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页(共15页)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晚清时期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5•南开区校级一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A.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C.清政府此时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 D.《南京条约》开放南京等城市为通商口岸,西方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中国内陆2.(2025•长沙校级模拟)19世纪40年代,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棉纱的船队来到中国,船队可以到广州、厦门等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清政府主动调整对外政策 B.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 C.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D.《南京条约》的签订3.(2025•南开区校级一模)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在“西方入侵”过程中把天津开为商埠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4.(2025•南开区校级一模)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直接反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5.(2025•吴江区模拟)沃斯利《1860年对中国战争的行动与述说》:“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得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材料中的“我们”是()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法国 C.美国和俄国 D.英国和日本6.(2025•南海区一模)《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洋货不止可以在一个通商口岸任意销售,在未拆封情况下,还可转运其他通商口岸售卖,且无需重新交税。这表明,通商口岸的开放()A.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B.促进了沿海地区发展 C.便利了列强商品输出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7.(2025•沛县模拟)在这场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破了一个缺口。据此推断,这场运动()A.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 D.显示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8.(2025•碑林区二模)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 B.学习西方技术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9.(2025•通州区校级模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这体现了三民主义中()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10.(2025•通州区校级模拟)1895年5月15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此报道的背景是()A.洋务运动举步维艰 B.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日本明治维新正式开始11.(2025•通州区校级模拟)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此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A.开始进行近代化探索 B.创办军用民用企业 C.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D.谋求政治制度变革12.(2025•昆山市模拟)请对下列三民主义内涵中的“留白处”(?处)补充完整()内容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对应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思想内涵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地位前提核心发展补充A.民权主义 B.君主专制 C.民主主义 D.民主共和13.(2025•昆山市模拟)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最恰当的主题是()A.追求民主政治 B.外交政策演变 C.近代边疆危机 D.思想解放运动14.(2025•吴江区模拟)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写到:“如果美国容忍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蔓延,我们就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此,美国()A.要求中国割地赔款 B.支持太平天国运动 C.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2025•兴化市模拟)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16.(2025•碑林区校级二模)这次战争后,“巨额的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不仅加剧了清廷财政危机,而且使列强得以控制了清廷除田赋之外的主要财政来源;使馆区的设立,炮台的拆除,军队的驻扎等,使列强进一步强化了对清廷的政治和军事控制。”这次战争导致()A.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为通商口岸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2025•苏州一模)“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社会主要矛盾变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中的“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8.(2025•苏州一模)《中国近现代史》记载,京师同文馆开设的课程有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课程有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下列关于这些学堂课程设置的说法,较为合理的是()A.学习课程较为单一 B.注重学习西方技术 C.改变清朝封建制度 D.全盘照抄西方文化19.(2025•吴中区模拟)《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反映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20.(2025•西安一模)英国外交副大臣曾说“中国此后仍需以华人治华地”,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应当是受到()A.虎门销烟影响 B.义和团运动影响 C.八国联军侵华影响 D.辛亥革命影响21.(2025•西安一模)遗址见证历史。与如图圆明园遗址有关的侵略者是()A.英国 B.俄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025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之晚清时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1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DCDBCACBCD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答案ACCBDABCCC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5•南开区校级一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A.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C.清政府此时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 D.《南京条约》开放南京等城市为通商口岸,西方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中国内陆【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而鸦片战争战败,排除A项;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马关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2025•长沙校级模拟)19世纪40年代,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棉纱的船队来到中国,船队可以到广州、厦门等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清政府主动调整对外政策 B.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 C.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D.《南京条约》的签订【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19世纪40年代,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棉纱的船队来到中国,船队可以到广州、厦门等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符合材料,D项正确;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了通商口岸,而不是主动调整对外政策,排除A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在1939年,与题干中怡和洋行到广州、厦门等进行贸易无关,排除B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政府惨败,之后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因此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鸦片战争的结果而不是爆发,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2025•南开区校级一模)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在“西方入侵”过程中把天津开为商埠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分析】本题考查《北京条约》,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排除。B.1858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其中规定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排除。C.依据所学知识,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符合题意。D.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排除。故选:C。【点评】记忆《北京条约》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4.(2025•南开区校级一模)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直接反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解答】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有利于列强对华的军事控制,排除A。B.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排除B。C.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排除C。D.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5.(2025•吴江区模拟)沃斯利《1860年对中国战争的行动与述说》:“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得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材料中的“我们”是()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法国 C.美国和俄国 D.英国和日本【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圆明园。【解答】“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反映了火烧圆明园的史实。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6.(2025•南海区一模)《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洋货不止可以在一个通商口岸任意销售,在未拆封情况下,还可转运其他通商口岸售卖,且无需重新交税。这表明,通商口岸的开放()A.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B.促进了沿海地区发展 C.便利了列强商品输出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外国洋货不止可以在一个通商口岸任意销售,在未拆封情况下,还可转运其他通商口岸售卖,且无需重新交税”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洋货可以在通商口岸任意销售,还可以转运其他通商口岸售卖,且无需重新交税,这便利了列强商品输出,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商品输出的便利,没有体现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沿海地区的发展,排除B项;《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7.(2025•沛县模拟)在这场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破了一个缺口。据此推断,这场运动()A.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 D.显示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分析】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材料“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破了一个缺口“可知,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A项正确;从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排除B项;从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统治,排除C项;从所学知识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8.(2025•碑林区二模)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 B.