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对收入等级变动的影响塑造研究》16000字(论文)_第1页
《贸易对收入等级变动的影响塑造研究》16000字(论文)_第2页
《贸易对收入等级变动的影响塑造研究》16000字(论文)_第3页
《贸易对收入等级变动的影响塑造研究》16000字(论文)_第4页
《贸易对收入等级变动的影响塑造研究》16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贸易对收入等级变动的影响塑造研究摘要 .绪论1.1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1.1.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更上一层楼。在这其中,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三驾马车”(另外“两架马车”是消费和投资),贸易拉动了经济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也使得我国国民收入实现了显著提升。贸易不仅仅使得我国GDP实现了显著的增长,与此同时也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做出了贡献。随着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深化,外国资本和技术不断涌入中国,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资金基础。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推动中国的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逐渐过渡到资本密集性产品,这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贸易总额的增加,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和GDP的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到贸易和贸易相关行业经营活动的家庭的收入水平也会有所增加,从而带动家庭收入等级的增加。但是,贸易的发展并不像预想的一样会带动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贸易往来的不断深入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子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虽然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贸易自由度的进一步加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间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但是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在00年以后也出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虽然在12年出现了短暂上升,但是14年又重新出现了下降趋势,而这与贸易额逐年扩大的趋势相悖。此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与收入变动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关系,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贸易自由度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收入不平衡;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自由化反而会导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收入分配不平衡会影响到家庭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到家庭收入等级。虽然我国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是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考虑到贸易发展可能会对我国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变动的抑制性作用。与此同时,作为过去经济发展主要动力之一的贸易的发展势头在逐渐放缓,需要更加深入去思考未来贸易发展与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收入等级变动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20年新冠肺炎的全球性流行导致全球供应链的紊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出口贸易的大幅增加,但随着其他国家逐渐减少因为管控新冠疫情所采取的限制货物和人员出口流动的措施,原本大幅集中到我国的出口贸易订单量也会被其他国家部分分流走,这会对我国出口贸易形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为了追求供应链自主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贸易需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贸易行业发展。1.1.2研究意义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里面,建党百年的奋斗目标已经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在中华大地出现,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解决,朝着建国百年的奋斗目标前减,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路上,要解决“相对贫穷”的问题,要实现共同富裕,不让一个人掉队,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如何控制收入差距的问题。控制收入差距,尤其是控制家庭收入差距,在减小收入差距用来衡量家庭收入水平的收入等级,是表现家庭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相对来说如果低收入等级和高收入等级家庭在社会收入等级结构中的分布相对较大,中间收入等级的家庭占比小,收入等级分布呈现出杠铃形状,说明这是一个收入差距相对较大的社会;如果中间收入等级的家庭在社会中占比大,高收入等级和低收入等级的家庭在社会中的占比相对较低,社会收入等级分布整体呈现出一个橄榄型,说明这个社会的收入等级差距相对比较低。收入等级分布差距过大不利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新时代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收入等级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流动性正相关,两者大致呈现出正相关变化。通过发展贸易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家庭收入整体水平,从而带动家庭收入等级的整体上升,与此同时控制贸易会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化的负面作用,降低由于发展贸易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化以及随之相关的收入等级差距扩大化,从而降低家庭收入等级差距,让社会收入等级分布更为均匀。