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1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湘版科学六上教案(全册穿插版)
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复习上期己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
.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47人,分为8组,每组6人,
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
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
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
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
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
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
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
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
课书。
7.播放: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
编写时间
9月3日
执行时间9月
日
总序第(1)个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
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一一向地性、向水性、向
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
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
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
一.教学导入:
.出示,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一一是什么原
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
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
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
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
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
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蟠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便于交流。
四.活动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
即可)
第二课时
编写时间9月6日
执行时间9月
日
总序第(2)个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
的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儿个特性一一向地性、向水性、向
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
性运动。
一.教学导入:
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
们一起来交流吧。
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
.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
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
楚。
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
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
强。
三.活动
自然界中的植物
.出示: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2.提问:从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
3.学生汇报。
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确: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
向光性。
四.拓展
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
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从“南橘北枳”说起
第一课时
编写时间9月8日
执行时间9月
日
总序第(3)个教案
教学目标
.能通过调查了解水果出产的地域性,并能初步类推理
解各种植物都生存在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里。
2.能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
境相适应的。
3.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植物是怎样适应环
境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
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
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
一.教学导入
*
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
2.
学生观看橘和枳的照片。
3.
提出问题:为什么淮南的这种橘树在当地能结出又香又
甜的果实,而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酸又苦的枳呢?
4.
学生猜想。
5.
联系到身边可以找到的水果一一它们都是本地生产的
吗?是不是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呢?
6.
让我们通过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来开始研究吧。
二,活动
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
出示课前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的调查
表。
2.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
3.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
4.引导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5.得出结论: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
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6.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进一步探讨植物具有地
域性的原因。
明白:①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
本因素;②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不一样,这决定了
它们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③植物对这些要素需要
的特殊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④各地的环境决定了
当地植物种类的分布。简单的说,也可以总结成一句话:环
境造就了具有特殊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
域性分布。
7.结合教材第8页图片上的植物,帮助学生理解指南
车信箱中所介绍的“择地而居”的知识。
三.活动
它们来自哪里
.提出问题:现在,人们根据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移植植
物。观察我们周围的植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测它们来
自怎样的地区,并说一说做出推测的理由。
2.学生讨论。
3.交流各自的推测。
四.布置作业:
有些植物的原产地,学生难以进行判断,鼓励学生利用
网络,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去查证。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编写时间9月10日
执行时间9月
日
总序第(4)个教案
教学目标
.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
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
,知道生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
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2.知道生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有关鸟类适应环境
的资料。
一.教学导入
.提问:你能举出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2.学生举例。
3.过渡:动物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呢?
二,阅读
动物怎样适应环境
.学生阅读第9页教材。
2.明白:动物和植物一样,它们的生存也受到环境的
影响。
3.说一说:你还知道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吗?请
说一说。
三.活动
了解鸟类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出示各种鸟类的图片。
2.提问:这些图片中的鸟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他们
分别适应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学生讨论。
4.教师提供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协助学生完成
底10页的记录表。
四.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关注更多的生物群体,谋后
留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适应当地环境的。
教学后记:
3.走进池塘
编写时间
9月11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以食物链的方
式予以表现。
2.能模拟池塘制作生态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间的关系,
并坚持长期观察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科学知识
.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
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初步体会到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的。
教学准备
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
料。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池塘群落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小池塘里生活着各种生物,它们是怎样
生活在一起的呢?
活动
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
.出示鱼、水至、孑工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
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
列出来吗?
4.学生进行食物关系的排列:浮游生物一孑工一水至
一鱼。强调“箭头指向谁就是被谁吃”。
5.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6.总结: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子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
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事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出池塘里、草原上、森林里的一些食物
链。
8.分析多条食物链,提问:你发现这些食物链的共同
特点吗?
9.明确: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
束。
三.指南车信箱
池塘里的微生物
.学生阅读。
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
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
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
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活动
把池塘搬回家
.过渡:为了便于我们观察池塘,我们可以在家里制作
一个模拟的“小池塘”。
2.要想把池塘搬回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做?
3.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完善自己的设想。
4.组装实验装置。
5.写出模拟池塘中各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影响它们生存
的因素。
6.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整理,分析池塘中生物之间
的相互关系。
4.假如大树都倒下
第一课时
编写时间9月16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知识
.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只要其
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
关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
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教学准备
各种生物的头饰等。
一.教学导入
导入直接:植物作为食物链的起点,到底对其他生物具
有怎样影响?假如植物都消失,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活动
假如大树全部倒下
.提问: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
什么变化?
2.过渡:让我们通过游戏来感受一下吧!
