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1页(共31页)2025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之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选择题(共17小题)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制造业转移出现新的变化。图为我国不同行业制造业转移指数图,纵坐标表示2022年转移指数(正值为转出,负值为转入),横坐标表示2022年与2015年转移指数差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我国制造业向境外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成本 B.原料 C.交通 D.设备2.与2015年相比,2022年向国内转移且趋势加快的是()A.信息制造业 B.金属制造业 C.食品制造业 D.电子设备制造业3.我国制造业转移出现的变化,有利于()A.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B.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C.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D.增加行业就业岗位4.(2024•浙江二模)“东数西算”工程是西部地区通过构建数据中心,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与之相对应,海南省已形成“东数海算”新动向,2023年11月24日,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的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县附近海域下水。与东数西算比,东数海算的优势有()①节约用地②数据安全③节约能源④节约水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丹水北运”指将丹江口水库优质水装入集装箱液袋后,搭上浩吉铁路“北煤南运”列车的返程空车,“捎脚运输”至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让铁路沿线地区1500万人民群众喝上来自丹江口的天然好水。如图示意浩吉铁路。据此完成5﹣6题。5.“丹水北运”的水源地位于()A.湘赣交界处 B.湘鄂交界处 C.鄂豫交界处 D.豫陕交界处6.利用浩吉铁路“北煤南运”返程空车进行“捎脚运输”可()A.提高经济效益 B.增加运输费用 C.降低运输风险 D.增加货物价值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随着东、中线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和稳定运行,此项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从根本上优化了我国南北水资源空间配置,有效确保了受水区供水安全。2023年2月18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主隧洞成功实现进洞目标,工程正式进入主体隧洞施工,引江补汉工程以深埋长隧洞为主。如图为我国部分调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实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的主要目的是()①保障北方供水安全②提高丹江口水库水质③缓解汉江流域用水压力④改善沿线地区生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引江补汉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A.占用耕地面积大 B.地质条件复杂 C.移民安置数量多 D.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养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主要是因为()A.生产成本上涨 B.产业转移趋势 C.市场需求变化 D.资源优势下降10.江浙地区与广西的养蚕产业的发展未来趋势为()①江浙地区的蚕丝企业附加值进一步提升②广西地区的蚕丝企业规模逐步扩大③江浙地区的蚕丝企业逐步萧条④广西的蚕丝供应需求迅速扩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3年9月2日上午,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图为“珠江水系及大藤峡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珠江流域()A.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的径流量大 C.上游水能丰富,解决珠三角能源问题 D.属常绿阔叶林带,黑土深厚土壤肥沃12.大藤峡水利工程建成后,下游()A.水生生物增产 B.径流总量增加 C.河口咸潮增多 D.河床侵蚀增强有序度表示子系统在整体系统发展中的协调水平(数值越大表示协调能力越强)。各子系统有序度高,能促使整体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如图示意黄河流域2014~2023年淡水、能源、粮食子系统有序度演变过程。完成13﹣13题。13.2014~2023年该流域能源有序度的变化,说明()①能源生产结构改善②能源消费结构多元③能源调出量下降④能源消耗总量降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2023年6月,中国某煤炭企业与湖北签订了“丹水北运”项目,即借助我国“北煤南运”重要的铁路运输通道,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淡水装入密闭液袋,用集装箱运往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沿线城市(如图)。完成下面小题。14.北运的“丹水”主要用于()A.居民饮用 B.农田灌溉 C.工业冷却 D.生态修复15.“丹水北运”项目持续造福沿线城市的关键是()A.减少运输过程损耗 B.保障铁路运输的通畅 C.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D.维护水源地生态安全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发挥长三角的龙头作用,建设长江经济带。如图为长三角和川渝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1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区域优势有()①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②矿产、能源、水能资源丰富③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④交通便利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7.近年来,长三角与川渝地区物资往来数量不断增长的原因是()①空间位置邻近②黄金水道的作用③经济互补性强④经济发展水平相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解答题(共4小题)18.(2025•海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根廷是拉美地区第三大经济体,境内气候多样,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形地貌也极具多样性。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为阿根廷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得阿根廷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2022年2月,中阿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阿农矿产品贸易稳步发展。图为阿根廷区域图及2016﹣2023年中阿两国贸易统计图。(1)简述阿根廷向我国出口产品以农矿产品为主的原因。