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和“双循环”战略的提出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贸易的角色,要求我们在已有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市场,与此同时实现贸易的转型升级,从出口初级产品到出口高精尖产品,以及相关制造业行业标准和文化产品,从而推动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我国目前出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一个较为不够均衡的状态,国内的社会主要矛盾成为人民群众的高生活需求和不完善的物质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进出口贸易成为缓解这种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研究我国出口对于收入等级的影响,了解出口对于收入等级产生影响的机制,并且结合社会实际给出相应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减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更快更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研究贸易与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以及收入流动性的研究和相关文献比较多,但研究贸易与收入等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和相关文献比较少。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贸易对于收入等级的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2.研究内容与方法2.1研究内容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来探讨贸易如何通过家庭规模、是否有老人,户主是否为男性,受教育程度,是否已婚,是否创业,居住地区是否为乡下等因素来影响收入等级,并且进一步探讨其起作用的机制。本文的研究将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的数据,分别选取2011,2013,2015,2017这四个年份的面板数据作为调查数据来源。在进行实证分析中,首先是以收入等级作为被解释变量,出口总额,家庭规模,是否有老人,是否为男性,教育程度,是否结婚,是否创业,是否在乡下居住为解释变量构建一个排序方程,然后利用oprobit排序模型的实证方法,对所要研究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而又稳健地实证检验。通过实证研究可以了解贸易对于收入等级流动产生影响的机制,可以实现贸易与收入等级的协调发展。2.2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构建排序模型来研究贸易和收入等级之间的关系。由于能够获取到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为2017年的数据,加上中国家庭金融调查调查每两年开展一次,数据中家庭收入变化不会过大从而影响到收入等级的划定,与此同时有一些家庭能够参与到多次调查中,参与调查的样本家庭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进而选取2017年的数据开展研究(其中2017年的数据包括参加了2011年,2013年,2015年参与调查的家庭样本)。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的方式来研究贸易对于收入差距和收入流动性产生影响的方式和相关因素,与此同时研究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筛选出适合构建模型的变量,与此同时对不同的数据样本进行匹配合并,并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从而得到初步能够进行实证分析的样本数据和变量。与此同时搜集中国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的进出口数据和单独的进口和出口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转换为人民币计价,从而统一量纲。其次,整理之前搜集来的中国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的进出口数据和单独的进口和出口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和已经整理好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合并,从而得到最终的样本数据。在合并好数据以后,分别求出样本中的家庭平均收入水平,并且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2017年的五等分收入划分标准将家庭平均收入水平划分为六个层次。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进出口数据过大会对模型造成影响,对进出口贸易数据,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数据分别取对数。最后,将归类好的六个收入等级作为排序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将取对数后的出口贸易数据和其他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构建oprobit模型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对oprobit模型进行边际效应分析,回归结果显著,从而得出贸易对于收入等级具有比较强的正相关作用。2.3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贸易对于收入等级的影响,目前研究贸易对于收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贸易对于收入流动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影响这两个主题,对于收入等级的影响这一方面的主题较少。本文的收入等级划分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里面2017年的收入等级划分标准对样本中的家庭平均收入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划分为六个层次,结合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的全国34个省份的出口数据进行研究。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过大的贸易数据会导致实证结果造成偏差,对贸易数据采取了取对数处理,从而维持非线性假设。此外,通过对oprobit模型求边际效应,从而研究出口对于收入等级的影响程度。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限制,只选取了2017年的数据样本(包括2011年,2013年,2015年都参与到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样本家庭)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方面可能存在偏差。