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2)后二 课件_第1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2)后二 课件_第2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2)后二 课件_第3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2)后二 课件_第4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2)后二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己亥杂诗游山西村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这两个成语最早出自同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陆游的这首《游山西村》,看看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素养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理解诗歌的主题,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赏析诗中写景、蕴含哲理的名句。3.感受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很多,保存下来的就有九千多首。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强烈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屈辱投降的行为,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代表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故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没有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所作。写作背景朗读诗歌题目解读:题目既交代了诗人所游地点及此诗的主要内容,又暗示了这是记游抒情诗。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七言律诗túnxiāo诗歌鉴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既写了农家的丰年景象又表达了农家好客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游览缘由:丰年待客赏析首联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字用的好,为什么?诗歌鉴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广泛引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山重重叠叠,水迂回曲折柳树茂密,山花红艳游览路径:经山涉水赏析颔联写了什么内容,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怀疑,可引申为担心诗歌鉴赏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游览所见:春社歌舞知识链接——社日中国古代的社日节一年两次,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秋社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喜讯,答谢社神。“社”,古指土地神。二月“春社日”是春季祭祀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的节日,又称中和节,据《广记》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种,以祈年谷”。寄托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诗歌鉴赏①“箫鼓追随”写所闻之声,既表现了社日迎神赛会的热闹情景,也反映了丰收之后人们的欢乐心情。②“衣冠简朴”用所见之貌,写农村淳朴的民风,传达出诗人对淳朴风土人情的赞美。此联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结合内容描写的角度分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句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诗歌鉴赏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非常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村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趁着月明来闲游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游览所感:悠闲惬意赏析尾联,分析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探究主旨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围绕一个“游”字铺开,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己亥杂诗新课导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的作者大家还记得嘛?——龚自珍,这节课我们走近清代诗人龚自珍,看看他在己亥杂诗这组诗中的第五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素养目标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把握本诗主旨,感悟诗意。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的意境美和哲理美。3.学习诗人心忧天下的感情,树立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龚自珍27岁选中举人,11年后中进士。曾担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力主革除弊政,坚决抵制外国侵略,大力支持林则徐禁除和焚烧鸦片。48岁的时候辞官回乡,次年死于江苏省丹阳云阳书院。他写的诗文大部分都是主张“更法”和“改图”,积极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政权,洋溢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热情,曾被柳亚子先生评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写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题目解读《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315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首。诗歌鉴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诵读指导:朗读本诗时,前两句为降调,宜读得缓慢低沉;后两句为升调,宜读得高昂紧凑一些,其中“更”字重读,读出坚定不移的语气。诗歌鉴赏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人是怎样写“离愁”的?①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②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形容离愁的广大无边太阳快要落下去了吟:指吟诗。吟鞭:诗人的马鞭。诗歌鉴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更”字富有表现力、突出了诗人甘心奉献的情怀。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答题思路]①定角度:题目中已给赏析角度,则根据所给角度进行赏析;题目中未给赏析角度,则可从炼字、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等)、句式与结构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②析效果:结合诗词作者、题材,分析诗(词)句创设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理趣。[参考答案]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或体现奉献精神)。诗歌鉴赏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诗中的离愁已变成崇高的献身精神,天涯、日暮、落花,已和春泥孕育的未来高度融为一体。从而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把读者带进一种瑰丽的、霞光艳艳的境界。从结构上看,全诗分为几部分?诗歌鉴赏再读诗歌,说说诗中写了哪几种心境。离别的忧伤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己亥杂诗(其五)》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和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主旨探究

《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复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当堂检测当堂检测1.理解型默写。(1)饮食与诗文,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丰盛的食物洋溢着待客的热情。(2)“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游山西村》),箫鼓声声,寄托着百姓对丰收的期盼。(3)云岭大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风淳朴。这里百姓生活富足、热情好客,恰如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村的美丽风光,写景中蕴含哲理。丰年留客足鸡豚衣冠简朴古风存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堂检测2.理解性默写。(1)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2)《游山西村》一诗中表达失望处见到希望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寓了自己虽已辞官却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志与追求。(4)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生中,难免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干扰,我们只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就不会为之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当堂检测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春社日”是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诗句“箫鼓追随春社近”就反映了人们在“春社日”祈求丰收的热闹场景。B.“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C.“岱宗”指的是华山;“造化”指的是天地、大自然;“阴”“阳”分别指的是山北水南和山南水北。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的,诗人有感而发。故诗中的“古人”和“来者”,指过去和未来能够受到重用的才子贤士。解析:A项,“春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箫鼓追随春社近”中“春社”指春社日,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C项,“岱宗”指的是泰山。D项,诗中的“古人”和“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B当堂检测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