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作业设计_第1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作业设计_第2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作业设计_第3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作业设计_第4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信息

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

基本信息

生物

七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

口J自然单元□重组单元

组织方式

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

1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2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笫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课时

课时信息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4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第二课时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5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

6

第二课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7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生物和生物圈》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科书的第一单元,分为2章。第一

章《生物的特征》虽然在课标中没有单独呈现,但是却是后续生物学学习的总

领和概括。笫二章《了解生物圈》对应课标的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课标要

求如下:

1.内容要求

概念3: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1.1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1.2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1.3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

3.1.4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3.1.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

3.1.6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3.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3.2.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2.2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等方式保护保障生态安全

2.学业要求

①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

无机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

②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

③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案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有限的。

④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

意识。

3.学习活动建议

①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影响鼠妇(或蚯蚓等)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植被

类型与环境湿度或温度之间的关系。

②调查与交流活动:在学校生物园或附近的小池塘、农田等环境中调查生物

之间的关系;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收集和交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

实例;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生物圈的相

关资料,模拟召开“生物圈国际保护”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

圈。

③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校园绿化方案;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t-划。

本单元还着重介绍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对应课标学习主题“生物学与社会・

跨学科实践”中的部分内容。学业要求如下:

①根据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或与生物学相关的现实需求,尝试提出需要解

决的生物学或跨学科实践问题。

②根据研究问题和活动目标,结合相关的科学知识或生活经验,发挥想象

力,创造性地利用简易器材,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如确定研究变量、研究步

骤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如传感器、无线通信、大数

据、3D打印等)设计研究方案。

③在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式收集和记录证据,通过分析

证据发现研究中的不足,再通过循环迭代不断改进研究方案或提高产品质量,

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④撰写实践活动报告,包括活动目标、方案、结果、研究反思等,能够运

用恰当的方式(如模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照片等)直观、简洁地呈现实践

成果。

⑤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分享实践成果,针对地人提出的问题,能够运用据

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反思研究中的不足,改进实践方案。

(二)教材分析

2

1、知识框架

»K<f)AXA.里鼻虫H________

<4«M£O

什•

1—•AM

分"看

twat

碇«—以1曲・软

做।•R6而mnane力

tM9个镇的・《,

图2”生物和生物圈”知识框架图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生物和生物圈》由《认识生物》和《了解生物圈》两章构成。作为初中

人教版生物教材的起始单元,以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科学内容和生活经验为基

础,分析归纳生物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按照生物-生物与环境-生态系

统-生物圈的思路,让学生认识生物特征并初步构建生物圈的概念,进而基于对

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理解,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树立和践行“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本单元介绍了三种科

学方法:观察、调查和科学探究,掌握这些科学方法对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

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后续生物学的学习却研究提供了方法的支撑。

第一章《认识生物》虽然在课标中没有单独呈现,但是总领初中生物学的

学习,为后续内容学习奠定基石。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

基础,能科学地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也为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奠定

了基础。同时认识了解生物基本特征及生存环境,对第二章进一步学习生物与

环境的关系起到奠基作用。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涉及内容属于“生物基本特

征”中生物与环境关系这一特征,是对第一章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三节内容依

次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并相互依存;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

构、功能及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特性:生态系统虽然类型多样,但却是一个不

可分割的整体,共同组成了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三节内容间相互联系、逐

层递进,分别从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及生物圈水平上揭示了生物和环境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而构成统一整体,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和

系统观,为后续具体学习各种生物的营养方式和与环境的关系做了铺垫,也为

高中进一步学习群落结构、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等内容打下了基础。

3

依据课标和教材,本单元构建概念间关系及形成的学科核心素养见图2。

,:5i

火小念生物。环境相汇依假.相”出府,能或多付E仆力I怎0

学生的比较.分析.舒纳一块

合.抽望与羯拓、建梗思附和

有嫌恩雉号得以修戌与发展.

