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SB52DB51代替DB51/T741—2007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XXXX-XX-XX发布IDB51/TXXXX—XXXX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人工繁殖 5苗种培育 DB51/T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水产局提出、归口、解释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淞、刘巧、赵柳兰、宋凯歌、都雪、杜宗君、罗伟。本文件为首次发布。3DB51/TXXXX—XXXX大口黑鲈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人工繁殖的养殖环境条件、亲鱼选择、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及孵化;苗种培育的环境条件、鱼苗和鱼种培育、病害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大口黑鲈池塘及工厂化苗种的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20014.14-2013良好农业规范第14部分:水产池塘养殖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1008-2012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SC/T1098大口黑鲈亲鱼、鱼苗和鱼种SC/T2029鲈鱼配合饲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人工繁殖artificialreproduction这一术语主要应用在生物学和农学领域,指的是通过人工控制和操作,模拟或改善自然繁殖条件,来促使生物体进行繁殖的过程。3.2苗种培育frybreeding指将刚孵化出的小鱼(称为鱼苗或仔鱼)通过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方法,培育成具有一定规格和较强生存能力的幼鱼的过程。4DB51/TXXXX—XXXX4人工繁殖4.1早春池塘繁殖4.1.1环境条件4.1.1.1水源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符合GB11607。4.1.1.2水质符合NY5051规定,透明度≥30cm。4.1.1.3池塘亲鱼池面积宜为667m2-2000m2(1-3亩),长方形,水深为1.3m-2.0m,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淤泥厚度为≤15cm。套养大口黑鲈亲鱼的池塘条件按GB/T20014.14-2013规定执行。4.1.2亲鱼选择4.1.2.1亲鱼来源按照SC/T1098-2007规定执行。4.1.2.2繁殖年龄和体重雌鱼2龄-4龄,体重≥0.6kg;雄鱼2龄-4龄,体重≥0.5kg。4.1.3亲鱼放养4.1.3.1清塘消毒按照GB/T20014.14-2013规定执行。4.1.3.2放养策略宜在2月底或3月初池塘消毒10d-15d后放养,亲鱼下塘前用3%-5%食盐水浸泡5-10min消毒,池塘放养密度宜为每667m2放200-300尾,总重不宜超过300kg,保证雌雄比例为1:1。4.1.4饲养管理4.1.4.1投饲要求投喂以鲈鱼专用饲料为主,饲料蛋白比为47%左右,饲料应符合NY5072和SC/T2029的规定。每天定时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以体重的8‰为准。4.1.4.2水质调控产前1个月加注新水每天1次,每次保持微流水刺激1h-2h;越冬期每月1次,其它时期每10-1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换水不超过10cm。当透明度<30cm时,立即换水。饲养期间每15天用生石灰5DB51/TXXXX—XXXX溶水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15g/m3-20g/m3。越冬期每30天1次,生石灰用量20g/m3-25g/m3。4.1.4.3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治药物的使用执行NY5071的规定。4.1.4.4日常管理每日早、晚巡塘,观察大口黑鲈浮头、活力、摄食等情况,发现病鱼及时进行鱼病检查。适当调整饵料投喂量,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适时开机增氧、更换水体,并做好相关生产记录。4.1.5人工鱼巢的安置在产卵前,在池塘离塘梗20cm以上的位置每间隔1.0-1.5m设置1个鱼巢,每个鱼巢采用1-2片棕片叠压制成在棕榈片背面用10号铅丝固定将棕相片完全展开并增加棕榈片的重量。利于棕榈片平放在产卵池塘的坡底,并用削好的细毛竹竿扦插固定鱼巢。鱼巢设置好后,每隔24h检查一次.发现鱼巢有卵,及时进行收集清洗后置于孵化池孵化鱼巢收集后在原位置补充新的鱼巢。