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遨游(do)步履(1U)迟第(dun)舷窗(xidn)

B.闲暇(xia)停泪(bo)羸弱(lei)冷持(jin)

C.炽热(chi)轮廓(kud)胆族(que)凸现(tu)

D.俯瞰(kan)褐色(he)拍摄(she)告罄(qing)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B.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C.(他们)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蓬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D.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4.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有时如漫天大雨,;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

①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

②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

③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

A.③①②B.①③②C.②①③D.①②③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前几年的食盐抢购事件,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去掉“使”)

B.本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在“防静电”后面加上“的

作用”)

C.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改为“我们不可掉以轻

心,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

D.为了杜绝酒驾行为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强了巡查的力度。(去掉“不”)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蛟龙号”深潜器的科研人员们犀植蟠思,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终于让“蛟龙号”成功下

潜到深海。

B.在深海探测任务中,“蛟龙号”的船员们默契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他们的表现可圉可息。

C.当“蛟龙号”从海面下缓缓升起时,人们看到它那崭新的外壳,不禁对我国的深海探测技术刮目相

看。

D.面对深海的神秘未知,“蛟龙号”的科研团队勇往直前,他们的探索精神例不可当,令人敬佩。

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主要承担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七号火箭的发射任务。

②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建设也给海南国际旅游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③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位于海南省文昌市。

④它的建成填补了我国低纬度发射的市场空白,为参与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竞争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A.③①④②B.①②④③C.③④①②D.①②③④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凸、凹、卯、卯、曲”都是五。

B.“鼠目寸光、德隆望尊、朝花夕拾、人情练达、巧妙绝伦”都是主谓短语。

C.“我们在事业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决不能骄傲自满。”该句关联词使用正确。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火越烧越烈,与家人难通音信的现状。“此句主语是“烽火、

家书”。

9.下列六个句子分成四组,全能体现活板“活”的特点的一组是()

①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己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③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④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⑤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⑥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10.根据语境,下列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尚未盛为之”和“己后典籍皆为板本”中“为"意思相同,“一板已自布字”和“其印自落”

的“自”意思不同。

B.“药稍错”中“稍”是刚刚、稍微的意思,表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C.”则字平如砥”中“砥”意为磨刀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字印的平整性,体现排版技术的精妙。

D.“瞬息可就”和“瞬息可成”中都有“瞬息”,都是为了表现活板的使用便捷和效率之高。

11.古诗文默写。

(1)可怜夜半虚前席,o(李商隐《贾生》)

(2),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3),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表达担忧唐王

朝的命运的诗句是:,。

1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日子一页一页地被撕去,散乱地布满房间,像秋天里的落叶。生命是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植物,难道

从一开始,迎接的就是yi无反顾的凋零?日子,,,,o即

使岁月把日子砍伐成一株轰隆倒塌的大树,但也会有泥土下斩不断、挖不绝的根系,会重新繁zhi

出新的苗圃来;还会有顽强的种子,用它们独特的旅行方式,走遍世界,去繁衍成理想的部落、美的风景。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繁zhi

②yi无反顾

③苗唾I(A.bii,B.pu)

④酝酿(A.nidng,B.liang)

(2)文段横线处应填上的句子正确的语序是

①把乳白的芽儿拱出土层

②把嫩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张开

③把果实酝酿成希望的彩色,甜柔的收成

④把花朵一枝一枝地释放出香味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3.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综合性学习中,班级将就“手机的使用”开展探究活动。请你根据

这次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并根据探究主题阐明探究目的。

(2)请你根据你所确定的探究主题写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三个问题。

(3)请你用排比句就正确利用手机向同学发出倡议。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己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

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

炀之,药稍常,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

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

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

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

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持旗火炀之

③一板已自布字

④用迄再火令药错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②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乙】

(毕昇)活字之法,斯其权舆。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碎。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故王祯《农书》

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

法,则质柔易损,更为费日损工矣。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

(选自[清]金简《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有删改)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然泥字既不精整/其人舍然大喜

B.易以木版/不以木为之者

C.更为费日损工矣/即更刮目相待

D.更为费目损工矣/吾目三省吾身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

(5)请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传播、交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甲][乙】两文展现了

①:由唐代的②到宋代毕昇的泥活字印刷,再到元代王祯记载的

③,明代陆深记载的铅活字印刷。到了清代,金简奉旨勘印《四库全书》,要“变通以新

意”。

(6)【甲]【乙】两文的主题有什么相似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子爷与老雪狼

郭雪波

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

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

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我就往海

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的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首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

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

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沙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从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

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显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

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了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等着鱼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

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

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老狼一痫一摘的,

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一一当年被

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

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嗥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

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

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在天海子边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天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

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

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嗥两声,便钻回穴内。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嗥。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嗥,他放心

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

T,准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不松手。大

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趣起,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

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硬、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

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

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⑩忽儿一一嗯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催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他麻木的四肢已不太听使唤。

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

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

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

⑫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

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1)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第⑤段插叙海子爷和老雪狼之间的那些往事有什么作用?

