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学习笔记高中历史(部编版)选必一 教师版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_第1页
2024-2025年学习笔记高中历史(部编版)选必一 教师版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_第2页
2024-2025年学习笔记高中历史(部编版)选必一 教师版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_第3页
2024-2025年学习笔记高中历史(部编版)选必一 教师版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_第4页
2024-2025年学习笔记高中历史(部编版)选必一 教师版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时空

单元概要

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近代以来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赋税制度的演

变。

中国古代以金属货币为主,开始为铜币,宋代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白银为

中国货币的

主要货币。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以人民币为主要

演进

流通货币

世界货币体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世界货

系的形成币体系协调了世界各国的货币关系,进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大背景下,国家政权逐步实施了各项税收政策。中

中国赋税制

国古代实行赋役制度,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则是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

度的演变

税收制度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历史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

上的货币发行、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认识其对世界经济的

使用情况和现稳定和发展以及强化美国经济霸权的作用。

代世界货币体3.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时期白银的货币化。

系的形成。4.核心概念:法币、金本位制、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浮动汇率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古代

(1)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4)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5)北宋: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与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

与铜钱兼行。

(6)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

膨胀,财政崩溃。

(7)明朝:前期,铜钱、纸币并行。自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

手段。

(8)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

[思维点拨]纸币在古代未能广泛流通的原因

(1)官方滥发,失去人民信任。

(2)防伪技术不高,易伪造。

(3)明清时期白银的大量流入,弥补了唐朝以来铜钱流通量的不足。

[问题思考]据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

提示(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2)新航路开辟后,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中

国,为白银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可能。(3)张居正改革中的“一条鞭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4)

纸币容易伪造和贬值。

2.近现代

晚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中华民国初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1)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国民党政府时期(2)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3)1948年国民党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先后发行金圆券和银圆券,

都以失败告终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

解放战争时期

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概念阐释]法币改革

法币是1935年11月至1948年8月在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内流通货币的名称。1935年国民党

政府实行法币改革,概括起来主要是垄断钞票发行权;规定法币性质及流通事项;废除银本

位制;规定法币可无限制买卖外汇。

中国货币的演变及特征

视角1中国古代币制的演变

史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立起统一的币制,为黄金、布(帛)、铜钱(半两)上中下三

等。这种币制至迟在战国晚期已是如此了。汉承秦制,黄金、钱币、布帛的流通都得到政府

的认可和保护。唐代的法定货币,亦钱帛兼行;后期钱重物轻,银币出现。北宋以铜钱为主,

兼行铁钱、纸币、白银等货币;南宋“钱会中半”,纸币大范围地流通。元以行钞为主,也

曾铸币,且禁止金银民间流通。明前期钱、银、钞三币并用,中期宝钞渐出,白银成为正式

货币。清以银为主,钱为辅,银钱兼行。——摘编自姚遂《中国金融史》

读史史料涉及“战国晚期”到“明清”的货币形制与材料等。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币制的特点。

提示历史悠久,连绵不断;从杂乱形状到规范形状;货币类型多样;货币材料的变化与商

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视角2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改革

史料近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家,货币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币多种多样,成色不一①,

混乱的币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废两改元”政策,但由于政局更

迭无法落实。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摆脱危机实行白银政策②,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引发危机,这为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提供了机会。1933年,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

完成币制简化工作③,为法币改革奠定基础。

——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读史①经济发展环境;②外部形势;③改革尝试。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

提示原因: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长期落后和混乱;1933年,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美

国为摆脱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实行的白银政策引发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

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

[深化拓展]

1.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

由自然货币向原始社会出现自然物货币,商朝后期出现金属人工货币,北宋时期出现

人工货币演变纸币

由杂乱形状向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

规范形状演变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由地方铸币向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中央政

中央铸币演变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唐高祖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

由文书重量向

元通宝”。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标志着我国古代货

通宝、元宝演变

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2.1935年国民党政府法币改革的作用

(1)积极方面

①统一全国的货币,是货币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

②法币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推动了中国商品经

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③对中国抗战的贡献不可磨灭。

(2)消极方面

①国民党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②法币是一种不兑现金银的纸币,而用大量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

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③使英美控制了中国的货币金融,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1.[历史纵横改编]从秦朝到隋朝,铜钱上铸造的文字基本都是记载钱币重量。唐武德四年(621)

开铸“开元通宝”,铜钱的铸字不再显示重量,并在之后的朝代逐渐形成铸印当时年号的惯

例。这一变化()