3•阅读教材,了解游戏方法。
4.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进行游戏。
5.游戏结束后思考:没有了大树等植物,有多少生物
先后失去了食物,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
6.明白:没有了植物,地球将几乎失去一切生命。
7.继续游戏:如果其他某一种生物灭绝撤出,食物链
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8.学生分析得知: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
食物链的成员。
9.指南车信箱
(1.)学生阅读。
(2.)教师讲解,加深他们对生态平衡以及生态灾难的
理解。
0.推测:假如大树都倒下,除了使生物们失去食物,
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有些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编写时间9月20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
2.能通过实验、测量等途径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知识
大树全部倒下,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
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
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教学准备
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绳子、温度计、表面没有
任何覆盖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
覆盖的木板、水盆、洒水壶等。
一.教学导入
,紧接上一课的问题“假如大树全部倒下,还会对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进行猜测:动物可能会……
土壤可能会……气温会不会……?
2.过渡:让我们针对其中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吧!
二.活动
树林与温度
.摆出问题:测量树林内和树林外的温度,都一样吗?
2.学生推测。
3.过渡:让我们设计一些实验来研究吧!
4.设计对比实验:
测量地点的选择,应当选择差异比较明显的地方;测量
工具(温度计)的准备,要尽量减小误差;测量的时间要同
时进行。
5.学生实地测量,填写测量记录表。
6.分析: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树林对人的生活会有
影响吗?
三.活动
树林与土壤
,摆出问题:土壤表面没有植物真的会被雨水冲走吗?
2.学生推测。
3.过渡:让我们设计实验来研究吧!
4.教师出示部分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
5.汇报、完善。明确:不同:点木板上放的东西不同,
其余都一样。
7.
学生实验。
8.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9.
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四.阅读
破坏森林的危害
.出示: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
2.教师结合图片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森林破坏后会
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后果。
3.鼓励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阅书刊的方法做更详细
地了解。
第三课时
编写时间9月22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知识
.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只要其
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
关生物的生存。
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
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教学准备
一.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谁来描述一下我们周
围的环境?
2.针对学生描述的环境现象,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好的,
哪些是不好的。
3.说出判断的理由。
4.针对不好的现象,你打算怎样去做呢?
5.由周围的环境扩大到地球妈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活动
让家园更美好
.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提出自
己的建议和设想,
2,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用合适的形式体现出来:
书面上的可用建议书、科学图画、手抄报等。
行动上可成立环保队、做环保小卫士等。
教学后记:
(生物与环境)复习题
编写时间11月2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一、填空题:
、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
(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
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
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
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
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
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
生物将会被(淘汰)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
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
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
向光)性。
二、判断题。
、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
v
)
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一羊一草。
(
x
)
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
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
v)
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v
)
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
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
力。
)
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
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
会失去平衡(
v
)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
止。
v)
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
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
x
)
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
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
V)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三、单项选择题。
、仙人掌的根会朝着(A、)的方向生长。
A、有水
B、无水
2、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B
)o
A制养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
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B)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A)条件不发
生变化。
A、一个B、二个c、三个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A)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6、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蠕的体色往往是(B
)o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7、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A
)o
A栖息地
B居住地
c生活区
8、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
的整体,称为(
C
)o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四、连线题:
香
荏/、、、
针叶
山地
仙人掌
阔叶
沙漠
松
树
叶刺
雨林
五、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三条食物链
2、你所写的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消费者
是
3、如果捕杀鸟,会产生什么后果?并请说明你的依据。
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
.食物中的营养
第一课时
编写时间9月24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
能用圆形统计图统计午餐中各类食品所占比例,并根据
统计图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2.
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
3.
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牲畜不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庄稼不科学的种植方法,会
污染食物,这样加工后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一.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经常食用的食品有哪些?饥饿时身体的感
受如何?
2.学生回答。
3.质疑:我们从食物中可以获得哪些维持生命所需要
的营养呢?
4.过渡:让我们从我们的午餐开始调查吧!
二.活动
午餐吃了什么
.学生明确并统一本课中的食物分类方法:主食类、肉
食类、蔬菜类、水果类……
2.学生汇报各自午餐中所吃的食物。
3.将各自午餐中所吃实物分类记录在记录表中。
4.指导学生分析各类食品总量所占比例并制成圆形统
计图。
5.对学生所制图的合理性、美观性进行评价。
三.活动
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过渡: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吃的各类食
物在总量当中的比例,其实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
白质、淀粉和脂肪。
2.提问:怎样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这些营养成
分呢?
3.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作结:让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
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4.教师补充介绍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辨别方法并强
调查阅资料的重要性。
5.布置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制定相应的计划。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编写时间9月27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总序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能设计实验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
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2.
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护眼凝胶市场发展分析及市场趋势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建筑机器人自我优化与适应性技术-洞察阐释
- 2025-2030中国快递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策略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微创整容手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基于大数据的会计服务行业趋势预测与应用-洞察阐释
- 医疗健康中的区块链技术与专利保护
- 区块链技术在教育资源共享的创新应用
- 2025-2030中国婴幼儿洗衣液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家居系统优化与配置研究-洞察阐释
- 家具包装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研究-洞察阐释
- 2025至2030中国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预判研究报告
- 2025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离婚协议书原版
-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大单元八 人口、城镇与大都市辐射 题库
- 2025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综合监测与预警装置
-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3 练习五课件
- 中央2025年陆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专业技能类文职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 202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培训学校合伙协议书
- 农服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