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复习《观点论述》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复习《观点论述》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复习《观点论述》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复习《观点论述》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复习《观点论述》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上历史期末复习

【观点论述+历史小论文】解题指导+专练50题

观点论述n

何为观点

(1)观点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一般能够反映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性或比较性。

(2)对观点的规范性要求:

A.观点要紧密贴合材料的核心主旨;

B.观点要明确,不能似是而非,模糊不清;

C.观点要符合历史认知,不能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D.提取的观点要精炼,表达要准确简练;

E.观点必须是带有评价的陈述句(是句子,而非短语或名词),,不能采用疑问句式、反

问句式、祈使句式(表示要对方做或不做某事、带有祈使语气的句子)和感叹句式等。

F.依据材料,选取的观点要符合唯物史观。

如何提取观点

(1)基本步骤:认真分析材料,划出有效信息-概括材料,提炼主题一得出观点。

第一步,阅读材料,列出事件

阅读材料(材料有文字、表格、图片、词组等)时找出(用笔划出)关键词,即:历史事

件。

A.关注人名、地名、特定名称、专有名词、历史事件、出处等。

B.联系教材,回顾与所学知识的衔接点。

将关键词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第二步,概括大意,提炼观点

在第一步阅读的基础上,找出材料关键句,概括材料大致意思,提炼出观点。

观点常见表述模式:“史实”或“主题”+影响。(如:A是B的什么或A对B起到什么作用)

观点来源途径,可从材料中提取,也可以课本上获取(现成的是专家提炼出来的)

示例1:题中有观点(论点)

找出材料开头给予的核心关键词,加连接词,如(促进、有利于、加快、推动、适应...)

组成观点,即一句肯定式的陈述句。

即:核心关键词+连词+.....

XX推动了/促进/改变/有利于XX

XX是XX

示例2:题中无观点(论点)

阅读材料时注意提示性文字,选取其中与材料关联的核心词,加以情感态度明显的词句,

提炼成观点.

示例3:题中无观点(论点)

材料是文字式的(有时图片式的),信息在图片中,答案在课本上。从材料中找出共同信

息,再联系课本相关知识自拟论题。

观点(论点)=历史事件的影响、认识、见解、看法、感悟、领悟、感想、中心、主题、

启迪、启示、启发、态度、认同等。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提炼观点。

解题思

1.注意看是否是自命题目。历史短文的写作应该和作文一样,不管是不是自命题目,在写作中

一定要把题目写上,如果材料设问没有给出题目,要总体把握,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自

己确定题目。提炼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没有题目,就没有

主题,就不是完整的作文结构。

2.细读材料,明确短文主题。明确主题内涵,从整体上审题看设问及要求。确定考查的知识点、

时间范围。

3.思考如何写作。从哪些角度进行组织,举哪些例子等,注重逻辑(侧重是什么?为什么?还

是怎么样?)。因题而定宗旨的组合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

+怎么样;为什么+怎么样。

4.总结升华(必不可少)。结合短文主题立意和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对文章进

行升华。可以用1—2句话进行表述。(比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等)

5.组织答案、表述成文。一般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

严密,条理清晰”,这里要注意利用历史事件的背景或时间、人物或是影响等来连接历史事件,

史论结合,完整表述。(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能序号化)

解题步骤

第一段:观点部分,简短的一句话(陈述句;观点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第二段:开头写一句总领下文的话,(不会可以省略)史论结合(史实+意义),2-3点

第三段:总结部分,“综上所述、总之、所以……加一句话总结上文(不会总结就把观点搬下

来)

QF每课观点提炼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1)考古发现'文物'化石是研究史前社会'远古人类的重要依据。

(2)劳动促进人类的演化\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1)重视农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2)自然环境对原始社会的发展'原始居民生活影响较大;

(3)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社会发展。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1)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高尚品德是领导者获得人民支持的重要条件。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1)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顺应民心是统治秩序稳定的基本保证。

(3)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如世袭制,分封制)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1)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经济进步;

(2)战争既带来灾难,客观上也促进历史的进步;

(3)杰出人物推动历史进步;

(4)民族交融促进社会发展。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生产力的发展对政治'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强国之路;

(3)杰出人物推动历史进步;

(4)我国劳动人民有勤劳智慧的精神,伟大的创造力。

第7课百家争鸣

(1)思想是时代变革的反映;