检查收集鱼巢的时间为每天10:00。在亲鱼产卵期间需保持产卵池塘周边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每天适当投喂,保证亲鱼在产卵期间的能量充足。4.1.6人工孵化4.1.6.1孵化设施该方法采用自然受精,大口黑鲈亲鱼将鱼卵产至鱼巢并受精。由人工采取鱼巢,将鱼巢悬挂于水深80cm的水泥孵化池中,泼洒硫酸亚铁溶液防止水霉。孵化池使用后消毒清洗并晒干,孵化前一日注水调温并泼洒硫酸亚铁溶液。4.1.6.2放卵密度具增氧设施的水泥池,每片鱼巢距离5cm以上。4.1.6.3孵化条件在水温22°C-25℃,均能正常发育。孵化用水清澈新鲜,溶氧≥5.0mg/L。水质应符合GB11670和NY5051的规定。4.1.6.4孵化管理均布鱼卵,预防鱼卵长水霉;鱼巢用前消毒,用增氧设备制造微流水环境;调节水深和水质。防温度过激变化,避免阳光直射。在孵化进行至第5d将鱼巢取出,避免败坏水质。4.1.6.5出苗鱼苗出膜后经3d-4d,能平游时出苗,并进入鱼苗培育。4.2秋季繁殖6DB51/TXXXX—XXXX4.2.1亲鱼培育4.2.1.1亲鱼选择1)亲鱼来源从春繁大口黑鲈亲本中选择,亲鱼选择标准同3.1.2.1。2)秋繁鱼池选择秋季繁殖池:秋季繁殖池面积宜为200-400m2,长方形,水深控制在0.6m-1.0m,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淤泥厚度为≤15cm。依靠山泉水低温流水养殖,控制温度在14-16℃。套养大口黑鲈亲鱼的池塘条件按GB/T20014.14-2013规定执行。4.2.2亲鱼放养4.2.2.1清塘消毒按照GB/T20014.14-2013规定执行。4.2.2.2放养策略宜在3月初或者3月底,当水温超过14℃时,将亲鱼转移至秋季繁殖池,池塘放养密度宜为每200m2放100-200尾,总重不宜超过100kg。4.2.3饲养管理4.2.3.1投饲要求投喂以鲈鱼专用饲料为主,饲料蛋白比为47%左右,饲料应符合NY5072和SC/T2029的规定。每2-3天投喂一次。当水温在10℃时,每次投喂量以体重的2‰为准;水温在10℃-15℃时,每次投喂量以体重的3‰为准。4.2.3.2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治药物的使用执行NY5071的规定。4.2.3.3日常管理每日早、晚巡塘,观察大口黑鲈浮头、活力、摄食等情况,发现病鱼及时进行鱼病检查。4.2.4亲鱼转移宜在8月底或9月初池塘消毒10d-15d后将秋季繁亲鱼转移至亲鱼池养殖,在亲鱼运输过程中泼洒应激灵放置亲鱼过激,亲鱼下塘前用3%-5%食盐水浸泡5-10min消毒,池塘放养密度宜为每667m2放200-300尾,总重不宜超过300kg,保证雌雄比例为1:1。当水温降低至23℃时,亲鱼即可产卵。4.2.5人工鱼巢的安置人工鱼鱼巢按放同3.1.5。7DB51/TXXXX—XXXX4.2.6人工孵化秋季繁殖大口黑鲈受精卵孵化同3.1.6。5苗种培育5.1池塘苗种培育5.1.1环境条件5.1.1.1水源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符合GB11607。5.1.1.2水质符合NY5051规定,透明度≥30cm。5.1.1.3池塘要求培育池:面积宜为667m2-2000m2,水深1.0-1.5m,淤泥厚度≤15cm。池塘条件按GB/T20014.14-2013规定执行。驯化池:面积宜为20m2-100m2,长方形,水深为0.8m-1.0m,有独立进排水系统,池底无淤泥,充气增氧设备齐全。5.1.2鱼苗培育5.1.2.1鱼苗来源来源于国家级、省级良种场或国家批准的种苗生产场。5.1.2.2放养密度水泥池5000尾/m2-10000尾/m2,土池5万尾/667m2-10万尾/667m2。5.1.3饲养管理在投苗前注水80cm,并进行曝气,将水温调至25-26℃。进苗前4天采用豆浆全池泼洒快速培育轮虫,在池塘注水约7d轮虫达到高峰后放苗。在培育池边固定位置搭建食台进行驯食,并且安置遮阳棚。用丰年虫进行开口,间隔2-4小时投喂一次,持续5-7天。鱼苗开口3天后在冲水区投喂水蚤+配合饲料,利用鲈鱼苗趋光的习性,夜晚可用灯光诱集鱼苗投饲。7d后开始投喂胶囊微粒饲料,逐步减少水蚤投喂量,15d后达到完全摄食商品配合饲料。所用饲料符合SC/T2029标准。水泥池培育鱼苗不同阶段饲料种类与投喂方法见表1。表1水泥池培育鱼苗不同阶段饲料种类与投喂方法8DB51/TXXXX—XXXX日投饲率指日投喂饲料量占鱼体重的百分比。5.1.4分池鱼苗养至夏花(体长3.0-4.0cm)时,应该及时分池、分规格,转入鱼种培育阶段。5.1.5鱼种培育5.1.5.1鱼种来源人工培育并经检疫合格的鱼种,同池放养鱼种规格必须整齐。5.1.5.2培育池准备培育池应该为土池,池塘面积为667m2-2000m2。保持水深为1.0-1.2m,进排水方便。在放苗前15天注水10cm并用生石灰全塘泼洒,在放苗前2天注水。5.1.5.3放养密度1万尾/667m2-2万尾/667m2。5.1.6投饲5.1.6.1饲料质量与种类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饲料粗蛋白含量不低于42%,粒径应与鱼种的口径相适应。动物性饲料(浮游动物、水蚯蚓、小鱼虾肉浆等)要求新鲜,未腐败变质,无污染。5.1.6.2投饲量配合饲料:日投饲率为4%-8%;鱼肉浆(糜)等鲜动物性饲料,日投饲率20%-30%。