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政治(理科)期中考试试卷本试卷为选择题,共10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农谚是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这说明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创造的主体是广大农民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2.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传统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②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12年7月27日在伦敦开幕③2014年7月,深圳举办动漫节④2014年2月20日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走出了有史以来的首次1%跌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黄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集中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其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和精品荟萃的黄山艺术,对各方游客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表明A.文化只能存在于自然之中B.自然中不存在文化C.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D.艺术家是文化创造的主体5.“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④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总投资超过3.19亿元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开馆,馆内陈列的实物、老照片等记录了百年历史风云,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具有巨大影响。这体现了①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③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④文化塑造人生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近年来,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如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逐渐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加强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这表明A.文化促进经济发展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D.文化的价值在于塑造人生8.当今国际竞争,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作品《花木兰》被美国和印度翻拍成动画片,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被韩国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现象说明A.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B.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C.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D.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先后举办各国文化年,同时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年。真正让我们感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色彩斑斓,更加见证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据此回答9~10题。9.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必须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这是因为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消除文化差异的前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这是因为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髓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1.中央电视台对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I号”水下考古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直击沉船的发掘现场,全方位解读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方法、技术和装备。这说明A.中央电视台已成为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B.现代媒体已发展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C.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D.电视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全球同时、双向互动的特点12.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假如让你写一篇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政论文,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A.相互借鉴拒绝融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B.和平共处文化渗透扩大文化影响力C.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D.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13.国学热,即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近年来,国学几乎成为人们谈论思想文化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各种品说古人的节目陆续播放。国学热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根本途径B.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C.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D.有利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14.儒学倡导“仁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这说明A.传统习俗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然有其深远的影响B.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都有其积极作用C.儒学思想与我们的治国原则是完全一致的D.传统思想有相对稳定性15.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点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促进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16.戏剧小品是戏剧的一种,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戏剧艺术形式。它以短小、形象、活泼、贴近生活、表演灵活的形式活跃在我国戏剧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材料说明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上海世界书局2010年底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清华简陆续整理出版,有助于破译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千古之谜”。这是因为A.汉字记载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C.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量之丰,为世界所仅有D.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保存历史资料18.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国家体育馆开幕。少数民族的演员们载歌载舞,展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蓬勃活力。群舞《山谷木屐》、组舞《节日欢歌》、儿童歌舞《五彩传说》、原生态独唱《山歌》……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展示。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距今5000多年的凌家滩遗址玉龙、玉人,距今5000多年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泥塑女神头像,距今4500年左右的陶寺遗址彩绘龙纹陶盘、骨杆玉簪,夏代后期二里头文化青铜酒器。用一句话表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展示,最恰当的是勤劳勇敢,不畏强暴B.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C.民族之魂,生生不息 D.自强不息,勤劳勇敢 20.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可见A.中华文化是由儒道佛等思想融合而成B.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C.各种思想都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D.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21.2012年7月5日召开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与山东精神”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指出,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在过去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文化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离开儒家文化谈山东精神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说明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C.民族精神体现了各民族有着相同的价值追求D.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丰富发展22.2012年7月21日白天至22日凌晨,北京市遭遇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凶猛、最持久的一次强暴雨。“患难见真情,危难出英雄”,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面前,北京市政府与民众同心协力、守望相助,演绎了感人肺腑的“北京精神”,衍生出动人心魄的“北京力量”。北京人民的上述表现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________的精神A.团结统一 B.勤劳勇敢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23.腾讯QQ软件具有丰富的络交流功能,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其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使得青少年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发令人忧虑的青少年络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的思想观念保守B.国家对文化市场的干预过多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D.文化载体和传播工具的多样化24.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二者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B.二者是目标和路径的关系C.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2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扩大了文化市场准入的范围,国外资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大量涌入我国文化市场,这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带来影响和挑战,要在这种持久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是A.吸收西方先进文化B.抵制西方所有文化C.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D.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6.“春节联欢晚会”可谓中国人的年夜文化大餐,它让人们欣喜、鼓舞、陶醉。尽管如此,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们,对“春晚”的评价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表明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③要对流行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④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④27.“善行河北一诺千金”主题微电影大赛在石家庄启动。本次大赛旨在用微电影的形式,鼓励百姓以身边的善行善举诠释“诚信、博爱、责任”。这一活动的举行有利于①发展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②繁荣文化事业,构建多元价值体系③丰富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求④弘扬诚信美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8.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这名殴打父亲的儿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职员。对于这起公务员殴打父亲事件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反思。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说明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作用值得怀疑C.文化知识的教育代替不了道德的教育D.公务员道德缺失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29.我国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明天,担负着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大厦能否牢牢矗立,关键在于青少年。作为青少年,我们在道德建设中应当①不断改造主观世界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③优先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0.广东首部非遗主题微电影《鹤无双》上映,该剧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为题材,讲述了爷孙两间的鹤舞传承故事,将历史与个人、文化与亲情、传承与创新等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②文化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文艺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1.