(2)说出2016﹣2023年中阿两国的贸易特征,并为中阿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9.(2025•延庆区模拟)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西辽河属辽河干流,92%以上的流域面积位于内蒙古,为季节性河流。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年均降水量约375mm,位于我国东北黄金玉米产区西部边缘。图为西辽河流域位置及区域简图。西辽河平原近60年降水距平(mm)变化年份19511959196719751983199119992007降水距(mm)4635302150﹣12﹣23(1)依据表格数据,绘制西辽河流域近60年来降水距平示意图,说明降水变化及其对西辽河径流量的影响。为缓解西辽河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内蒙古自治区制定“节水”、“造水”、“补水”等措施。(2)说明这些具体措施对推进区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作用。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西辽河流域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产业将继续面临市场需求增加、土壤退化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3)针对西辽河流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20.(2025•高邮市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锂电池的广泛应用,锂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关键矿产。全球锂矿集中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构成的“锂三角”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企业加大了对拉美锂矿的投资。材料二:我国昆仑山断裂带的热泉水中富含锂元素,发育于昆仑山的那梭格勒河是柴达木盆地的第一大河,受地形的影响,那棱格勒河下游向北推移,汇入东台吉乃尔河,并最终汇入东台吉乃尔湖、一里坪等盐湖,形成我国卤水型锂矿集中分布区。材料三:图为柴达木盆地那梭格勒河流域。表为2011、2020年中国锂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及其占全球比重表。类别储量(万吨)生产量(万吨)消费量(万吨)2011年数量18632.203.682020年数量7187.45202020年占全球比重6.3%17%53%(1)指出东台吉乃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2)描述东台吉乃尔盐湖卤水型锂矿的形成过程。(3)分析我国锂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4)简述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对我国的意义。21.(2024•江苏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刘家峡到河口)自上而下由峡谷段、库区段和平原段三部分组成,其河道湿地位于水陆交错地带,其中漫滩湿地是其重要构成部分。材料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以来,黄河上游刘家峡(1969年)、龙羊峡(1986年)、李家峡(1991年)等水电站陆续建设运营,发挥了防洪、供水、发电、防凌等综合效益,但对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河道湿地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材料三如图为“黄流流域示意图”,如表为“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河道湿地变化统计表”。1986~2015年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道湿地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万hm2)地类1986年1996年2000年2006年2015年天然湿地河流9.185.505.325.475.14裸滩2.652.783.502.352.11草本湿地3.033.653.132.782.40森林湿地0.840.530.390.510.71人工湿地坑塘湿地0.240.350.490.320.57水库湿地1.151.151.001.081.15水渠湿地0.170.170.170.170.13草地0.620.460.260.340.25耕地16.2419.9419.8521.2621.45林地0.430.390.500.650.67建设用地0.390.540.660.801.39撂荒地0.580.610.950.600.89裸地2.341.731.621.540.99(1)在平原段黄河河道曲流较多,漫滩湿地面积较广,试分析漫滩不同发展阶段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差异。(2)描述刘家峡以下上游河段湿地面积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3)从生态环境调节服务功能的角度,简述刘家峡以下上游河段天然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
2025年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之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ACCCABBAAB题号121314151617答案DAADDC一.选择题(共17小题)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制造业转移出现新的变化。图为我国不同行业制造业转移指数图,纵坐标表示2022年转移指数(正值为转出,负值为转入),横坐标表示2022年与2015年转移指数差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我国制造业向境外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成本 B.原料 C.交通 D.设备【分析】产业转移直接因素有: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纵坐标表示2022年转移指数(正值为转出,负值为转入),横坐标表示2022年与2015年转移指数差值。纺织业的转移指数最高,说明转出的制造业主要以纺织业为主,而纺织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同时家具制造和金属制造业也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较大,而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因素为劳动力成本,而非原料、交通和设备,所以影响我国制造业向境外转移的主要因素是成本,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与2015年相比,2022年向国内转移且趋势加快的是()A.信息制造业 B.金属制造业 C.食品制造业 D.电子设备制造业【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利润、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转移指数为负值表示转入,负数越小转入的越多;非金属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2022年转移指数均为正值,说明为转出,B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信息制造业转移指数差值为正值,且2022年转移指数为负值,说明2015年也为负值,且小于2022年数值,所以说明两个时间段均为转入,但从2015年到2022年数值增大,说明转移变缓,A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电子设备制造转移指数差值为负,与信息制造业相反,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3.