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工程测量》实践环节教学指导
二、工程测量课程试验
1、项目名称
工程测量课程试验
2、测量试验的一般规定
(1)试验前必须阅读《测量学》的有关章节,试验向对应项目及实习任务
书。
(2)试验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试验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和工
具口勺借领和偿还手续。凭组长或组员的学生证借用仪器。
(3)试验及实习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不得无端缺席或迟到、早退;应
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私自变化地点。
(4)必须遵守试验室的《测量仪器工具的借用规则》。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
指导,严格按照试验及实习规定,认真、准时、独立地完毕任务。
(5)试验及实习结束时,应把观测记录、试验实习汇报及实习有关资料交
指导教师审阅。经教师承认后,方可收装仪器和工具、作必要的清洁工作,向试
验室偿还仪器和工具,结束试验或实习。
3、测量仪器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测量仪器历来属于比较珍贵口勺设备,尤其是目前向精密光学、机械化、电子
化方向发展,使其功能日益先进的同步,其价格也更为昂贵。对测量仪器的对的
使用、精心爱惜和科学保养,是从事测量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的素质和应当掌握
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发挥仪器性能和延长仪
器使用年限日勺必要条件。为此,制定下列测量仪器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在测量
试验及实习中应严格遵守执行。
3-1仪器工具的借用。
(1)以试验小组为单位共用测量仪器和工具,按试验小组的编号在指定地
点凭学生证向试验室人员办理借用手续。
(2)借用时,按本次试验的仪器和工具清单当场清点检查,实物与清单与
否相符,器件与否完好,然后领出。
(3)搬运前,必须检查仪器箱与否锁好,搬运时必须轻取轻放,防止剧烈
震动和碰撞。
(4)试验结束,应及时收装仪器、工具、清除接触土地的部件(脚架、尺
垫等)上的泥土,送还借用处检查验收。如有遗失或损坏,应写出书面汇报阐明
状况,进行登记,并应按有关规定赔偿。
3-2仪器的安装
(1)先将仪器的三脚架在地面安顿稳妥,安顿经纬仪的脚架必须与地面点
大体对中,架头大体水平。若为泥土地面,应将脚尖踩入土中,若为坚实地面,
应防止脚尖有滑动的也许性,然后开箱取仪器。仪器从箱中取出之前,应看清仪
器在箱中的对的安放位置,以防止装箱时发生困难。
(2)取出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用双手握住支架或基座,轻轻安放
到三脚架头上,一手握住仪器,一手拧紧连接螺旋,使仪器与三脚架连接牢固。
(3)安装好仪器后,随即关闭仪器箱盖,防止灰尘等进入箱内。严禁坐在
仪器箱上。
3-3仪器的使用
(1)仪器安装在三脚架上后,不管与否在观测,必须有人守护,严禁无关
人员拨弄,防止路过行人、车辆碰撞。
(2)仪器镜头上的灰尘,应当用仪器箱中的软毛刷拂去或用镜头纸轻轻擦
去,严禁用手指或手帕等擦拭,以免损坏镜头.上的药膜,观测结束应及时套上物
镜盖。
(3)在阳光下观测,应撑伞防晒,雨天严禁观测;对于电子测量仪器,在
任何状况下均应撑伞防护。
(4)转动仪器时,应松开制动螺旋,然后平稳转动;使用微动螺旋时,应
先旋紧制动螺旋(但切不可拧得过紧);微动螺旋不要旋到顶端,即应使用中间
的一段螺纹。
(5)仪器在使用中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不得私自处理。
3-4仪器的搬迁
(1)在行走不便内地段搬迁测站或远距离迁站时.,必须将仪器装箱后再搬。
(2)近距离或在行走以便的地段迁站时,可以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搬迁。
先检查连接螺旋与否转紧,松开制动螺旋,如为经纬仪,则将望远镜物镜向着度
盘中心,均匀收拢各三脚架腿,左手托住仪器的支架或基座,右手抱住脚架,稳
步行走。严禁斜扛仪器于肩上进行搬迁。
(3)迁站时,应带走仪器所有附件及工具等,防止遗失。
3-5仪器时装箱
(1)试验结束,仪器使用完毕,应清除仪器上的灰尘,套上物镜盖,松开
各制动螺旋,将脚螺旋调至中段并使大体同高。一手握住仪器支架或基座,一手
旋松连接螺旋使与脚架脱离,双手从脚架头上取下仪器。
(2)仪器放入箱内,使对H勺就位,试关箱盖,确认放妥(若箱盖合不上口,
阐明仪器位置未放置对的,应重放,切不可强压箱盖,以免损伤仪器),再柠紧