(2)生产力发展对思想文化变革有推动作用;

(3)杰出人物推动历史进步;

(4)中华文明延绵不绝,诸子百家思想影响后世深远;

(5)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发展;

(6)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7)教育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如孔子创办私学)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

(2)中华文明具有创新性;

(3)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

(4)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第9课秦一统中国

(1)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

(2)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有利于社会发展,是强国之路;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

(4)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固统治

(5)战争既带来灾难,客观上也促进历史的发展。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1)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

(2)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成由勤俭败由奢、顺应民心是统治秩序稳定的基本保

证。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顺应民心是统治秩序稳定的基本保证,王朝强盛离不开统治者以民为本的措施

(2)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

(3)得民心者得天下,成由勤俭败由奢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1)杰出人物促进历史发展;

(2)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创办太学);

(3)生产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

(4)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社会发展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1)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统治者治理国家要以民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1)民族交融促进社会发展'和平友好的民族关系推动国家的发展(张骞通西域);

(2)中外和平交往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海陆两丝路);

(3)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张骞、班超);

(4)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之路'和平往来之路;

(5)中华文明具有和平性和包容性。

(6)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文明交流促进社会发展,中外和平交往促进双方共同发展(造纸术的传播;佛教的传入);

(2)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3)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4)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和创新性(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西汉麻纸的基础上)'包容性(佛

教传入)。

第16课三国鼎立

(1)战略战术的使用和指挥者的心态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2)三国时期的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和民族交融的趋势。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要以辩证地、历史发展地观点来施行某项制度;(如西晋初年实行分封制)

(2)魏晋时期的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和民族交融的趋势。(北方各族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1)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民族交融促进社会的发展;

(2)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社会发展,是强国之路。

(3)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民族交融、多元一体的历史,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民族交融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流传的魏碑书体);

(2)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祖冲之计算圆周率是在刘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3)科技进步促进文化发展(造纸术影响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

(4)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佛教传入影响石窟雕刻)

厂021

历史论文

什么是历史论文

历史短文类型题目,考查学生准确辨析史料的价值,从图画中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运用

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时代环境等所学知识,组织语言系统表述能力。鉴别史料作者的意图

和目的,辨析和整合史料的有效内容和价值,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历史现象及

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解释。

历史论文的评分标准

1.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评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得5〜6分。

2.观点基本明确,有史有论,且史论结合基本准确合理,但在知识和认识上有少量错误,或条

理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密,得3〜4分。

3.认识片面,有史无论,简单罗列史实,未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述;或有论无史,与史实联系

不密切,得1〜2分。

4.完全离题或观点不正确,不得分;只有题目,没有内容,不得分;只抄写题干中的材料不得

分。

注意:

无与正文相匹配的题目或无题目,扣1分;

若字数少于200字,最多得2分。

补充:

如学生语言富有个性魅力,观点有独到、创新之处,卷面条理、规范,书写工整,可

酌情加1〜2分,但总分不能超过6分。反之,可酌情扣分。

高分历史小论文具备哪些要素?

1.题目:符合要求,突出主题;

2.主题:明确;

3.史实:符合题意,有典型性,无知识性错误,不只是简单罗列。

4.论述:没有照搬试卷原文,契合主题,对应史实,语言精炼、通顺。

5.总结:有概括性,有高度。

6.字:(1)字数符合要求;

(2)字迹工整,书写认真。

历史论文的解题步骤

亮观点(是什么)(观点明确、准确、正确)

陈述句明确表明观点(观点=认识、见解、看法、感悟等),总起段至多两行,太多没必要。

一般格式:A是B的什么或A对B起什么作用

重论证(为什么)(结合材料,多角度论证、列举史实)

要求:史论结合,所选的史实要有正确性、代表性和完整性。有代表性是指所选史实可以涉

及古今中外,完整性并不是要全部叙述,有的历史事件有好几条意义,选定一种符合题干要

求的角度就可以。

论述一般格式:史实+论述(史实的地位、意义、评价等),建议举3-4个例子,可以一两个

详细说,其余的简单说。论述的语言要用学科语言,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空谈史

实,更不要添加太多修饰词,写成散文。(少说废话)

作总结(怎么样)(结尾进行总结)