学习西方技术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分析】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维新变法运动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来挽救民族危亡,而非推翻清朝统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希望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实现国家富强,从而维护清朝统治,A错误;学习西方技术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派通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而维新变法运动更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错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他们认为,通过设立议会、制定宪法等措施,可以限制君主权力,实现政治民主化,从而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这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政治目标,C正确;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目标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采取一系列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过这是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即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以挽救民族危亡,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9.(2025•通州区校级模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这体现了三民主义中()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分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民族主义指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排除A。B.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同时规定人民享有一系列的权力,这是民权主义的表现,B项正确。C.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排除C。D.民主主义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0.(2025•通州区校级模拟)1895年5月15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此报道的背景是()A.洋务运动举步维艰 B.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D.日本明治维新正式开始【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题干报道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故C符合题意;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A;题干报道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不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排除B;日本明治维新正式开始是1868年,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报道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11.(2025•通州区校级模拟)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此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A.开始进行近代化探索 B.创办军用民用企业 C.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D.谋求政治制度变革【分析】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和国内民族危机的加深,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到政治制度层面进行变革。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代表了中国人谋求政治制度变革的重要努力,D正确;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实际上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可以视为其早期形式,而不仅仅是19世纪末,排除A;创办军用民用企业是洋务运动的一部分,主要发生在19世纪60至90年代,早于题目所指的19世纪末的瓜分狂潮,排除B;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标志性口号,虽然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但它更多地反映了义和团这一民间组织的立场和行动,而不是“先进的中国人”的整体反应,且扶清灭洋口号有明显的局限性,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2.(2025•昆山市模拟)请对下列三民主义内涵中的“留白处”(?处)补充完整()内容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对应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思想内涵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地位前提核心发展补充A.民权主义 B.君主专制 C.民主主义 D.民主共和【分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识记三民主义相关知识。【解答】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对应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思想内涵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对应的是“创立民国”,其思想内涵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对应的是“平均地权”,其思想内涵是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A项正确。B.君主专制并不是三民主义的一部分,而是三民主义要推翻的对象,排除B项。C.民权主义包含了民主的思想,但它并没有完全涵盖三民主义的内涵,排除C项。D.民主共和更多地是民权主义的结果或表现形式,而非其思想内涵本身,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记三民主义相关知识。13.(2025•昆山市模拟)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最恰当的主题是()A.追求民主政治 B.外交政策演变 C.近代边疆危机 D.思想解放运动【分析】本题考查边疆危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A.追求民主政治主要围绕政治制度变革、民主权利争取等方面,与图中内容不符,排除A项;B.外交政策演变强调的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图中未体现,排除B项;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收复新疆”是因为19世纪70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入侵新疆,俄国还出兵强占伊犁,新疆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中法战争”是19世纪80年代,法国侵略越南进而侵略中国西南地区,中国西南边疆出现危机;“台湾军民抗击侵略”如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台湾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反映了东南边疆危机。这些内容都体现了近代中国边疆地区遭受列强侵略、面临危机的情况,C项正确;D.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指思想领域的变革,如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对思想的冲击,与图中内容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以边疆危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14.(2025•吴江区模拟)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写到:“如果美国容忍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蔓延,我们就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此,美国()A.要求中国割地赔款 B.支持太平天国运动 C.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析】本题考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解答】结合所学,1895~1899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时,美国因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没有参加瓜分中国狂潮,于1899年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故选:C。【点评】本题以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5.(2025•兴化市模拟)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解答】材料中“台湾今已归日本”指的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割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指的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为了给慈禧太后举办寿诞,清政府挪用了海军的军费,使得海军无力购买比较有战斗力的主力战舰,以此可以说明清政府的腐败。因而“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腐朽落后。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16.(2025•碑林区校级二模)这次战争后,“巨额的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不仅加剧了清廷财政危机,而且使列强得以控制了清廷除田赋之外的主要财政来源;使馆区的设立,炮台的拆除,军队的驻扎等,使列强进一步强化了对清廷的政治和军事控制。”这次战争导致()A.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为通商口岸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危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答】由“列强得以控制了清廷除田赋之外的主要财政来源;使馆区的设立,炮台的拆除,军队的驻扎等,使列强进一步强化了对清廷的政治和军事控制”可知,材料所述是《辛丑条约》产生的严重后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点评】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17.(2025•苏州一模)“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社会主要矛盾变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中的“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材料““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社会主要矛盾变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8.(2025•苏州一模)《中国近现代史》记载,京师同文馆开设的课程有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课程有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下列关于这些学堂课程设置的说法,较为合理的是()A.学习课程较为单一 B.注重学习西方技术 C.改变清朝封建制度 D.全盘照抄西方文化【分析】本题考查了京师同文馆,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京师同文馆和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课程丰富多样,涵盖了数学、外语、法律、天文、航海等多个领域,并非课程单一,所以A选项错误。这些课程中包含了许多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类课程,如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积分、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体现了注重学习西方技术的特点,B选项正确。洋务派创办这些学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洋务人才,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改变清朝封建制度,C选项错误。虽然学堂开设了很多西方课程,但也并非全盘照抄西方文化,仍然保留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学习西方文化也是有选择性的,主要侧重于技术和实用知识方面,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京师同文馆,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2025•吴中区模拟)《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反映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签订《辛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植物保护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声乐与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物业管理专业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黄金投资分析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乡村医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发布
- 烧烤网红店品牌形象授权及区域代理合作协议
- 跨境法律文书快递保险及价值保全合同附件
- 跨区域物流企业叉车操作员派遣服务合同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MOOC 国情分析与商业设计-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电气二次回路-版课件
- 国有企业职场礼仪培训XXXX最新版课件
- 骨科疾病的康复课件
- 第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PPT优秀资料
- 动火许可证(模板)
- 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范文五篇
- 预拌混凝土运输单(正本)
- (完整word版)冰柜投放协议(免投版)
- 【学习课件】第七章天然气处理与轻烃回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