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2021.8.14江声一、概念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具有中华文明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的,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继承开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民族文化。
1、关于儒、道、释〔1〕儒
代表人物是孔子。主要经典是“四书〞。核心思想是“仁〞。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孔子:国学的奠基者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弗朗西斯·培根、哥白尼、牛顿、伏尔泰、康德、达尔文“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的宣言儒家的思想核心
仁〔孔子〕“仁〞者,人也,所以为人之道也。
儒家的“亚圣〞——孟子
仁政〔孟子〕
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为人上
,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仁人的人格标准〕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是“五经〞中?礼记?中抽出的两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南宋朱熹把?中庸??大学?与?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大学?有著名的“三纲领〞“八条目〞。所谓“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所谓“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是学问之本,“诚意〞、“正心〞、“修身〞是德行之本,这五条目实际上是修己之道,也就是所谓明明德;“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是治人之道,也就是亲〔新〕民;“止于至善〞那么是人生的目的。
?中庸?
南宋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北宋程颢、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的意思是“执两用中〞。“中〞不是中间的意思,不是在两个极端中间找到中间的,而是找到最适合的,其实,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走极端,而是要找到处理问题最适合的方法。?中庸?倡导一种学习型的人生态度和成功的人生智慧。其中有一段话是很有名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道老子〔老聃〕——?道德经?庄子〔庄周〕——?庄子?〔?逍遥游??养生主??齐物论?等。
主张保自身、法自然,清静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关于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传承经、史、子、集经部
主要是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易、礼、春秋——四库全书的核心、纲领
关于?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附:“上善假设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经、史、子、集史部正史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加上?清史稿?,是“二十五史〞。野史笔记:?资治通鉴?、“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等。经、史、子、集经、史、子、集集部包括聚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的书籍。以诗文为主,兼顾其他。个人作品叫“别集〞,如“白氏长庆集〞“欧阳文忠公文集〞;众人作品称“总集〞,如梁朝萧统编辑的诗文总集?文选?,?全唐文??全唐诗?,等等。三、关于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1〕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提倡人应效法日月星辰刚健运行那样奋斗不息、积极进取,坚持独立意志、人格尊严和做人原那么。
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中华文明历经浩劫而传承的重要因素。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民族品格。
〔2〕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生万物〞、“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出自?论语·子路?〕等思想。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
〔3〕崇德利用、仁义安身的行为准那么在仁义与利益的选择中,中国文化究竟选择什么?中国人看重的是仁义。但是,我们的祖先从来不否认人们追求利益,而且认为,政治,就是在满足人们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仁义的最终目标。我们早就有过“利用安身,以崇德也〞的说法,?周易?中也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论述。邹人孟轲见魏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善。〞〔?孟子?〕?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4〕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成书于殷商时期的?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孟子及其后学发扬光大之。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开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要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开展。
〔5〕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
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就是说,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兄弟,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这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是自然界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一局部,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如果破坏了自然,人类迟早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3、关于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四、对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扬长避短。批判的继承,辨证的吸收。多元的借鉴,创造的融合。保持民族性,促进世界性。海纳百川,发扬光大。五、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浅析
〔一〕回首看历史一脉相承,生机勃勃——→蒙冤受屈,惨遭摧残——→重现生机,走向振兴〔二〕抬头看世界墙里开花墙外香〔韩国、香港、台湾、日本〕〔三〕低眉看自己艰难的复兴——任重而道远〔生活、学校〕
①方文山的歌词②台湾校园歌曲李建复——龙的传人齐豫——橄榄树银霞——蜗牛与黄鹂鸟沈雁——踏浪叶佳修——赤足走在田埂上潘安邦——外婆的彭湖湾刘文正——梅兰梅兰我爱你、童年、兰花草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社会层面的原因:〔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挤占传统优秀文化的地位,市场经济以经济效益作为判断的标准。〔2〕社会上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使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目中有越来越严重的淡化趋势。
〔3〕许多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缺乏,未能对孩子进行积极的灌输和有效的引导。〔4〕作为根底的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教育本身的原因:
认识方面——分数、升学率能力方面——教育者本身的素养局限措施方面——课程设置,教学及管理目标的设定六、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一〕管理层面上:以人为本,厚德载物1、以和为贵——我国传统儒家思想认为,和谐、和气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境界。孔子倡导“和为贵〞,孟子倡导“民贵君轻〞“民本〞,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和〞、“人和〞,指的就是个体之间相互之间团结一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协调共处。“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和谐师生〞。
〔2〕以德服人以“仁〞“善〞去调节利益、化解冲突和分歧。仁者爱人,以人为本。“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立身之本乃是忠恕之道。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用朱熹的话来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换句话说,忠以修己,恕以治人。———认同之→尊之→趋之→从之——→“不令而行〞。〔3〕以美〔文化〕熏陶人硬件:建筑、雕塑、张挂等活动:社团、校训、校歌、晚会等气氛:着装、交流圣人。花脸脸谱是以色定调,如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桔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傲不训、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对联汉字灯谜歇后语课堂教学:?论语十那么??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诗经?中的?关雎??蒹葭?,?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杜甫的?登高?张假设虚的?春江花月夜?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孙犁的?荷花淀?
〔三〕学生层面上:志存高远,蓬勃向上〔1〕气节高尚※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那么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之心,那么馁矣。〞(?孟子·公孙丑?※“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鲁中狂士今安在,泪尽朱云草满丘。〞〔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所感?※文天祥?正气歌?
远大志向的作用眼界更开阔心胸更宽广动力更强劲性格更开朗心态更平和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诸葛亮?勉侄书?※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大学?节选
〔3〕懂得仁爱———宽于待人,善于待人,讲究孝悌;不小肚鸡肠,不妒贤嫉能。宽容之心、忠恕之义、孝悌意识、悲悯情怀〔忧患意识〕。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仁者爱人。——?论语?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忠以修己,恕以治人。——朱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忧患意识是儒家的传统,也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传统,无疑忧患意识是诗人作为社会良知的一个重要特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
※杜甫
※感动、冲动、愤怒、行动〔诚信、欺诈、污染、虐待、冷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26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罗甸县第一医共体板庚分院招聘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南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招聘第一批高层次人才1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压裂设备专用件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广元市贵商村镇银行科技人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注射剂类药品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春季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4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广播剧《撒野》课件
- IDO1-IN-27-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派遣人才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5 秋天的怀念 课件2025-2026年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2025年秋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 牙齿矫正方式对比
- 校企合作实习生管理制度与考核办法
- 穿线施工方案(3篇)
- 农村妇女礼貌礼仪课件
- 产品报价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方案 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女性围绝经期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 2025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
- GB/T 16545-2025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