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单元B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单元B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单元B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单元B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单元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B卷

—.试题(共14小题)

1.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

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B.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涨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C.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雕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

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D.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沙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

头。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当今的艺术伤便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舞台上扑如迹樗的灯光,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

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等等。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

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多下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

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谟测的人心一一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

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A.仿佛B.扑朔迷离C.赋予D.神秘莫测

3.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

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B.《大雁归来》这一标题中的“归来”意味着曾经离去,在离去与归来中蕴含着生物对气候、环境的

反应。

C.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新疆域》《沙乡年鉴》等,曾

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

D.《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

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观点。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

研究意义。

B.《大雁归来》通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了

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

C.《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文章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有力,是一

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

5.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文学爱好者李筠在电话里对编辑说:“我的拙作已经发到您的邮箱里,请您指正。”

B.厂长热情地说:“我们是友好合作单位,只要贵单位有需要,我们一定鼎力支持。”

C.新娘的父亲激动地说:“各位亲友前来参加令爱的婚礼,我在此真诚地表示感谢!”

D.王骁一进李老师的家门,就高兴地说:“我初次登门拜访,您家真是蓬草生辉啊!”

6.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④②①⑤③B.①②③⑤④C.④①②③⑤D.①②⑤③④

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知人论世”实际是一种方法论。起初,它只是一种读书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后来,又成为一种

著述方法、一种研究人物的方法。

B.好的教育是美的教育,那是一个发现美、理解美、享受美的过程;然而,如果没有对美的渴慕,最

初的教育就不会发生。

C.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你就会生还。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

把你收为己有。

D.这里给人“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

乎到了“苦寒”的地步。

8.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50字以内)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

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

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

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上的

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

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目

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

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9.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生活”。重庆第七十一中学校学生会准备举

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应宣传委员的要求,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这次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与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

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一: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面积3万

公顷,损失雨林面积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物种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

于不断退化的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

活中的行为减少碳的排放量。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

等,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材料二: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人数比例

肯定关注2833%

一定程度上关注4250%

不太关注67%

不关注810%

要点:

(2)宣传委员准备借助下面的材料引导同学们开展富有创意的“低碳生活”活动,请你将这则材料的

题目补充完整。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材料:“阳光校园”节能减排活动将于2018年5月29日举行,届时全国的多所中小学将派代表队参

加。大赛设立多项环保创意比赛,优秀代表队将参加7月27日在江苏省泰州中学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大

赛组委会发表绿色宣言,号召学生们勇于探索,自愿选择有创意的低碳生活,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为保护

地球家园,保护人类的共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题目:比拼环保创意。

10.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

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

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一一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

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

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

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快乐又惆怅。

(1)“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

内)

(2)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藤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鹏鹃。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注】①廉芜:一种香草。

(1)“风”本无形,却在诗人笔下各具神韵。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风”的特点。

(2)这两首同写山野漫步的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12.

诗意飞翔

①2023年2月4日,立春。晨光熹微,CZ6321航班划破晴空,直冲云霄。“'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

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大家好,我是机长马保利……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是万物复苏的开始……”这是《2023

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马保利夺冠后的首飞,而像这样充满诗意的问候,他已经坚持了近5年。

②2018年10月,国庆长假过半。广州至大连的航段,秋高气爽,能见度非常好。作为机长,见惯了

好天气的马保利也忍不住多看几眼。航程近半,飞机抵临浦东上空。长江入海口,烟波浩渺,打开了马保

利的心扉。恰巧此时,乘务长来电说,有乘客询问飞机当前的位置。多次飞越此处的他思考片刻,拿起话

筒,道出无限感慨:“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这里是机长广播。我们现在已经飞至上海区域,坐在飞

机左侧的旅客可以从左侧窗看到长江的入海口,长江从这里流入东海,让我不由得想起《长歌行》中‘百

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入海。

就像孔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美好的国庆假期转瞬就要过去了,我们要珍惜时间。坐在飞机

