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服务区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制度_第1页
某服务区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制度_第2页
某服务区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制度_第3页
某服务区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制度_第4页
某服务区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服务区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我区风险管控,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

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总体目标要求、职责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服务区实际,经服务区安全

生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服务区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建设。

2.1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

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各部门在环卫部的组

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

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

险管控模式。

2.2工作日标:服务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按要求实

施开展,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

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2.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

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管理人

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我区主体责任。

三、职责

1服务区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害因素清单:负责组织成立安全风

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2服务区环卫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识别风险点,组织实施危害识

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确定重大危险源清单;

3其他各部门负责本单位工作、作业活动的危害识别、评价与更

新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环卫部;

4承包商应对承包服务区项目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并将相

关信息反馈到环卫部。

四、术语及管理要求

4.1风险

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

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事

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

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二可能性X严重性

4.2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

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发

电设备、电气设备、广场危化品停车等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

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

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

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活动

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是指机械、

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生产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

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引自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

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4.3风险点

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

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

合。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蒸镭设备、装卸车作业、制冷装置是风

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危化品的

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排查风险点是风

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

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介

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

控的核心。

4.4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

过程。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4.5风险评估/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

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4.6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

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风

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风险定为“红、橙、黄、蓝(深蓝、浅蓝)”

四级。

4.7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

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

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

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

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

意;服务区的基层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

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

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服务区的各部门应引起关注

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部门、班组集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

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住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

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

级别的风险,服务区、各部门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部门、

班组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

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

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

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

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服务区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

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

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

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

作。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

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

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

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4.8风险信息

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

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

息的综合。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4.9重大风险

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

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4.10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

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

(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五风险点辨识范围

5.1风险点识别范围

辨识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5.2风险点识别内容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

码》(C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如,造

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城

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

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

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六,风险评价方法

6.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

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

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

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也可结合起来

进行划分。如:

(1)日常操作:后厨灶台操作、后勤设备设施操作、周查现场巡

检。

(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的处理,设备故

障处理。

(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盲板

抽堵等特殊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

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

(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6.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

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

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

风卷进行分析。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4)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

(1)既要分析设备没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

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

(2)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对于一个

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

(3)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

而非活动。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4)检查项目列出后,还要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

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本区的有关操作规程的规

定。检查项目应该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

在危害。

按照风险矩阵法(作业风险分析法》进行风险等级判定。

各部门在完成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负责对本部门风险等级进行评

定,报服务区安全主管领导,并组织风险分级小组共同审核和逐项评

定,最终完成风险命级。

七.风险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不仅要列出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

还应列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如连锁、安全阀、液位指示、压

力指示等。

八.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级深预防效果,服务区对风险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