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人与自然教案_第1页
一年级人与自然教案_第2页
一年级人与自然教案_第3页
一年级人与自然教案_第4页
一年级人与自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太阳的光合热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及吸热的本事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耀角度及吸热的关系,物体及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及方法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及吸热本事有关系的试验

2、做探究物体吸热及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试验

3、将物体的颜色及升温状况的试验数据绘制成打•线图

情感、看法、价值观

1、在试验中能严格根据试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视察试验

2、相识到自然事物的改变之间是有联系的

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

二、教学打算

老师演示: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

分组试验: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

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

三、教学重、难点

对比试验:物体的颜色及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及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四、课时支配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

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

什么方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物体的颜色及吸热

1)物体的颜色及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1)师生探讨这个对比试验的留意事项

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

一样

3)学生试验、记录

3、物体吸热及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1)学生阅读书上的试验方案

1)学生分析对比试验的留意事项

2)学生试验记录

4、将视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老师讲解绘制的方法

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

刻度值是多少

点和线的颜色要根据教科书的要求来画

2)分析

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

铝箔纸的吸热本事比较小

1、总结归纳

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

六、作业设计

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

七、板书设计

第2课大自然的声音

教材分析:

人及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活动是关于“儿童及自然”的目标要

求而设计的,即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亲近自然,喜爱在大自然中活动,“健

康平安地生活;”了解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开心地和主动地生活;”自觉

爱惜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和动物,”负责任的有爱心地生活;”主动探险究大自然

的隐私,想方法挽救大自然,留住大自然的美,“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感受、发觉大自然的美,。

3、懂得酷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打算:

设计校内中的几个秋天的景点供学生欣赏。

教学过程:

1、体验大自然

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

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

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

(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供应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

宝。)

2、进入课文

亲亲大自然

(1)照片欣赏

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

按依次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

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

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

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

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2)看图走进大自然:

小挚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

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

(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

(为它捡去一些垃圾,爱护小鸟,爱惜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

听听大地的呼喊,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

(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酷爱大自然?

3、进入大自然

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4、探讨;小结

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

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

我们应当怎样爱护大自然?

第3课做动物的挚友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挚友,初步树立爱护动植物的思想

观念。

3.使学生了解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打算

1.挂图或幻灯片一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一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3.关于动植物的录像带。

三、课时支配: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或录像。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或录像带),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探讨解答。(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

赐予引导和激励。)4.讲解并描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

我们人类的好挚友,我们应当好好地爱护它们。(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挚友一

一动物和植物)

(-)学习新课

1.人类的挚友一一植物出示一些熟识的植物的幻灯片。请同学们带着

以下的问题视察: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后,老师

讲解并描述绿色植物哺育了人类,给我们供应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2.人类的好挚友一一动物出示一些熟识的动物的幻灯片。老师过渡:

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

什么好处呢?师生共同谈论沟通。

3.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这些挚友出示我们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幻

灯片。老师沉重地告知学生:同学们,看吧。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遇这样的

破坏:沙暴,洪水,污染……全部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爱护我们的

好挚友一一动物和植物引起的。为此,我们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爱护野生

动植物(举例详细是哪些方法),因为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自然环境,也就是爱

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巩固

1.讲解并描述:这节课,我们相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挚友,也懂得了要好好

爱护它们。

2.提问:(1)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2)我国为

野生动植物实行了哪些措施?(3)探讨: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

或捕杀野生动物,应当怎么办?

(四)布置作业出一份“爱护环境报”。些一个星期的环保日记。开

展“爱鸟周”宣扬活动。参与一次植树劳动。

第4课爱惜校内环境

教学目的

1、知道土地滋养了万物。

2、知道在我们看不到的土里生活着哪些好挚友。

3、能用试验视察士的颜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五彩的土壤滋养了世界万物。

2、教学难点是了解土里生活的好挚友。

课前学案

1、细致看.土壤外表,看到了什么?

2、用纸巾包上,用劲捏•捏,摊开纸,看到了什么?

3、了解陶器产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视察土壤

1、同学们已在家观察了土壤,在土壤中都看到了些什么?汇报一下。

颗粒状湿的褐色的有小虫子有落叶有树根有石块

2、你的窗纱上都留下了什么?

植物类:落叶树枝树根花瓣

动物类:蚯蚓屎壳郎蚂蚁……

3、总结:你看到土壤里有什么?

二、探讨土壤

1)用放大镜看一一视察土壤颗粒的大小、颜色深浅

2)用手捻一一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粗糙程度

3)用手握搓一一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

4)用手摸一一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潮湿度

三、总结全课

我并不美丽,可很多人叫我妈妈,

因为一一

我给每一颗种子输送养料,

我给每一棵树扎根的地方,

我托起每一座山,

我挽起每一条河,

我给每一个期盼收获的人带来希望

第5课保持环境卫生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找寻大自然怀抱中的“珍宝”。

2.了解这些“珍宝”的特殊之处。

3.知道“珍宝”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找寻大自然中的珍宝并了解这些“珍宝”的恃殊之处

教学过程:

1.找寻大自然隐藏着的数不清的“珍宝”,种子、叶子、石头、羽毛……

2.猜一猜,这是谁留给我们的“珍宝”?