右侧的旅客可以从右侧窗看到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最可爱最豁达的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曾经发出‘寄蜉蟾于

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慨叹。我喜欢看海,它可以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很荣幸和大家一起飞行,

祝愿我们每一位旅客都能热爱生活,享受旅程……”

③即兴的广播,满满的诗意,引得乘客们纷纷望向窗外。乘务长第一次看到乘客这么配合地左右转头

和热烈鼓掌。乘客们纷纷表示,能在他的飞机上遇见诗和远方。古典诗词赋予了“行万里路”的工作更丰

盈的意义。这几年来,作为一名机长,在跨越山海的飞行途中,山高海阔的场景常令马保利感慨祖国大好

河山的多姿多彩,他总是用贴切的诗词、凝练优美的语言把所观所想分享给更多人。

④1988年,马保利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以渔耕为业”的小村庄。儿时,喜爱诗词和画画的父亲,时

常在家中的白墙上,用铅笔“画”下一些诗词,边画边向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天净沙•秋思》《枫桥夜泊》

等名篇佳作中的诗句和画面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给马保利埋下一颗爱诗的种

子,引导着他踏上寻诗觅句之路。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开始主动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让充盈的想象力

透过诗句,天马行空地勾勒着一幅幅生动的场景。

⑤上中学时,电视剧《冲上云霄》给马保利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少年马保利选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飞行将给我行万里路的机会,读万卷书则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匹配飞行的速度与高度。”凭借着刻苦学习

和一腔热爱,马保利如愿以偿,28岁的他升任机长,4年后成为飞行教员。时至今日,繁忙的工作没有让

他放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每次飞行,马保利都要在飞行箱里放一本书,飞到哪儿读到哪儿。

⑥2018年,马保利填写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报名表,和志同道合的诗友交流让他很向往。观

众也许会觉得,选手们都是为了比个高下,但他却觉得这不是比赛,而是以诗交友的因缘际会,是一种无

比愉悦的体验。第四季节目的结束对马保利来说只是个开始,他又以预备团团长和出题人的身份继续参加

节目录制。这个赛季他又有了新身份一一小女儿的亲友团。小女儿在幼儿园演讲时说她的梦想是到北京参

加《中国诗词大会》,看到女儿在自己的影响下也渐渐爱上诗词,马保利很自豪。通过诗词大会,他在生

活中能接触到更多相互学习和交流切磋的诗友,也为四处奔忙的飞行工作带来更多幸福。“因为工作的便

利,我飞到每个城市都能遇到诗词大会的好朋友。'拄杖无时夜叩门’的惊喜、'夜雨剪春韭’的温暖,总

会让我觉得人生真的很美好。”他笑着说,“我甚至觉得,每年不参与《中国诗词大会》,就像过年没吃饺

五”

⑦“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人都有一颗诗心。”这句话,马保利说给他人,也讲给自己。

⑧在生活中,马保利的诗心是和妻子一同喝茶看书,静下来对饮,感受李清照赵明诚夫妇的“赌书

泼茶”;是家中父母带着两个小孙女在院子里种瓜种菜,体验“也傍桑阴学种瓜”,感受辛弃疾笔下《清平

乐•村居》的岁月静好;是闲暇时全家一起出行,在清幽的山水之间,去寻“山寺桃花始盛开”,去看“桃

花流水蹶鱼肥”,去听“空山松子落”……有一次,马保利的小女儿走到一棵松树下,大女儿说:“爸爸妈

妈,你们看妹妹站在那里,像不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场景呀?”听到女儿的描述,感到一阵

惊喜的马保利回答:“对,爸爸也想到了这句诗。我还想到'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这句诗。”两个女

儿没有听过这句诗,他便解释道:“有一个人很想念他的朋友,晚上在山里散步的时候听到了松子落下的

声音。为什么能听到这么细小的声音呢?”“因为晚上很安静。”跟随着爸爸的描述,女儿仿佛身临其境。

“是的,晚上很安静,作者想念着他的朋友,可能他的朋友也在思念着他,就像你很想念你的好朋友一样。”