仪器各制动螺旋,然后关箱、搭扣、上锁。
(3)清除箱外的灰尘和三脚架尖上的泥土。
(4)清点仪器附件和工具。
3-6测量工具的使用
(1)使用钢尺时,应使尺面平铺地面,防止扭转、打圈,防止行人踩踏或
车轮碾压,尽量防止尺身沾水。量好一尺段再向前量时,必须将尺身提起离地,
携尺前进,不得沿地面拖尺,以免磨损尺面刻划甚至折断钢尺。钢尺用毕,应将
其擦净并涂油防锈。
(2)皮尺的使用错施基本上与钢尺的使用楮施相似,但量距时使用的拉力
应不不小于钢尺,皮尺沾水的危害更甚于钢尺,皮尺假如受潮,应晾干后再卷入
盒内,卷皮尺时切忌扭转卷入。
(3)使用水准尺和标杆时,应注意防止受横向压力,防止竖立时倒下,防
止尺面分划受磨损。标杆更不能作棍棒使用。
(4)小件工具(如垂球、测钎、尺垫等)用完即收,防止遗失。
4、记录、计算注意事项
(1)试验及试验所得各项数据的记录和计算,必须按记录格式用2H铅笔
认真填写。字迹清晰并随观测随记录。不准先记在草稿纸上,然后誉入登记表中,
更不准伪造数据。
(2)观测者读出数字后,记录者应将所记数字复诵一遍,以防听错、记错。
(3)记录错误时,不准用橡皮擦去,不准在原数字上涂改,应将错误时数
字划去,并把对的的数字记录在原数字上方。
(4)记录数字要全,不得省略零位。如水准尺读数1.30(),度盘读数
151000W%127。02,06"中时"0"均应填写。
(5)简朴的计算及必要的检查,应在测量进行时完毕。
(6)测量数据运算应根据所取位数,按“四舍六入,五前单进、双不进”的
规则进行数字凑整。如数字1.2335和1.2345取值均为1.234。
5、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5-1目日勺规定
(1)理解S3级水准仪的各部件名称及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顿、瞄准、精平与读数:
(3)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5-2仪器工具
S3级水准仪,1;水准尺,1;记录本,1;伞,1。
5-3试脸措施与环节
(1)安顿仪器;
1)将脚架张开,使其高度合适,架头大体水平,并将脚架尖踩入土中;
2)用连接螺旋将仪器固连在脚架上;
3)粗略整平:先转动一对脚螺旋,后转动另一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注意
气泡的移动方向与左手拇指运动方向一致(左手拇指法则)。
(2)瞄准水准尺、精平与读数;
1)甲立水准尺与某地面点上,乙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用准星和照门阻瞄
水准尺,固定制动螺旋,用微动螺旋使目的大体位于视场中央;
2)转动目镜进行对光,看清十字丝,再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看清物象。如有
视差,则应仔细进行物镜对光消除视差;
3)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两端日勺影像吻合(即成一圆弧状),也称
精平;
4)读数: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四位读数,即米、分米、厘米及亳米位。
读数时应先估出亳米数,然后按米、分米、厘米及亳米读出四位数。
(3)测量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
1)在地面选定A、B两个较结实的点。
2)在A、B两点之间安顿水准仪,仪器至A、B两点时距离大体相等。
3)树立水准尺于点A上。瞄准水准尺,精平后读数,即为后视读数,记入
表中。
4)再将水准尺立于点B。瞄准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并记入表中。
5)计算A、B两点的高差,并记入表中。
自修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
5-4记录格式
表2-1水准测量登记表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编号:观测:记录:
测站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m)备注
6、水准测量
6-1目日勺规定
(1)练习室外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与检核的措施。
(2)测定一闭合水准线路,求得高差闭合差,应满足高差闭合差容许值的
规定:/溶=±40>/Znin或〃容=±12^111111。
6-2仪器工具
S3级水准仪,1;水准尺,2;记录本,1;伞,1。
6-3试验措施与环节
(1)在地面选定B、C、D三个结实点作为待定高程点,BM.A作为已知高
程点,其高程值由教师提供。安顿仪器于A点和转点TP.1之间,步测前后距离
大体相等,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光。观测编号为1。