与此同时收入等级依据的是全国整体的收入等级划分,而城镇收入标准和乡村收入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偏差,这两者与全国收入划分标准又存在一定偏差,为了本文研究统一采用全国收入等级,而不是不采取城乡收入标准作为划分标准,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与此同时,本文为了研究方便,将个人数据合并为家庭数据,可能会导致数据出现缺失的情况,从而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3.文献综述3.1贸易与收入分配目前国内尚未有关于贸易对收入等级流动直接影响的研究,而是选择将贸易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来间接推断贸易对于收入等级流动的影响。已有的相关文献上的研究都是围绕出口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或者是出口对于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以及对于异质性劳动收入的影响等方面来开展研究。在贸易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方面,张敏婷(2013年)在她的论文中有以下观点,产品内贸易有助提高城乡居民的整体工资水平吗,在要素禀赋结构的约束下产品内贸易通过就业拉动与技术溢出等渠道来影响收入差距,产品内出口贸易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口则与之相反。而杨玲芳(2016年)则认为对外贸易扩大了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加工贸易的发展缩小了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田谨铭(2018年)则在他的文章当中表示,对外贸易开放度对居民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一个倒U型的形状,说明在到达一定程度后对外贸易开放有可能会不利于控制居民收入差距。曾国彪(2014年)的文章表明贸易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王鹏继(2011年)的研究表明农产品出口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是农产品出口对东部农民收入提高的贡献度远大于对中西部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贡献度。在贸易对于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差距影响方面,也有不少相关研究。李冰晖和封肖云(2017年)的研究表明,在女性职工群体当中,贸易开放有助于减小高技能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会加剧低技能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与此同时,如果将收入仅限于劳动收入的话,贸易对于控制熟练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控制非熟练劳动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负作用。章念念(2018)的文章也表示了类似观点,那就是贸易会扩大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滕瑜(2010年)的研究则显示,工业部门贸易开放也同样会扩大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曾国晖(2014年)的研究也显示,贸易扩大有助于提高大专或以上学历劳动力收入,尤其是非贸易部门劳动力的劳动收入。在贸易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产生影响方面,李冰晖和封肖云(2017年)的研究表明,贸易对于该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的方向和大小程度与该国经济发展程度有关,若是发达国家,则贸易有助于缓解该国收入差距,若是发展中国家则贸易不利于该国控制收入差距。昝金淼(2016年)的研究则表明,若是贸易在GDP占比相对较低的国家,贸易增加有助于缓解收入差距。孔丹凤和苟成娟(2021年)的研究则表明贸易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外汇渠道来体现,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货币贬值来促进贸易从而缓和收入差距,但是发展中国家则不行。国外关于贸易对于收入等级流动的研究也都是以贸易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来间接推导,研究对象都是特定的国家或者地区的进出口数据和收入差距。MuhammadAamirKhana,TerrieWalmsleyb,*,KakaliMukhopadhyayc(2021年)以巴基斯坦为样本,利用GTAP模型展开关于贸易自由化和收入差距的研究,这几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开展贸易自由化和积极加入多边贸易协议所带来的减少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难以体现其效果。与此同时,加入多边贸易协议,推动国内农产品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加,从而缩小收入差距。VirmantasKvedaras∗andZsomborCseres-Gergely(2021)的研究则显示在考虑贸易对于国内收入差距的影响的时候不能够将目光局限于内部因素,也需要考虑到外部因素的改变。这两位学者研究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欧洲的影响,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欧洲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是进口中国产品有助于减少生活成本从而缩小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大规模产能扩张使得单位生产产品成本下降,在与欧洲产品质量相同的前提下比欧洲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从而逐渐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导致欧盟企业出口减少,收入差距扩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影响取决于是哪一方面的影响更大。此外,Zhi-WinWuandYan-ShuLin(2013年)在文章中提出,贸易模式受到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每个国家应根据自身内部的收入差距选择合适的贸易模式。3.2阶级流动和收入流动阶级流动性和收入等级是研究贸易对于收入等级变化的另一个角度,通过研究贸易对于阶级流动性和收入流动性变动的影响从而间接研究贸易对于收入等级变化的影响。MeirYaishandVeredKraus(2020年)提出,从韦伯理论出发阶级是一种社会关系上的不平等,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阶级是一种经济学关系上的不平等。但两者都同意阶级会给人带来不平等,不管是经济上的不平等还是社会关系上的不平等。