⑨在工作中,马保利也有一颗,小。作为一名机长,首要责任是保证飞行安全。飞行安全靠什么来保

证?他的解读是,要靠“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不断学习,要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此事要躬行”的身体力行,还得加上“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严谨作风。作为一名飞行教员,经常有学

员问他,哪本手册最重要?应该先读哪本手册?彼时他就引用宋朝理学家朱熹的诗句来解释,“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质变,“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是量变。他告诉他的学员,每

一本飞行手册都很重要,而且手册之间都有关联,比起先读哪一本,更重要的是先让自己能拿起一本读下

去。

⑩传统文化给了马保利看待工作的新视角,让他明白“飞行不仅要有高度和速度,还要有温度和气度”。

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马保利看来就是跟上时代,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儒系”,是

他给自己创造的词,用以区别职场中的“佛系”。未来,他会继续思考如何讲好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在生

活和工作中影响更多的人,做一名有诗常在心中的“儒系飞行员”。

@CZ6321航班上,诗意渐浓。空乘人员带领旅客在立春时节体味诗词中的盎然春意。结束了与乘客

互动的马保利认真地注视着仪器仪表的运行情况。机舱外,风光如画,万里江山。

(1)文章具体写了①、父亲教他读诗、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和女儿讲诗、

②,等几个场景,表现了“诗意机长”的诗意人生。

(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诗心”在第⑧段和第⑨段两次出现。解释它们各自的含义,分析它们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4)说说结尾段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13.文学作品阅读。

雪夜

[日本]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

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

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

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

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

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

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

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小说情节的推进,使场面转换明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三个场面。

(2)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能表达出文字所没有的效果,例如省略号。请结合上下文,任选两

处体会省略号之“妙”。

①“少啰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②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③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

话……”

④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我选,赏析:o

我选,赏析:0

(3)小说的表现技巧能使文章增色,请结合知识卡片,从文中找出例子进行分析。

知识卡片延迟与摇摆

许多小说情节的运行并不是呈现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

跑到底,而是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让他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

然后再回到轨道,一环扣一环,展现小说的结构张力,这就是情节的“摇摆”。也

就是“一波三折”。

(4)有人说:“星新一的这篇小说没有一处提到‘哀'字,但人读罢倍感辛酸。”请结合小说与你的阅

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九天揽月,五洋猎奇,追逐星光,敲击原子,网络遨游……科学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的梦

想变成了现实。纯真而热情的你,仔细观察,大胆探索,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请以“生活中的一种科学现象”为话题,结合你学过的有关知识,介绍一下它的原理,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说明文,题目自拟。

第二单元B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1234567

答案ABCAAC

—.试题(共14小题)

1.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

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B.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涨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C.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雕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

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D.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沙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

头。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

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解答】A.正确;

B.有误,“膨涨”的“涨”应为“胀”;

C.有误,“雕零”的“雕”应为“凋”;

D.有误,“沙轮”的“沙”应为“砂二

故选:Ao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IE项的一项是()

当今的艺术使停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舞台上扑姻速高的灯光,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

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等等。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

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多下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

关于历史,关于神秘惠期的人心一一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

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A.仿佛B.扑朔迷离C.赋予D.神秘莫测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

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扑朔迷离”一词使用不当,扑朔:扑腾的意思;原意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扑腾,雌兔眯

眼,可是在地上跑的时候就雌雄难辨了。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由此可知,这个成

语是不能用来形容灯光的。

故选:Bo

3.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

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B.《大雁归来》这一标题中的“归来”意味着曾经离去,在离去与归来中蕴含着生物对气候、环境的

反应。

C.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新疆域》《沙乡年鉴》等,曾

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

D.《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

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观点。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和内容主旨。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

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

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新疆域》《沙乡年鉴》的作者是奥尔多•利奥波德。

故选:Co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

研究意义。

B.《大雁归来》通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了

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

C.《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文章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有力,是一

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

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说明文;

故选:Co

5.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文学爱好者李筠在电话里对编辑说:“我的拙作已经发到您的邮箱里,请您指正。”

B.厂长热情地说:“我们是友好合作单位,只要贵单位有需要,我们一定鼎力支持。”

C.新娘的父亲激动地说:“各位亲友前来参加令爱的婚礼,我在此真诚地表示感谢!”

