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生平时代与诗赏-杜甫篇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生平时代与诗赏-杜甫篇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生平时代与诗赏-杜甫篇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生平时代与诗赏-杜甫篇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生平时代与诗赏-杜甫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与诗歌鉴赏

杜甫篇第1页

杜甫(712—770)

家庭:1、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时名将兼学者,曾为《左传》作注2、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3、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奉天县令他出身在一个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杜甫常引以自豪。所以杜甫把“奉儒”和写诗看成自己终生孜孜不倦事业,是有家世渊源。

时代: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及衰急剧转变时期,755年暴发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关键。杜甫一生和他所处唐王朝由盛及衰、万方多难时代息息相关。第2页杜甫生平分期伴随社会和个人环境变动,能够划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与漫游期(711-746)(35岁前)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746-755)(35岁-44岁)3.陷贼与为官时期(755-759)(44岁-48岁)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8岁-59岁)第3页望岳

杜甫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气象,抒发了对自己前途和能力乐观自信,充满了勇于攀登、蓬勃向上青春朝气。第4页1.读书与漫游期(711-746)(35岁前)

①读书:他出身于“奉儒守官”之家庭,早期即通览儒家典籍,因为家庭出身和出生地均受儒家文化浸染较深,这与李白是不一样。

②漫游:这一时期,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这与李白颇为相同。杜甫年轻时,其父杜闲为奉先县令,可能经济方面较为宽裕,所以,杜甫青少年时代还是有过一段“恣情快意”“势马轻狂”生活。

③求官:735年杜甫曾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中。但并未给年少轻狂杜甫以打击。

④交友: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杜甫有幸在洛阳一睹诗仙风采并与之结下深厚情谊。这一时期,杜甫还交了一个与他一生厮守,相濡以沫知音,那就是他妻子杨氏夫人。今后杜甫荣通困顿,杨氏夫人一直守候在其身边,任劳任怨,

是杜甫困顿蹇滞人生路途一大幸事。

⑤此期代表作《望岳》。

第5页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746-755)(35岁-44岁)

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政治理想,来到长安,寻找施展理想机会。

747年他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因李林甫玩弄权术而落选。

这期间,诗人理想一再碰壁,生活也越来越拮据。贫困生活体验,使他与下层人民思想感情逐步贴近;当权者排斥,使他对政治黑暗有了切身感受。诗人性格也逐步由清狂转为深沉。他处于当初政治中心长安,耳闻目睹统治者荒淫腐朽,对潜藏社会危机也有所预感。这段时间,杜甫写下一百多首诗,从多方面反应了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各种矛盾。

此期代表作《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丽人行》等。第6页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第7页3、为官及流亡时期(从45岁到48岁)755年,安史之乱暴发。长安沦陷,杜甫也携带一家老小加入了流亡难民队伍。途中被叛军俘虏,押到长安。诗人得以目睹叛军烧杀掳抢惨景,他历尽艰险困苦来到朝廷。肃宗褒奖他忠心,授予他左拾遗这一品位虽低但责任重大谏官职务。

代表作品:《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简称“三吏”、“三别”)

这个时期是杜甫生活经历中最艰难一段。诗人饱尝国破家亡忧患痛苦,生活体验异常丰富,创作也较多。因为他和人民一起感受到战争痛苦,因而在作品中能更客观地记述时代真实,许多诗篇对战火和灾荒中人民苦难有深刻反应,有着“诗史”伟大意义。

强烈政治性和炽热忧国忧民感情,是这个时期作品突出特色,它标志着诗人创作进入高峰期(“诗圣”)。

诗风:沉郁顿挫

沉郁,指情感深厚﹑浓郁﹑忧愤。第8页石壕吏

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第9页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8岁-59岁)①漂泊西南,曾在杜甫草堂过过一致闲适雅致宁静生活,他与妻子孩子友好地生活在一起。朋友严武对其资助颇大。

②杜甫在成都这段时间,生活虽较前安定,但仍未忘记穷苦人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严武逝世后,携家由三峡出蜀。曾在奉节小住,旋漂泊于今湖北湖南一带,以船为家,备受流离困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苦。于770年困死于一条破船上。

④创作丰收期,代表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旅夜书怀》等。第10页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760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以抒述惋惜之情。

第11页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么浩渺江上,自己好像是天地间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第12页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第13页思索:成就杜甫成为“诗圣”原因主要有哪些?1、生活道路2、所处时代第14页杜甫诗歌格调:沉郁顿挫沉郁,指情感深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