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页(共16页)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秦汉时期一.选择题(共22小题)1.(2025•南开区校级一模)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采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策略,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B.使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C.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消除匈奴对汉朝边疆的威胁,稳固统治2.(2025•鼓楼区校级模拟)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历史知识。如图线索的主题是()A.西汉的建立 B.西汉的衰亡 C.东汉的黑暗 D.东汉的兴衰3.(2025•鼓楼区校级模拟)汉文帝、汉景帝是西汉初年著名的皇帝,下面是文帝、景帝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这体现了他们的治国理念是()(文帝)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文帝)诏曰: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景帝)诏曰: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A.重视农业 B.轻徭薄赋 C.勤俭治国 D.减轻刑罚4.(2025•鼓楼区校级模拟)汉武帝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同时,沿用汉初政策,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汉武帝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D.加强中央集权5.(2025•石家庄校级模拟)《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则材料记载的是汉武帝()A.确立察举制 B.铸币权收归中央 C.实施“推恩令” D.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6.(2025•丛台区校级一模)西晋《博物志》称“张骞使大夏,得石榴”,汉武帝饶有兴趣,下令遍种长安。这一史实表明张骞出使西域促进()A.商贸往来 B.政治互信 C.物种交流 D.边疆管理7.(2025•苏州一模)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庆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字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下列关于这些铭文的史料价值,说法不恰当的是()A.为帝王歌功颂德,易于保存流传 B.属于实物史料,描述公正、客观 C.对研究古代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D.有助于认识当时的帝王和时代8.(2025•西安一模)以下人物与主张对应正确的是()选项人物主张A孔子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韩非为政以德,譬如北辰。C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D忽必烈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A.A B.B C.C D.D9.(2025•南海区一模)如表是湖北出土的秦简内容(部分)。据此可知,秦政府注重()名称书体主要内容使用者睡虎地秦简隶书法律文书、语书、日书基层官吏普通百姓关沮秦简隶书历谱、日书、药方A.提高行政效率 B.创新书写方式 C.规范基层治理 D.扩大疆域范围10.(2025•南海区一模)《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这反映了,当时()A.中外政治交流频繁 B.西北地区管理强化 C.边疆危机得到解决 D.诸侯割据势力削弱11.(2025•洪湖市一模)为研究王朝兴衰,某老师进行了知识汇总,夏桀“以人为骑尽作乐”,秦二世“统治残暴虐黎民”,汉景帝“以德化民创盛世”。据此可知王朝兴衰的关键在于()A.社会安定 B.以民为本 C.制度完善 D.疆域辽阔12.(2025•太仓市模拟)封泥是中国古代用于密封文书并加盖印章的泥块,如图是两枚秦代出土的有“右丞相印”“少府(九卿之一)印”的字样封泥。这类封泥有助于研究秦朝()A.攻灭六国的过程 B.民族关系发展 C.中央官员体系 D.确立皇帝制度13.(2025•昆山市校级模拟)秦朝的乡里政令传播以官方传播为主导,《岳麓书院藏秦简》载:“县道丞,令史、乡部啬夫首(即征发徭役),布大书市门、离乡市门(悬挂于墙壁),令黔首智(知道),毋巨罪。”这一布令的传播方式()A.有利于政令在基层的传播 B.满足了秦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 C.解决了政令传播中的缺陷 D.意在构建稳固的乡里社会秩序14.(2025•吴江区模拟)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秦朝墓,如广州区庄螺岗秦墓、西村石头岗秦墓等墓中,发现了众多刻有秦纪年的秦式铜鍪、铜戈以及漆盒等随葬物品,这是以往发现的岭南墓葬中所没有的。这反映了秦的统一()A.推动了南北文化交融 B.规范了各地墓葬形式 C.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开创了岭南建筑风格15.(2025•泗洪县一模)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的正轨上来。由此推测中国人明白国家终归耍统一源于()A.公元3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2世纪16.(2025•西安一模)2025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二周年,倡议是现实的投射,也是历史的回响。追溯“一带一路”,发生在我国西汉王朝的史实是()A.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B.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C.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D.郑和下西洋,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17.(2025•张家港市模拟)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大约二千二百年之前,那个最先统一中国的可怕人物秦始皇,就在这个筑有堡寨的城市附近诞生。”以下不属于“可怕人物秦始皇”项固统一的措施是()A.废除六国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B.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C.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 D.实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18.(2025•织金县模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于()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19.(2025•张家港市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他评价的是秦朝()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北击匈奴 D.颁布推恩令20.(2025•张家港市模拟)《后汉书•孝灵帝纪》中记载:“中平元年春二月,钜鹿人张角自称“黄天”,其部帅有三十六方,同日反叛。安平、甘陵人各执其王以应之。”材料中描述的事件是()A.大泽乡起义 B.黄巢起义 C.黄巾起义 D.金田起义21.(2025•昆山市模拟)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陈胜的评价:“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说明陈胜吴广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起到的作用是()A.首先发动,具有首创精神 B.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C.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没有起到任何作用22.(2025•昆山市模拟)“东汉豪强大族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政治权力,他们利用手中的财富和权力,对地方社会进行控制和影响,甚至干预地方政府的决策。”材料表明东汉()A.外戚与宦官把持朝政 B.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C.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D.后期出现割据局面
