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及
吸收比测试项目四:城轨高压设备检测王锦2022.08.03目录CONTENTS试验仪器02.试验目的01.试验标准03.注意事项04.目的:对绝缘整体受潮或贯通性缺陷,如各种短路、接地、瓷件破裂等能有效地反映出来。测试部位:高压绕组对低压绕组及外壳低压绕组对高压绕组及外壳高低压绕组对外壳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一、试验目的测试所用仪器:兆欧表、绝缘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二、试验所用仪器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的标准值温度/℃1020304050607080高压绕组额定电压/kV
3~104503002001309060402520~3560040027018012080503560~220120080054036021010010075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三、试验标准单位:Ω三、试验标准吸收比试验标准:一般规定K不小于1.3绝缘受潮或者绝缘有局部缺陷的变压器吸收比接近1一般规定PI不小于1.5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R15R60K=R1minR10minPI=R60——摇测60S时的绝缘电阻值R15——摇测15S时的绝缘电阻值R10min——摇测10min时的绝缘电阻值R1min——摇测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K——吸收比PI——极化指数试验项目:变压器高压绕组对低压绕组及外壳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试试验接线: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四、试验方法10kV油浸式变压器2500V兆欧表EGLABCabco接地螺栓任务:练习接线试验接线:二次绕组对一次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四、试验方法世上事有难易乎?为止,则难者亦易已,不为,则易者亦难已,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四、试验方法使用兆欧表测试:试验操作人员——匀速转动兆欧表试验记录人员——记录15s和60s时的绝缘电阻值,
记录环境温度,以便进行温度换算。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设置好测试时间后,可自动记录15s和60s的绝缘电阻值,并计算出吸收比和极化指数。2500V兆欧表EGL智能绝缘电阻测试仪试验项目:变压器低压绕组对高压绕组及外壳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试试验接线:二次绕组对一次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四、试验方法10kV油浸式变压器500V兆欧表EGLABCabco接地螺栓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五、注意事项进行试验前甩开试品对外连接线并做好标注,恢复时仔细检查;高压引线不能搭接在被测设备上,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试验时应记录环境温度、上层油温和空气相对湿度;测量完毕后应被测绕组进行充分放电;将测试结果与规程规定的值做比较、与历年数据做比较,不应有太大变化。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五、注意事项绝缘电阻、吸收比测试能有效地检查出电力设备绝缘整体受潮,部件表面受潮或脏污以及贯穿性的集中性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童话里的冒险讲述一个充满奇幻的故事(9篇)
- 2025年四级营销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太阳和月亮的诗意:古代诗歌中的自然元素解读教案
- 2025年环境保护法培训真题及答案
- 艺术与美学考试题及答案
- 医护关系短剧集
- 销售漏斗管理工具销售机会与业绩预测版
- 售后服务反馈与问题处理系统问题跟踪记录模板
- 2025年湖北二下语文真题及答案
- 汽车机加生产线操作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人教版)
- 资助政策主题班会课件
- 土方运输安全环保措施
- 美世-职位说明书与任职资格管理
- 英语阅读-科幻A-Sound-of-Thunder
- 空间想象力测验
- GB/T 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
-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湘教版)
- 中小学数学专业常用词汇中英文对照
- 01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09.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