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地球的圈层结构和演化(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_第1页
专题04地球的圈层结构和演化(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_第2页
专题04地球的圈层结构和演化(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_第3页
专题04地球的圈层结构和演化(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_第4页
专题04地球的圈层结构和演化(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4地球的圈层结构和演化考点精讲练一、课程标准深解读;二、必备知识当堂清;三、关键能力看拓展;四、高考真题回头看;五、典型例题随堂练。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地理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判断地球的圈层结构,并能够知道每个圈层的突出特征。综合思维: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地震波的特点及其应用。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情况,参观地质博物馆或进行野外实习,了解有关地层化石和地球演化的历史。考点1二、必备知识当堂清地震和地震波

1.地震(1)含义: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2)地震构造①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②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③D位于等震线上,是指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④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用烈度表示。考点1二、必备知识当堂清地震和地震波

2.地震波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横波(S)较慢固体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纵波(P)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考点2二、必备知识当堂清地球的内部圈层

代码名称深度波速特点C莫霍面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处(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A、B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古登堡面地下2900km处A波完全消失;B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考点3二、必备知识当堂清地球外部圈层代码外部圈层名称特点a大气圈该圈层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一般把2000~3000km的高空作为大气圈的上界b水圈该圈层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c生物圈该圈层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之中。生物圈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考点4二、必备知识当堂清地层与化石

1.地层:

(1)含义: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2)特点: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

(3)作用: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考点4二、必备知识当堂清地层与化石

2.化石:

(1)含义:多数是古生物的遗体,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遗迹。

(2)特点: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3)作用: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3、研究意义: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考点5二、必备知识当堂清地球的演化史拓展1地震波及其应用

三、关键能力看拓展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运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产生地震波。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规律,不仅可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还可以探测与大型工程建设相关的近地表地层的复杂结构。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因此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可以探测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如横波消失处可能会有石油、天然气等液态或气态矿产分布。拓展2地震构造

三、关键能力看拓展拓展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三、关键能力看拓展拓展4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三、关键能力看拓展

1.水圈由各种水体组成,并通过水的固、液、气三态的变化,使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构成一个连续的圈层;

2.由于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通过水循环构成一个动态的圈层;

3.各种水体在数量上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同时水是流体,没有规则的形态,因而水圈又是一个不规则的圈层。拓展5四大圈层的关系三、关键能力看拓展

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推动着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拓展6地质年代表三、关键能力看拓展拓展7古生物成为化石的形成条件三、关键能力看拓展

(1)生物本身必须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遭受氧化或腐烂的硬体部分。

(2)生物死后其尸体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以免氧化腐烂或遭受其他破坏。

(3)掩埋后的生物遗体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填充、置换或升溜(炭化)等石化作用才能形成化石。拓展8植物演化历史三、关键能力看拓展地质年代植物特征冥古宙有机质出现,无生命迹象太古宙蓝细菌出现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古生代早期,陆地出现低等植物;晚期,蕨类植物盛行,裸子植物出现中生代裸子植物兴盛,占陆地植物主要地位新生代被子植物茂盛,草原面积扩大

拓展9动物演化历史三、关键能力看拓展地质年代动物特征元古宙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出现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出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拓展10生物演化过程的四大特性

(1)进步性:生物演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2)不可逆性:以前出现并灭绝的种类在以后不会再重复出现。

(3)同时期的一致性:同一个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的总貌具有全球一致性,这一特征使得全球地层对比成为可能。

(4)空间变化性:从空间分布来看,生物具有从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三、关键能力看拓展

1.(2020·上海高考真题)在山东省中南部岱崮镇附近,山体岩石多见三叶虫化石。该岩石可能是()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四、高考真题回头看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山体岩石多见三叶虫化石,说明该岩石是在海洋环境中沉积形成的,属于沉积岩,如石灰岩,D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这三类岩石都不利于化石的形成,ABC错误。故选D。√

2.(2019·北京高考真题)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可推断()四、高考真题回头看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解析:判断图中的等值线的值,①处等深线为(38.5,39),②处等深线(35.0,35.5),③处等深线值为(37.5,38.0),④处等深线的值为(35.0,35.5)。根据地球的圈层划分,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①处等深线比②③④处都深,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表起伏不大,因此①处地壳最厚,A不对;根据材料信息判断②地地壳较薄,且位于河流流经地区,推测可能堆积了富含金属矿产的岩石,B对;从图中看,②④的莫霍界面的深度较浅,地幔深度较浅,③不是最浅的,C不对;根据一般规律,④地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地势较低,是集水区域,地下水埋深浅,D不对。故选B。√