呼应观点,总结升华。谈感想、启示、认识,可以分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几个层

面,爱党爱国是主旋律,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一般以“综上所述”、

“由此可见''、"所以说"、"因此''结尾。

观点论述+历史论文专项训练

1.根据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事件

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6000年半坡文化

距今约5000多年良渚文化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齐桓公时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船军队到达夷洲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316年西晋灭亡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大陆与台湾最早往来的史实。

(2)选择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制定一个你想要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无数的国学瑰宝,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就是其中之一、它取材典

范,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等,请你围绕节选的“三字经”,结合所学写一篇介绍我国秦汉

时期历史的小短文。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要求(1)题目自拟,史论结合。介绍中至少包括与“三字经”描述相关的人物、史实各六例,

并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2)表述成文,清晰流畅,书写工整,字数200字左右。

3.根据下面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事件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代开启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公元25年东汉建立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220年魏国建立,东汉灭亡

221年蜀国建立

229年吴国建立

266年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吴国建立后加强大陆与台湾联系的具体史事。

(2)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加以阐述或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观点: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割据称雄时期,

但经过长期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秦之后的汉朝继承秦制,并且通过思想上的

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致使东汉后期政治

腐朽黑暗,加之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

280年西晋最终统一中国。结论:由此可见,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统一是潮流,是历史发

展的趋势。

4.请根据下面图片提供的信息,写一篇〈赤壁之战〉的小短文,80字左右。(要求:史实正确,

叙述准确,语句通顺。)

I曹军进军路线]

①普军进军路线:新野一长坂一江陵一乌林一赤壁

②孙权军进军方向:柴桑一樊口一赤壁一乌林一江陵

③曾军败退:赤壁一华容一江陵一褰阳一新野

。柴桑

《赤壁之战形势图》

5.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

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图1曹操图2袁绍图3官渡之战

6.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公元前685到公元前643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建立秦朝。

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490年到499年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

(1)根据材料,按世纪、年代的方式说出秦朝建立的时间。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8.【观点论述】

材料中国古代部分科技成就简表

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西造纸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

汉的普及

华麻沸散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贾《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

思要地位

祖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一千年之久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

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字数在80-120字之间)

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

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

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

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将材料一中缺失的朝代信息补充完整。并写出这段时间内曾经为促进民族交融做出过重

要贡献的一次改革。

(2)依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观点,并就此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清晰,表述

完整。

10.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人物时代背景颁布制度

统一后,原本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

秦始

发展。度。

汉高为了巩固新生政,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灭亡的教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祖训。

诸侯王势力强大和地方豪强两股势力与官府分庭抗颁布推恩令;确立儒学正统地

汉武

礼,朝廷对地方控制较弱,私人铸币,豪强和富商大位;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

贾控制国家命脉。专卖。

北魏因内迁较晚,仍保留鲜卑族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进行改革,颁布改穿汉服、改

孝文方地区困难重重。说汉语、改用汉姓等一系类措

帝施O

请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

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1.农业是天下根本,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大事记(距今约10000年魏晋南北朝)

时期大事

距今约10000年长江中下游先民开始栽培稻

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大量栽培水稻,农业工具以骨相最为典型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战国后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西汉初汉文帝、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西汉汉武帝重视兴修水利,组织人力开挖水渠,治理黄河

西汉出现了楼车,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

东汉初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魏马钧改进制成了灌溉工具翻车

东晋南朝时期水稻由直播变成育秧移栽

北朝时期贾思勰撰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摘编日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例,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选择事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2.请根据以下时空定位示意图及所学知识,撰写历史小短文。

三国(

、220280),北

西朝

汉晋

[266统

_

宋:齐

(1)题目为本单元的单元主题。(2)具体内容包含本单元的知识清单: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的时间,此后短暂统一的和局部统一的王朝,此时三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及对历史进程

的影响;此阶段人口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此时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各自成就一例。(3)史

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

13.【古代科技文化】

材料中国古代史上,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涌现出

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医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

A法.