A.体现了货币符号化的发展

B.促进了唐初经济的恢复

C.反映了开元盛世局面出现

D.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答案A

解析这一变化是指铜钱上铸造的文字从标记重量到铸印年号,钱币进一步摆脱了贵金属计

重计价的性质,反映了货币符号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儒家思想影响无关,A项正确,D项错

误。货币铸印年号对恢复唐初经济作用并不大,B项错误。“开元盛世”出现于唐玄宗在位

前期,与材料时间“武德四年”(唐高祖在位时期)不符,C项错误。

2.[教材内容改编]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导致其快速贬值,民

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这反映了明朝()

A.白银货币化趋势显现

B.中央权力受到严重威胁

C.“一条鞭法”初见成效

D.白银相较纸钞更加保值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白银成为赋税和商品交易的主要媒介,这反映了明朝白银的货币化趋势

显现,A项正确。

3.[教材内容改编]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宣告成立,同日发行第一套人

民币。毛泽东说:“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有了自己的土地,现在又有了

自己的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A.扭转了全国金融体系混乱局面

B.表明解放区完成了货币统一

C.以经济手段助推了革命的发展

D.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48年12月1日”“现在又有了自己的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

共和国”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币的发行,以金融手段助推了革命进程,故选C项;此

时全国尚未统一,金融体系并未统一,排除A项;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开始发行统一的货币,

但并未完成货币统一,排除B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排除D项。

知识点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

(1)形成

①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背景

②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确立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内容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

特点

贬值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崩溃

原因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

过程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①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后果

②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确立: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

(3)目的: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4)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5)影响

①积极: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

②消极: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

利条件。

(6)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7)现状

①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②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

要货币。

③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在上升。

[概念阐释]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

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

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图解历史]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

近代以来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

视角国际货币制度发展演变

史料

次序阶段制度

11880—1914年国际金本位制

21918—1939年这一时期的货币制度是松散的、局部的

31944—1973年金汇兑本位制度,核心是黄金—美元本位

41973年后浮动汇率制

——整理自贲喜超《国际金融制度的演变》

读史纵向综合不同时段的“制度”体现其主旨:世界经济格局影响国际经济体系。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国际货币制度”提炼一个论题,并加

以阐述。

提示论题:世界货币体系的变迁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它反映了国家实力的消长。

论证: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通

过殖民扩张,成为殖民霸主,形成了以英镑为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两次世界大战

时期,英国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国际金融领域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二战后美国

经济实力迅速膨胀,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推动

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遭到削弱。这

一变化既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也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英国、美国先后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国家实力的增长,也

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体现,反映了货币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深化拓展]客观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该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

稳定了世界金

局面,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了战后金融市场的

融秩序

稳定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一定程度上稳

促进了世界经

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为世界经济恢复

济发展

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

有利于美国霸

得以确立,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国外

权地位的确立

进行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其他各国的经济主权

1.[教材内容改编]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以法律形式确认了黄金作

为纸币发行本位的地位。不久,英国以每英镑对应7.32238克黄金的标准发行货币,正式实

行金本位制。英国此举旨在()

A.防止世界经济危机扩大

B.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C.保持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此举指的是英国以法律形式确立金本位制,并将黄金与英镑直接挂钩,19世纪初,随

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英国此举有利于英镑在

国际结算中地位的提升,旨在保持其对世界市场的控制,C项正确。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

经济危机,与材料时间“1816年”不符,A项错误。此时英国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加

强国家宏观调控”与其自身国情不符,B项错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是金本位制的客观

作用,而非英国的主观意愿,D项错误。

2.[教材内容改编]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黄金储备锐减,美国政府宣布全面禁止

黄金出口。1933年,罗斯福取消美元的金本位制。在国际金融领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了以本国货币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如英镑集团和法郎集团。这说明()

A.金本位制遭到了破坏

B.世界金融体系亟须得到调整

C.小国经济权益被损害

D.政治多极化格局进一步形成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世界经济大危机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制,建立本国

货币集团,说明金本位制遭到了破坏,A项正确。

3.[教材内容改编]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会议,会

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

挂钩。这说明()

A.国际金融体系已经完善

B.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缓和

C.美元取得货币霸权地位

D.战后世界经济得以恢复

答案C

解析由“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比值”可

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使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这说明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

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C项正确。“已经完善”说法绝对化,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建立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权益,不利于矛盾的缓和,B项错误。材料时间为

