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练习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练习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练习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练习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练习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竟既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古代西亚、1.运用历史地图等明确西亚、非洲文明的时空分布情况,

非洲文化,理解文化的概括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特点,并从地理

多样性。环境、政治、宗教等多角度分析这些文明特殊性形成的原

2.认识西亚、非洲各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国、各地区、各民族对2.通过对西亚、非洲文明多样性的学习,体会世界文化多

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元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动了

的贡献。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事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古代西亚文化

L区域: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

地区之一。

2.成就

(1)文字: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书吏用削尖的芦苇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画,线条笔直,形同楔形

(2)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

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和艺术

①苏美尔人: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

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①时期: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②内容: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功德。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

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以及租赁、借贷、债务、

奴隶地位等方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③价值: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西

回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知识点二古代埃及文化

1.区域: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2.成就

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

文字

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①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②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文学

③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④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①特点: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建筑

②表现:豪华的陵墓,丰厚的随葬品;修建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

乙木

敬畏

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科技又称为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

②在数学、医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知识点三阿拉伯文化

1.形成

(1)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

广大地区。

(2)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

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成就

①在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

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十”

文学②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

高尔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等地的民间传说,在中国和西欧有广泛影响

①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里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并非阿拉伯人发明

科学②天文: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

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③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

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3.地位: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观点聚焦辨正误

1.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

地区。(J)

2.楔形文字由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是迄今

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J)

3.古代印度人发明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创造出丰富的文学作品。(X)

4.《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X)

5.人首飞牛是古代波斯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X)

6.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古代印度。(J)

7.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J)

8.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以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明显的地区性特

征。(V)

情境再现挖教材

❶阅读教材P15图片“用楔形文字书写的信件”,该文字有何地位?发展趋势如

何?

提示上面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它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简化。

❷从苏美尔文明起,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撰法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

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摘自教材P16)《汉谟拉比法典》有什么史学价

值?

提示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两河

流域历史的重要史料。

❸阅读教材P16“学思之窗”:为什么汉谟拉比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提示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❹那尔迈调色板是古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见教材P17)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在地位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提示它们都是研究当地历史的重要资料。

❺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

征。(摘自教材P19)请举例说明。

提示西非人能够制造青铜人像和工具。东非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

区和中国有贸易往来。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的传统文化,如大津巴布

韦遗址。

概念拓展再深化

悬诗

指阿拉伯古典诗歌集,是前伊斯兰时期的七篇(一说十篇)长诗的总称。出现于阿

拉伯文学的蒙昧时期,是六七世纪早期阿拉伯诗歌的代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

时期的社会面貌,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阿拉伯世界是妇孺皆知的

名篇。

考什么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主题一古代西亚和北非的文化

命题探究

任务fl古代西亚文化的特征

史料一为了实现扬善惩恶的目的,那里的人们发明了“替罪羊”的仪式。起初,

苏美尔人制造了代表自身的小石像放在神殿墙边,以表示对神的虔诚,因为石像

可以日夜站立在神的面前顶礼膜拜。...两河流域的不同王朝都实行宗教宽容政

策,这反映了古代这一地区不同民族先后更替,各城邦国家轮番称王这样一种历

史事实。

——摘编自陈启能《文明理论》

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两河流域宗教文化的特点。

提示扬善惩恶;宗教宽容。

史料二苏美尔文明时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权对各种宗教信仰都不加以

干涉,巴比伦人主导两河流域地区后,也继承了苏美尔人的宗教宽容传统,并不

排斥异族的神。

——摘编自王健、罗爱玲《多彩而开放的

古代西亚文明》

思考(2)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古代西亚文化的历史特征。

提示多神崇拜,开放包容的特征。

任务同古代埃及文化的特征

史料古埃及人重视来世甚于今世。古埃及人宁愿不惜一切代价,用优质石材建

筑高大的陵墓或壮丽的神庙,而用粗制的泥豉和木料建筑宫殿、居室。他们把尸

体制成木乃伊,还有一系列的魔术仪式和丧葬制度相配合,以保证死者在“永

恒”世界中的美好前景。古埃及的文学包括了神话、传记、教谕、散文、诗歌、

戏剧等丰富多样的体裁,几乎都充斥着宗教的意识或内容。古埃及的知名建筑,

无论是吉萨的金字塔,或者卡尔纳克神庙、哈特谢普苏特的葬祭庙,都附属于宗

教活动,具有雄伟、宏大、壮丽、神秘的特点。

——摘编自刘文鹏、令狐若明《论古埃及

文明的特性》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提示宗教对古埃及社会影响非常大,导致了金字塔、木乃伊文化、宗教文学的

产生,并影响了哲学、建筑、医学、科技等的发展。

素养提升>---------

1.历史解释一古代西亚文化中的价值观

⑴虔诚敬畏。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人们多对太阳、月亮、雨水、雷电等都赋

予敬仰和崇拜,都相信世间充满了善神和恶鬼。善神显形为带翅膀的公牛和狮子,

被装饰在宫廷的大门两侧。如亚述帝国守护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⑵公正仁爱。《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称法典条文是“公正的法律裁决”,结语

