁移练习】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

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今人常以此相诟病()。

【练习答案】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

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高考链接】

(2019-卷II)会(公孙座)座病病:有疾病,生病

(2018.卷II)元兴元年,(王涣)病卒病:有疾病,生病

2018-卷)有疵病者所恶闻病:缺点,毛病

(2017-卷II)而仇家皆疾病病:有疾病,生病

(2017.卷)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病:弊病

(2017-卷)及贞病笃病:病情

9、察

【词义推导】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

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九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

一一视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兽身上亳毛的细梢,却看不见成车的柴草。

③详审,考察

察邻国之政,无如客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④明察,知晓,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办。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一一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荐我为孝廉。

(2)形容词,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一一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有鱼了;人精明到了极点,就没有朋友。

【成语助记】

明察秋亳:察:察看,观察,看清;秋亳: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H光敏锐,任何

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察言观色:察:细看;色:脸色。观察别人说话时的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习焉不察: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迁移练习】

郡守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

察察(),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孝廉,足见帝之察()。

【练习答案】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

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

智)。

【高考链接】

(2018.卷)察其秋亳,则大物不过矣察:明察

(20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