5.1.7日常管理5.1.7.1定期筛分鱼种培育期间,每7d-10d筛分一次。鱼种全长达到6cm-7cm时,密度为每667m25000尾-6000尾,直至培育到50g/尾的鱼种。每次筛分后都要对鱼种进行消毒,方法是:用100mg/L-200mg/L福尔马林浸泡鱼种10min-15min,或3%-5%食盐溶液浸泡鱼种10min-20min。5.1.7.2水质调节定期加注新水,每7d注换水20%-50%,池水逐步加深至1.5m。其余按SC/T1008-2012规定执行。5.1.7.3生产记录9DB51/TXXXX—XXXX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填写生产记录。5.2工厂化苗种培育5.2.1环境条件5.2.1.1水源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符合GB11607。5.2.1.2水质符合NY5051规定,透明度≥30cm。5.2.1.3工厂化养殖要求按照DB45/T1802.3-2018规定执行。5.2.2苗种放养的苗种已完成人工配合饲料驯食,同一批次且规格均匀,体质健壮。5.2.3放养准备放养前30d-40d启动生物处理池的硝化菌挂膜,对养殖池及设施设备进行消毒处理,保障各类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行。5.2.4苗种放养5.2.4.1一次性放养鱼种放养规格50g/尾-100g/尾为宜,放养密度每条水槽8000尾-12000尾。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或5.2.4.2分级放养均规格达50g/尾左右时进行分级。鱼种放养前消毒同3.4.3.1。5.2.5适应性驯化进行投喂,视摄食情况控制投喂量,可在水槽中部水面设浮杆阻拦饲料。待大部分鱼能上食后,完成适应性驯化。5.2.6饲养管理5.2.6.1投饲要求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投喂的专用配合饲料粗蛋白46%以上,粗脂肪DB51/TXXXX—XXXX12%以上。投喂饲料的颗粒粒径随鱼体生长适时调整。鱼体规格与饲料粒径对照表见表2。表2鱼体规格与饲料粒径对照表1234567895.2.6.2水质调节定期加注新水,每7d注换水20%~50%,池水逐步加深至1.5m,可适当加入调水改底产品之类的动保产品。其余按SC/T1008-2012规定执行。5.2.6.3生产记录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填写生产记录。5.3病害防治5.3.1预防5.3.1.1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5.3.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批嵌腻子粉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手持型礼宾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恒湿恒温试验箱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微电脑防盗无线报警器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微型电动机机壳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 浮力3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
- 2025年中国强化玻璃制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弯管焊接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开天帐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底注式浇注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矿石百科知识儿童版
- 【9语一模】2025年合肥市第42中学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中国电影史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华东师范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写作实例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提纲
- 教学设计-1.6 函数的连续性
- 微训练 一文多考 备考高效之小说《理水》 - 鲁迅(教师版)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四 同步练习(含答案)
- 四佰本帖子内容-中医美容
- 《第7课 动物的繁殖》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
- 《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