我国制造业转移出现的变化,有利于()A.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B.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C.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D.增加行业就业岗位【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污染转移和扩散,产业转入国家应注意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制造业产业层次偏低,低端产业转出,以便为高端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利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受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对于产业转入地区而言,产业转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对转入区带来的有利影响,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产业转移能促进转入区域经济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为国际投资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吸引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所以也是对转入区有利的影响,故B错误。产业转移能促进转入区域产业升级,增加行业就业岗位,是对转入区有利的影响,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4.(2024•浙江二模)“东数西算”工程是西部地区通过构建数据中心,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与之相对应,海南省已形成“东数海算”新动向,2023年11月24日,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的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县附近海域下水。与东数西算比,东数海算的优势有()①节约用地②数据安全③节约能源④节约水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东数海算的优势主要从土地占用、降温、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等方面分析。【解答】解:与东数西算比,东数海算是将数据中心舱放到海下,可以不用占领土地,同时海水可以直接起到降温作用,省去了能源制冷,节约了能源和水源,①③④正确。东数海算对数据安全影响不大,②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东数海算的优势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丹水北运”指将丹江口水库优质水装入集装箱液袋后,搭上浩吉铁路“北煤南运”列车的返程空车,“捎脚运输”至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让铁路沿线地区1500万人民群众喝上来自丹江口的天然好水。如图示意浩吉铁路。据此完成5﹣6题。5.“丹水北运”的水源地位于()A.湘赣交界处 B.湘鄂交界处 C.鄂豫交界处 D.豫陕交界处【分析】“丹水北运”的水源地的位置主要根据调水路线分析可知。【解答】解:题干中提到“丹水北运”,通常指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其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处于鄂豫交界处,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丹水北运”的水源地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6.利用浩吉铁路“北煤南运”返程空车进行“捎脚运输”可()A.提高经济效益 B.增加运输费用 C.降低运输风险 D.增加货物价值【分析】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解答】解:利用浩吉铁路“北煤南运”返程空车进行“捎脚运输”,充分利用了原本闲置的返程运力,在不额外增加太多运输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水资源的运输,提高了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A正确。是利用返程空车,并非增加新的运输工具或线路,不会增加运输费用,B错误。“捎脚运输”主要是对返程空车的利用,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能降低运输风险,C错误。货物价值主要取决于货物本身的属性和市场需求等,这种运输方式只是改变了运输途径,不会增加货物价值,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交通运输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随着东、中线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和稳定运行,此项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从根本上优化了我国南北水资源空间配置,有效确保了受水区供水安全。2023年2月18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出口段主隧洞成功实现进洞目标,工程正式进入主体隧洞施工,引江补汉工程以深埋长隧洞为主。如图为我国部分调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实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中线引江补汉工程的主要目的是()①保障北方供水安全②提高丹江口水库水质③缓解汉江流域用水压力④改善沿线地区生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跨区域调水能够提供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利于回补地下水,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解答】解: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引江补汉工程建成后,将连通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两大战略水源地,增加南水北调中线供水量,提高中线工程稳定供水能力,连通长江流域、汉江流域与华北地区,优化国家水网布局,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同时对于保障中线受水区(华北地区)、汉江中下游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故①④正确。引江补汉工程并不能提高丹江口水库水质,汉江流域用水压力小,故②③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结合材料获取相关信息。8.引江补汉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A.占用耕地面积大 B.地质条件复杂 C.移民安置数量多 D.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分析】引江补汉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可以从地形地势、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解答】解:由材料“引江补汉工程以深埋长隧洞为主”可知,该工程以隧洞输水为主,而经过的地区山地多,地质条件复杂,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B正确。隧洞输水为主,移民安置数量少,C错误。生态破坏小,D错误。