D.王骁一进李老师的家门,就高兴地说:“我初次登门拜访,您家真是蓬草生辉啊!”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

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

另h经历、思想性格等,即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解答】A.得体;

B.不得体,“鼎力支持”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C.不得体,“令爱”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D.不得体,“蓬草生辉”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故选:Ao

6.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④②①⑤③B.①②③⑤④C.④①②③⑤D.①②⑤③④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题需要细读文段,仔细回答。

【解答】阅读文段可知,此题有关“猪有智慧”的文段。④句首先指出人们对“猪”错误的认识,引出

下文,故置于首位。②①句具有明显的衔接关系,“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是信息点,指出猪的聪明。

⑤句指出猪的“认知能力”,③句对“认知能力”进行举例说明。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④②①⑤③。

故选:Ao

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知人论世”实际是一种方法论。起初,它只是一种读书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后来,又成为一种

著述方法、一种研究人物的方法。

B.好的教育是美的教育,那是一个发现美、理解美、享受美的过程;然而,如果没有对美的渴慕,最

初的教育就不会发生。

C.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你就会生还。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

把你收为己有。

D.这里给人“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

乎到了“苦寒”的地步。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

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BD.正确;

C.“若疏于训练”这后半句与前面是并列关系,故“你就会生还”后面不应用句号,应用分号。

故选:Co

8.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50字以内)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

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

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

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上的

疾病。低碳生活,己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

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目

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

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由“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

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

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可概括出: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

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解答】答案:

示例: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

生活方式。

9.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生活”。重庆第七十一中学校学生会准备举

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应宣传委员的要求,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这次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与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

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一: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面积3万

公顷,损失雨林面积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物种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

于不断退化的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

活中的行为减少碳的排放量。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

等,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材料二: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人数比例

肯定关注2833%

一定程度上关注4250%

不太关注67%

不关注810%

要点:

(2)宣传委员准备借助下面的材料引导同学们开展富有创意的“低碳生活”活动,请你将这则材料的

题目补充完整。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材料:“阳光校园”节能减排活动将于2018年5月29日举行,届时全国的多所中小学将派代表队参

加。大赛设立多项环保创意比赛,优秀代表队将参加7月27日在江苏省泰州中学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大

赛组委会发表绿色宣言,号召学生们勇于探索,自愿选择有创意的低碳生活,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为保护

地球家园,保护人类的共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题目:比拼环保创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重要信息的提取。解答此题了解材料大意,分析其层次,抓住其关键语句来

提取表现主要内容的相关信息。材料一可分为两层,第一层表现日前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使

“温室效应不断加”;第二层则重点表现在这种前提下,“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材料二是一个表格,

分析其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太关注”“不关注”低碳生活的人极少,所以可提取主要信息为:大多

数人都能关注低碳生活。

(2)本题考查材料标题的补充。题干要求,补充的内容“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也就是要求运用对偶的手法来完成标题。根据材料内容,主要表现“阳光校园”活动的方式(多项环保

创意比赛)及意义(号召学生们勇于探索,自愿选择有创意的低碳生活,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根据表

述活动意义的句子:号召学生们勇于探索,自愿选择有创意的低碳生活,养成低碳生活习惯,用与前句

相同的格式表述出来即可,如:选择低碳生活。

【解答】答案:

(1)信息一: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低碳生活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信息二:大多数人能关注低碳生活。

(2)示例1:选择低碳生活;

示例2:探索低碳未来;

示例3:树立低碳理念。

10.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

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

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一一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

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

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

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快乐又惆怅。

(1)“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

内)

(2)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为名著综合阅读题。《傅雷家书》是一部映射傅雷思想的著作,整本书的内容都是给他与