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秦汉时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2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DADCCBCCBB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CAACACBACAB一.选择题(共22小题)1.(2025•南开区校级一模)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采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策略,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B.使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C.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消除匈奴对汉朝边疆的威胁,稳固统治【分析】本题考查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的统治的相关知识作出回答。【解答】“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主要是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举措,侧重于思想领域的控制与统一,而非针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A项错误;据题干“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需要统一思想,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有利于巩固汉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为了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的是“推恩令”等措施,故C项错误;为了消除匈奴对汉朝边疆的威胁,稳固统治,汉武帝主要是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北击匈奴,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2025•鼓楼区校级模拟)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历史知识。如图线索的主题是()A.西汉的建立 B.西汉的衰亡 C.东汉的黑暗 D.东汉的兴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汉的兴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这是东汉兴盛的表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这是东汉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184年,张角等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这也是东汉衰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整个线索涵盖了东汉从建立(刘秀称帝)到兴盛(光武中兴)再到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的过程,所以主题是东汉的兴衰,D项正确;题干内容主要是关于东汉的事件,与西汉建立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西汉衰亡的内容,排除B项;东汉的黑暗,这种说法比较片面,不能全面概括整个线索中的兴盛和衰亡等内容,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汉的兴衰,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3.(2025•鼓楼区校级模拟)汉文帝、汉景帝是西汉初年著名的皇帝,下面是文帝、景帝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这体现了他们的治国理念是()(文帝)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文帝)诏曰: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景帝)诏曰: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A.重视农业 B.轻徭薄赋 C.勤俭治国 D.减轻刑罚【分析】本题考查了“文景之治”,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汉初的统治的相关知识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夫农,天下之本也”“欲天下务农蚕”“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知,文帝、景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体现了重视发展农业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轻徭薄赋指的是降低徭役、赋税,不是材料反映的共同点,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对农业的重视,没有涉及皇帝勤俭治国,故C项错误;减轻刑罚指的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材料没有涉及减轻刑罚,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以“文景之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2025•鼓楼区校级模拟)汉武帝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同时,沿用汉初政策,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汉武帝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D.加强中央集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加强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A.尊崇儒术,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政策,排除B。C.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与经济管控无关,排除C。D.根据材料“汉武帝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同时,沿用汉初政策,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这些措施的实行,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加强的相关史实。5.(2025•石家庄校级模拟)《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则材料记载的是汉武帝()A.确立察举制 B.铸币权收归中央 C.实施“推恩令” D.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分析】本题考查了推恩令,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A.察举制是汉朝的一种选官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B.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C.