3.“寻宝”之前该做哪些打算工作呢?

4.和大家一起鉴赏“珍宝”,说说自己“珍宝”的特殊之处?

5.猜猜“珍宝”的来历也很好玩。

6.这些“珍宝”的遭遇是欢乐的还是苦痛的?给它编个小故事吧,假

如能把它画下来,那就更了不得了。

7.植物妈妈造播后代的方法可多啦,一起学一学。

植物妈妈有什么方法传播种子

主要有: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

1、靠水来传播

椰子:靠水来传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

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

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

2、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来传播

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

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

松子:是靠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带走的。

3、靠风来传播

红皮柳: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4、还有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机械传播种子的方

法。

还有很多的豆类植物都是用机械传播种子的。

假如孩子己经长大,就得告辞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靠的啥方法?其实答案就在种子身上。种子有着奇妙的“旅行本事”,

借此,它们可以到处安家,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当然这个是一个寓意

您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奇妙吗?抓一团柳絮细致视察会发觉里面有些

小颗粒,那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加杨杨柳科中的杨树也是靠杨絮传播种子,看这一幅图像中加杨的果序

将要成熟,果开裂杨絮就四处飞扬,大街上杨絮到处散播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

行道树应种雄株杨树,不能种雌株杨树。

蒲公英: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绽开,像一把着陆伞,随风飘

扬,把种子散播远方。

酢浆草:有的植物靠机械方式将种子散播出去,酢浆草便是其中一例,它是

一种很一般的野生杂草,开小黄花,花后结具五棱的旗果,成熟时,果沿室背开

裂,果壳卷缩将种子弹出,抛射至远处。

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机械传播种子的又一

例。

苍耳:苍耳这种植物你可能已经见过,每当秋天野外郊游归来,它的果实会

挂在你衣裤上,细致察看它的刺毛顶端带有倒钩,可以牢牢钩住,不易脱落,在

不知不觉中你已经为它的种子传播尽了义务。类似苍耳这样传播种子的植物还很

多,在草原牧区,这种植物对毛纺织业是一大害,羊毛中夹有这种植物的刺毛会

大大降低成品质量,以至毛纺工业有检毛刺的工序。

中华械:械树的果具双翅,像长了翅膀的鸟,将其中的种子带向远方。

第6课敲开创想大门

[教学目标]

1.说出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2.尝试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通过探讨、沟通,进一步提高自己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老师让同学们看教材中插图,图中的小挚友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问

题来导入活动,再让学生在小组、全班说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同时思索,遇到问题怎么办?从而获得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活动不仅要使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遇到问题后自

己的想法及做法,而且在沟通、研讨过程中习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自

己的学习生活中尝试去解决有关问题。

三、活动指导。

活动一在学校里有时候也会遇到问题。

老师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小挚友们在学习生活遇到了哪些问题?也可利用

自己班上某某同学遇到过的问题或通过一则小故事的形式来导入。引导学生探讨

遇到问题怎么办?

活动二说说自己遇到过的问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遇到过的问题,包括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问题。

在小组沟通的基础上让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沟通,老师选择学生中遇到过的

问题进行板书。

活动三我有了方法。

同学遇到过那么多的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可针对一个个详细问题绽开

探讨,让同学把自己的阅历或想法说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探讨,形成比较

科学的解决问题方法。

活动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

第7课大自然的魔法师

一•.学习目标

1.在视察相识我们的身体的活动中,孩子们会发觉,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相同

的。

2.本课的活动目标在于发觉其实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

觉自己及别人不同的地方,发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

3.这是一节发觉差异、发觉自我的课。

三.活动难点:能找出自己及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四.活动重点:发觉自己及别人不同的地方,发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

五.活动建议

一)手的比较须要近距离视察,所以比较相宜两人或四人小组活动。说话的

声音的比较相宜全班一起活动。比较两个人的不同的活动可以在小组也可以在全

班•起做。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我的手和你的手一样吗?

1、我们的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我们的手有什么不

同的地方?

(1)我们来比较手的大小。

①手掌和手掌贴着比较。②把自己的手描在纸

上,及同学描下的手比较。

⑵我们来猜猜哪只手是哪个同学的。

①看看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②摸摸小组里其他三

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

3、说说我们的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活动二我们的头发一样吗?

活动三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

1、我们来听听四个同学说话的声音。2、他们说话的声音一

样吗?

3、我们来做嬉戏:猜猜这是谁的说话声音?