(2)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读取后视读数,记入手簿;
(3)前视TP.1水准尺,精平,读取前视读数,记入手簿;
(4)升高(或减少)仪器高度l()cm以上,反复2、3环节;
(5)计算测量日勺高差,规定两次测得的高差之差不不小于6mm,满足则取
其平均值作为该段平均高差;
(6)迁至第二站继续观测。沿选定的路线,将仪器迁至TP.1前方,仍用第
一站施测的措施,后视TP.1,前视B点,以此持续设站观测,最终回至A点;
(7)计算校核:后视读数之和减前视读数之和应等于高差之和,也等于平
均高差之和日勺二倍,作为计算校核;
(8)高差闭合差H勺计算与调整;
(9)计算各待定点高程:根据已知高程点AH勺高程和改正后的J高差计算B、
C、D、A4点的)高程,最终算得A点的高程应与其已知值相等,以资校核
6-4注意事项
(1)每次读数值之前,应进行精平并消除视差;
(2)应使前后视距大体相等,且水准尺上读数位置距离地面不应不不小于
0.3m;
(3)在已知高程点和待定高程点上不能放置尺垫。转点用尺垫时,应将水
准尺置于尺垫半圆球的顶点上;
(4)尺垫应踏入土中或置于结实地面上,观测过程中不得碰动仪器或尺垫,
迁站时应保护前视尺垫不得移动。
6-5记录与计算
表2-2水准测量登记表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编号:观测:记录:
测站点号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平均高差高程备注
计算
校核
表2-3水准测量登记表
距离实测高改正数改正后
测段点号测站数高程(m)备注
(m)差(m)(m)高差(m)
・后每测站改正数:二^=
辅助
n
计算
7、DJ(,级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7-1目。勺规定
(1)理解J6经纬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2)练习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日勺措施,掌握基本操作要领;
(3)规定对中误差不不小于3mm,整平误差不不小于一格。
7-2仪器工具
k经纬仪,1;测钎,1;伞,1。
7-3试验措施与环节
(1)经纬仪安顿
1)在地面打一木桩,桩顶钉一小钉或划十字作为测站点;
2)松开三脚架,安顿于测站上,使高度合适,架头大体水平,挂上垂球。
移动三脚架,使垂球尖大体对准测站点,踩紧三脚架;
3)打开仪器箱,双手握住仪器支架,将仪器从箱中取出,置于架头上,一
手紧握支架,一手拧紧连接螺旋;
4)略微松开连接螺旋,双手扶住基座,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垂球尖端对
准测站点,再拧紧连接螺旋;
5)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连
线,两手以相反方向,同步转动脚螺旋,使气泡后中,注意气泡日勺移动方向与左
手拇指日勺转动方向一致;
6)将仪潜绕竖轴转动9()。,使水准管垂直于本来两脚螺旋的连线,转动第
三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7)反复上述环节⑤、⑥,直到仪器转到任何方向,气泡中心不偏离水准管
零点一格为止。
(2)瞄准目日勺
1)将望远镜对向天空,转动目镜使十字丝清晰;
2)用望远镜上日勺概略瞄准器瞄准目的,再从望远镜中观看,如目的位于视
场内可固定望远镜制动螺旋和水平制动螺旋;
3)转动物镜对光噱旋使目日勺影像清晰,再调整望远镜和照准部微动螺旋,
在靠近十字丝中心位置,使竖丝平分目的(或将目的夹在双丝中间);
4)眼睛左右微微移动,检查有忽视差,如有,转动物镜对光螺旋消除。
(3)读数
1)打开反光镜,调整反光镜使读数窗亮度合适,转动读数显微镜的目镜,
看清读数窗分划,仔细辨别水平度盘读数窗与竖盘读数窗及测微尺最小格值;
2)使用分微尺读数:读数由位于分微尺中的刻划线注记读出;不不小于1。
的数值,以分微尺零刻划作为指标线,在分微尺上读出,估读至01(故秒值为
6秒的整数倍);
3)盘左瞄准一目的,读出水平度盘读数,纵转望远镜,盘右再瞄准目的,
读数,两次读数之差约为180。,以此检核读数与否对的。每人按上述环节瞄准
三个目的进行三组读数。
(4)记录格式
表2-4水平角测量登记表
盘左读数盘右读数
目的备注
O/"O1"
7-4注意事项
(1)经纬仪对中时,应使三脚架架头大体水平,否则会导致仪器平整困难;
(2)经纬仪整平时,应检查各个方向水准管气泡口勺居中,其偏差应在规定
范围以内;
(3)用望远镜瞄准目的时必须消除视差;
(4)用分微尺进行读盘读数时,可估读至0.1',估读必须精确。
8、测回法测量水平角
8-1目日勺规定
1、掌握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操作措施、记录及计算;