以隧洞输水为主,占用耕地少,A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引江补汉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养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主要是因为()A.生产成本上涨 B.产业转移趋势 C.市场需求变化 D.资源优势下降【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江浙地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和适宜发展桑蚕业的土地大量减少,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因此养蚕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地区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成本增加,A正确。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与产业转移趋势关联性较小,B错误。目前,主要市场面向全国市场,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C错误。江浙地区水热条件较为充足,资源优势仍然较为明显,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农业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0.江浙地区与广西的养蚕产业的发展未来趋势为()①江浙地区的蚕丝企业附加值进一步提升②广西地区的蚕丝企业规模逐步扩大③江浙地区的蚕丝企业逐步萧条④广西的蚕丝供应需求迅速扩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江浙地区由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且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故其发展方向应是提高经济效益,提升附加值;广西地区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承接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使得本地区蚕丝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①②正确。由于市场需求一直存在,短期内江浙地区的蚕丝企业并不会萧条;广西的蚕丝供应需求并不会迅速扩大,目前市场需求较为稳定,③④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2023年9月2日上午,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图为“珠江水系及大藤峡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珠江流域()A.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的径流量大 C.上游水能丰富,解决珠三角能源问题 D.属常绿阔叶林带,黑土深厚土壤肥沃【分析】地理环境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产业、人口、城市等方面解答。【解答】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珠江流域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没有高原和盆地,A错误。珠江流域位于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径流量大,B正确。珠江流域上游在山区,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是珠三角人口和产业密集,能源需求量大,珠江上游的水能不能解决珠三角的能源问题,C错误。该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降水多,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淋溶作用强,土壤为酸性红壤,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珠江流域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12.大藤峡水利工程建成后,下游()A.水生生物增产 B.径流总量增加 C.河口咸潮增多 D.河床侵蚀增强【分析】河流的水坝对下游的径流量具有调蓄作用,导致下游径流量趋缓。【解答】解:大藤峡水利工程能调节河流下游径流量,在枯水期水量增加,河床侵蚀增强,D正确。大藤峡水利工程能调节河流下游径流量,在丰水期减少,枯水期增加,使原有适合生存的水生生物环境改变,增产不明显,A错误。水利工程调节水量的季节分配,没有增加整体径流量,B错误。枯水期下游水量增加,河口咸潮减少,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藤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对下游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理解即可。有序度表示子系统在整体系统发展中的协调水平(数值越大表示协调能力越强)。各子系统有序度高,能促使整体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如图示意黄河流域2014~2023年淡水、能源、粮食子系统有序度演变过程。完成13﹣13题。13.2014~2023年该流域能源有序度的变化,说明()①能源生产结构改善②能源消费结构多元③能源调出量下降④能源消耗总量降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有序度表示子系统在整体系统发展中的协调水平(数值越大表示协调能力越强)。各子系统有序度高,能促使整体系统健康稳定发展。【解答】解:读图可知该流域能源有序度上升,说明能源生产结构改善和消费结构的多样化,能促进该区域整体系统健康稳定发展,①②正确。根据能源有序度的变化,不能判断出能源消耗总量和调出量的变化,③④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能源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2023年6月,中国某煤炭企业与湖北签订了“丹水北运”项目,即借助我国“北煤南运”重要的铁路运输通道,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淡水装入密闭液袋,用集装箱运往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沿线城市(如图)。完成下面小题。14.北运的“丹水”主要用于()A.居民饮用 B.农田灌溉 C.工业冷却 D.生态修复【分析】北运“丹水”的用途可以从调水量、水质、包装方式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北运的“丹水”是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淡水装入密闭液袋,用集装箱运往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沿线城市,因此北运的“丹水”主要用于居民饮用,A正确。生态修复不是北运的“丹水”的主要用途,D错误。农田灌溉、工业冷却需水量较大,采用这种方式运输,成本高昂,不符合实际,B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北运“丹水”的用途,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5.“丹水北运”项目持续造福沿线城市的关键是()A.减少运输过程损耗 B.保障铁路运输的通畅 C.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D.维护水源地生态安全【分析】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①对于资源调入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能源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②对于资源调出区而言,随着能源的开发和工程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解答】解:减少运输过程损耗,可以降低成本,但不是持续造福沿线城市的关键,A错误。