目前找到的文献都是利用代际收入流动性作为指标来衡量收入流动性和阶级流动性。刘文和沈丽杰(2018年)的文章中提出,代际收入流动性反应个人收入在何种程度上由其上一代人的收入依赖程度,反映了社会平等程度。选择这个指标作为研究阶级和收入流动性进而研究收入等级变动具有象征意义。杨汝岱和刘伟(2019年)提出,外贸在当地GDP的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产品和要素自由化的程度,当产品和劳动要素自由化较高的时候群众可以获得更好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群众的收入,进而提高群众的收入流动性。贸易占比较高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收入流动性较为良好,子代收入的提高对父代收入的依赖程度比较少。刘文和沈丽杰(2018年)利用CHNS1989-2011年九次调研数据作为模型样本数据,构建子代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父代收入、年龄代际收入弹性为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提出中国目前的收入弹性高于英美国家和日韩等东亚发达国家,代际流动性偏低,出现了社会阶级固化的现象。但是李宜航(2019年)则认为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收入流动性。与此同时,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阶级也出现了重构,旧有的制度对阶级流动产生了影响。任太增(2006年)认为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阶级流动,王浩斌(2016年)认为市场经济的深入使得企业主和雇佣工人事实上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社会阶层,陈文洁(2016年)利用CHNS2002-2006年和2006-2011年的数据开展研究,提出收入流动性和阶层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与此同时这位学者经过研究表现2002-2006年的收入流动性好于2006-2011年的收入流动性,这可能与前一个时间段中国享受到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贸易出现扩张趋势的红利,后一个时间段经历全球经济危机导致贸易收缩有关。林宗宏和吴晓刚(2010年)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合在一起,运用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和EGP模型进行分析,认为社会身份(比如是公务员,是企业家还是工人)对于阶级流动和收入流动的影响再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资产阶级和工人以及小资产阶级之间的流动渠道在进一步收缩,代际收入弹性高,代际流动性出现了恶化趋向。中国家庭收入代际变化也出现了新的趋势。王楠楠(2021年)利用CFPS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出现了下降趋势,出现了阶层固化现象。姜泽华(2019年)利用CHIP和CHNS1989-2011年的数据开展研究,发现加入世贸组织后沿海地区的代际流动性相比较于内地地区出现了大幅改善,与此同时出口拉动的制造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傅聪(2013)经过研究后则提出我国长期收入流动性好于短期收入流动性,但整体流动性出现出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职业类型对于收入流动性改善只对部分职业的人有效,说明贸易对于收入流动性的改善虽然有效但也是有限制的。张秀敏(2017年)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追访截面数据,利用五等分法进行研究,认为短期内社会阶级会出现流动,但是剧烈的社会阶级变动较少,与此同时父代的职业阶层会对子代社会阶级和收入阶层产生影响。李梦真(2015年)利用CHNS观察代际收入流动性,认为高收入等级群体向下流动和低收入等级群体向上流动的几率都出现了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阶级流动,但是低收入等级群体子代未能实现等级流动的概率大于其他收入等级群体。臧微(2013年)和常亚青(2011年)则认为目前我国出现了收入流动性恶化,阶级固化的现象,需要培养中等收入群体来改善这一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来研究中国的收入流动和阶级流动,可以提供新的经验。李洵(2017年)研究1997年经历经济危机后的韩国发现,经济危机后阶级流动性和收入流动性都出现了大幅下降,阶级固化现象进一步加剧。韩国的经验说明要想维持良好的阶级流动性和收入流动性,需要维持良好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需要良好的再分配政策。徐建斌(2015年)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再分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收入流动性,与此同时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也与居民的当期收入水平以及未来的收入水平息息相关。4.模型设定4.1变量说明本文选取收入等级作为被解释变量,出口数据,被调查家庭人口数量,被调查家庭老人数量,被调查家庭户主性别,被调查家庭户主教育情况,被调查家庭户主婚姻情况,被调查家庭是否开展工商业经营和被调查家庭户口是否是在乡村作为解释变量。由于本文研究的是贸易对于收入等级变化的影响,因此选择收入等级作为被解释变量。收入登记的划分是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2017年全国五个层次的收入标准作为划分依据进行划分。与此同时,选取数据样本中的家庭平均收入而不是家庭总收入来进行收入等级划分,因为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家庭层面而不是个人层面的收入等级变动,与此同时不同家庭内劳动人口的数量和劳动人口的收入对于家庭总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与此同时,选择收入等级作为被解释变量能够更直观感受到出口对于收入变化的影响。由于本文研究的是贸易对收入等级变化的影响,将出口数据放到解释变量的第一位。通过选取全国34个省份2011,2013,2015,2017这四个年份的出口数据来研究对家庭层面收入等级变化的影响。此外,选择省级层面而不是国家层面的出口数据是因为在选择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样本中每一条家庭数据都有对应的省份出现,因此选择省级层面而不是国家总体数据能够更好地研究贸易对于收入等级变化的影响。为了避免出口数据过大对于与此同时,本文选择了被调查家庭人口数量、老人数量、户主性别、户主婚姻、户主受教育程度、被调查家庭是否开展工商业经营和被调查家庭是否在乡村作为解释变量,是因为这些变量都有可能对收入等级的变化存在着一定影响。被调查家庭人口数量和老人数量会对家庭层面的收入等级变化产生影响,体现在老人和未成年人无法工作,需要劳动人口抚养,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家庭平均收入,从而影响收入等级变化。