H利

方H

4天

r率

一^'

<时

一孔子像张仲景

之'

:霍

视xr

>仇tlK

倦M

存Z

«i拉

-1•”

W之

.黎

像祖冲之像《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请围绕“古代科技文化”,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张图片,自拟标题,综合运用材料和中国古

代史知识,写一篇历史人物介绍短文(或作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

文)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分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A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B建立

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东汉建立

公元220年—229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公元280年西晋统一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

(1)阅读材料,A处的时间是年,属于_____世纪期(填早或晚)。B处的王朝

(2)选取材料中有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11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5.【年谱对记录和研究历史人物有重大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嬴政年谱节选

时间大事记

公元前247年即秦王位

公元前230年发起灭六国的战争

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称“始皇帝”

公元前219年南征百越,修灵渠。造阿房宫

公元前215年北击匈奴

公元前213年筑长城,下《焚书令》

公元前212年修直道,坑杀儒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嬴政的功过为例,谈一谈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求:1、标题说

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2、史论结合;3、表述清晰。)

16.历史小论文: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请从“秦皇汉武”中任意挑选一位君王,谈谈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人,并说明理由。(要求:

书写格式正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20-150字之间)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上图,任选中国古代史某一个具体时期,在通史时空构建图上补充三个有内在关联的具

体史事,依此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围绕所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具体史

事展开论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示例】

具体史事:①郡县制;②统一货币;③统一文字

观点:秦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论述: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

政治保障;统一货币,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

济的交流,为国家的统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

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政治和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秦朝推行一系列措施巩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史事和观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孔子像图2都江堰示意图图3张仲景像图4八达岭长城

——整理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

材料二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

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摘自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的文明成就,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看法明

确;观点正确;从材料一中选择至少两项内容,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史部分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影响

汤建立商朝汤任用贤才,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孔子思想被整理成书其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变法新法推行十年之后,秦的国力迅速上升。

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

嬴政统一全国初步奠定中国的版图,使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

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

理清楚。)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事件1:李冰修建都江堰

事件2:嬴政统一全国

观点:杰出历史人物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

(注:以上示例仅供参考,考生不得完全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组合和观点)

20.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的重大事件简表

时间事件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

请选择上述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温馨提示:答案应该由“观点”、“论述”

及“结论”三个部分构成)

21.请以“杰出人物・创新发展”为话题,展开论述。(从改革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角度,

选取三个人物作答。要求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商鞅秦始皇汉武帝张仲景祖冲之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汉历史大事记(部分)

统一中国

建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度量衡

秦朝

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派兵开凿灵渠

秦末农民大起义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实施“推恩令”

汉朝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

张骞出使西域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选择大事记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3.【中华文明的特性】习近平主席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

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史实

最古老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周朝人们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称为“金文”,秦

朝创造了全国通行的统一文字“小篆”,汉代使用更加简化的文字“隶书”,曹魏的

书法家钟繇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

中华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文明

的特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还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从

性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就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希望人们

互助互爱。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

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华文明的五种特性,任选一个特性作

为主题,用合适的史实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主题)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杰出人物与其创新成就

序号人物事迹

1李冰因势利导修筑都江堰建千秋功绩。

2商鞅废井田奖励耕战增强秦国国力。

3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并实行盐铁专卖。

4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根据以上人物和事迹,提炼一个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来展现中国古代不同领

域里的创新发展。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史实无误。

25.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请从以下(一)、(-)题目中任选一道作答,多答不重复计分。

(一)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夏商周三代末代君主往往是暴君,如夏桀统治时期,国力衰弱,

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类似的事件也发生在商朝和西周的末代君主

身上,最后他们的统治都被推翻了。根据材料,围绕夏商周三代的衰亡及经验教训,拟定一

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结合、条理清楚,60-100字左右)

(二)对秦始皇的评价,小红和小华发生了分歧。见下图:

你同意谁的观点?或者你有什么新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0-100字左右)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他们在位时都采取了一系列重

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措施。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开凿灵渠,统一岭南

及东南沿海地区。他确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汉武帝在位期间,取得

漠北战役的胜利,同时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

盐铁官营专卖。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

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温馨提示:可围绕你选取事件

发生的时间、背景、内容及影响等方面去加以阐述或说明)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天人们能见到的成系统的古文字中,距今3000多年前殷商的文字无疑是最早的。其内容

大多与祭祀、田猎、风雨、战争和疾病之类相关,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

况。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小篆。近十年来随着技术的革新,汉字输入法在记录语言时远比英

文输入法要快。未来的大数据时代,汉字还会爆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华觉明《中国三十大发明》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主题观点,并根据以上材料和除材料外的一则史实加以论述。(要求:

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名录入选词节选

都江堰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至今仍控制着岷江的水流,灌

都江堰

溉着成都平原肥沃的农田。

古建筑群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孔子一公元前6至5世纪

曲阜孔庙、孔府和孔林

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小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美杰作,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