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必修下《氓》教学实录_第1页
高二语文选必修下《氓》教学实录_第2页
高二语文选必修下《氓》教学实录_第3页
高二语文选必修下《氓》教学实录_第4页
高二语文选必修下《氓》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选必修下《氓》教学实录【教学目标】《氓》选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中明确指出:学习本单元,要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高二的学生对于《氓》的文意理解方面难度不大,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没有挑战性;但是如何通过诵读品味诗歌之美,如何结合文本深挖细节来全面解读人物形象,如何结合情境分析出人物觉醒的历程以及造成悲剧的原因,这是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以期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课堂以女主人公的情感为主线,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品读分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之美,分析人物形象。2.思辨理解诗歌思想,全面把握主题。【教学实录】导入:师:穿越千年的时光,再次捧读经典的《诗经》,书中那些关于爱情的名句依然触动我们的心弦。(投影,生齐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师:《蒹葭》中的男子爱得凄婉;《关雎》中的男子爱得热烈;《击鼓》中的恋人爱得浪漫。吟唱爱情的美丽诗篇占了《诗经》的三分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氓》,再一次去聆听那个女子对爱情的感悟。学习活动一:美读文本,品味诗歌之美师:诗歌的学习离不开诵读,《诗经》作为古典诗歌的源头,自然有它独有的韵味。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品出韵律;读懂大意,理清情感。(生自由朗读后,一生展示诵读。)生(评价):读得流利,比较有感情,基本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但是细节处理得不好。师:诵读中要注意节奏停顿,抓好细节,找出情感词,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突出强调的单个字词需要用声音表现出来。请同学们反复诵读,在诗的音韵和节奏里读出美感和情志。学习活动二:循文识人析形象师:本文以女子的视角运用第一人称追忆了自己和氓从相恋到婚变再到决绝的过程。在这场重大的人生变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吗?请同学们借助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对细节描写的分析,循文识人。生:我认为文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温柔体贴,有主见,敢于说爱,对爱情痴情的人。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可以看出女子是一个对爱情痴情的人。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可以看出女子是一个温柔体贴,敢于说爱,有主见的人。师:不错。文中哪里还体现出女子的痴情呢?生:我认为从第二章也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深情而又痴情的人,还可以看出她因爱情而丧失自我。“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体现了女主人公对氓的盼望。从“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可以看出女子看不到氓的伤心和沮丧,而从“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又能看出女子见到氓后心情变得愉快。从这个情绪的转变中能看出她的痴情,甚至迷失了自我。师:分析得太好了!诵读时要试着读出这种痴情。哪位同学再来说说?生:文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清醒、善于反思的人。师:确实,女子不应该沉迷于情爱。人们常说的“痴情人切莫将心轻许人”也是这个道理。还有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生:老师,我认为从第四章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写女子自嫁给男子后,多年来吃苦受贫,从中可以看出她任劳任怨的品质。第五章的“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也能分析出女主人公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文中的“三岁”“靡”“夙兴夜寐”这些词语都可以解读出女主人公多年来任劳任怨,是个吃苦耐劳、勤劳能干的人。生:第六章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意为曾经约定诚恳的誓言,没有想到他违背了,那就算了吧!这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决绝的性格品质。师:男子蚩蚩的假忠厚、言笑晏晏的假深情、信誓旦旦的假忠诚让女子从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坚强刚毅的女人,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穿越。