2、每人对同一角度观测一测回以上,上、下两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超过40〃
(或0.7'),各测回角值差不得不小于40〃。
8-2仪器工具
Dk经纬仪,1;测钎,1;记录本,1;伞,1。
8-3试验措施与环节
(1)每组选一测站点O,安顿仪潜,对中、整平后,再任选A,B两个目
阳
(2)盘左位置,先瞄准目的A,后拨度盘变换器,使水平度盘读数略不小
于零,读数内,记入手簿;
(3)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B目口勺,读数历,盘左测得/AOB角
为:
限=b「K
(4)变换成盘右,分别瞄准B、A,读数G,历,盘后测得NA3B角为:
♦右=:一。2;
(5)若上下两个半测回角值之差不不小于40〃,取其平均值作为所测成果:
吟(限+外)、
(6)观测第二测回时,应将起始方向A的度据安顿90度附近,各测回之
间角值之差不得超过40"。
8-4注意事项
(1)安顿经纬仪时,与地面点的对中误差应不不小于3mm;
(2)瞄准目的时.应尽量瞄准目的底部,以减少由于目的倾斜引起口勺水平
角观测口勺误差。
8-5记录格式
表2-5测问法观测手簿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型号观测记录
测竖盘水平度盘读半测回角一测回角各测回平均角
目的备注
站位置数."值°〃值。'"值°〃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9、全圆方向观测法测量水平角
9-1目日勺规定
(1)练习使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措施、记录和计算;
(2)在半测回中归零差不得超过18";
(3)各测回方向值的较差不得超过24〃。
9-2仪器工具
Dk经纬仪,1;测钎,1;记录木,1;伞,1。
9-3试验措施与环节
(1)在测站点0安顿仪器,对中、整平后,选定A、B、C、D四个目的;
(2)盘左瞄准起始目MJA,并使水平度盘读数略不小于零,读数并记录;
(3)顺指针方向转动照准部,依次瞄准B、C、D、A各日啊,分别读取水
平度盘读数并记录,归零差不得超过18";
(4)纵转望远镜变换成盘右,依次瞄准A、D、C、B、A各目的,分别读
取水平度盘读数并记录,归零差不得超过18”;
(5)计算
1)计算两倍照准误差2c值
2C=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
2)计算各方向的平均读数
平均读数」[盘左读数十(盘右读数±180°)];
3)计算归零后的方向值
将各方向的平均读数分别减去起始方向OA口勺平均读数,即得各方向的归零
方向值。
(6)第二人观测时,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安顿于90°附近,同法观测第二
测回:
(7)各测回同一方向归零方向值的互差不得超过24〃,取其平均值,作为
该方向口勺成果。
9-4注意事项
(1)应选择远近适中、易于瞄准的清晰目的作为第一目的(起始方向);
(2)测回间应变奥水平度盘位置。
9-5记录格式
表2-6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手簿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编号:观测:记录:
归零后方归零方向
测回盘左盘右2C平均读数
测站目的向值平均略图
数QfftQfftof〃
。/〃值°'〃
10、竖直角测量以及经纬仪竖盘指标差的检查
10-1目的规定
(1)练习竖直角观测、记录及计算的措施;
(2)理解竖盘指标差日勺计算措施;
(3)同一组所测得的竖盘指标差的互差不得超过25%
10-2仪器工具
DJ6经纬仪,1;花杆,1;记录本,1;伞,1。
10-3试脸措施与环节
(1)在测站点O安顿仪器,对中、整平后,选定A、B两个目的;
(2)先观测竖盘注记形式并写出竖直角欧I计算公式:盘左将望远镜大体放
平,观测竖盘读数,然后将望远镜慢慢上仰,观测读数变化状况,若读数减小,
则计算竖直角的计算公式等于视线水平时的读数减去瞄准目日勺时日勺读数,反之,
则相反;
(3)盘左,用十字丝中横丝切于A目日勺顶端,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
旋,使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L,记入手簿并计算出竖直角利;
(4)盘右,同法观测A目的,读取盘右读数R,记入测量手簿并算出竖直
角«/?;
(5)计算竖盘指标差:工二3(。《一%.)或X=T(L+R—360°);
(6)计算竖直角平均值:+或a=-180°);
(7)同法测定B目的的竖直角并计算出竖盘指标差。同组测得指标差口勺互
差不得超过25"。
10-4注意事项
(I)进行竖直角观测瞄准目的时,横丝应通过目的的集合中心或切于目的
的顶部;每次竖直度盘读数前,应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或确认竖盘倾斜赔偿为