与此同时,如果家庭人口都是中老人和未成年人占到大多数,这种情况下家庭人口变化与收入等级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户主的性别、户主婚姻、户主受教育程度这些变量也会影响收入等级变化影响,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等级成正比,户主的性别与收入等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户主的婚姻情况也会影响到家庭收入等级的变化。被调查家庭是否开展工商业经营活动和被调查家庭是否是在乡村也会对家庭层面的收入等级变化产生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贸易对于收入等级变化的影响在被调查家庭开展收入工商业经营活动的情况下比不开展供商业经营活动的情况下更为明显,因为开展工商业经营活动可能会从事贸易这一方面的商业活动,从而实现家庭收入等级变化的较大提升。被调查家庭是否在乡村也会对收入等级变化具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乡村由于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收入等级变化不会太明显,但是城市的收入来源较为多元化,收入等级变化较大,并且贸易主要是在城市间开展,贸易对于城市内被调查家庭的收入等级变化比对乡村内被调查家庭的收入等级变化更为明显。4.2数据说明本文的数据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为三个层面的数据,一个是个人层面的数据,一个是城市层面的数据,一个是家庭层面的数据。个人层面的数据描述的是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个人的生活省份、个人参与高考等情况,家庭层面的数据描述的是家庭层面的老人数量和人口数量,户主的婚姻和户主的性别,家庭层面的收入、负债、资产,家庭层面各个方面的消费支出,被调查家庭是否在农村等情况,城市层面的数据则描述了城市GDP等情况。为了研究家庭层面的数据,首先是对家庭层面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出每个家庭的老人数量和家庭总人口数量,然后进行排序,计算被调查家庭户主的年龄,最后进行筛选,从而将数据整理成为家庭层面的数据。与此同时根据家庭总收入和家庭人口数量计算出家庭平均收入,并且依照统计年鉴上的收入层次来划分收入等级。在整理家庭层面的数据以后,合并个人层面和城市层面的数据,从而获得户主受教育年限,每个家庭所在的省份,被调查家庭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被调查家庭是否开展工商业经营活动。在整理家庭层面的数据以后,从外部引入不同省份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四个年份的进出口数据,出口数据和进口数据进入到整理好的家庭数据当中,为下一步进行实证研究做准备。4.3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分别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开展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中国统计年鉴,其中家庭层面的数据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开展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全国各个省份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这四年的出口数据和五个等级的收入标准都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西南财经大学开展的家庭金融调查每两年开展一次,走遍全国各地,抽取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为采访对象,从个人,家庭和城市三个层面开展调查,在这三个层面收集数据。作为西南财经大学开展的著名社会调查,家庭金融调查在我国家庭的收入、消费等情况上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全国各个省份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这四年的出口数据以及2017年的不同层次的收入标准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较为详细地收集了全国各个省市各个年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在宏观层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此同时研究者能够在上面找找自己需要的数据。5.实证分析5.1描述性统计分析VariableObsMeanStd.Dev.MinMaxincomelevel400113.2621.67216lnexport4001926.1041.31621.77529.067size400113.1741.552115oldn40011.572.78705gender400101.207.40512marriage399662.3991.23717education399583.431.68419rural40011.318.46601operate400101.857.3512表4-1影响收入等级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表4-1给出了参与模型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且变量的样本容量均在4万附近小幅波动,满足大样本需求。由于为了减少出口数据过大会导致实证模型产生偏差,因此对出口数据采取取对数处理,取对数处理后发现出口收入的最小值为21.775,最大值为29.067,说明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这四年间的出口数据变化较大,与此同时平均值和标准差相对于其他变量都偏大,但由于已经进行取对数处理,因此对实证模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家庭规模这一变量的最小值为1(说明为单独居住的家庭),最大取值为15(说明子女多或者是几代亲戚同时居住在一起),反映家庭居住人口变化较大。平均值和标准差普遍较小,说明人口数量少的家庭相对于人口数量多的家庭较多。同理,老年人口数量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相差较大,说明参与调查的家庭内的老年人口数量相差较大,与此同时平均值和标准差较小反映出参与调查的家庭内老年人口数量较少。性别,户口是城镇还是乡村,是否开展经营活动这些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都说明参与调查的家庭中男性户主居多,与此同时家庭主要分布在城镇,不少参与调查的家庭都参与到经营活动当中。受教育年限和婚姻市场的统计性描述结果则反映出参加调查的家庭受教育年限普遍较少,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婚姻后开始共同生活的时间也比较少。