学习活动三:入境析情品深意师:《诗经》的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常用“矣”字增强音韵美和表情达意。《氓》的第五章共有十个短句,本章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连用了六个“矣”字,这一细节不容忽视。观察《诗经》其他篇目,这样的情况前所未见。这绝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诗经》四言特点的凑字数,我们尝试删掉这些“矣”字,感受与原文读起来有什么区别。生:意思也能理解,但却缺少了四言诗的音韵美。缺少语气词,语气就没有变化,情感抒发就不那么酣畅淋漓。师:一字之差,效果截然不同。这一个“矣”字到底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呢?让我们小组合作入境析情。“入境”指的是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具体情境中,体会句子内部的意蕴、理趣,分析作者的感情,这是语文学习的必备要求。同学们结合上下文分析,我们不妨在它后面添一个字来帮助理解。一组代表:我们组认为第一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的“矣”表达的是苦的意思,“三”表示多年,“靡”表示没有,“劳”是每一件劳苦事都做。我们组添加一个“苦”字总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苦。师:在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时体现的是勤劳能干、温柔贤惠,可是结合被丈夫抛弃后追忆的这个情境很容易品味到女子内心的苦,恋爱时分分秒秒都甜甜蜜蜜,结婚后却日日夜夜苦不堪言。二组代表:第二句“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矣”表达的是怨的意思,“夙”表示早,“朝”是每一天都早起晚睡。我们组添加一个“怨”字总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怨。师:女子多年以来任劳任怨,早起晚睡,可是依然换来了背叛,付出越多,失望越多,此刻我们感受到的是女子心里的怨,由任劳任怨变成埋怨,不是女子善变,而是男子的前后转变。三组代表:我们组认为第三句“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两个“矣”是恨的意思。“遂”是如愿的意思,“暴”是暴戾残酷的意思。纵使女子真心对待男子,但男子对女子却如此暴戾,这两个“矣”字透露出女子对男子的恨之深。我们最后添加一个“恨”字: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恨。师:这样看来,“子无良媒”却依然约定婚期——“秋以为期”,当时爱的有多深此刻怨的就有多重。曾经约定好要白头偕老,然而“不思其反”,男子违背了誓言,无视女子的付出,甚至对女子如此残忍暴虐,多年来的隐忍在此刻彻底爆发,怎一个“恨”字了得。四组代表:第四句“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兄弟是女子的至亲之人,家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港湾,女子所有的痛苦无人诉说,兄弟不了解反而耻笑,此刻女子内心的悲哀可以想见,一个孤独者痛苦者的悲哀。我们最后添加一个“悲”字: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悲。五组代表:“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一句的“矣”表达的主要是女主人公的悔,“悼”是伤感、哀伤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剩下的只有伤感和哀伤了。这表现出女主人公对自己错误选择的后悔之意。我们最后添加一个“悔”字: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悔。师:本句放在最后,是女子对自己这一段人生经历的总结。回首过往,当初不顾一切奔赴的爱情终究还是换来了失败的结局。现实告诉女子,这些年的感情和辛苦终究是错付了,只能用一个“悔”字总结。我们尝试把添加好的句子读一遍,再找同学读原文,大家读三遍后缀,感受效果。(全班学生合作诵读本段,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补充的后缀词,品味情感变化。)师:一个看似简单的“矣”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情感千差万别,语文的博大精深真是奇妙。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入境是指同学们能结合文本的情境或者语境,把自己变成一个当局者,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师:女子的爱情前后反差很大,她对氓的态度自然也随之改变,这一点可以从她对男主人公称呼的变化看出来。请同学们结合语境和文化常识,分析出不同称谓所代表的女子的情感变化。生:题目中的“氓”是女主人公被遗弃后在回忆时对男子的称呼,“氓”是地位低下、居住在乡下的人,含有轻蔑之情。而“送子涉淇”中的“子”是对古代男子的敬称,当面称对方为“子”,是在热恋时对男子的爱慕和敬重。而“尔卜尔筮”中的“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女子明白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定,感情的距离已经拉近,这样的称呼有亲近、幸福之感。生:“无与士耽”中的“士”在古汉语中是青壮年的意思,在这里指那个男子,表明此时二人感情已经疏远,表现了女子的怨恨。“及尔偕老”中的“尔”是婚变后女子对男子的称谓,表明二者此时已形同陌路,表现了女子的决绝。师:看似细微的一个称谓竟然深藏着情感的洪波大浪,我们的先人几千年前就如此遣词炼字,同学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抓细节,深入情境品析语言,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深度阅读。