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削除王国的威胁,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将王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推恩令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2025•丛台区校级一模)西晋《博物志》称“张骞使大夏,得石榴”,汉武帝饶有兴趣,下令遍种长安。这一史实表明张骞出使西域促进()A.商贸往来 B.政治互信 C.物种交流 D.边疆管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这一东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石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从西域带回来的。因此,材料反映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物种交流,C项正确;商贸往来主要是双方之间的贸易交往,材料仅是提到张骞带回来石榴,与商贸往来无关,排除A项;政治互信是政治层面的内容,而张骞得石榴仅是物种层面,排除B项;边疆管理主要是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与张骞带回来石榴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7.(2025•苏州一模)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庆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字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下列关于这些铭文的史料价值,说法不恰当的是()A.为帝王歌功颂德,易于保存流传 B.属于实物史料,描述公正、客观 C.对研究古代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D.有助于认识当时的帝王和时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解答】材料中“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说明这些铭文为帝王歌功颂德,易于保存流传,故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说明这些铭文为帝王歌功颂德,易于保存流传,属于实物史料,但描述不公正、不客观,故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说明这些铭文对研究古代制度具有重要价值,故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庆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字内”,说明这些铭文有助于认识当时的帝王和时代,故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8.(2025•西安一模)以下人物与主张对应正确的是()选项人物主张A孔子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韩非为政以德,譬如北辰。C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D忽必烈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A.A B.B C.C D.D【分析】本题考查尊崇儒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法家韩非的思想,主张变法,排除A项;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摘自《论语》,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排除B项;C.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项正确;D.“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开明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以尊崇儒术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9.(2025•南海区一模)如表是湖北出土的秦简内容(部分)。据此可知,秦政府注重()名称书体主要内容使用者睡虎地秦简隶书法律文书、语书、日书基层官吏普通百姓关沮秦简隶书历谱、日书、药方A.提高行政效率 B.创新书写方式 C.规范基层治理 D.扩大疆域范围【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法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秦简内容看,不同使用者(基层官吏和普通百姓)有相应的文书内容,基层官吏使用法律文书等,百姓使用历谱等,这体现了秦政府对基层不同群体事务管理的规范,故C选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提高行政效率相关内容,排除A;材料主要强调秦简内容及使用对象,而非书写方式的创新,排除B;秦朝扩大疆域范围的表述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统治。10.(2025•南海区一模)《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这反映了,当时()A.中外政治交流频繁 B.西北地区管理强化 C.边疆危机得到解决 D.诸侯割据势力削弱【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烽火台、田卒、使者校尉对西域进行管理,说明当时西北地区管理强化,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武帝时期对西北地区的管理,没有涉及中外政治交流,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西北地区管理强化,没有涉及边疆危机,并且“解决“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使得诸侯割据势力削弱,与题干材料汉武帝时期对西北地区的管理不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1.(2025•洪湖市一模)为研究王朝兴衰,某老师进行了知识汇总,夏桀“以人为骑尽作乐”,秦二世“统治残暴虐黎民”,汉景帝“以德化民创盛世”。据此可知王朝兴衰的关键在于()A.社会安定 B.以民为本 C.制度完善 D.疆域辽阔【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代王朝的衰亡的原因。掌握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夏桀“以人为骑尽作乐”而亡国;秦二世“统治残暴虐黎民”导致秦朝速亡;而汉景帝“以德化民创盛世”形成了文景之治。这说明以民为本对治国的重要性,历代王朝的兴衰的关键是否以民为本,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民”,王朝兴衰的关键在于以民为本,而不是社会安定、制度和国家的疆域,排除AC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历代王朝的衰亡的原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2.(2025•太仓市模拟)封泥是中国古代用于密封文书并加盖印章的泥块,如图是两枚秦代出土的有“右丞相印”“少府(九卿之一)印”的字样封泥。这类封泥有助于研究秦朝()A.攻灭六国的过程 B.民族关系发展 C.中央官员体系 D.确立皇帝制度【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相关内容。【解答】根据图片印章可知,材料中的印章反映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因此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中央官员体系,C项正确;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过程,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官制,不涉及民族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三公九卿,不涉及皇帝,无法得出确立皇帝制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13.(2025•昆山市校级模拟)秦朝的乡里政令传播以官方传播为主导,《岳麓书院藏秦简》载:“县道丞,令史、乡部啬夫首(即征发徭役),布大书市门、离乡市门(悬挂于墙壁),令黔首智(知道),毋巨罪。”这一布令的传播方式()A.有利于政令在基层的传播 B.