儿子之间的书信,字里行间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但是傅雷

在表达自己父爱的同时,也不忘记对儿子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

以及对国家和世界高尚的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根据选文“我和你妈妈老是想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等内容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根据选文“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可知该片段出自《傅雷家书》,

而此时傅聪已经出国,从文中“老是想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可知,作者夫妇经常想起与儿子

在一起相处的快乐时光,而此时儿子却不在身边,一股惆怅、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答案:

(1)指傅聪二三岁到六七岁之间的小故事。

(2)回忆儿子的往事。因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而惆怅。

H.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藤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鹏鹃。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注】①座芜:一种香草。

(1)“风”本无形,却在诗人笔下各具神韵。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风”的特点。

(2)这两首同写山野漫步的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山行》前两句以“飞泉”暗指“山高陡峭”,以“春风窈窕”衬托“行”的轻松愉快;后两句

中“山田”点明“山行”即将结束,一路听鸟鸣说明“山行”的美好感受。诗人借景抒情,前两句写自

然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后两句写农家之乐,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野步》一诗,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巧妙借怨怪秋风爱

管闲事,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表达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无限感慨。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

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山行》“窈兖”一词形容春风,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

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所以“风“轻柔美好,带来生机。《野步》由“峭寒”一词可知秋风萧瑟寒冷,

凄凉无情。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

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山行》前两句写自然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后两句写农

家之乐,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野不》''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诗人笔下的秋风,仿

佛成了一个讨人厌的家伙,它萧萧地吹,吹白了满头乌发。诗人此处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

风,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

答案:

(1)第一首中的春风轻柔美好,带来生机;第二首中的秋风萧瑟寒冷,凄凉无情。

(2)第一首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第二首抒发了韶华易逝、老之将至(时光把

人抛、人老见白头)的伤感之情。

译文:

《山行》数不尽的泉水喷涌四溅,如晶莹剔透的雨珠,多姿的春风又把簟芜变绿。山林田地水满秧针出,

一路上在斜阳下听鹏鹃的叫声。

《野步》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

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12.

诗意飞翔

①2023年2月4日,立春。晨光熹微,CZ6321航班划破晴空,直冲云霄。“'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

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大家好,我是机长马保利……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是万物复苏的开始……”这是《2023

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马保利夺冠后的首飞,而像这样充满诗意的问候,他已经坚持了近5年。

②2018年10月,国庆长假过半。广州至大连的航段,秋高气爽,能见度非常好。作为机长,见惯了

好天气的马保利也忍不住多看几眼。航程近半,飞机抵临浦东上空。长江入海口,烟波浩渺,打开了马保

利的心扉。恰巧此时,乘务长来电说,有乘客询问飞机当前的位置。多次飞越此处的他思考片刻,拿起话

筒,道出无限感慨:“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这里是机长广播。我们现在已经飞至上海区域,坐在飞

机左侧的旅客可以从左侧窗看到长江的入海口,长江从这里流入东海,让我不由得想起《长歌行》中‘百

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入海。

就像孔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美好的国庆假期转瞬就要过去了,我们要珍惜时间。坐在飞机

右侧的旅客可以从右侧窗看到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最可爱最豁达的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曾经发出‘寄蜉蟒于

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慨叹。我喜欢看海,它可以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平静。很荣幸和大家一起飞行,

祝愿我们每一位旅客都能热爱生活,享受旅程……”

③即兴的广播,满满的诗意,引得乘客们纷纷望向窗外。乘务长第一次看到乘客这么配合地左右转头

和热烈鼓掌。乘客们纷纷表示,能在他的飞机上遇见诗和远方。古典诗词赋予了“行万里路”的工作更丰

盈的意义。这几年来,作为一名机长,在跨越山海的飞行途中,山高海阔的场景常令马保利感慨祖国大好

河山的多姿多彩,他总是用贴切的诗词、凝练优美的语言把所观所想分享给更多人。

④1988年,马保利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以渔耕为业”的小村庄。儿时,喜爱诗词和画画的父亲,时