开;
(2)计算竖直角和指标差时,应注意正、负号。
10-5记录格式
表2-7竖直角观测手簿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代号观测记录
半测回竖直指标一测回竖直
竖盘竖盘读数竖盘注汜形
测站目的角差角
位置0,〃式
O/"r〃of〃
11、距离丈量
11-1目日勺规定
(1)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措施;
(2)规定往、返丈量距离,相对误差不不小于1/3000。
11-2仪器工具
钢尺,1;标杆,2;木桩,1;斧,1;测钎,5;记录本,1。
11-3试验措施和环节
(1)在地面选择相距约100m的A、B两点,打下木桩,桩顶钉一小钉或
画十字作为点位;
(2)在A、B两点的外侧树立标杆;
(3)后尺手执尺零端,插一根测钎于起始点A,前尺手持尺盒并携带其他
测钎沿AB方向前进,行至一尺段处停下;
(4)一人立于B点后1〜2m处定线,指挥持标杆者将标杆左右移动,使其
插在AB方向上;
(5)后尺手将尺零点对准点A,前尺手沿直线拉紧钢尺,在尺末端插下测
钎,完毕一尺段测量。后尺手拔起A点测钎与前尺手共同举尺前进。同法继续
丈量其他各尺段;
(6)最终,局限性一整尺段时,前尺手将某一整数分划对准B点,后尺手
在尺零端读出厘米及毫米数,两数相减求得余长。往测全长:。往二山+4,(〃一
整尺段数,I—钢尺长度,q——余长);
(7)同法由B至A进行返测,但必须重新进行直线定线;
(8)计算往、返丈量成果的平均值及相对误差,若超过1/3000须重测。
11-4注意事项
(1)使用钢尺时,不得让车辗、人踏,也不准在地面上拖拉。尺身应平直
不得有扭结,用后应及时擦去污垢并涂油防锈;
(2)钢尺拉出和卷入时不应过快,否则易出现拉不出或卷不进等故障;
(3)不得握住尺盒拉紧钢尺,以防钢尺末端从盒内拉出。
表2-8距离丈量手簿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编号:观测:记录:
往测长度返测长度来回之差来问测平均值
测线相对误差
(m)(m)(m)(m)
12、测设水平角与水平距离
12-1目的规定
(1)练习用精确措施测设已知水平角,规定角度误差不超过±40〃;
(2)练习测设已知水平距离,规定相对误差不不小于l/5000o
12-2仪器工具
经纬仪,1;钢尺,I:木桩,5:测钎.6;斧,I:伞,I:记录本,1:水
准仪,1;水准尺,I;温度计,1;弹簧秤,1;
12-3试验措施和环节
(1)测设角值为4的水平角
1)在地面选A、B两点并打桩,作为已知方向;
2)安顿经纬仪于B点,转动照准部瞄准A点并使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
(或略不小于0°);
3)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使度盘读数为£(或A
方向读数十夕),在此方向距离B点为DBC(略短于1尺段)处打一木桩为C点,
并在桩顶标出视线方向和C点点位;
4)用测回法观测/ABC两个测回,若测回之间的J角值互差不超过40",取
其平均值为小;
5)计算改正数
n(夕一4)〃_nM”…
CC=DBC---------;=DBC-"2;
PP
6)过C点作BCH勺垂线,沿垂线向外(夕>用)或向内(夕<以)量取CC
定出C点,则NABC即为要测设日勺£角;
7)检核:用测回法再重新测量NABC,其角值与已知角£之差应在限差之
内。否则,再进行改正,直到满足精度为止。
(2)测设长度为D日勺水平距离
运用测设水平角的桩点,沿BC方向测设一段水平距离D=35m欧J线段BE。
1)安顿经纬仪于B点,瞄准C点,用钢尺自B点沿视线方向丈量概略长度
D,并打桩为E点。然后,在E点桩顶标出直线口勺方向和E点的|概略位置E,;
2)用检定过时钢尺按精密量距的措施往、返测定BE田勺距离,并测出丈量
时日勺钢尺温度,估读至().5℃;
3)用水准仪来回测量各桩顶间的高差,当两次测的高差之差不超过5mHi时,
取其平均值作为成果;
4)将往、返测得日勺BE,时距离分别加尺长、温度和倾斜改正后,取其平均
值为D\与要测设的长度D相比较求出改正值
5)若D>D,即AD为正值,则应由E向B方向改正△口值得到点E,BE
即为所测设H勺长度D;若为负值,则应以相反的方向改正;
6)再检测BE时距离,与设计日勺距离之差日勺相对误差不得超过1/5000。
12-4记录格式
表2-9测设水平角手簿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编号:观测:记录:
设计角值水平度盘读数
竖盘位置
测站目的。/"0/〃测设略图
表2/0水平角检核手簿(测回法)
水平度盘读数角值平均角值
测站竖盘位置OJftOff/0///备注
13、测设已知高程和坡度线
13-1目日勺规定
(1)练习测设已知高程点的措施,规定高程误差不不小于-±12mm;
(2)练习测设某设计坡度线。
13-2仪器工具
水准仪,1:水准又,1:木桩,6:斧,1:伞,1:记录本,1:皮尺,1o
13-3试验措施和环节
(1)测设已知高理”改
