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_第1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_第2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_第3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_第4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课题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指导教师无作品教学年级五年级上学期选文篇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内容附后选文来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0课教学目标1..认识、读准“誉、励、版”等6个生字。2.默读课文,辨析父母对同一首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从细节中体悟蕴含的深情。3.联系生活实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升思维品质。教学重难点1.重点:辨析父亲母亲对同一首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从细节中体悟蕴含的感情。2.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课时安排:一课时(略读课文)板块一:发现课题“特别”,略读课文定位(一)激趣导入:齐读课题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你发现这个课题的特别之处了吗?1.双引号:双引号内分别引用了母亲、父亲两种不同的评价,(生板书:母亲、父亲)在课文最后一段,称这两种评价为“两个极端的断言”。2.反复:课题还是一把打开文章的钥匙,“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圈画出来。3.略读课:课题旁边有一个特别的标识,表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默读阅读提示,圈画了解学习要求。(二)交流预习情况:1.小组交流预习单:学贵有疑,请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请教小伙伴,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2.全班交流: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本课的学习。(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课题的“特别”之处,确定本课定位和学习方式。预习单的小组交流与核心问题的提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板块二:对比评价不同,同理作者感受(一)课文结构:(交流预习单)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你拟的小标题拟是什么?预设:1-14:童年故事15-17:长大感悟(二)童年故事1.谁能用几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2.默读1-14段:用曲线、直线分别划出母亲、父亲的评价。3.分角色朗读:女生:母亲;男生:父亲同一首诗母亲的评价父亲的评价“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诗啊!精彩极了!”“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我不明白,”“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4.分小组关注提示语读:关注标点、提示语读。同一首诗母亲的评价父亲的评价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诗啊!精彩极了!”“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父亲开始读诗。“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5.我们从母亲的评价中读出一个词(精彩极了),从父亲的评价中读出另一个词(糟糕透了)。6.文中第一次出现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在八九岁的巴迪眼中,母亲的“精彩极了”是_______________。父亲的“糟糕透了”是_______________。7.交流感悟:言为心声,这评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妈妈这样说,是因为(想通过鼓励给孩子信心。)爸爸这样说,是因为(想通过批评让孩子看到不足,不断进步。)小结:慈母严父,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好。过渡: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当时年仅八九岁的巴迪能接受吗?我们一起来关注文中对巴迪的细致描写。(三)品悟细节描写之妙师生配合读:1.当母亲赞扬声如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时,“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母亲的评价,让我……2.在整个下午等待父亲回来时,“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这时候,巴迪一定在期待,期待……3.在晚上等待父亲回来时,时间是那么难熬。“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关注标点,指导朗读)改为“从七点等到七点半。”如何?半个小时,三个时间点,作者写了三句话,用意何在?许多文章都在用这样特别的描写方法,齐读: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四年级《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六年级《那个星期天》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六年级《穷人》4.同样,描写时间长的,还有:在父亲开始读诗时,“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夸张。读出时间长)学是为了理解为了运用,希望看到大家的活学活用。5.当父亲说“这首诗糟糕透了。”“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6.真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当父母因为看法不同争吵时,“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7.你觉得巴迪更能接受谁的评价?如果是你呢?(举左右手)8.批注:谁最理解巴迪?孩子最理解孩子。这些描写中,哪些细节让你有思考,有感受?(1)选一处批注。(2)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交流评价。(设计意图: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指向清晰,教学时要有意识的通过对比、同理心等方法带领学生落实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板块三:小组合作闯关主题思辨升华过渡:同一首诗,两种极端的评价,预习单中有同学问:那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到底怎样呢?(一)联系下文第15段: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二)现在的巴迪已经成名成家,谁来介绍下作者?(生交流资料)作为成功人士,巴迪善于反思,在回顾童年往事、回顾父母一直以来的两种不同评价,他又有什么样的感悟呢?(三)“思维圆桌派”学习16、17段:第一关:朗读:关注注音,正确流利朗读。形式不限。第二关:思考:在长大后的巴迪看来,“精彩极了”就是指_____(爱的力量、鼓励的语言)___________。“糟糕透了”就是指_________(警告的力量、批评、提醒)________。第三关:思辨:如果只有母亲或父亲的一种评价,会怎么样?如果只有母亲的“精彩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只有父亲的“糟糕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设:母亲的鼓励给信心,但过度的表扬会让人迷失方向;父亲的警告能督促巴德做得更好,但是严厉的呵斥也可能然个人丧失自信。第四关:概括:圈画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词来概括作者的感悟。预设:一句话: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一个词:爱(生板书)(四)联系单元主题:父母之爱深似海,《战国策》中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小结:有些爱,可能成长后才会明白;有些爱,需要一辈子才能读懂。(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环节通过任务驱动,运用学生喜欢的小组合作学习闯关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交流、思考,凸显人文主题“舐犊之情”,更深层次理解文中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板块四:联系生活运用分层自主练习(一)深度思考:这样截然不同的评价,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吗?1.阅读材料: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在网络媒体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众网友议论纷纷,有挖苦,有讽刺,有恶搞,当然更多的是祝贺、赞扬、褒奖。面对大家的批评与肯定,莫言首次在微博上做出回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网“微观中国”2012年10月12日报道2.想一想,莫言会怎样回应呢?(感谢朋友们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我自己。)3.交流感受预设:我们面对别人热情的赞美,真诚接受但不要得意忘形、迷失方向。面对别人严厉的批评,也能坦然接受,反思自己。促使自己成长。一个人的成长,鼓励肯定和指正批评都是需要的。(二)小调查:还记得课前我们班的小调查吗?1.朱耀环小学父母教育方式小调查母亲父亲鼓励为主批评为主其他鼓励为主批评为主其他21283272142.小结:这个调查结果,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化和大家的成长,学习了本课、本单元,相信大家对爱和成长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思考。3.分层小练笔:独立思考,请从下列题目中选择一题回答。(1)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2)由巴迪的成长故事联系自己,你认为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3)学了这一课,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或提出什么建议?(4)长大后,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希望做什么样的父母?我选择第()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全班交流5.拓展学习:(1)阅读:《小故事一组》、《最好的老师》、《最朴素的人文》、《多年父子成兄弟》(2)观影:《银河补习班》(中国)《美丽人生》(意大利)《小鞋子》(伊朗)(设计意图: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拓展生活案例,提升学生思辨性思考问题;联系学生自我生活实际的小调查、小练笔,环环相扣,提升阅读品质,从多维度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第一首诗,妈妈对此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终于成长为一位著名的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表达爱的方式。本课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细节描写中有精妙之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课题的“特别”之处,确定本课定位和学习方式。预习单的小组交流与核心问题的提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指向清晰,教学本课时,要有意识的通过对比、同理心等方法带领学生落实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任务驱动,运用学生喜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