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语故事》测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成语“画龙点睛”出自哪位画家的故事?
A.张僧繇
B.吴道子
C.郭子仪
D.李思训
2.成语“杯弓蛇影”最初是形容什么情景的?
A.恐惧心理
B.疑心重重
C.看法片面
D.害怕孤独
3.成语“悬梁刺股”形容的是哪种精神?
A.耐心坚持
B.刻苦学习
C.勇往直前
D.忍辱负重
4.成语“掩耳盗铃”比喻的是什么行为?
A.自欺欺人
B.偷鸡摸狗
C.欺骗他人
D.滥用权力
5.成语“杯水车薪”形容的是哪种情况?
A.力不从心
B.无能为力
C.聪明反被聪明误
D.劳而无功
6.成语“买椟还珠”比喻的是什么错误?
A.贪小失大
B.买错东西
C.眼不见为净
D.不识货
7.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左传》,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齐桓公
B.晋文公
C.郑庄公
D.秦穆公
8.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韩非子
B.庄周
C.庄辛
D.郭隗
9.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列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老子
B.庄周
C.列子
D.韩非子
10.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韩非子
B.庄周
C.庄辛
D.郭隗
11.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列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老子
B.庄周
C.列子
D.韩非子
12.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韩非子
B.庄周
C.庄辛
D.郭隗
13.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列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老子
B.庄周
C.列子
D.韩非子
14.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韩非子
B.庄周
C.庄辛
D.郭隗
15.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列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老子
B.庄周
C.列子
D.韩非子
16.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韩非子
B.庄周
C.庄辛
D.郭隗
17.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列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老子
B.庄周
C.列子
D.韩非子
18.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韩非子
B.庄周
C.庄辛
D.郭隗
19.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列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老子
B.庄周
C.列子
D.韩非子
20.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A.韩非子
B.庄周
C.庄辛
D.郭隗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哪些成语出自《左传》?
A.掩耳盗铃
B.画蛇添足
C.杯弓蛇影
D.悬梁刺股
2.以下哪些成语出自《战国策》?
A.买椟还珠
B.杯水车薪
C.画龙点睛
D.悬梁刺股
3.以下哪些成语出自《列子》?
A.掩耳盗铃
B.画蛇添足
C.杯弓蛇影
D.悬梁刺股
4.以下哪些成语出自《庄子》?
A.买椟还珠
B.杯水车薪
C.画龙点睛
D.悬梁刺股
5.以下哪些成语出自《韩非子》?
A.买椟还珠
B.杯水车薪
C.画龙点睛
D.悬梁刺股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成语“画龙点睛”是指画龙时点上一笔,使龙栩栩如生。()
2.成语“杯弓蛇影”是指杯中的弓影误认为是蛇,从而引起恐慌。()
3.成语“悬梁刺股”是指古代读书人为了刻苦学习,常常悬梁刺股。()
4.成语“掩耳盗铃”是指掩住耳朵去偷铃铛,比喻自欺欺人。()
5.成语“杯水车薪”是指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
6.成语“买椟还珠”是指买了一个装满珠宝的椟,却只还了空椟,比喻得不偿失。()
7.成语“画蛇添足”是指画蛇时多画了几笔,使蛇变得难看。()
8.成语“掩耳盗铃”是指掩住耳朵去偷铃铛,比喻自欺欺人。()
9.成语“杯水车薪”是指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
10.成语“买椟还珠”是指买了一个装满珠宝的椟,却只还了空椟,比喻得不偿失。()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简述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答案:成语“画龙点睛”原指画家在画龙时点上一点睛,使龙生动活泼。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显得更加完美或突出。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在叙述或描写中,通过一个细节或一个动作,使整个场景或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解释成语“杯弓蛇影”的来源及其寓意。
答案:成语“杯弓蛇影”出自《战国策》,讲述的是楚国人看到酒杯中映出的弓影,误以为是蛇,从而引起恐慌。寓意为疑神疑鬼,自相惊扰,也用来形容人因为过于敏感或恐惧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成语“悬梁刺股”反映了古代士人的哪些品质?
答案:成语“悬梁刺股”反映了古代士人的勤奋好学、刻苦自励的品质。通过“悬梁”和“刺股”这两个动作,表现了古人为了追求知识,不畏艰难困苦,勇于自我挑战的精神。
4.成语“掩耳盗铃”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警示作用?
答案:成语“掩耳盗铃”在现代社会中警示人们不要自欺欺人,要正视问题,勇于面对现实。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逃避责任,而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成语“杯水车薪”如何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成语“杯水车薪”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面对困难时的智慧。他们知道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火的柴草是无济于事的,这种对实际情况的清醒认识,体现了他们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成语“买椟还珠”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消费者有哪些启示?