满足了秦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 C.解决了政令传播中的缺陷 D.意在构建稳固的乡里社会秩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将政令抄写成大书可以方便民众阅读,闹市门口的人流量大,也便于政令在基层的传播,A项正确;这一布令无法满足秦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排除B项;布大书不能解决简牍在政令传播中的缺陷,该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布令传播的方式,而非政令颁布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14.(2025•吴江区模拟)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秦朝墓,如广州区庄螺岗秦墓、西村石头岗秦墓等墓中,发现了众多刻有秦纪年的秦式铜鍪、铜戈以及漆盒等随葬物品,这是以往发现的岭南墓葬中所没有的。这反映了秦的统一()A.推动了南北文化交融 B.规范了各地墓葬形式 C.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开创了岭南建筑风格【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时期的岭南地区出土了大量的秦朝文物,而这在以往的发现中是没有的,这说明秦朝的统一推动了南北文化交融,A项正确;这些随葬品的出现,并无法表明各地的墓葬形式得到了规范,排除B项;墓葬的随葬品与中央集权的巩固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墓葬中的随葬品,与岭南建筑风格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秦朝统一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5.(2025•泗洪县一模)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的正轨上来。由此推测中国人明白国家终归耍统一源于()A.公元3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2世纪【分析】本题考查公元纪年,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结合所学秦统一中国的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秦朝的统一,根据公元纪年法,一百年为一个世纪,十年为一个年代。公元前221年的前两位数字是22,根据“百年位加1”的规则,22+1=23所以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C项正确;由此可知,ABD三项的时间都是不正确的,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本题以公元纪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6.(2025•西安一模)2025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二周年,倡议是现实的投射,也是历史的回响。追溯“一带一路”,发生在我国西汉王朝的史实是()A.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B.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C.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D.郑和下西洋,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出使西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时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玄奘西行天竺是在唐朝贞观时期,促进了中印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排除B项;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是在宋朝时期,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骞出使西域。17.(2025•张家港市模拟)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大约二千二百年之前,那个最先统一中国的可怕人物秦始皇,就在这个筑有堡寨的城市附近诞生。”以下不属于“可怕人物秦始皇”项固统一的措施是()A.废除六国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B.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C.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 D.实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秦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废除六国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故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制国家,故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8.(2025•织金县模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于()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中国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后世称“丝绸之路”。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于两汉时期。19.(2025•张家港市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他评价的是秦朝()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北击匈奴 D.颁布推恩令【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及所学知识,秦朝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汉字的统一和传承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明的传承都起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秦朝统一度量衡制度,便利了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北击匈奴保卫了中原百姓的安定生活,排除C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与秦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25•张家港市模拟)《后汉书•孝灵帝纪》中记载:“中平元年春二月,钜鹿人张角自称“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阶段审批流程中的临床研究报告伦理审查挑战报告
- 调味品生产与配方设计作业指导书
- 2025年教育大数据在个性化教育产品设计与推广中的应用挑战
- 资料员之资料员基础知识考前冲刺练习A4版附答案详解
- 重难点解析湖北省赤壁市7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定向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题库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年产420万件汽车门饰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30万吨镀锌板及40万吨彩涂板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共享出行信用体系建设与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报告
- 魔兽世界85-90升级路线(BL)
- 纤支镜在麻醉科的应用
-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 《矿业权评估指南》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 工业建筑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