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体现出“使强不凌弱”的公

正仁爱思想。

(3)开放包容。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它流行数千年,阿卡

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使用这种文字记录他们的历史,书写各种文

书。苏美尔文明时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权对各种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

2.历史解释——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1)融合东、西方君主制的典型的专制主义。

法老作为古埃及专制主义统治的君主,具有法律、行政和财政等方面的无限权力,

实行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一人的绝对统治。金字塔足以象征专制主义统治的绝

对权力。

(2)浓厚的宗教意识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

古代埃及是古代世界中,宗教意识最强烈、最浓厚的文明国家。宗教不仅干预国

家政治和经济生活,而且影响了文化的发展,甚至渗透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

(3)固有的文化传统与兼收并蓄的文明。

尼罗河流域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古埃及国家的统一和长期延续,古埃及人以其

丰富的资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同时,

象形文字使埃及的文明向近东地区和非洲以及地中海沿岸传播。埃及的莎草纸也

在埃及文明向外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主题二阿拉伯文化的特色及影响

命题探究*---------

任务u阿拉伯文化的特征

史料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囊括了南亚次大陆西北部、波斯、两河

流域、叙利亚与埃及等古文明的核心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帝国境内除阿

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等,其文化传统各有特色,

各民族相互接触和影响,各种文化由此而得以交流和融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绚

丽多彩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思考根据史料分析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提示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

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具有开放性、

包容性、多元性等特点。

任务因阿拉伯对欧洲社会演进的影响

史料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

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

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

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

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

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

“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

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演进的影响。

提示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

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

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

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素养提升►---------

1.历史解释——阿拉伯文化的特色

⑴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强调精神的作用,因此,历任哈里发对文化

十分重视,尤其是对于先进文化,阿拉伯人在扩张和经商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各

地区文化的传播及保存。

⑵具有多民族的文化特征。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集合体,阿拉伯人、印

度人、埃及人、西班牙人、波斯人、叙利亚人在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中,逐渐融

合渗透,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因此,阿拉伯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

西方文化的气质,是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⑶彰显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特征。在征服埃及、叙利亚、波斯等文明起源较早

的地区后,阿拉伯人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在吸收的基础上创造

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2.历史解释——阿拉伯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

分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认真研究,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

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主要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古代希腊、古代罗

马的文化成就。

(2)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

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阿拉伯人把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译成阿

拉伯文,还翻译了柏拉图以及阿基米德等多人的作品。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

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囱眄素养达标随堂反馈

1.(2022.江苏南京高二测试)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

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其中尤其以萨尔贡二世在

杜尔—沙鲁金城内修建的皇宫最为辉煌,“人首飞牛”是该

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如图)。其是人头、狮身、

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这一雕像的寓意是()

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

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

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

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首飞牛”是守护神兽,其守护的是王宫,是一种王权

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亚述王朝是否从事农耕,B

项错误;材料与“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无关,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渔猎生活,

D项错误。

2.(2022.江苏海门中学高二期末)《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儿子打他的父亲,

应砍掉他的手。父亲无力偿还债务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奴隶,也可以将自己的

家庭成员送给债主抵债,父亲有权力但没有义务去赎回这些家人。由此可见,古

代两河流域地区()

A.家庭父权拥有绝对的权威

B.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C.法律的审判相对公平公正

D.通过法典保护成年男子的权益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极力维护父权家长制,说明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家庭父权拥有绝对的权威,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家

庭父权,未体现“债务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法律

的审判,排除C项;成年男子既包括奴隶主也包括奴隶,而《汉谟拉比法典》

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排除D项。

3.(2022.广东高州长坡中学高二测试)作为埃及最大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给人的

感觉就是夸张,且不说塔门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连多柱式大厅中的

134根圆柱子,每根“盛开”的莲花大圆柱顶可以站立100余人。这说明()

A.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

B.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C.古埃及人以此宣扬来世说

D.豪华的陵墓建筑备受欢迎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作为埃及最大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给人的感觉就是夸张……”

可知,古埃及通过宏伟的神庙建筑加强神学统治,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神庙势

力强大,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来世说”及“陵墓建筑”,C、D项错误。

4.(2022.重庆市二。三中学高二诊断)央视频道的《世界历史》是一部跨越国度、

跨越时空、跨越民族,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其中第6、7集

《古代埃及文明》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埃及历史。下面说法不可能出现在该纪

录片中的是()

A.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了统一

B.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

C.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D.留下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答案D

解析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D项错误,符

合题意;A、B、C项均是关于古代埃及文化的描述,不符合题意。

5.(2022.山东烟台二中高二测试)吴于麾、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

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

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

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融合与吸收B.交流与改造

C.模仿与超越D.传承与复兴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且不分宗

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将这些文化发扬光大,使其熠熠生辉,这体现

了阿拉伯文化融合与吸收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阿拉伯对异域文化的改

造,B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阿拉伯对异域文化的模仿与超越,C项错误;材料

未体现阿拉伯对异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D项错误。

6.(2022.山东郭城一中高二模拟)阿拉伯人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

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

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

阿拉伯天文学家。这说明()