(3)文章画线处两次描写老雪狼救海子爷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你认同哪一

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16.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3)书写工整规范。

第六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6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遨游(do)步履(1U)迟钝(dun)舷窗(xian)

B.闲暇(xia)停泡(bo)赢弱(lei)将持(jin)

C.炽热(chi)轮廓(kud)胆怯(que)门现(tu)

D.俯瞰(kan)褐色(he)拍摄(she)告罄(qing)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

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胆怯”的“怯”应读作“q论”。

故选:Co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B.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C.(他们)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蓬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D.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

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帐蓬”的“蓬”应为“篷工

故选:Co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

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解答】D项省略号和“等”去掉一个,

故选:D。

4.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有时如漫天大雨,;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

①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

②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

③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

A.③①②B.①③②C.②①③D.①②③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及形式表达的需要辨析作答。

【解答】风之飘洒与②句的“流转”相对应,第一空中可填②;

①中“淋浴”一词可与“漫天大雨”相对应;

③“浅吟轻蹈”是隐者的特点。

故选:Co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前几年的食盐抢购事件,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去掉“使”)

B.本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在“防静电”后面加上“的

作用”)

C.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改为“我们不可掉以轻

心,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

D.为了杜绝酒驾行为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强了巡查的力度。(去掉“不”)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

舌L、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

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句子语序不当,应将“认真研究”和“仔细调查”互换位置。

故选:Co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蛟龙号”深潜器的科研人员们弹精罩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终于让“蛟龙号”成功下

潜到深海。

B.在深海探测任务中,“蛟龙号”的船员们默契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

C.当“蛟龙号”从海面下缓缓升起时,人们看到它那崭新的外壳,不禁对我国的深海探测技术即耳理

看。

D.面对深海的神秘未知,“蛟龙号”的科研团队勇往直前,他们的探索精神等不可当,令人敬佩。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

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

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锐不可当: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在此形容科学家由探索精神,

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D。

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主要承担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七号火箭的发射任务。

②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建设也给海南国际旅游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③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位于海南省文昌市。

④它的建成填补了我国低纬度发射的市场空白,为参与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竞争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A.③①④②B.①②④③C.③④①②D.①②③④

【答案】A

【分析】整个排序题可以先把握基本内容,然后初步分层归类,再进行连缀排序,最后检查调整,确定

顺序。排除法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办法。

【解答】首先阅读这几句话,明确这个语段介绍的是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因为①④句开头有代词“它”,

所以是不能作为首句出现的,因此排除BD选项;③句介绍的是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地位和位置,可以

作为首句;①据介绍的是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基本功能,④句则介绍了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价值意义,

而②句中有“也”,所以可以放在结尾。排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Ao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凸、凹、卯、卯、曲”都是五。

B.“鼠目寸光、德隆望尊、朝花夕拾、人情练达、巧妙绝伦”都是主谓短语。

C.“我们在事业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决不能骄傲自满。”该句关联词使用正确。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火越烧越烈,与家人难通音信的现状。“此句主语是“烽火、

家书”。

【答案】D

【分析】本题要结合短语、关联词语、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区分短语类

型、熟悉关联词语的搭配情况,能正确划分句子成分。

【解答】A.“困”不是五画;

B.“德隆望尊”是并列短语,“巧妙绝伦”是后补短语;

C.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即使”与“但”不能搭配,应当与“也”搭配;

D.表述正确。

故选:D。

9.下列六个句子分成四组,全能体现活板“活”的特点的一组是()

①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③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④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⑤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⑥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解答】①句意: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该句意

在说明雕版印刷的发展,不能体现活板“活”的特点;

②句意: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能体现活板“活”的特点一一一

取用灵活;

③句意: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

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己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

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该句点明活版印刷速度之快,能体现出活板“活”的特点一一印刷灵活;

④句意: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

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

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该句点明

活版印刷字体种类多样,使用方便,能体现出活板“活”的特点一一字印数目灵活;

⑤句意: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该句点明

活版印刷使用方便,简便卫生,能体现出活板“活”的特点一一拆板灵活;