(2019·海南高考真题)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四、高考真题回头看解析: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错误。√

(2019·海南高考真题)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钻井深达8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 D.沉积岩四、高考真题回头看解析: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下图所示区域为火山地震的高发区,其中M区域在过去一年里发生了6级及以上地震超过10次。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五、典型例题随堂练

1.火山喷出的炽热岩浆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解析:岩浆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由右图可知,①圈层是内核,②圈层是外核,③圈层是地幔,④圈层是地壳。故选C。√

下图所示区域为火山地震的高发区,其中M区域在过去一年里发生了6级及以上地震超过10次。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五、典型例题随堂练

2.图示M区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A.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C.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位于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解析:通过判断可知,图中M区域南部的国家是新西兰,再根据所学知识,M地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发生地震是由于两大板块相互挤压造成的,所以是消亡边界。故选A。√

下图所示区域为火山地震的高发区,其中M区域在过去一年里发生了6级及以上地震超过10次。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五、典型例题随堂练

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大B.②圈层最可能为固态C.③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④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解析:①圈层是内核,位于地球最深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大,A选项正确。②圈层是外核,横波不能穿过,纵波传播速度减慢,可判断不是固态,B选项错误。③圈层是地幔,主要是固态物质组成,地震波横波可以通过,C选项错误。④圈层是地壳,陆地的厚度比海洋的厚度更厚,D选项错误。故选A。√

日本约有100多座活火山,地热能资源丰富,温泉广布,甚至部分地区街边就分布有温泉,供行人免费使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日本存在大量的温泉和地热能丰富有一定的关系,地热能来源于(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心五、典型例题随堂练解析:温泉和地热能能量来自岩浆,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是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排除ACD。故选B。√

日本约有100多座活火山,地热能资源丰富,温泉广布,甚至部分地区街边就分布有温泉,供行人免费使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有关软流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B.其与岩石圈的界限为莫霍面C.物质形态为液态 D.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五、典型例题随堂练解析:地震波的横波纵波都可以通过软流层,A错误;地幔与地壳的界限为莫霍面,B错误;物质形态为熔融状态,C错误;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正确。故选D。√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五、典型例题随堂练6.图示地层反映了(

)A.由上到下,地层年龄越来越新 B.由下到上,生物由简单到复杂C.地球46亿年的生物演化进程 D.地球上各类岩石均有生物化石解析: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新生代,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寒武纪,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图示地层由上到下,地层年龄越来越老,A错误。由下到上,生物由简单到复杂,B正确。古生代寒武纪开始于距今5.4亿年前,图示地层不能反映地球46亿年的生物演化进程,C错误。生物化石主要存在于沉积岩中,岩浆岩、变质岩一般没有化石,D错误。故选B。√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五、典型例题随堂练7.图示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地质年代的特点是(

)A.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重要成煤期B.蓝细菌化石,大量金属矿藏成矿期C.小型哺乳动物化石,裸子植物兴盛D.两栖动物化石,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解析: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新生代,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寒武纪,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鱼类出现在古生代,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A正确。在前寒武纪形成了蓝细菌化石、大量铁金等金属矿产,B错误。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末期,C错误。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D错误。故选A。√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阳恐龙蛋化石群是我国发现年代最早、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恐龙蛋化石群。恐龙蛋化石主要保存于海拔200~800m的山麓至平原过渡带的河漫滩环境,通过晚白垩纪早期恐龙蛋化石的埋藏以及地层的古环境重建,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表明:该时期发生了较为快速的旋回变化,经历了暖干一暖湿一干旱一暖湿一干旱的古气候演变过程,总体上呈逐渐干旱化的趋势。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人们在不断的研究之中。下图为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五、典型例题随堂练(1)写出图示甲、乙、丙表示的地质年代。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共3个纪。结合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可知甲为古生代、乙为中生代、丙为新生代。【答案】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阳恐龙蛋化石群是我国发现年代最早、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恐龙蛋化石群。恐龙蛋化石主要保存于海拔200~800m的山麓至平原过渡带的河漫滩环境,通过晚白垩纪早期恐龙蛋化石的埋藏以及地层的古环境重建,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表明:该时期发生了较为快速的旋回变化,经历了暖干一暖湿一干旱一暖湿一干旱的古气候演变过程,总体上呈逐渐干旱化的趋势。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人们在不断的研究之中。下图为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五、典型例题随堂练(2)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