A.阿拉伯人创立了近代的自然科学

B.阿拉伯文化是近代天文学的渊源之一

C.阿拉伯人将科学进行了学科分类

D.阿拉伯文化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化

答案B

解析题干中主要阐述了中古时期阿拉伯人的科学成就及其对后世天文学的重

大影响,说明阿拉伯文化是近代天文学的渊源之一,B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是

在16—17世纪兴起的,A项错误;题干中虽然涉及阿拉伯人取得的科学成就的

领域,但不能因此得出是阿拉伯人将科学进行了学科分类,C项错误;题干中强

调阿拉伯人在科学的某些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但不能因此得出“阿拉伯

文化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化”的结论,D项错误。

学业质量课后评估

题组1古代西亚文化

1.(2022.湖南长郡中学高二模拟)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

上最早的文字。其产生后不断发展变化,下图表现了该文字中“吃”“大麦”和

“鱼”的书写形式的变化。该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公元前650年

吃大麦鱼

A.由大到小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D.由图画到符号

答案B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楔形文字的演变看,其书写形式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

化,故选B项;大小变化不是演变的总趋势,排除A项;图示内容主要体现了

由繁到简,C、D项中的特点不能体现,排除。

2.(2022.江西上饶中学高二期中)史诗《吉尔伽美什》将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描绘

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进行残暴统治,致使民怨四起,人们便向神灵哭诉,于是

神灵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

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材料可以用来反映()

A.尼罗河流域文学发达

B.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

C.亚述帝国的王权崇拜

D.伊斯兰教的重要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文学瑰宝,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状况,因此材料可以反映两河流域的

文明程度,故选B项。

3.(2022.广东茂名高二期末)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

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

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

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两河流域的人们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古代巴比伦是当时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两河流域的人们编撰农书、开凿运河、管理灌溉等活动,说明

两河流域的人们比较重视农业发展,故选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楔形文字方面

的信息,排除B项;原始农业是古代各地先民共同创造的,不是苏美尔人始创,

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古代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古代巴比伦是

当时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的结论,排除D项。

4.(2021.山东德州高二期中)作为美索不达米亚法系的代表,《汉谟拉比法典》提

到了两个法律阶层——人和既非“人”也非“奴隶”的人,前者侵犯后者的处罚

较轻,后者侵犯前者的处罚较重。由此可知,该法典()

A.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实用价值

B.摆脱了宗教因素的影响

C.加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D.体现了刑法的残忍与严苛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律中提到两个法律阶层,两者法律地位差别极大,这

有利于加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故选C项。

题组2古代埃及文化

5.(2022.山东夏津一中高二质检)右图所示为出土于

3000余年前的莎草纸画。此文物可用于研究()

A.古代西亚的文字艺术

B.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

C.阿拉伯人的神话文学

D.古代埃及的社会生活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草纸由古代埃及人发明,画中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

因而此文物可用于研究古代埃及的社会生活,故选D项;古代西亚、印度、阿

拉伯与题干中莎草纸发明地不符,排除A、B、C项。

6.(2022.辽宁六校高二期中)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

在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是()

A.创造了古老的文字,文学作品中都有神话故事

B.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体现对来世的渴望

C.依据河水涨落制定了历法,指导农业生产

D.都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法律成就

答案A

解析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都创造了古老文字,即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且文学

作品中都有神话故事,故选A项;古代西亚文化中没有对来世的渴望,排除B

项;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的是古代埃及文化,排除C项;古

代埃及没有出现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法律,排除D项。

7.埃及是一本厚重却有趣的历史书,这本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

故、神秘宝藏、自然探索……走进古代埃及的世界,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

()

A.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

B.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C.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D.提倡改革的法家思想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走进古代埃及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属于古埃

及,故B正确;楔形文字属于古代西亚,种姓制度属于印度,法家思想属于中

国,故A、C、D三项排除。

题组3阿拉伯文化

8.(2022.天津静海区高二模拟)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

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

走廊”。材料表明()

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答案B

解析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文化“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意在说明阿拉伯文

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故选B项;欧洲文明不是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排除A项;“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的说法表述错误,排除C项;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在材料中虽有涉及,但不是材料主旨,排

除D项。

9.(2021.山东肥城高二期中)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

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客观

原因是()

A.东西方交流的加深

B.阿拉伯人勤奋善学

C.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D.阿拉伯帝国的强大

答案C

解析阿拉伯帝国位于亚欧非三洲交汇地带,是古代东西方商道的必经之地,这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使者提供了客观条件,故选C项;“东西

方交流的加深”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A项;“阿拉伯人的勤奋善学”是主

观因素,不是客观条件,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强大”主要涉及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与其充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没有必然

联系,排除D项。

10.(2022.河北大名一中高二模拟)公元9世纪时,巴格达以有百余家书商而自豪。

据记载,一位医生谢绝了苏丹的迁居邀请,因为搬运他的藏书需要400只骆驼。

一批王公在10世纪时,其藏书之多,可以与欧洲所有图书馆中发现的总和匹敌。

据此可知()

A.阿拉伯精英阶层垄断了文化资源

B.阿拉伯人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