“1944年7月”,此时二战尚未结束,D项错误。

知识

体系

1.货币是商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商业贸易的发展。

2.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纸币,明朝中期以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

学科

3.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确立了以金本位制为特

术语

征、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课时精练

1.(2024·徐州高二上期末)贝币在商周时代已被普遍使用。考古发现商代的贝币大多出土于都

城安阳附近,而西周的贝币出土的地区遍及陕西、河南、山东、江西、甘肃、江苏等地。这

说明()

A.王畿经济发达B.货币形态稳定

C.贸易中心转移D.商业范围扩大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贝币出土范围从都城附近到遍及广大地区,说明贝币使用范围扩大,反

映了当时商业范围的扩大,故选D项;都城附近出土贝币较多不能说明经济发达,只能说明

货币量大,且A项说法无法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货

币形态稳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信息强调贝币使用范围的扩大,排除B项;商周时期

主要统治范围都集中在中原地区,且根据材料无法确定西周的贸易中心,排除C项。

2.(2023·德州高二上期末)如图为战国时期流通的主要货币。这些货币的形制差别巨大,主要

是因为()

A.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货币铸造能力的制约

C.政治格局演进的影响

D.重农抑商政策的驱动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不同形制的铜铸币,而货币形制的不同是由于当

时列国纷争的政治格局,故选C项;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统一的货币,并非形制不同的货币,

排除A项;各国货币形制不同并非铸造能力有差异,且当时各国都使用铜铸币,排除B项;

商鞅变法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与货币形制差异无关,排除D项。

3.(2023·常德高二下联考)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有《金布律》:“钱十一当一布。

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这说明()

A.《金布律》客观反映了现实

B.秦朝尚未实现货币统一

C.秦朝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并行

D.秦朝的市场管理较为完善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秦朝既有金属货币,也有实物货币,故选C项;“客观”一词说法过于

绝对,排除A项;秦朝统一了货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货币,而不是市场管理,排除

D项。

4.(2023·聊城高二上期末)公元前115年,因“郡国五铢”差别较大、愈益粗劣且愈铸愈轻,

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两年后,汉武帝在政府铸币机构专设三官(钟官、辨铜、均输)分

工统领全国铸币业务,“三官五铢”就是这一时期铸造的。汉武帝改“郡国五铢”为“三官

五铢”旨在()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限制地方郡国权力

C.打击富商大贾投机D.拓宽财税收入渠道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以看出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限制了地方

郡国权力,故选B项;汉武帝此举主要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并不是为了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汉武帝强化对地方铸币权的管理,未涉及对待富商大贾的态度,无法

得出打击富商大贾投机的结论,排除C项;汉武帝此举主要是政治目的,并不是拓宽财税收

入渠道,排除D项。

5.(2024·郑州高二联考)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曾铸造大钱,史称“乾元重宝”。开元

通宝重3.98克,“乾元重宝”重5.97克,一文“乾元重宝”应该值大约1.5文开元通宝,官

方却规定值10文。朝廷的这一做法()

A.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B.助推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C.降低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D.弱化了政府市场监管力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一文‘乾元重宝’应该值大约1.5文开元通宝,官方却规定值10文”可知,

这体现了政府极力搜刮民众财富,不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故选A项;“安史之乱”发生于

755—763年,排除B项;“乾元重宝”是对百姓财富,包括商人财富的掠夺,与商人的社会

地位无关,排除C项;市场监督管理包括对市场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行为、交易载体

的监督管理,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6.南宋孝宗时,“楮(会子)未至于轻(贬值)也,而已虑其轻,多出金银以收之;楮未至于多

也,而已虑其多,更不增见在(发行量)之数”。淳熙七年时,“会子与见钱等(值)”“民间尤

以会子为便”。材料说明南宋()

A.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B.纸币发行推动南方经济发展

C.纸币制造技术成熟

D.政府对纸币发行的管理有效

答案D

解析材料讲述政府力保会子有序运行的干预措施及其效果,反映出政府对纸币发行的管理

卓有成效,D项正确;南宋政府此举并不是强化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南方经济

发展,排除B项;材料与纸币制造技术成熟与否无关,排除C项。

7.(2023·太原高二上期末)16世纪后期,明政府出现“银荒”,因此1567年打破海禁政策,

在福建省漳州府的月港开港,“准贩东西二洋”。截至1644年,从美洲输入中国的白银约合

明制二亿两。白银的大量流入()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为其成为法定货币奠定基础

C.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D.促使政府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银荒,明朝政府开放海禁,使得大量来自美洲的白银进入中国,