学习活动四:思辨理解探究竟师:关于卫女的命运,很多人说法不一。宋代朱熹《诗集传》说:“盖淫奔(私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结合所学,同学们觉得《氓》中的女子是可敬的还是可悲的?生:我认为《氓》中的女子是可敬的,她敢于追求婚姻的自由。在男子“士贰其行”“二三其德”时,她没有选择挽留,而是选择“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地决绝离开,她没有被社会舆论的歧视击退,可见她的头脑是清醒的,她的个性是坚毅决绝的,因此我认为她可敬。生:卫女大胆追求爱情,不图男主人公的财,只愿和丈夫长相厮守。可婚后她的愿望破灭,丈夫变心,最后落得被休的下场,所以我认为《氓》中的女子是可悲的。生:我认为女主人公是可敬的。她在恋爱时并没有选择其他富贵的士绅,而是选择了贫穷的氓,说明她并不是一个追求物质、贪图金钱的人。结婚后,她遭遇了无数的劳苦艰辛,却还能死心塌地地陪伴着氓,所以我认为她是可敬的。生:女子本是“其叶沃若”、花容月貌的蛾眉闺秀,在豆蔻年华与男子交心相恋,喜结良缘。然而在出嫁后,遭受男子“士贰其行”“二三其德”的不忠和被休的委屈,所以我认为她是可悲的。生:我认为女子是可敬的。她在婚后付出了所有的真心,但在遭到丈夫的侮辱和摧残后,却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而且还勇敢地写下这首诗来回忆经历过的悲剧,坦然面对,清醒地看透了这场爱情的本质。因此我认为她是可敬的。生:我认为她是既可敬又可悲的。她在嫁给男主人公后任劳任怨,脏活累活都是她干,但是最终却落得被抛弃的下场,所以她是可悲的。然而她在被抛弃后没有迷失自我,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结束这段感情,所以她是可敬的。师:同学们分析问题要有思辨性,要学会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关于卫女,我们敬佩着她的敢爱敢恨、坚强果断,从这一点看,她值得我们在历史的此岸顶礼膜拜。她不仅是一位悲情者,更是一位勇敢的终结者。但同时我们也可怜她恋爱时的一片痴情,识人不明,更可怜她把幸福寄托于男子的悲哀。这样的思辨理解更能帮助同学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师:造成女子婚姻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生:当时社会对男子约束少,对女子约束多,并且奉行男尊女卑的思想,让女子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命运被男人掌控,造成了婚姻的悲剧。生:我认为有男子的问题。首先,他性格急躁。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可以看出。其次,他不专一,不负责任,有二心。从“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可以看出。最后,他暴戾残酷。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可以看出。生:我认为也有女子的原因。首先,女子入世不深,天真烂漫,不假思索就以心相许,太草率。其次,女子过于信任男子,在婚姻中甘愿付出一切,失去了自我。第三,女子过于隐忍,对男子的暴行在当时不加反抗,一味忍耐,造成男子得寸进尺,终成悲剧。师:女主人公的悲剧是必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有男子的过错,也有自己的问题。这首诗歌的主题是批判社会,批判男子,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独立应该成为所有女性的共同追求。面对困境要勇敢走出来,终可迎来海阔天空。师: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文学的表现方式如何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具有跨越时空、感动人心的魅力,我们总能在文字的情感中汲取到力量。本节课的学习从知识上和思想上都让我们有了全新的认知和提升。《诗经》带着那跨越几千年的文字迢迢而来,它传递的不单单是文学,更是古人的思想和智慧。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以后要多读经典文学,汲取人生智慧,点亮人生之路。【名师观察】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率是课改的根本,只有本正才能流清。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学为主线,教为主导,思为主脉”的教学思想,扎扎实实地落实了课标对高中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课堂高效且有实效。整节课既让学生系统、有条理地学习了知识,同时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把教学从表层的知识教学和技巧训练,深入到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层面。课堂是学生的主场,本节课课堂设计立足学情,关注学生认知,重在提升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整节课学生活动十分充分,不论是“读”还是“品”,抑或是“评”,都是面式的活动,而不是点式的活动。学生积极展示,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的个性。教师恰当地引导、唤醒、鼓励,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下进行思考,同时能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人生感悟。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