1)设在欲测设已知高程点的附近有一临时水准点A,其高程为HA(数字由
教师提供),在欲测设高程点B处打一木桩;
2)安顿水准仪于A,B之间,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读后视读数〃,水准
仪视线高程HI=HA+。;
3)计算前视读数尺设;
4)立尺于B点,紧贴木桩侧面,测设者指挥持尺者将标尺上下移动,当视
线水平,横丝对准尺上读数b时,在木桩侧面用红铅笔画出尺底线,此线即为所
测设的已知高程点的位置:
5)检核:重新测定上述尺底线的高程,与设计值比较,误差不超过±12mm。
(2)测设某设计坡度线。欲从A点至B测设距离D为50m,坡度i为-1%
『、J坡度线,规定每隔10m打一木桩
1)从A点开始,沿AB方向量距、打桩并依次编号;
2)设起点A位于坡度线上,其高程为HA,根据已定坡度和AB两点间的水
平距离D计算出B点的高程:HB=HA-0,0ID,并用测设高程点口勺措施将B点测
设出来;
3)安顿水准仪于A点,使一种脚螺旋位于AB方向上,此外两个脚螺旋的I
连线与AB垂直,量取仪器高i;
4)用望远镜瞄准B点上的水准尺,转动位于AB方向上的脚螺旋,使视线
对准尺上读数,处;
5)不变化视线,依次立尺于各桩顶,轻轻打桩,待尺上读数恰为i时,桩
顶即位于设计欧I坡度线上;
若受地形限制,不许可将桩顶打在坡度线上时,可读取水准尺上日勺读数,然
后计算出各中间点日勺填、挖数:填、挖数=,-读数,为填,为挖。
13-4记录格式
表2-II测设高程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型号观测记录
水准点高程(m)后视读数(m)视线高程(m)测设高程(m)前视应读数(m)
表2-12高程检测
点号后视读数(m)前视读数(m)高差(m)高程(m)备注
表2-13测设已知坡度线
坡线全长设计坡度起点高程终点高程
桩号仪器高(m)尺上读数(m)填、挖数(m)备注
三、工程测量实习
1、项目名称
小区域控制测量。
2、实习目的1
教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教学外,是巩固和深化所
学课堂知识日勺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日勺手
段。通过地形图测绘和建筑物测设,可增强测定和测设地面点位的概念,提高应
用地形图的能力,为此后处理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基础。
3、任务和规定
(1)测绘图幅为50x50cm?,比例尺为1:1000(或1:500)日勺地形图一幅;
(2)在本组所测H勺地形图上布设一幢民用建筑物,并根据建筑物日勺平面位
置设计一条建筑基线,规定计算出测设建筑基线及建筑物外轮廓轴线交点的数
据,然后将它们测设于实地,并作必要欧I检核;
(3)理解精密测量仪器日勺构造及其使用措施;
(4)实习结束时,每人交实习汇报一份,通过考核,评估成绩。
4、实习组织
实习期间的组织工作应由主讲教师全面负责,每班除主讲教师外,还应配置
一位辅导教师,共同担任实习期间的辅导工作;
实习工作按小组进行,每组4〜5人,选组长一人,负责组内实习分工和仪
器管理。组员在组长日勺统一安排下,分工协作,搞好实习。分派任务时,应使每
项工作都由组员轮番担任,不要单独追求进度。
5、实习注意事项
5-1实习仪器使用与爱惜。
除参照测量试验须知外,还应注意如下各点:
(1)每次出发前及收工时均应清点仪器和工具;
(2)实习中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汇报辅导教师,不准自行拆卸;
(3)准时领用,交还仪器,并遵守仪器领借制度。
5-2实习前要做好准备,伴随实习进度阅读实习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章节。
5-3每一项测量工作完毕后,要及时计算、整顿成果并要写实习工作口志。
原始数据、资料、成果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5-4遵守作息制度,有事须向辅导教师请假。实习期间应及时整顿当日日勺测
量资料并进行内业计算。
6、实习汇报的编写
每人写实习汇报一份,规定在实习期间编写,实习结束时上交。汇报应反应
学生在实习中所获得的一切知识,编写时要认真,力争完善,参照格式如下:
6-1封面——写实习名称、地点、起讫日期、班级、组别、姓名;
6-2目录;
6-3序言——阐明实习目的、任务及规定;
6-4内容——实习口勺项目、程序、措施、精度、计算成果及示意图、按实习
次序逐项填写;
6-5结束语一写实习的体会、意见和提议。
7、应交作业
实习结束时应交下列作业,否则,不准参与考察。
7-1小组应交成果:
(1)距离丈量及角度观测记录计算表;
(2)水准测量记录及计算表;
(3)地形图一幅;
(4)测设草图一嗝。
7-2个人应交作业:
(1)图根水准或四等水准的计算和成果表;
(2)控制点坐标计算表及控制测量略图;
(3)实习汇报。
8、实习内容
8-1大比例尺地形匆测绘:
(1)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
1)选点埋桩每组在指定地区选4〜6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形式(在量距
困难的山区,也可布置小三角锁)作为平面控制网。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
于保留标志和安顿仪器、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之处,相邻导线点间通视良好,
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100m左右。
2)控制点选定后,立即打桩,桩顶钉一小钉或划一十字作为标志,并编写
桩号与组别。例如,第一组的第一点可写成A1。
3)水平角观测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测回,规定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
不得不小于40%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不得不小于±40”J?o
4)丈量边长用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其相对误差不得不小于1:3000。
5)测定控制点的高程为了使导线点的高程纳入统一高程系统,首先与测区
附近的已知高程点进行高程连测,以便确定本组任意一导线点的高程。规定用四
等水准测量日勺措施往、返测定,其高差闭合差不得超过±6Mmm。
导线其他各点的高程则用图根水准测量口勺措施测定,构成一闭合水准路线。
每站均用变动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进行检核。规定两次测得高差之差不得不小于
6mm,高差闭合差不得不小于±12册mm。
6)连测为了使控制点的坐标纳入本校或当地区的统一坐标系统,尽量与测
区附近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测,否者,用罗盘仪测定导线一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一
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2)控制测量内业计算
I)将通过校核附外'也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讲行导
线坐标计算,求出导线各点坐标。
2)检核水准测量手簿,首先计算出连测高程点的高程,再将等外水准测量
的成果一起填入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中,算出各点调整后的高程。
(3)绘制坐标格网和展绘控制点
1)选择很好口勺测图纸50x50cn?;
2)用对角线法绘制10x10cm?的坐标格网,珞网边长10cm,并进行检查;
3)展绘控制点;
4)检查:用小钢板尺量出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相比较,
其误差不得不小于图上0.3mm,否则,应检查展点与否有误。
(4)地形测图
测图比例尺为1:1000或1:500,等高距采用1m或0.5m,也可采用高程注记
的措施。采用经纬仪测图法。
(5)地形图日勺检查
自检是保证测图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当一幅地形图测完后,每个实习小
组必须对地形图进行严格自检,最终交指导教师进行检查。检查可分为室内检查、
巡视检查和仪器检查三部分。一般采用设站检查,在测站上选择距离较长的导线
边来进行定向,在用另一导线边的方向作检查,经检查无误后,在检测图板上已
测绘的碎部点区I位置和高程。
一测站检测完毕,测图员应对照实地地形检查有无遗漏和错误,发现后应及
时补测和改正。
搬站后,还要对前一站所测定日勺碎部点诜择几点讲行反冗观测,或者诜择明
显日勺重要地点进行方向照准检查。
(6)地形图整饰
整饰则是对图上所测绘日勺地物、地貌、控制点、坐标格网、图廓及其内外的
注记,按地形图图式所规定的行装、大小和规格进行描绘,提供一张完美的铅笔
原图,有条件的可以着墨。规定图面整洁,铅线清晰,质量合格。
整饰次序:先绘内图廓及坐标格网交叉点(格网定点绘长1cm的交叉线,
图廓线上则绘5mm的短线);再绘控制点、地形点符号及高程注记,独立地物和
居民地,多种道路、线路,水系,植被,等高线及多种地貌符号,最终绘外图廓
并填写图廓注记。
8-2地形图日勺应用
测图结束后,每组在自绘地形图上进行设计。
(1)在图上布设民用建筑物一幢,并注出四面外墙轴线交点的I设计坐标及
室内地坪标高。
(2)为了测设建筑物的平而位置,需要在图上平行于建筑物B勺重要轴线布
设一条三点一字形日勺建筑基线,用图解法求出其中一点日勺坐标,此外两点的I坐标
根据设计距离和坐标方位角推算。
(3)在自绘日勺地形图或此外选定日勺地形图上绘纵断面图一张,规定水平距