从而为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奠定基础,故选B项;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排除A项;生产方式变革与白银大量流入无关,排除C项;政府并未主动融入世界市场,只

是参与世界市场,排除D项。

8.(2023·商丘高二上期中)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但各解放区当

时流通的货币有300种之多,成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给野战军机动作战也带

来很大困难。据此可知()

A.国民党滥发纸币导致金融混乱

B.革命形势面临着重大挑战

C.我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发生转移

D.统一发行货币具有紧迫性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各解放区货币不统一严重影响了货币流通和各解放区的机动作战,影响

了整个战局的发展,亟须发行统一货币来加强各解放区的协调发展,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

解放区的金融问题,国民党滥发纸币导致的金融混乱是在国统区,排除A项;当时解放区的

机动作战发展迅速,金融币值紊乱并未阻碍革命形势的推进,排除B项;党的工作重心的转

移是在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之后,材料没有确切的时间信息,排除C项。

9.(2023·泰安高二上期中)1934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案》,美国将美元兑换黄

金的价格固定在35美元一盎司,将美联储持有的全部黄金所有权转移给了政府。这一举措

()

A.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B.帮助银行恢复了信用

C.使美国迅速摆脱了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D.客观上为美元和黄金挂钩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34年美国通过法案将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并由政府承担兑换

责任,这客观上为美元与黄金挂钩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

元成为世界货币,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美元与黄金的关系问题,与银行信用无关,排除

B项;罗斯福新政和二战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迅速”一词过于夸大,排除C

项。

10.(2023·长沙高二上期中)下表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单位:%)变化,

这反映出()

年份美元英镑欧元日元人民币

2011-2015年41.911.337.49.4/

2016-2021年41.738.0930.938.3310.92

A.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B.国际货币多元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C.一种全新的国际贸易结构正在形成

D.美元丧失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除美元外,英镑、欧元、日元、人民币等货币也占有重要地位,可以看

出当今世界货币格局多元化,折射出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故选A项;国际货币多元化,

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当今世界货币

格局,未涉及国际贸易结构,排除C项;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

权重,在国际金融领域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排除D项。

11.(2024·福州八县高二联考)元朝实行“币同制”,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在全

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发展商品经济

C.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垄断对外贸易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可知,元朝发行纸币主要是为了加强政府对经济的

控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选A项;纸币的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这是客观影

响,元朝政府的目的在于由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排除B项;政府的财政收入可能会因此增加,

但这属于影响而非目的,排除C项;发行纸币并不能起到垄断对外贸易的作用,排除D项。

12.(2023·三明高二下期末)1908年,清政府将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资本总额增至1000

万两,官股占比保持50%不变,同时颁布中国首部银行法《大清银行则例》,赋予其在货币

发行、金融监管、国库代理等方面特权。清政府的这一举措()

A.标志着近代民族金融业的建立

B.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充分发挥了政府金融监管职能

D.促进了中央银行体制的形成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可知,在20世纪初,中国早期的中央银行从名称更改、资本总额、银行运作则

例等多个方面对传统户部进行了改革,体现出中国早期中央银行的近代化,促进了近代中央

银行体制的形成,故选D项;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的诞生,标志着近代民族金融业的开始,

排除A项;据材料可以推知,该举措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大清银行不仅

具有“金融监管”职能,还具有“货币发行”“国库代理”等职能,排除C项。

13.(2023·丽水高二上期末)如图是华北人民政府张贴的布告:“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之需要,

特商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晋绥两边区政府同意,统一华北、华东、西北三区货币,决定:

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所有三行

发行之货币,及其对外之一切债权债务,均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承受。”据此推断()

A.该政府是抗战时期的边区政府

B.该政府确定人民币为法定货币

C.华北银行曾在此积极推行法币改革

D.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形势的发展急需要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变的货币,

为此,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故选D项;此时处于解放战

争时期,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排除B项;1935

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排除C项。

14.(2023·浙江浙东北联盟高二上期中)1960年,美国某经济学家指出,如果没有别的储备货

币来补充或取代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体系必将崩溃。因为在这一体系中,美元既要通过贸

易逆差向世界供应美元,又要借贸易顺差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二者本身是相互矛盾的,这

被称作“特里芬难题”。这一“难题”揭示了()

A.人民币影响力的逐步上升

B.国际汇率应该一直保持浮动制

C.世界经济发展的多元趋势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必然性

答案D

解析美国某经济学家认为要维持布雷顿森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