答案:成语“买椟还珠”在现代社会中提醒消费者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注重实质。在购买商品时,要注重商品的质量和实用性,避免因追求外在包装而忽略了内在价值。
7.成语“画蛇添足”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答案:成语“画蛇添足”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以增加人物行为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多余行为,可以表现出人物性格的缺点或荒谬之处,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8.成语“掩耳盗铃”在历史故事中的应用,如何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
答案:成语“掩耳盗铃”在历史故事中的应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诚实守信的重视。通过揭示主人公的错误行为,传达了诚实面对问题、勇于改正的错误观念。
9.成语“杯水车薪”在寓言故事中的运用,对人们有哪些教育意义?
答案:成语“杯水车薪”在寓言故事中的运用,教育人们要认清现实,不要盲目行动。它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避免浪费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0.成语“买椟还珠”在古代寓言中的寓意,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
答案:成语“买椟还珠”在古代寓言中的寓意,启示现代人要注重事物的内在价值,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学会辨别事物的本质,避免因为追求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实质。
五、论述题
题目:探讨成语故事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答案:
成语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道德内涵,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成语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故事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它们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将古代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智慧经验传递给后人。这些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教训,如勤奋、诚信、团结、廉洁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成语故事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成语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往往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人们对民族历史的了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成语故事中的文化元素,如诗词、书法、绘画等,也是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体现,有助于培养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再次,成语故事在道德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人们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成语故事在语言文化传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语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学习这些故事,可以丰富人们的语言表达,提高语言修养。同时,成语故事也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汉语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成语故事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成语故事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可以通过翻译和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A
解析思路:成语“画龙点睛”出自唐代画家张僧繇的故事,他在画龙时点上一点睛,使龙栩栩如生,因此选A。
2.A
解析思路:成语“杯弓蛇影”出自《战国策》,讲述的是楚国人看到酒杯中映出的弓影,误以为是蛇,从而引起恐慌,因此选A。
3.B
解析思路:成语“悬梁刺股”形容的是古代读书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因此选B。
4.A
解析思路:成语“掩耳盗铃”比喻的是自欺欺人的行为,因此选A。
5.D
解析思路:成语“杯水车薪”形容的是力量微小,无济于事,因此选D。
6.A
解析思路:成语“买椟还珠”比喻的是贪小失大,因此选A。
7.C
解析思路: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左传》,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郑庄公,因此选C。
8.B
解析思路: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庄周,因此选B。
9.C
解析思路: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列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列子,因此选C。
10.B
解析思路: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庄周,因此选B。
11.C
解析思路: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列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列子,因此选C。
12.B
解析思路: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庄周,因此选B。
13.C
解析思路: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列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列子,因此选C。
14.B
解析思路: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庄周,因此选B。
15.C
解析思路: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列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列子,因此选C。
16.B
解析思路: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庄周,因此选B。
17.C
解析思路: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列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列子,因此选C。
18.B
解析思路: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庄周,因此选B。
19.C
解析思路:成语“掩耳盗铃”出自《列子》,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列子,因此选C。
20.B
解析思路:成语“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庄周,因此选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BCD
解析思路:成语“画龙点睛”、“杯弓蛇影”、“悬梁刺股”和“买椟还珠”均出自《左传》,因此选ABCD。
2.ABCD
解析思路:成语“买椟还珠”、“杯水车薪”、“画龙点睛”和“悬梁刺股”均出自《战国策》,因此选ABCD。
3.ABCD
解析思路:成语“掩耳盗铃”、“画蛇添足”、“杯弓蛇影”和“悬梁刺股”均出自《列子》,因此选ABCD。
4.ABCD
解析思路:成语“买椟还珠”、“杯水车薪”、“画龙点睛”和“悬梁刺股”均出自《庄子》,因此选ABCD。
5.ABCD
解析思路:成语“买椟还珠”、“杯水车薪”、“画龙点睛”和“悬梁刺股”均出自《韩非子》,因此选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解析思路:成语“画龙点睛”是指画家在画龙时点上一点睛,使龙生动活泼,并非指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
2.√
解析思路:成语“杯弓蛇影”是指杯中的弓影误认为是蛇,从而引起恐慌,符合题意。
3.√
解析思路:成语“悬梁刺股”是指古代读书人为了刻苦学习,常常悬梁刺股,符合题意。
4.√
解析思路:成语“掩耳盗铃”是指掩住耳朵去偷铃铛,比喻自欺欺人,符合题意。
5.√
解析思路:成语“杯水车薪”是指用一杯水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件-第9章 第4部分(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度结构)
- 管理学基础领导和激励4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2025年废旧塑料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报告
- 工业互联网网络运维 课件 项目1 工业互联网网络运维概述
- 工业互联网网络运维 课件 任务1.1 了解工业互联网背景
- 内蒙古包头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毕生发展心理学(第2版)课件 第十二章 中年期心理的发展
- XX县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思考
- 三级安全生产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冠病毒的治疗方案
- 全国各省市火车站名称
- 2015-2024年十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44 化学反应速率(原卷版)
- 电子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常用版
- 头发造型用喷雾市场洞察报告
- GB/T 19077-2024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
- 社会团体财务报表
- 副食品配送售后服务方案
- 《高危新生儿分类分级管理专家共识(2023)》解读
- 大学媒体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试行)
- 勇气三声部合唱简谱川师音乐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