常在家中的白墙上,用铅笔“画”下一些诗词,边画边向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天净沙•秋思》《枫桥夜泊》

等名篇佳作中的诗句和画面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给马保利埋下一颗爱诗的种

子,引导着他踏上寻诗觅句之路。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开始主动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让充盈的想象力

透过诗句,天马行空地勾勒着一幅幅生动的场景。

⑤上中学时,电视剧《冲上云霄》给马保利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少年马保利选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飞行将给我行万里路的机会,读万卷书则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匹配飞行的速度与高度。”凭借着刻苦学习

和一腔热爱,马保利如愿以偿,28岁的他升任机长,4年后成为飞行教员。时至今日,繁忙的工作没有让

他放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每次飞行,马保利都要在飞行箱里放一本书,飞到哪儿读到哪儿。

⑥2018年,马保利填写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报名表,和志同道合的诗友交流让他很向往。观

众也许会觉得,选手们都是为了比个高下,但他却觉得这不是比赛,而是以诗交友的因缘际会,是一种无

比愉悦的体验。第四季节目的结束对马保利来说只是个开始,他又以预备团团长和出题人的身份继续参加

节目录制。这个赛季他又有了新身份一一小女儿的亲友团。小女儿在幼儿园演讲时说她的梦想是到北京参

加《中国诗词大会》,看到女儿在自己的影响下也渐渐爱上诗词,马保利很自豪。通过诗词大会,他在生

活中能接触到更多相互学习和交流切磋的诗友,也为四处奔忙的飞行工作带来更多幸福。“因为工作的便

利,我飞到每个城市都能遇到诗词大会的好朋友。'拄杖无时夜叩门’的惊喜、‘夜雨剪春韭'的温暖,总

会让我觉得人生真的很美好。”他笑着说,“我甚至觉得,每年不参与《中国诗词大会》,就像过年没吃饺

五”

⑦“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人都有一颗诗心。”这句话,马保利说给他人,也讲给自己。

⑧在生活中,马保利的诗心是和妻子一同喝茶看书,静下来对饮,感受李清照赵明诚夫妇的“赌书

泼茶”;是家中父母带着两个小孙女在院子里种瓜种菜,体验“也傍桑阴学种瓜”,感受辛弃疾笔下《清平

乐•村居》的岁月静好;是闲暇时全家一起出行,在清幽的山水之间,去寻“山寺桃花始盛开”,去看“桃

花流水蹶鱼肥”,去听“空山松子落”……有一次,马保利的小女儿走到一棵松树下,大女儿说:“爸爸妈

妈,你们看妹妹站在那里,像不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场景呀?”听到女儿的描述,感到一阵

惊喜的马保利回答:“对,爸爸也想到了这句诗。我还想到‘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这句诗。”两个女

儿没有听过这句诗,他便解释道:”有一个人很想念他的朋友,晚上在山里散步的时候听到了松子落下的

声音。为什么能听到这么细小的声音呢?”“因为晚上很安静。”跟随着爸爸的描述,女儿仿佛身临其境。

“是的,晚上很安静,作者想念着他的朋友,可能他的朋友也在思念着他,就像你很想念你的好朋友一样。”

⑨在工作中,马保利也有一颗厚心。作为一名机长,首要责任是保证飞行安全。飞行安全靠什么来保

证?他的解读是,要靠“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不断学习,要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此事要躬行”的身体力行,还得加上“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严谨作风。作为一名飞行教员,经常有学

员问他,哪本手册最重要?应该先读哪本手册?彼时他就引用宋朝理学家朱熹的诗句来解释,“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质变,“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是量变。他告诉他的学员,每

一本飞行手册都很重要,而且手册之间都有关联,比起先读哪一本,更重要的是先让自己能拿起一本读下

去。

⑩传统文化给了马保利看待工作的新视角,让他明白“飞行不仅要有高度和速度,还要有温度和气度”。

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马保利看来就是跟上时代,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儒系”,是