5.2相关性分析Variables(1)(2)(3)(4)(5)(6)(7)(8)(9)(1)incomelevel1.000(2)lnexport0.2391.000(0.000)(3)size-0.187-0.0971.000(0.000)(0.000)(4)oldn-0.0460.026-0.0291.000(0.000)(0.000)(0.000)(5)gender0.0780.021-0.181-0.0031.000(0.000)(0.000)(0.000)(0.555)(6)marriage-0.037-0.017-0.2230.0520.3721.000(0.000)(0.001)(0.000)(0.000)(0.000)(7)education0.4760.091-0.067-0.1690.001-0.1691.000(0.000)(0.000)(0.000)(0.000)(0.859)(0.000)(8)rural-0.414-0.1420.1610.054-0.160-0.004-0.379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81)(0.000)(9)operate-0.064-0.015-0.1620.1390.0420.074-0.0410.0901.000(0.000)(0.00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表4-2变量相关系数上表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括号上面是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括号内为变量的显著性。由上表可以看出,除了education和rural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大于10%以外,其他变量的显著性水平都小于1%,说明这些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各个变量之间的系数都小于0.6,说明变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变量之间没有多重共线性。5.3实证结果分析incomelevelCoef.St.Err.t-valuep-value[95%ConfInterval]Siglnexport.157.00438.150.149.165***size-.088.004-23.920-.095-.081***oldn.037.0075.420.024.051***gender.064.0144.450.036.092***education.282.00476.710.275.289***marriage-.005.005-1.14.256-.015.004rural-.597.013-46.330-.622-.572***operate-.199.016-12.780-.229-.168***Constant3.249.116.b.b3.0223.476Constant3.928.116.b.b3.74.156Constant4.431.116.b.b4.2034.66Constant4.979.117.b.b4.755.207Constant5.855.117.b.b5.6256.086Meandependentvar3.263SDdependentvar1.673Pseudor-squared0.110Numberofobs39918Chi-square15635.914Prob>chi20.000Akaikecrit.(AIC)125994.504Bayesiancrit.(BIC)126106.233***p<.01,**p<.05,*p<.1表4-4回归结果上表为对变量进行回归后的结果。在回归结果中,除了婚姻变量以外其他变量都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且大致满足预期设想。出口(已做取对数处理),老人人口数量,性别,教育这些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呈现出积极影响,是否居住在城镇,是否开展经营活动,婚姻,家庭规模这些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呈现出抑制作用。为了求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需要求出模型的边际效应。5.4边际效应Delta-methoddy/dxStd.Err.zP>z[95%Conf.Interval]lnexport-0.0360.001-38.2600.000-0.038-0.034size0.0200.00124.0500.0000.0190.022oldn-0.0090.002-5.4200.000-0.012-0.005gender-0.0150.003-4.4500.000-0.021-0.008marriage0.0010.0011.1400.256-0.0010.003education-0.0640.001-71.7500.000-0.066-0.063rural0.1370.00348.2100.0000.1310.142operate0.0450.00412.7900.0000.0380.052表4-5收入等级为1时边际效应上表为收入等级为1时对被解释变量求边际效应后得到的结果,当收入等级为1的时候,收入等级向上增加一个等级,取对数后的出口会减少3.6个百分点,此时出口(已经进行取对数后处理)与收入等级之间的变化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家庭规模,婚姻,教育,是否开展经营活动等变量与收入等级的变化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是对收入等级向上跃迁的促进作用较大。老年人口数量、性别、教育等变量与收入等级之间的变化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对收入等级向上跃迁的抑制作用较小。Delta-methoddy/dxStd.Err.zP>z[95%Conf.Interval]lnexport-0.0120.000-35.5400.000-0.013-0.012size0.0070.00023.1400.0000.0060.008oldn-0.0030.001-5.4100.000-0.004-0.002gender-0.0050.001-4.4500.000-0.007-0.003marriage0.0000.0001.1400.256-0.0000.001education-0.0220.000-61.9700.000-0.023-0.022rural0.0470.00141.9500.0000.0450.049operate0.0160.00112.6800.0000.0130.018表4-6收入等级为2时边际效应上表为当收入等级为2时对被解释变量求边际效应以后的结果。由上表可知,此时出口变量对于收入等级的变动仍然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当收入等级为2时,此时收入等级向上增加一级,出口变量就要减少1.2个百分点,此时出口变量对于收入等级上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弱于收入等级为1时出口对于收入等级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家庭规模,是否居住在城镇,是否开展经营活动这些变量与收入等级变动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弱于收入等级为1时对于收入等级增加的促进作用。此时老年人口数量,性别和教育虽然对于收入等级增加仍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弱于收入等级为1时对收入等级的抑制作用。Delta-methoddy/dxStd.Err.zP>z[95%Conf.Interval]lnexport-0.0010.000-12.2700.000-0.002-0.001size0.0010.00011.0900.0000.0010.001oldn-0.0000.000-5.0100.000-0.000-0.000gender-0.0010.000-4.2700.000-0.001-0.000marriage0.0000.0001.1300.258-0.0000.000education-0.0020.000-13.5500.000-0.003-0.002rural0.0050.00011.8700.0000.0040.006operate0.0020.0008.9500.0000.0010.002表4-8收入等级为3时边际效应上表为收入等级为3时对被解释变量求边际效应后的结果。从表中可看出,出口与收入等级仍然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但是出口对于收入等级的抑制作用已经明显弱于前两个等级。