保障铁路运输的通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但不是持续造福沿线城市的关键,B错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可以扩大市场,但不是持续造福沿线城市的关键,C错误。“丹水北运“项目持续造福沿线城市的关键是维护水源地生态安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丹水北运”项目持续造福沿线城市的关键,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发挥长三角的龙头作用,建设长江经济带。如图为长三角和川渝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1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区域优势有()①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②矿产、能源、水能资源丰富③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④交通便利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分析】区域发展优势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因素、科技和管理、文化教育、产业集聚、人力资源等方面。【解答】解: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经济相对落后,土地价格较低,故①正确。据图可知,煤炭、金属矿、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煤炭、天然气属于能源资源,该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水能资源丰富,故②正确。该地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区,有政策支持,故③正确。该地位于西部内陆、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条件比长三角差,故④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长江流域协调开发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结合图文信息分析即可。17.近年来,长三角与川渝地区物资往来数量不断增长的原因是()①空间位置邻近②黄金水道的作用③经济互补性强④经济发展水平相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城市间物资往来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距离、资源条件、市场需求、交通等因素相关。【解答】解:图示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空间位置不邻近,故①错误。因长江水运连接两地,两地经济发展区位因素互补性强,故两地之间地区物资往来数量不断增长,故②③正确。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优于川渝地区,故④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长江流域的协调发展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即可。二.解答题(共4小题)18.(2025•海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阿根廷是拉美地区第三大经济体,境内气候多样,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形地貌也极具多样性。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为阿根廷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得阿根廷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2022年2月,中阿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阿农矿产品贸易稳步发展。图为阿根廷区域图及2016﹣2023年中阿两国贸易统计图。(1)简述阿根廷向我国出口产品以农矿产品为主的原因。(2)说出2016﹣2023年中阿两国的贸易特征,并为中阿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分析】(1)阿根廷向我国出口产品以农矿产品为主的原因可以从气候条件、矿产资源、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考虑。(2)2016﹣2023年中阿两国的贸易特征,可以从销售方向、产业类型等方面考虑。中阿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从贸易政策、交通等方面考虑。【解答】解:(1)据材料可知,阿根廷具有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为农业和矿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和亚热带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农产品产量丰富。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矿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矿产资源的储量较大,开采能力较强;相比之下,阿根廷在工业制成品的生产方面相对薄弱,缺乏高端技术和产业体系,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较弱,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农矿产品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2)据图可知,中阿两国的贸易总体贸易额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时间阿根廷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为中阿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阿根廷方面,应加强产业升级,提高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减少对初级农矿产品的依赖,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中国方面,可加大对阿根廷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技术支持,促进阿根廷的产业发展。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矿业领域的合作,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双方在贸易政策、通关便利化等方面的沟通与协调,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拓展新的贸易领域,如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实现贸易结构的多元化。故答案为:(1)阿根廷气候条件优越,地形多样,农副产品产量高;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开采能力较强;阿根廷在工业制成品的生产方面相对薄弱,缺乏高端技术和产业体系,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较弱;中国对农矿产品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2)特征:总体贸易额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时间阿根廷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状态。