活动四说说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1、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大家一起找找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2、我们两人•组,找找自口和同学不同的地方。

第8课相识物体的形态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相识到很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态,形态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意识到物体的形态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洁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态有所不同。

了解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3.科学看法目标

发展对物体进行探讨的爱好。

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视察和测量的。

4.科学、技术、社会及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态,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

不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相识到很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态,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

理解形态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2.教学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态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打算】

1.小组:方盒子每组4个;乒乓球、木块、橡皮和螺母每组若干;收纳盒每

组1个。

2.全班: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第1课的活动,出示图片后提问:“我们在第一节课比

较不同的物体时,发觉物体的形态都一样吗?”学生看图回忆后将会说出:“物

体的形态可能不同,有些物体是球形的、有些是方形的……”

2.老师依次出示四种材料并提问:“它是什么形态的?”

3.老师引出课题:“形态、轻重,都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今日我们一起来《相

识物体的形态》。"(板书课题)

4.提出问题。老师出示盒子,提问:“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

把这四种不同形态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沟通装盒

子的方式,老师确定学生说出的多种装入的方法,最终统一规定用“平铺一层”

的方式进行。

二、探究1:把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子里一一不同形态的物体平铺的数量

不同。(预设15分钟)

1.老师利用课件进行平铺方法的指导。(课件出示:乒乓球、螺母平铺一层

后的效果图)

2.组织分组活动:把四种物体分别放入盒子里。老师提示学生记录在《活动

手册》第3页。

3.小组活动结束,老师组织学生将装有物体的四个盒子有序摆放在桌上,统

计各小组的数据,填好班级记录表。(将会出现的结果:乒乓球和木块,各组的

数据会相同;而螺帽和橡皮,由于各组可能会用不同的侧面去平铺,数据可能会

不同。)

4.老师引导学生视察班级记录表。提问:“现在,每个盒子里都分别平铺这

四种物体,大家平铺的结果一样吗?”“还能接着平铺进去吗?为什么不能了

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梳理及提升:“现在,大家盒子里都不能接着平铺进去物

体了,因为盒子就这么大,这些物体的形态又都是固定的,所以就挤不进去了。”

5.老师引导学生视察记录单中的乒乓球和木块,提问:“这两个物体的大小

其实差不多,我们来比一比:放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木块的数量要多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梳理及提升:“乒乓球及木块的形态不同,乒乓球平铺时中旬有

空隙,无法填平盒子的空间,而木块平铺后中间没有空隙,基本填平了盒子为空

间。”

三、探究2:换一种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一一同一物体用不同的

方法平铺,数量可能会不同。(预设15分钟)

1.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再次视察班级记录表。提问:“为什么螺母和橡

皮的数量,各个小组会不一样呢?”在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揣测:“可能是

螺母和橡皮的摆放方式不同造成的(有的是“躺着”的,有的是“立着”的)。”

2.组织分组活动。老师提问:“同一种物体,怎样平铺会装得更多呢?让我

们再来试试!”老师组织学生通过再次摆放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不同的方法把

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并把数据记录下来。(课件出示:螺母的两种平铺方

法。)

3.各组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填好班级记录表。(将会出现的结果:乒乓球

和木块,各组的第1、2次数据都会相同,螺母和橡皮的第1、2次数据会不同)

四、研讨、拓展(预设5分钟)

1.老师组织学生视察班级记录表,说说每种物体前后2次摆放的结果,提问:

“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引导学生发觉:乒乓球和正方体

的两次平铺数量相同,螺母和橡皮的两次平铺数量不相同。

2.老师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

侧面的形态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怎么摆平铺一层的数量不会有改变;螺母和橡

皮的侧面形态不同,“躺”着摆或“立”着摆的时候,用来平铺的那个“面”形

态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

3.老师提问:“假如再给你一个别的物体(如:泡沫块),怎样平铺能装得

更多?”引导学生回答:“视察一下这个物体各个面的形态是否相同,假如不同,

用'立着’的方法来平铺能装得更多.”

第9课、我们的好帮手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爱惜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简洁的清扫环境的方法。

2、初步感受参及整齐美丽的教室创设活动的乐趣,养成从我做起的良好卫

生习惯。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组织学生探讨沟通

1、整齐、美丽的教室是怎么样的?

2、我们的教室整齐、美丽吗?为什么?

3、怎样使教室更整齐美丽吗?为什么?

让学生关切自己的学环境,提出我们可以详细做些什么,重点让学生说说怎

样细致做好每天的值匚生工作。

活动二:带领学生去参观其他班级,通过活动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努

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的主动情感。

活动三:分组探讨

1、保持环境整齐,我能做到哪些?

出示几张图片,比照图片,说说自己哪些做到了,做到的学生发一颗五角星

以表示激励。

2、还没有做到的,我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懂得,要创设一个既整齐又美丽的教室环境,须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要从我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活动四:实际行动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打扫教室。

活动小结:

今日你欢乐吗?你知道了什么?

第10课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