老人数量和婚姻这两个变量可以视为对收入等级变动不产生影响。家庭规模、居住地是否为城镇和是否开展经营活动与收入等级的变化仍然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是与前两个等级相比对于收入等级变化的促进作用出现明显削弱。而教育和性别与收入等级变化仍然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但是对于收入等级变化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在前两个等级下求边际效应后的结果。Delta-methoddy/dxStd.Err.zP>z[95%Conf.Interval]lnexport0.0070.00032.6100.0000.0060.007size-0.0040.000-22.4200.000-0.004-0.004oldn0.0020.0005.3800.0000.0010.002gender0.0030.0014.4300.0000.0020.004marriage-0.0000.000-1.1400.256-0.0010.000education0.0120.00042.5700.0000.0120.013rural-0.0260.001-42.6100.000-0.027-0.025operate-0.0090.001-12.6100.000-0.010-0.007表4-9收入等级为4时边际效应上表为收入等级为4时对被解释变量求边际效应后的结果。从此表中可以看出,此时出口相比较于前三个收入等级对于收入等级的变化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收入等级每向上增加一个单位出口会增加0.7个百分点,对于收入等级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前三个收入等级相比,在第四等级下居住地是否为城镇和是否开展经营活动,老年人口等变量对于收入等级的增长出现了抑制作用,家庭人口数量和教育对于收入等级的增长出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婚姻变量可以视作对收入等级变化无影响。Delta-methoddy/dxStd.Err.zP>z[95%Conf.Interval]lnexport0.0200.00136.7700.0000.0190.021size-0.0110.000-23.3900.000-0.012-0.010oldn0.0050.0015.4100.0000.0030.006gender0.0080.0024.4500.0000.0050.012marriage-0.0010.001-1.1400.256-0.0020.000education0.0360.00169.6600.0000.0350.037rural-0.0750.002-44.3900.000-0.079-0.072operate-0.0250.002-12.6900.000-0.029-0.021表4-10收入等级为5时边际效应表4-10为当收入等级为5时对被解释变量求边际效应后的结果。在上表中,出口与收入等级变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强于上一个收入等级时的关系,收入等级每上升一个等级,出口增加两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性别和教育这些变量对于收入等级的促进作用相对于上一个收入等级增强,家庭规模、是否居住在城镇、是否开展经营活动这些变量对于收入等级变动的抑制作用相比较于上一个等级也有所增强。在这个等级中,婚姻对出口等级变化的抑制作用相比较于上一等级出现了增强。Delta-methoddy/dxStd.Err.zP>z[95%Conf.Interval]lnexport0.0230.00136.3700.0000.0220.024size-0.0130.001-23.5200.000-0.014-0.012oldn0.0050.0015.4200.0000.0040.007gender0.0090.0024.4500.0000.0050.013marriage-0.0010.001-1.1400.256-0.0020.001education0.0410.00168.9200.0000.0400.043rural-0.0880.002-41.3900.000-0.092-0.083operate-0.0290.002-12.7000.000-0.034-0.025图4-11收入等级为6边际效应上表为收入等级为6时对被解释变量求边际效应后得到的结果。在上表中,出口与收入等级保持正相关关系,出口对于收入等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收入每增加一级,出口会对应增加2.3个百分点。家庭规模、居住地是否为城镇和是否开战经营活动这些变量与收入等级变化继续保持负相关,与此同时相较于上一个收入等级这些变量的抑制作用又进一步增强。老年人口、性别与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等级继续保持负相关关系,同时对收入等级的抑制作用也进一步增强。5.5稳健性检验为了检验该模型的稳健性,采用不同的模型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在本文中,分别采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ologit模型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模型稳健性。LinearregressionincomelevelCoef.St.Err.t-valuep-value[95%ConfInterval]Siglnexport.204.00538.640.193.214***size-.123.005-26.350-.133-.114***oldn.06.0096.750.043.078***gender.086.0194.670.05.123***education.367.00581.060.358.376***rural-.816.016-49.790-.849-.784***operate-.237.02-11.750-.276-.197***marriage-.006.006-1.02.306-.018.006Constant-2.347.149-15.710-2.64-2.054***Meandependentvar3.263SDdependentvar1.673R-squared0.334Numberofobs39918F-test2497.477Prob>F0.000Akaikecrit.(AIC)138158.847Bayesiancrit.(BIC)138236.199***p<.01,**p<.05,*p<.1表4-1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OrderedlogisticregressionincomelevelCoef.St.Err.t-valuep-value[95%ConfInterval]Siglnexport.275.00739.090.261.288***size-.162.006-25.860-.174-.15***oldn.072.0126.180.049.095***gender.129.0245.290.082.177***education.495.00676.850.482.507***rural-1.041.022-46.990-1.084-.997***operate-.335.027-12.230-.389-.281***marriage-.017.008-2.03.042-.033-.001**Constant5.725.198.b.b5.3366.114Constant6.899.199.b.b6.5097.289Constant7.755.199.b.b7.3648.146Constant8.69.2.b.b8.2989.083Constant10.253.202.b.b9.85610.649Meandependentvar3.263SDdependentvar1.673Pseudor-squared0.114Numberofobs39918Chi-square16155.631Prob>chi20.000Akaikecrit.