生态系维中的生物与重'I切环雌和生态条段的自动调,能力仃•定型

文理/拘场循环・■*

|用优劣¥「]on/u.度,保护生物圈就后保护士6安全

斗生刀“栗学为法,科学根究

的加费.保升探究技鹿和日学人先订动可

1•:盘国兴健够1W为瞋号向售物・肉山生态系

探究能〃.国引生.狗的生针者、朴华也统良〃能则生为环

次iflftTZ

活和分布,牛加分装才和,态系统的一定的境产生影明・

'I命我之相能睡通向和II七沟环:史构髭大中会系自我0叫以通过防

制科贝境展的勺机繁体限〃止环蜕污公、

干士患皮结物与劝前双、场医m介异利用ri

住口和仿总观.卡密观等.孤及泣专方

1生⑨*绩中生仓条块中式保少保晶

水.国度.

.招收曲u|不同牛粉之的物胸和债&衣个

空气、光等1

m也,土搞食厘足泡过食

队乂刎人物用的-«.«是生均生存

i£4关系形或初的在,|物

(保护生物■的山时彩成的环境条辑r

自物僦和自之何已埴

与小自然.保*环境的徐依现

将M

和工忠文呵式.

图2”生物和生物圈”概念关系图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及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为

知识基础学习“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和

结构”等内容打下了基础。

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经验,

为本单元进行事实证据的分析讨论、科学探究活动及跨学科实践

能力水平

活动等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中涉及到的各种生物其特彳E和生活环境、各种生态系统的

生活经验环境特点和生活的主耍生物等,多数学生通过生活积累都另一定

的了解,

本单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知识结构安排循序渐进,符合“最近

兴趣动机发展区理论”,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

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限,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归

纳生物的基本特征、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自动调节能力、

系统全面的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等有一

存在不足

定难度,缺乏进行科学探究的必要知识、方法与能力,利用科学

的探究方法对生物进行分析研究的经验不足。

三、单元学习目标及作业目标

学习目标是基于课程标准、学生学情和核心素养发展来制定的。在充分研

读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教材依次构建一般概念和

重要概念,此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学情为基础,注重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而作业目标要保证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从知识习得走向价值引领。基于以上

分析,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先确定本单元学习目标,然后依据学习

目标制订单元作业目标。在此基础上,细化形成本单元各课时作业目标。具体

如下:

教学水平•

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课时作业目标

内容要求

通过观察类的体1、学习和掌握正确的

独立

验活动,掌握科掌握正确的观观察方法,能进行科

操作

学观察的方法。察方法,通过学的观察。

通过对常见事物观察、对比,

的观察、对比、归纳概括生物

第2、能根据生物的基本

讨论,归纳概括的基本特征。生物

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理解

生物的基本特能举例说明生的特

课生物。

征,进而能区分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与非生物。征,根据特征

通过观察活动,区分生物和非3、能说明生物的某种

能举例说明生物生物。生命活动属于生物的理解

的基本特征。哪一基本特征。

通过调查周边环1、能合理分工并正确

独立

境中生物的种使用调查研究方法进

操作

类,说出调查的能自主完成相行相关调查。

一般方法,初步关调查活动,

2、能描述常见生物的

学会做调查记合理分工,做调查了解

第生境。

录;通过对调查好调杳记录并周边

结果的分析,能分析评价调查环境

描述周边环境中结果;能描述中的

的生物及其生活并关注周边生生物

3、关注周边生物的生

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的生存环认同

存环境。

物进行归类;关境。

注周边生物的生

存环境。

能举例说出环1、能准确判断真实情

通过实地调查,

境因素会影响境中的生物因素和非了解

能举例说出水、

生物的生活,生物因素。

温度、空气、光

生物能够通过、能说明真实素材中

等是生物生存的2

一定的方式适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理解

环境条件。

应和影响环何种关系。

5

通过对调查结果境;掌握科学第

3、能分析出情境素材

和相关资料的分探究的一般方

体现的是生物和环境了解

析,举例说出环法并用其解决课

间的何种关系。

境因素能够影响实际问题。时

生物的生活,生生物

物能够适应和影与环

响环境。认同适境的4、能举例说出生物适

了解

应是普遍存在关系应环境的方式。

的,生物的生存

是适应的结果。

通过设计“非生1、学习和掌握正确的

物因素对某种动科学探究方法,体验

独立

物的影响”的探科学探究的一般过

操作

究活动,尝试进程,明确对照实验的

行对照实验,初设计要点。

步掌握科学探究

的基本技能,形、认同非生物因素会

时2

成一定的科学探影响生物的生活,生

认同

究和实践能力,物与环境相互依赖、

养成科学思维的相互影响。

习惯。

1、会用概念模型,表

能阐述生态系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理解

通过分析调查环

统是由非生物分间的关系。

境中各成分间的

环境、生产2、能从本质上区分生

关系,阐述生态第

者、消费者和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系统是由非生物五

分解者构成的者,并认识到他们和理解

环境、生产者、课

有机整体。用无机环境间形成了一

消费者和分解者时

恰当的方式表个统一的整体。

构成的有机整

示他们之间的4、常见的生境,能依

体。

关系。据组成,判断其是不理解

是生态系统。

生物

通过对生物间营能阐明生态系1、在给定的情境中能

与环

养结构的分析,统中不同的生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和

境组

阐明生态系统中物之间通过捕食物网,能用文字和

成生理解

不同的生物之间食关系形成了箭头的形式表示食物

态系

通过捕食关系形食物链和食物链并准确判断食物链

成了食物链和食网。伴随食物的起点和终点。

6

物网。通过真实链和食物网存2、初步认同有害物质

案例分析,认同在生物富集现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

有害物质会沿着象。累,人类的生产生活

食物链不断富根据生物的营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影

领悟

集。养关系,能说响,并最终作用于人

明生态系统中类。确立保护环境的

的物质和能量意识并能用实际行动

是沿着食物链第保护环境。

通过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六

和食物网中各生的;能分析出课

时3、阐明生态系统具有

物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各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

能举例说明生态种生物联动的理解

力,能分析出特定生

系统中的物质和数量变化情

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联

能量是沿着食物况,认同生态

动的数量变化情况。

链和食物网流动系统的调节能

的。力有一定限

通过对草原生态度,形成保护4、认同生态系统的调

系统在条件发生生态系统的意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领悟

变化时食物网中识并完成跨学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

各生物数量变化科实践活动。意识。

情况进行讨论分

析,阐明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5、能依据所学生态系

动调节能力;通统的组成及特性等相

过分析人类活动关知识,完成跨学科

或自然因素影响实践活动,如制作小

生态系统的实型生态瓶并观察其稳应用

例,理解生态系定性,考察学生对所

统的调节能力有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

一定限度,认同力并锻炼学生的跨学

生态系统的整体科实践能力3

性,形成保护生

态系统的意识。

通过对不同生态能列举不同的1、能根据真实环境的

系统的观察,列生态系统,说第特点、组成,辨认生了解

举不同生态系统出其特点;阐七态系统类型。

的类型和特点。明生物圈是包课2、通过资料分析,认

通过对不同生态含多种类型生时同各生态系统间存在

7

系统的关联性进态系统的最大生物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理解

行分析,阐明生的生态系统;圈是统一整体,阐明生物

物圈是包含多种认同人类活动最大圈是最大的生态系

类型生态系统的会对生物圈产的生统。

最大的生态系生影响,确立态系3、认同人类活动会对

统,认同生物圈保护生物圈的统生物圈产生影响,确

是一个整体并说意识,初步形立保护生物圈的意领悟

出其范围。通过成人与自然和识,初步形成人与自

对“DDT的转诸发展的观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移”、“生物圈H念;能依据所4、能收集、整理资料

号”等资料的讨学生态系统的和数据,分析人类活

论分析,进一步组成及特性等动对生态系统的影

阐明生物圈是所相关知识,进响,尝试提出解决方应用

有生物共同的家行实践应用。案。考察并提升学生

园,确立保护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物圈的意识。

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立德树人文本、基于课程标准、体现单元意识、创新作业实践,