⑥句意: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该句点明活版字模的下落以及

珍贵程度,并不能体现出活板“活”的特点。

故选:Bo

10.根据语境,下列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尚未盛为之”和“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中“为"意思相同,“一板已自布字”和“其印自落”

的“自”意思不同。

B.“药稍错”中“稍”是刚刚、稍微的意思,表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C.”则字平如砥”中“砥”意为磨刀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字印的平整性,体现排版技术的精妙。

D.“瞬息可就”和“瞬息可成”中都有“瞬息”,都是为了表现活板的使用便捷和效率之高。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解答】A.有误。“一板已自布字”中“自"意思是另外;“其印自落”中“自”意思是自然。

BCD.正确。

故选:Ao

11.古诗文默写。

(1)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3)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表达担忧唐王

朝的命运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不问苍生问鬼神

(2)黄梅时节家家雨

(3)莫言下岭便无难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意“隔”的书写)

1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日子一页一页地被撕去,散乱地布满房间,像秋天里的落叶。生命是一棵扎根在大地上的植物,难道

从一开始,迎接的就是yi无反顾的凋零?日子,,,,»即

使岁月把日子砍伐成一株轰隆倒塌的大树,但也会有泥土下斩不断、挖不绝的根系,会重新繁zhi

出新的苗圃来;还会有顽强的种子,用它们独特的旅行方式,走遍世界,去繁衍成理想的部落、美的风景。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繁zhi殖

②Yi义无反顾

③苗明(A.bu,B.pu)B

④酝酿(A.nidng,B.liang)A

(2)文段横线处应填上的句子正确的语序是D

①把乳白的芽儿拱出土层

②把嫩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张开

③把果实酝酿成希望的彩色,甜柔的收成

④把花朵一枝一枝地释放出香味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答案】(1)①殖;②义;

③B

@A

(2)D

【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和易误读常见字。

①“繁zhi”写作“繁殖”。

②"yi无反顾”写作“义无反顾”。

③“苗圃”中的“圃”应读作“pti”。

故选:B=

④“酝酿”中的“酿”应读作“niang”。

故选:Ao

(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这是一个描写性的与短,按照时间顺序,先写芽、叶,再写花、果,即:①②④③。

故选:D。

【解答】答案:

(1)①殖;②义;

③B

@A

(2)D

13.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综合性学习中,班级将就“手机的使用”开展探究活动。请你根据

这次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并根据探究主题阐明探究目的。

(2)请你根据你所确定的探究主题写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三个问题。

(3)请你用排比句就正确利用手机向同学发出倡议。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要结合材料的内容来完成。设计探究主题时,要结合所给出的信息来确定,并且有可操作

性,目的性也要强;发现问题时要结合探究的主题来,问题要具有普遍性;在发倡议时,要能引起同学

们的注意,并且要围绕着主要观点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本题要结合“手机的使用”来

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1)我们在确定探究主题时要结合“手机的使用”来完成,探究主题不能太大,要让学生们能

够完成;还要以“发表观点”“谈看法”为主;根据所确定的主题,来分析其目的即可。

(2)结合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即可;注意问题必须是大多数学生存在

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3)结合发现的问题,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要注意:倡议的内容必须围绕着“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来,

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肯定,得看使用手机的目的是什么;要有称呼;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1)示例:①主题:对初中生使用手机的看法;②目的: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帮助学习。

(2)示例:①大多数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和同学、朋友聊QQ、聊微信;②一部分初中生使用手机

是为了玩游戏;③一部分初中生使用手机是为了看电视消磨时间。

(3)示例:同学们,为了学习查资料,我们可以用手机;为了亲情不疏远,我们不要玩手机;为了视

力得保护,熄灯不能碰手机。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己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

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

炀之,药稍错,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

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

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

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

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和纸灰之类冒之混合

②持胡火炀之靠近

③一板已目布字另外

④用迄再火令药常完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②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乙】

(毕昇)活字之法,斯其权舆。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碎。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故王祯《农书》

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

法,则质柔易损,更为费日损工矣。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

(选自[清]金简《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有删改)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您泥字既不精整/其人舍您大喜

B.易以木版/不以木为之者

C.更为费日损工矣/即更刮目相待

D.更为费且损工矣/吾耳三省吾身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

(5)请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传播、交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甲][乙】两文展现了①印