(AIC)125474.787Bayesiancrit.(BIC)125586.516***p<.01,**p<.05,*p<.1表4-13ologit模型在上述两个模型中,变量前面的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均没有发生改变,除了系数有变化以外。因此,本文实证模型是稳健的。6.结论与建议6.1结论本文通过oprobit模型对包括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这四年参与调查的家庭收入等级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处于低收入等级(第一等级到第三等级)的家庭提升家庭收入等级,主要是通过早工作和多生育子女,缩短子女受教育年限,让子女很早就进入社会工作。通过多生育子女,缩短子女受教育年限从而增加家庭内可以参与工作的年轻劳动力,让年轻劳动力及早工作从而增加家庭储蓄,只有这样子收入等级较低的家庭才能够提高家庭平均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家庭收入等级。这一阶段出口对于收入等级的变化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是因为收入等级较低的家庭较难以参与到出口贸易的相关活动当中,这一阶段的家庭主要开展小规模经营活动为主,居住在城镇比居住在农村更有利于家庭收入等级的提升。处于高收入等级(第四等级到第六等级)的家庭提升家庭收入等级,需要控制家庭人口规模,与此同时增加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这样子才能够有效提升家庭人口的文化素质,从而参与到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生产活动当中。高收入等级家庭与低收入等级家庭不同,不会采取过早停止教育让子女进入社会工作的策略。与此同时,将家庭人口数量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有利于提升家庭收入等级。这一阶段的家庭能够享受到出口增加对于收入等级带来的积极影响,因为这一阶段的家庭有可能从事与出口相关的行业或者是直接从事出口业务。这一阶段的家庭对于居住地是否为城镇等因素比较不敏感,这些因素不太会影响到他们家庭收入等级的变化。6.2建议从结论可以看出,尽管贸易对于收入等级具有积极影响,但是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等级(第四等级到第六等级),对于低收入等级(第一等级到第三等级)贸易发挥的是抑制作用。与此同时家庭规模等变量在低收入等级(第一等级到第三等级)和高收入等级(第四等级到第六等级)之间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在低收入等级,家庭规模、是否在城镇,是否开展经营活动对于收入等级具有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而老年人口数量、受教育年限这些变量则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而在高收入等级,家庭规模、是否在城镇、是否开展经营活动与收入等级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数量、受教育年限这些变量则对收入等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和促进作用。在这其中,婚姻对于收入等级的影响相比较于其他变量可以忽略不计。虽然出口确实是对收入等级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等级,而对于低收入等级产生了抑制作用,这与预期出现了一定偏差。根据结论,从政府、家庭等方面来给出建议。从政府角度,要推动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要推动出口贸易的产品由过去的初级加工产品向高附加值制造产品转变,与此同时要大力推动文娱产品和能够影响出口国市场相关行业标准的产品出口,尽可能扩大我国出口产品在市场中所占据的份额,从而提高我国出口附加值。与此同时,对于中小出口企业,政府应该视情况进一步给予政策优惠,提升中小出口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大型出口企业,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扶持,推动大型出口企业在相关行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此外,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体系,缩小不同收入等级之间家庭接受教育的成本,让更多收入水平不高的基层家庭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好的职业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新型劳动者。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发挥协调作用,积极推动职业学校和具有相关需求的企业对接,打造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与此同时要继续推动“精准扶贫”,降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成本,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政府还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控制高收入等级家庭的数量,减少低收入等级家庭的数量,增加中等收入等级家庭的数量,形成一个收入等级差距相对较小的社会结构。从家庭角度,首先是要重视子女教育,固然缩短子女教育年限让子女提早进入社会工作有助于提升家庭收入水平,从而提升家庭收入等级,但是过短的教育年限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家庭收入等级的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根据家庭收入情况让子女选择在接受义务教育后是否继续接受高中教育还是接受职业教育,但是不能够提前中断子女教育。如果确实是因为不得已的情况需要中断子女继续接受教育,则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成人自学之类的途径继续接受教育。与此同时,在低收入等级阶段,家庭成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开展一些小本经营活动来提升家庭收入。与此同时,低收入等级家庭的成员应尽量避免从事与贸易相关的行业或者是在与贸易业务强相关的企业就职,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就职来提升家庭平均收入水平。而且低收入等级家庭应该注意控制家庭人口数量,避免出现“越穷越生”这种恶性循环。从企业角度,从事出口贸易相关的企业一方面应该降低企业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企业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出口产品效益。与此同时,出口企业应该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向这些地区出口优质产品,或者是探索欧美市场尚未被开发的细分市场,从而占据更有利的市场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