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C

2.聚焦并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压减作业总量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

负担,完成作业“减负增效提质”的目标。

(-)设计流程

本单元作业由7份课时作业和1份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设计流程如下:

确定单元整体规划单设计课时设计课时设计单元

学习目标元作业目标作业目标作业水平质量检测

(三)设it细则

1.立足单元整体,以巢湖的污染和治理为背景,加强课时作业间的联系,实

现知识能力的串联和递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整体架构,同时达成学科核心素

养的递进式发展。

2.紧扣课标,围绕教材,依据单元作业目标和课时作业目标编制题目,突出

重难点,合理分布题量。

3.编制《作业设计量化表》,严格控制作业时长,注意题目编制的科学性和

可操作性,优化作业类型,如采用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等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

生兴趣的同时发挥作业的评价作用及促进概念构建和核心素养发展的作用。

8

表1作业设计量化表

题考查水平题量预测完成

题型总时长

号内容要求分布难度时间

。容易课时作业15分钟以内

。书面作业

。适中单元质量检测30分钟

。实践作业

O难以内

4.根据学情,设计分层作业,分为三个水平,便于选择,切实减轻学生作业

负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

表2作业分层量化表

水平层次水平一水平:水平三

提升性题,以实践类题,侧重考查学生以生

基础性题,题型以

综合题为主。物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应用

选择、填空、判断

侧重考查知识知识技能开展实践活动的能

为主,侧重考查每

的关联性和知力,尤其是将科学、技术、工

课时的基本概念、

要求识在新的情境程学和数学知识和能力综合运

原理和基本技能。

中迁移应用能用在实践活动中,解决生活中

要求学生能运用重

力,渗透并提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

要概念和方法处理

升生物学科核分工和合作,使不同层次的学

一些简单问题。

心素养。生核心素养均得到提升。

5.精选情境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6.设计《题目质量检核表》,增进教师思考,提高题目设计质量,有助于及

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表3题目质量检核表

主要

检核要求

题目类型

口题干对正确选项无暗示。□题目考察内容、难度紧扣课标,

选择题□选项长短基本相同。关注课标中最基础、核心内容。

口干扰项应似是而非,有惑性。□题目内容准确,无政治性、思想

□每小题间难度由易到难。性、科学性错误。

□每小题考察知识点间有关联性,□题目表述清楚、简明,能被学生

填空题

且与题干相关。理解,无歧义。

□题干不暗示本题或其他题答案。□题干设置的情境应有意义,符

□题干问题描述准确,目标明确,合学生实际、生产实际。

便于学生分工和讨论。□图形、图表清楚。

实践题□提供一定的指导,便于学生操作。□答案具体、准确,无争议,

口评价标准合理,评价方式具有可□题目内容、完成方式具有一定

操作性。创新性。

7.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具体化,如在课时作业后附《学习记录卡》、

实践类作业设计评价量表。发挥作业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方面的作用,

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

表4学习记录卡

学习内容7时间7姓名:

自我记录

在学习本课时前,我对“XXX”的认知:

基于本课时已学习的内容绘制概念图:

学习了本课时后,我对“XXX”的认知:

在本课时学习中我认为最难解释的内容和难解释的原因:

举例说明如何将课时学习的内容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

五、课时作业

单元作业设计背景:

暮春时节,行走巢湖畔,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一处湖堤上,万千柳条在

风中起舞。湖岸边,菖蒲等多种水生植物随风摇曳。蓝天白云下,一幅“水

清、岸绿、景美”的画卷呈现眼前工

巢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但上世纪80年代以

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不断积聚的污染

负荷远超出了巢湖自身的承载能力,湖区富营养化状况逐步加剧,水污染问题

越来越严重,曾被列为全国重点防治的“三河三湖”之一。蓝藻大规模爆发一

直是巢湖的顽瘴痼疾,治理难点。

近年来,合肥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

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加快构建林城相

融、城湖共生、城在园中的城市绿色新形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

单”。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以来,巢湖国控断面考核全面达标,生物多样性

逐渐恢复,湿地面积恢复较快,蓝藻水华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各级政府和专

业人士的齐力整治,巢湖已逐渐恢复至最初的美丽景象。水清了,岸绿了,久

违的鸟儿重新飞了回来。除了巢湖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

升至275种之外,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也达到了381种,东方白鹳、青头潜

鸭、黑脸琵鹭等国宝水面追逐嬉戏的场景又重现巢湖。

绿色美丽合肥,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是行动者。巢湖环境的生态环境

的改善是各界人士一致努力的结果,接下来请你以小小观察员的身份,完成以

下探究。

10

第一课时

(一)作业内容

水平一

1、巢湖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相信细心的你在这趟旅程中一定会观察到多种

多样的生物和非生物。而观察法是生物学中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关

于观察法的要求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要有明确目的B.要有计划和准备

C.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D.必须借助观察工具

2、当你来到巢湖欣赏到以下景色,下列的哪个选项属于生物()

A.环湖船只B.落日余晖C.艳丽的郁金香D.平静的湖面

3、下列各种关于巢湖的生命现象中,能体现生物繁殖现象的是()

A.郁金香慢慢长大B.大鱼吃小鱼C.雏鸟破壳而出D.秋天树木落叶

4、巢湖银屏山景区山崖上的千年野生白牡丹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花”,而

人工栽培的牡丹花有红色、粉色、黄色和复色等。下列哪一种描述能够解释牡

丹花具有多种颜色的现象()

A.生活需要营养B.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能生长和繁殖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有游客在游湖过程中发现了水中存在水蛆(一种小动物),用手轻轻触碰,

马上缩成一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由细胞构成

6、下面是生物的特征,请选出以下成语所描述的是生物的哪个特征

树叶从树上掉落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看见鸟妈妈在喂养小鸟b.生物能进行呼吸

鱼儿时不时冒出水面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流感病毒________d.无细胞结构

水平二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黄山集

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

石、峨眉山之清凉。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

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

11

“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

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

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

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

1、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

A.金钱豹、杜鹃花、手机病毒、鼠妇B.画眉鸟、奇石、梅花鹿、穿山甲

C.仙人掌、含羞草、黄山短尾猴、瓢虫D.机器人、娃娃鱼、水杉、迎客松

2、黄山的某景区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野鸭正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接近

后,雌野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野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

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生物能繁殖后代B.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C.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狼捕食兔子”以及“兔子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分别体现生物的特征是()

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③生物能运动

A.②③B.②①C.①③D.③@

4、中国古诗文或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一生物的遗传现象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一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并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生物学现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的生物学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o

(2)图B所示的生物学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请你

举出植物具有此项特征的一个实例:。

(3)人体出汗(图C所示)、排尿和呼出气体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o请你举出植物具有此项特征的一个实例:o

水平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充分掌握了生物的特征,你可以尝试总结出

生物的所有特征,并用概念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扫描右方的二维码口左叔【口

给你提供一些思路。

12□

(二)时间要求:15分钟

(三)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

水平一

1、D2、C3、C4、B5、C6、cabd

水平二

1、C2、B3、B4、C5(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

出反应含羞草受到刺激会收缩叶片(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树叶从树

上脱落

水平三

学生应能说出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

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概念图表达

合理即可,对概念图的评价可以参考以下评价量表。

概念图评价量表

维度评价指标自评互评师评

科学性(30分)1.全面反应主题的内容

2.文字表述准确、清晰

3.概念之间的关联词使用恰当

规范性(30分)1.主题中心突出鲜明

2.层次清晰合理

3.布局合理,书写工整

逻辑性(20分)1.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

2.各分支内容与主题关系密切

创新性(20分)1.色彩丰富、美观

2.有跨学科的知识、观点和方法融合

(四)作业分析和设计意图

水平一第1至6题以巢湖为背景,将信息以材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

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第1考察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的初步掌