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A.潜移默化的特点B.深远持久的特点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D.差异性的特点32.培育和谐文化,才能实现人内心的和谐。这说明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33.和谐文化能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这说明A.文化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B.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34.故宫、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们不同的建筑风格体现了A.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B.建筑文化的社会性C.建筑文化的趋同化倾向 D.建筑文化的积极作用35.当今时代,世界文化灿若星河: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精彩纷呈;一年一度的美国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电影节群星灿烂;每年的巴西狂欢节、圣诞节令人如痴如醉……。这表明A.民族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B.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D.各种文艺形式是风格迥异的36.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37.同样是写信,中国人与欧洲人在信封的书写上却有着很大差别,中国人是按从大到小排列地址,欧洲人却正好相反。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A.国家、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教育水平的差异38.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 D.络技术的推广39.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构思主题是“东方之冠”,它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鲜明地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这启示我们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B.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民族精神是文化创新的基础40.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的中心环节是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 D.思想道德建设41.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①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②各种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A.①②③④B.②④C.③④D.②③42.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A.商品贸易是文化霸权的体现B.商品贸易与文化传播没关系C.商品贸易必然会导致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和吞并D.商品贸易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4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A.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B.把它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C.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主心骨”的作用D.正确处理好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关系44.漫画“效仿”说明A.文化现象为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45.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是______,A.传统文艺B.传统建筑C.传统思想D.传统文化46.《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以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重点。之所以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因为A.文化是社会实践中形成的B.文化具有先进、科学与落后、腐朽之分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47.发展的“海西”沐浴在文明的光芒中,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断掀起高潮,福建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蓬勃开展。如果请你围绕“培育海西精神,做文明海西人”拟定一批宣传用语,你认为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选项是①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海西精神和时代精神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既要认同海西文化,又要认同外来文化④立足海西实践。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48.中国的思想文化宝藏是丰富而珍贵的,但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这是因为A.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融B.中华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C.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D.中华文化需要适应、引导和推动社会实践49.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只是词曲有所不同。“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嘿!”。不同时代的孩子会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主要表明A.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C.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50.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体现了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单项选择题=2\*ROMANII: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51.中国历史上素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理念。和谐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价值观。这反映了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文化支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52.下图说明A.对传统文化要加以改造和剔除B.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创造新文化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马克思主义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53.“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王蒙曾经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汉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成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于是,有人认为:“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不符合文化多样化发展的要求”,这一观点A.正确,因为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B.错误,因为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弘扬主旋律,不能搞文化多样化C.正确,因为没有文化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D.错误,因为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55.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内在统一的。下列名言能正确反映这一关系的是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忠怒待人,养德远害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6.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使人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使人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7.我国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外域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说明①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②不同文化在传播和交流中可以相互借鉴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能促进文化的发展④各国文化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8.长三角文化属于吴越文化或江南文化,珠三角文化属于岭南文化,京津唐文化属于燕赵文化。这三大区域无论从城市面貌还是风土人情,从历史文化到当代生活方式,都有很多的差异。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各地文化之间不存在相同点59.地处广东最东端的潮汕人,因为濒临大海,与海为伴,养成了不屈的胆气:明清时期,潮汕地区饱受统治者“海禁”之苦,许多人“死中求活”,与残酷的统治势力进行抗争,奋力开拓海外贸易。在长期的斗争中,潮汕人不安现状、勇于拼搏、强悍不羁的鲜明个性点滴养成。这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的精神B.爱好和平的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60.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______决定的。①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②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③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韵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最符合题意。未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l分。61.虽同在地球村,但异域文化的差异是巨大的。而文化的多样性又造就了各国国人的群体差异:中国人置家庭于首位,美国人标榜安全第一,印度人重视教育……这说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可能有相同的特点B.文化决定各国人观念上的差异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6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全面实现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工作,是因为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B.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物质财富C.振兴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D.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63.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吉祥物“凤舞东方”是一只载歌载舞、欢乐喜庆、吉祥美丽的凤凰形象。古代有“凤鸟至,河出图”,象征文化盛世的吉祥和瑞的说法,凤凰形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象征吉祥的瑞岛,民间有“百鸟朝凤”的说法,以凤凰作为吉祥物,喻示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发展。可见,“凤舞东方”吉祥物的设计A.体现了只有东方文化才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B.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凤凰”已化身为伸展凤翼、踏歌起舞的小女孩D.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64.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A.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B.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D.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65.面对文化市场中出现的“娱乐化”“低俗化”,中学生在文化消费时应当A.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B.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C.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D.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66.杭州提出“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口号。实践表明,利用茶都优势,发展茶文化旅游,把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心理咨询师职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药学专业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网络设计与开发实践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卷及答案
- 江苏省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届小升初全真数学模拟预测卷含解析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工程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德阳市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二学期二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外贸职业学院思政课件
- 消费者行为分析私域流量池合作协议
- DB32-T 4608.1-2023 公共数据管理规范 第1部分:数据分类分级
- 【MOOC】旅游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新型高效电化学去除技术-洞察分析
- 山东师大附属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子宫肌瘤的护理》课件
- 液化气经营权转让协议
- 《高温合金钻削加工特性研究》
- 中央空调系统维保服务报价清单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
- 8.3 法治社会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工程安全施工方案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