离日勺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相似,高程比例尺可放大5〜1()倍。
8-3测设
(1)测设建筑基线
I)根据建筑基线A、O、B三点的设计坐标和控制点坐标算出所需要的测
设数据,并绘测设略图。
2)安顿经纬仪于控制点上,根据选定的测设措施将A、0、B三点标定在
地面上。
3)检查:在O点安顿仪器,观测NAOB,与180。之差不得超过±24〃,再
丈量AO和OB距离,与设计值之差口勺相对误差不得不小于1/10000,否则,应
进行改正。
(2)测设民用建筑物
1)根据已测设的建筑基线与欲测设的建筑物之间口勺互相关系,即可采用直
角坐标法将建筑物外墙轴线日勺交点测设到地面上。
2)检查:建筑物日勺边长相对误差不得超过1/5000,角度误差不得不小于±1',
否则,应进行改正。
3)龙门板(桩)测设。
8-4考察。
检查实习成果,核定实习成绩。
水准测量手簿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观测:记录:
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
点号高程备注
(m)(m)+——
水准测量手簿
日期:天气:班级:小组:
仪器:观测:记录:
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
点号高程备注
(m)(m)+——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距离测站观测高改正数改正后局
点号高程(m)备注
(m)数差(m)(mm)差(m)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距离测站观测高改正数改正后高
点号高程(m)备注
(m)数差(m)(mm)差(m)
钢尺量距记录
边长由__________至___________丈量者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
钢尺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丈量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读数尺读数
尺段长尺段长
段段
前端后端(前一后)前端后端(前一后)
号号
往返
测测
检核:
钢尺量距记录
边长由__________至丈量者记录者
钢尺号丈量日期
尺读数尺读数
尺段长尺段长
段段
前端后端(前一后)前端后端(前一后)
号号
往返
测测
检核:
水平角观测手簿
日期: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
仪器及编号:______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竖盘位目水平度盘半测回角一测回角各测回平
测站备注
置读数值值均角值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水平角观测手簿
□期: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
仪器及编号: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工程师职业挑战应对措施试题及答案
- 家具行业的趋势变化与应对策略考题试题及答案
- 小学招教全真试题及答案
- 研究话题大学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肢体反应测试题及答案
- 英语下册Unit2测试卷及答案
- 银川一中联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学生课外教育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洞庭山水测试题及答案
- 橡胶的化学特性分析试题及答案
- GB/T 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 GB/T 11032-202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煤矿爆破工培训
- 液化石油气安全标签
- 水车租赁合同范本(3篇)
- 空港新城特勤消防站施工组织设计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竞赛卷
- 2022山东历史高考答题卡word版
- 中医医院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 Q∕SY 1143-2008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
- 大地构造学派及其构造单元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