合理化建议:阿根廷应加强产业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对初级农矿产品的依赖;中国可加大对阿根廷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技术支持,促进阿根廷的产业发展;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矿业领域的合作,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双方沟通与协调,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拓展新的贸易领域,实现贸易结构的多元化。【点评】本题以拉美地区的阿根廷图文材料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阿根廷自然环境特征、中国与阿根廷的国际贸易特征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19.(2025•延庆区模拟)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西辽河属辽河干流,92%以上的流域面积位于内蒙古,为季节性河流。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年均降水量约375mm,位于我国东北黄金玉米产区西部边缘。图为西辽河流域位置及区域简图。西辽河平原近60年降水距平(mm)变化年份19511959196719751983199119992007降水距(mm)4635302150﹣12﹣23(1)依据表格数据,绘制西辽河流域近60年来降水距平示意图,说明降水变化及其对西辽河径流量的影响。为缓解西辽河平原水资源供需矛盾,内蒙古自治区制定“节水”、“造水”、“补水”等措施。(2)说明这些具体措施对推进区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作用。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西辽河流域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产业将继续面临市场需求增加、土壤退化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3)针对西辽河流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分析】(1)绘制西辽河流域近60年来降水距平示意图从图表中的年份、降水距平入手。降水变化及其对西辽河径流量的影响从气候、蒸发等角度分析。(2)这些具体措施对推进区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作用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水资源总量等角度分析。(3)西辽河流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的合理性从气候、地形、土壤、专业化程度等方面分析。西辽河流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的不合理性从水资源、土壤污染、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解答】(1)如图,以年份为横坐标,降水距平值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格中的降水距平值,在相应年份的纵坐标位置上描点,然后用折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对西辽河径流量的影响:由表格信息可知,西辽河流域近60年来降水量总体在减少。西辽河为季节性河流,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降水总体减少,气候变干,蒸发旺盛,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断流时间提前、断流期延长。(2)联系已学可知,“节水”措施的作用:通过推广节水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农业节水灌溉方式,以及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旱作作物、减少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造水”措施的作用: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提高污水再生与转化和再生水利用能力,增加水资源的总量;植树种草、增加绿地,建设生态涵养林,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市的下渗能力,补充地下水,提高区域水资源涵养能力,增加水资源总量。“补水”措施的作用: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增加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区域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维持生态平衡。(3)合理: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黄金玉米产区西部边缘,年平均降水量约375mm”,年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粮食生长;“92%以上的流域面积位于内蒙古”,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地广人稀,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推广机械化生产,实现农业的专业化;西辽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有利于保证粮食产量,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市场需求的增加。不合理:由材料可知,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75mm,气候较为干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会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资源枯竭;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种植面积扩大,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气候变干;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粮食种植会造成环境恶化。故答案为:(1)影响: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导致该区域气候干旱,河流径流量减少,甚至河流断流期延长。(2)“节水”措施的作用:现代化喷灌、滴灌技术;推广旱作作物减少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造水”措施的作用:提高污水再生与转化和再生水利用能力,增加水资源的量,建设生态涵养林和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区域水资源涵养能力。“补水”措施的作用:区域外调水,增加区域水资源总量。(3)合理:光热充足利于粮食生长;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实现农业专业化;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对保证粮食产量,有利于粮食安全。不合理:降水不足,种植玉米需要大量水源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资源枯竭;化肥农药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脆弱区,粮食种植会造成环境恶化。【点评】本题以西辽河降水变化及农业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降水的变化及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解决水资源的措施及玉米种植等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20.