握明确观察法对学习生物的重要作用,同时形成科学的观察习惯。第2题考察生

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结合实际情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明确生物为有生命的物

体是对生物概念的理解运用。第3-6题主要生物具备的具体特征包括了:生物的

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

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前6题为简单理解,整体难度较低。

水平二第1至5题,以黄山为背景,是综合类型的考察,将学生的视野从水

生生态生态系统转移至森林生态系统,对学生进行能力上的迁移和考察,难度较

高。每一个题目的选项都要在准确判断出生物的特征后方能继续作答,对于概念

的理解稍有不慎,便会出错。除了考察学生在课堂上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同时对

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对语文学科的文学素养的积累都是不小的考验。第5题,

不仅要求学生有识图的能力,并且要能举出相对应的实例,要求学生对课堂上讲

解的内容有较强的记忆能力。

水平三为选做,底度较大,要想完成此题,学生需要在掌握生物基本特征的

基础之上,理性思考各特征之间与生物的本质联系,能够准确运用连接词链接两

个概念。这对锻炼学生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大有裨益,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理性

思维能力。

(五)学习记录卡

学习内容:「时间:姓名:

自我记录

在学习本课时前,我对“生物的特征”的认知:

尝试描述生物的特征之间的关系:

学习了本课时后,我对“生物的特征”的认知:

在本课时学习中我认为最难理解的内容及原因

举例说明如何区分生活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第二课时

(一)作业内容

水平一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湖中有青山,山中有绿水,山水相映,如诗

如画,是不可多得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晨光微熹,五十中新校的学生开始了

今天的巢湖研学之旅。请同学们以巢湖景观调查员的身份,来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1、小明在研学旅行中,在巢湖边发现了一些生物,他将所观察到的鲫鱼、金鱼、

鸭子、虾分成一类,将松树、柏树、山药、月季花分为另一类,请问他的分类标

准是()

按照生物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分类B、按照生物的用途进行分类

按照生物生活环境讲行分类[)、按照生物的数量进行分类

14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巢湖周边的生物,发

现有鹭鸟、苔解、潮虫、银鱼以及各种树木花草,下面是某同学们按形态结构特

点进行的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A、苔辞、鹭鸟、潮虫、银鱼;各种树木花草

B、苔葬、潮虫、鹭鸟;银鱼、各种树木花草

C、苔薛、鹭鸟、银鱼;各种树木花草、潮虫

D、苔碎、各种树木花草;鹭鸟、潮虫、银鱼

3、花塘河是流入巢湖的支流之一,湿地面积达480多亩。如今花塘河湿地公园

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已是水草丰茂、荷叶田田,绿树成荫,良好的生态环境也

吸引了不少鹭鸟、黑水鸡、黑翅长腿鹤等水鸟在此“安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鸟

类乐园”,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也拍摄了许多照片。

(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

(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该水域有什么特点?

(2)如果将题干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

写出你的分类依据:

列出你的分类结果:

水平二

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五绝”的奇景和博大的徽

文化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下列哪种生物在黄山调查不到0

A、短尾猴B、穿山甲C、迎客松D、带鱼

2、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活动中,生物学习小组对所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方法有:

(1)按照形态结构分:、、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分:、0

(3)按照用途分:(如玉米、水稻、小麦)(如鸡、鸭、鹅)、

(如马、猪、羊)、(如猫、狗)等。

3、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调查黄山周边生物的经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前,首先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o

(2)在调查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发现一种不认设的植物,先记录下来,将其拔出来带回家

B、花丛中的一只蝴蝶,可是逐渐飞远了,也要把它记录下来

C、自己的调查记录中有短尾猴,其他同学都没有,把它删掉

D、发现一只大老鼠,太恶心,不记录

(3)调查时,丽丽发现一株含羞草,她用手轻轻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就合拢了,

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o

(4)调查结束后,同学们脸上冒出薄汗,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o

(5)某位同学把自己一调查到的部分生物进行了简单分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