他给自己创造的词,用以区别职场中的“佛系”。未来,他会继续思考如何讲好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在生

活和工作中影响更多的人,做一名有诗常在心中的“儒系飞行员”。

©CZ6321航班上,诗意渐浓。空乘人员带领旅客在立春时节体味诗词中的盎然春意。结束了与乘客

互动的马保利认真地注视着仪器仪表的运行情况。机舱外,风光如画,万里江山。

(1)文章具体写了①机长即兴广播、父亲教他读诗、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和女儿讲诗、②用

诗中蕴含的道理解答学员的问题,等几个场景,表现了“诗意机长”的诗意人生。

(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诗心”在第⑧段和第⑨段两次出现。解释它们各自的含义,分析它们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4)说说结尾段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答案】(1)①机长即兴广播②用诗中蕴含的道理解答学员的问题

(2)将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比喻成过年吃饺子,强调了其对于马保利的重要意义一一与诗友交流带

给他无比愉悦的体验。

(3)第⑧段中的“诗心”指在生活中以诗相伴,增添情趣;第⑨段中的“诗心”指在工作中以诗为鉴,

获得启发。两处“诗心”从两个最重要的层面表现葆有诗心的重要意义,让诗意机长的人生更有境界

和追求。

(4)机长即兴的诗意广播,给这段旅程别样的意义,结尾用“机舱外,风光如画,万里江山”的壮美

画面收束,戛然而止,引人遐思,余味无穷。

【分析】这是关于南方航空机长马保利的非连续性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第二题考查

新闻体裁辨析。第三题考查情感主旨。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的概括。

①结合“长江入海口,烟波浩渺,打开了马保利的心扉。恰巧此时,乘务长来电说,有乘客询问飞机当

前的位置。多次飞越此处的他思考片刻,拿起话筒,道出无限感慨”“即兴的广播,满满的诗意,引得

乘客们纷纷望向窗外”可得:机长即兴广播。

②结合“飞行安全靠什么来保证?他的解读是,要靠‘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不断学习,

要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身体力行,还得加上'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严谨作风。

作为一名飞行教员,经常有学员问他,哪本手册最重要?应该先读哪本手册?彼时他就引用宋朝理学家

朱熹的诗句来解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质变,'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是量变”可得:用诗中蕴含的道理解答学员的问题。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句子“每年不参与《中国诗词大会》,就像过年没吃饺子”,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参与

《中国诗词大会》比作过年吃饺子,强调了其对于马保利的重要意义一一与诗友交流带给他无比愉悦的

体验。

(3)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

结合“在生活中,马保利的诗心,是和妻子一同喝茶看书,静下来对饮,感受李清照赵明诚夫妇的‘赌

书泼茶';是家中父母带着两个小孙女在院子里种瓜种菜,体验'也傍桑阴学种瓜',感受辛弃疾笔下《清

平乐•村居》的岁月静好;是闲暇时全家一起出行,在清幽的山水之间,去寻'山寺桃花始盛开',去看

'桃花流水蹶鱼肥',去听'空山松子落'……”可知,“诗心”指在生活中以诗相伴,增添情趣。

结合”在工作中,马保利也有一颗诗心。作为一名机长,首要责任是保证飞行安全。飞行安全靠什么来

保证?他的解读是,要靠‘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的不断学习,要靠’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身体力行,还得加上‘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严谨作风”可知,“诗心”指在工

作中以诗为鉴,获得启发。

结合“传统文化给了马保利看待工作的新视角,让他明白'飞行不仅要有高度和速度,还要有温度和气

度'”“未来,他会继续思考如何讲好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在生活和工作中影响更多的人,做一名有诗常

在心中的‘儒系飞行员’”两段中的“诗心”可知,从两个最重要的层面表现葆有诗心的重要意义,让

诗意机长的人生更有境界和追求。

(4)本题考查段落的赏析。

结合“CZ6321航班上,诗意渐浓。空乘人员带领旅客在立春时节体味诗词中的盎然春意。结束了与乘

客互动的马保利认真地注视着仪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