(2025•高邮市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锂电池的广泛应用,锂成为能源转型中的关键矿产。全球锂矿集中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构成的“锂三角”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企业加大了对拉美锂矿的投资。材料二:我国昆仑山断裂带的热泉水中富含锂元素,发育于昆仑山的那梭格勒河是柴达木盆地的第一大河,受地形的影响,那棱格勒河下游向北推移,汇入东台吉乃尔河,并最终汇入东台吉乃尔湖、一里坪等盐湖,形成我国卤水型锂矿集中分布区。材料三:图为柴达木盆地那梭格勒河流域。表为2011、2020年中国锂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及其占全球比重表。类别储量(万吨)生产量(万吨)消费量(万吨)2011年数量18632.203.682020年数量7187.45202020年占全球比重6.3%17%53%(1)指出东台吉乃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2)描述东台吉乃尔盐湖卤水型锂矿的形成过程。(3)分析我国锂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4)简述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对我国的意义。【分析】(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2)东台吉乃尔盐湖卤水型锂矿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气候等方面分析。(3)我国锂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主要从储量、市场、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4)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对我国的意义主要从市场、能源安全、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结合材料,那棱格勒河下游向北推移,汇入东台吉乃尔河,东台吉乃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是河流水;由图可知,河流北部与冲积扇相连相连,冲积扇前缘溢出的地下水补给河流;结合东台吉乃尔河所处的区域,夏季高山冰雪融水量增大,汇入河流,成为主要补给水源;另外,附近山地降水也补给河流。(2)根据材料“我国昆仑山断裂带的热泉水中富含锂元素”可知,受内力作用影响,岩层断裂,锂元素裸露,岩层裂隙处汇集水源,地下水水溶解锂元素,溶解了锂元素的地下水溢出地表,随着洪水河汇入那棱格勒河,将锂元素搬运迁移至东台吉乃尔盐湖;东台吉乃尔盐湖为内流湖,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锂元素逐渐积累,形成卤水型锂矿。(3)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锂矿国内储量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国内生产的锂矿难以满足自身需求,自给率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对锂的需求急剧增加,消费量快速增长。消费量持续上升且大于国内生产量,使得我国需要大量进口锂矿,对外依存度高。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一旦相关出口国政策调整或贸易环境变化,就会对我国锂供应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供应安全风险较高。(4)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缓解我国锂矿资源紧张状况,从而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通过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可以减少国内锂矿资源的开采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保障国家环境安全;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通过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锂矿资源供应市场,可以保障国家的战略储备,确保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资源短缺情况下,国家能够有足够的资源应对各种挑战;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带动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故答案为:(1)那棱格勒河的河水;冲积扇前缘溢出的地下水;附近山脉的冰雪融水;山地降水。(2)富含锂元素的热泉沿断裂带涌出;随着洪水河汇入那棱格勒河,河水最终汇集于盐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形成东台吉乃尔盐湖卤水型锂矿。(3)国内储量少,自给率低;经济发展迅速,消费量快速增长;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4)满足我国对锂矿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缓解我国锂矿资源紧张状况;带动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开辟国际锂矿进口新渠道,保障我国资源安全;锂矿开发对环境破坏大,减少国内开发,利于保护我国环境。【点评】本题以柴达木盆地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陆地水体补给、盐湖卤水型锂矿、资源安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21.(2024•江苏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刘家峡到河口)自上而下由峡谷段、库区段和平原段三部分组成,其河道湿地位于水陆交错地带,其中漫滩湿地是其重要构成部分。材料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以来,黄河上游刘家峡(1969年)、龙羊峡(1986年)、李家峡(1991年)等水电站陆续建设运营,发挥了防洪、供水、发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EPS再生料在医疗行业中的环保效益与挑战
- 2024年机械工程师考试成就展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工程玻璃楼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工业洗涤设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层流工作台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小浮船数据监测报告
- 2024年电气工程师备考计划试题及答案
- 关键技巧梳理Adobe中国考试知识试题及答案
- 现代化纺织机械的应用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客车轴箱冲洗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墙面油漆工程的详细施工工序
-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通用课件
- 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
- 人工晶体脱位查房
- 投产申请书完整版本
- 春季过敏性疾病预防
- 煤矿一通三防知识培训课件
- 电磁波简介完
- 国家开放大学《广告学概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焦化厂培训课件讲解
- 毕业论文建筑消防系统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