刷术的发展历史:由唐代的②刻板印刷到宋代毕昇的泥活字印刷,再到元代王祯记载的③木活

字印刷,明代陆深记载的铅活字印刷。到了清代,金简奉旨勘印《四库全书》,要“变通以新意”。

(6)【甲]【乙】两文的主题有什么相似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1)①混合;②靠近;③另外;④完。

(2)①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②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3)B

(4)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

(5)①印刷术的发展历史;②刻板印刷;③木活字印刷。

(6)两文都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现代社会中我们也要不断寻求创新,才能推动社会

的进步。

【分析】参考译文:

【甲】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

板印刷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

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

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

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

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

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

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

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

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

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

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

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毕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被珍藏着。

【乙】活字印刷的方法,是从毕昇开始的。然而泥活字既不精细齐整,又容易破碎。松脂之类的东西也

繁琐累赘,需要大费周折,所以王祯在《农书》中所记载的活字印刷之法,用木活字代替了泥活字。木

活字印刷贮存字印的盘子,设置了转轮,比较快捷,但(木活字印刷)也不够周详完备。到了陆深《金

台纪闻》所记载的铅活字,(字印)质地柔软容易损伤,更是耗费时间损害功效。这本书(所记载的活

字印刷法)参考了旧的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有所变通和更新。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和,混合;

②句意:拿着它靠近火烤它。就,靠近;

③句意: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自,另外;

④句意: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讫,完。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h调、换”,具体

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

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如,像。坚,坚硬。句意: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

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②重点词有:以,用。之,指活板。句意: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

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然:但是/……的样子;

B.以:用/用;

C.更:更加/重新;

D.日:时间/每天。

故选:Bo

(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

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句意为:木活字印刷贮存字印的盘子,设置了转轮,比较快捷,但(木活字印刷)也不够周详完备。

故可断句为: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乙】两文展现了印刷术的发展历史:由唐代的刻板印刷到宋代毕昇

的泥活字印刷,再到元代王祯记载的木活字印刷,明代陆深记载的铅活字印刷。到了清代,金简奉旨勘

印《四库全书》,要“变通以新意”。

(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我们的祖先从未停止过改良印刷术的脚步。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劳

动人民的创新精神。我们现代社会中也要不断寻求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答案:

(1)①混合;②靠近;③另外;④完。

(2)①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

②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3)B

(4)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

(5)①印刷术的发展历史;②刻板印刷;③木活字印刷。

(6)两文都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现代社会中我们也要不断寻求创新,才能推动社会

的进步。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子爷与老雪狼

郭雪波

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

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

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我就往海

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的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首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

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鲁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

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沙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从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

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显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

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了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等着鱼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

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

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老狼一痛一痛的,

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一一当年被

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

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嗥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

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

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在天海子边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天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

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

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嗥两声,便钻回穴内。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嗥。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嗥,他放心

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

T,准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不松手。大

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趣起,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

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硬、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

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

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⑩忽儿一一嗯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催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他麻木的四肢已不太听使唤。

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

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

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

⑫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

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1)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第⑤段插叙海子爷和老雪狼之间的那些往事有什么作用?

(3)文章画线处两次描写老雪狼救海子爷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你认同哪一

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故事讲述的是:坚守在天海子这片苦寒之地的海子爷,一天在海子边钓鱼,不小心落入冰窟窿,

一条老雪狼为了报恩,去救已经掉进冰窟还在挣扎的海子爷,其结果是:老雪狼和海子爷成为一座晶莹

剔透的冰雕,成为荒凉和旷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篇小说是一个爱的故事,表现人与动物之间也有

着超越灵界的友谊和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此题,学生首先要清楚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巧:从分

析人物的描写入手。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

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侧面描

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他人的言行,来间接刻画人物的描写。海子爷是一个倔强、有恻隐之心、坚守故

乡的人。当他的家人劝说他离开这个苦寒之地时,他坚持留下,苦守土地,能看出他的倔强。他在多年

前放掉了老雪狼,并时常拿鱼给它吃,时刻惦记它的生存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海子爷有恻隐之心。从“在

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能看出他对故乡的坚守。

(2)本题考查事件的概括及插叙作用的分析。作答此题,学生首先要清楚插叙的作用:补充人物和事

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

实,主题更突出。

本文段插叙的是海爷子和老雪狼的渊源,补充了多年前海子爷放走了老雪狼的故事,作用是体现了海子

爷的恻隐之心;照应并说明了上文海子爷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回头”“兀自笑了”以及老雪狼蹲在不远

处的原因。同时,为下文老雪狼救海子爷做了铺垫。

(3)本题考查细节描写及其作用的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

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

折跌宕。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