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水稻是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保证水稻安全稳定生产意义重大。传统人工育秧和插秧模式下,水稻生产作业效率低且产量差,严重影响水稻种植效益。将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应用于水稻种植中,具有省工、省时、成本低、产量高等优势,进而促进水稻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为保障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本文着重对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种植技术要点展开深入探讨。关键词:水稻;育秧;插秧;种植技术弥陀镇地处太湖县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8℃,年均降水量1133mL,无霜期年均345d,拥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宜种植水稻,这极大地促进了弥陀镇水稻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弥陀镇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7万亩左右,稻谷总产量8755t。过去一段时间里,弥陀镇水稻种植主要采用的是人工育秧和插秧技术,逐渐无法满足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为实现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目标,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要点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指根据插秧机的性能特点,培育符合插秧机作业和农艺要求的优质秧苗的技术过程。1.1品种选择水稻产量、质量和水稻品种密切相关,因此在水稻机械化育秧前,做好水稻品种选择工作非常关键。要充分结合生产模式、气候条件、栽插季节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选择水稻品种,确保选择的水稻品种可以在地区内实现快速生长,优先选择经过当地农业部门审定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同时要保证所选品种具有生育期适宜、抗病抗虫性强、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分蘖力强、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特征。最好统一供种、统一育秧,保证质量。以弥陀镇为例,当地主推川优6203、晶两优8612、林两优1771、芸香两优金丝占等品种。无论选择哪一品种,均要严把质量关,确保水稻种子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13%。禁止选用来源不明的劣质种子[1]。1.2浸种催芽水稻机械化育秧前,浸种催芽是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将精选的水稻种子放置于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将水倒掉晾干种子,再将其放置于咪鲜胺水溶液中继续浸泡24~36小时,若所选品种谷壳较厚,可将浸泡时间适当延长。其次,要做好催芽工作,目前常用的催芽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普通催芽法,将浸泡处理后的稻种放置于恒温30℃的环境下催芽,当9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育秧作业。其二是机械催芽法,主要利用催芽机进行催芽,催芽时间为16小时左右,当大部分种子破胸露白后即可播种育秧。种植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种植需求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为水稻的快速健康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1.3育秧方式水稻机械化育秧方式较多,目前常用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3.1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也被称为规格化育秧技术,按照所应用的机械设备方面的差异,可将该技术分为硬盘育秧、切块育秧、框架育秧等多种方式。应用水稻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可有效培育壮秧,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在应用该技术时,要做好床土配置工作,床土应通透、疏松,肥力要强,颗粒要小,剔除其中的杂物,pH控制在5.5~7之间。播种育秧时,要确保其操作规范,重点做好装底土、浇水、播种、覆土等工作,提高出苗率,促进壮秧的培育[2]。1.3.2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具有操作方便、投资成本低以及效益好等诸多方面优势,和传统人工育秧技术相比较而言,每667m2可节省劳动力成本30~50元,增产可达10kg以上。在应用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技术前,应当做好秧田准备工作,控制好比例,一般按照1∶90的比例准备秧田即可。要将稻种备足,每667m2需要准备稻种3.5kg左右。播种时要合理控制播期,一般按照秧龄20天左右推算播期,并在播种作业前将秧苗床准备妥当,育秧盘要紧贴地面,育秧盘之间禁止留间隙,四周应当用土培实[3]。双膜育秧技术需要在秧板上平铺有孔地膜,然后铺设床土2cm,并将底水浇足,播后覆土覆膜,起到保温保湿的效果,有助于达到齐苗的目的。软盘育秧技术则是在秧板上平铺软盘,其他工序和双膜育秧技术相一致。1.3.3工厂化育秧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中化育秧的生产方式,通过专用育秧设备在育秧盘内播土、播种、洒水、盖土,再利用自控电加热设备进行高温快速破胸,适温催芽及大棚育秧的先进工艺最终为水稻机械化插秧提供健壮、整齐、均匀的秧苗。在应用工厂化育秧技术前,要做好床土准备工作,床土要晒干,含水率要低于10%,然后粉碎、过筛处理,将土壤中的杂物、小石头等去除掉,然后加入育秧营养制剂及消毒剂,加快秧苗的发根速度,降低秧苗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床土方面要求做好培肥、消毒、调酸三项工作,保证床土质量。育秧前还要将育秧盘准备妥当,优先选用规格为58cm×22cm×2.2cm的硬盘,每667m2需准备育秧盘25盘左右。使用育秧盘前要做好清洗、消毒等工作,防止其携带病毒。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供规格化秧苗,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推进粮食生产增产增效。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水稻工厂化育秧时,应当科学布局,确保规模适度,方便统一管理和取秧、运秧[4]。1.4秧苗管理1.4.1揭膜炼苗在水稻齐苗并长出1叶时,应当及时做好揭膜炼苗工作。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控制好揭膜时间,天气晴朗时建议在傍晚时段揭膜,阴天时建议在上午揭膜,雨天时建议在降雨之后揭膜。需要注意的是,若气温低于12℃,可不揭膜或将揭膜时间推迟,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才可揭膜。1.4.2水分管理揭膜后,应当及时做好补水工作,让床土始终保持湿润,防止晴天秧苗缺水出现卷叶的现象。集中育秧时,建议灌平沟水,分散育秧时,建议早晨和傍晚时段洒水保湿。移栽前3~5天,应当做好排水工作,有助于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方便后期起苗和机械化插秧作业。1.4.3施断奶肥断奶肥的施加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要结合秧龄、床土肥力等因素灵活控制好断奶肥的施加时间和施加量。正常情况下,在秧苗2叶1心时施断奶肥最为适宜,每667m2用尿素5kg兑水5000kg,在傍晚时段喷施即可。1.4.4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对水稻秧苗的影响甚大,往往会阻碍水稻秧苗的健康生长,给水稻的种子产量和品质造成直接影响,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也会受到损失。因此在育秧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能够有效降低各类病虫害对水稻秧苗健康生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能够有效强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育秧期是水稻稻飞虱、绵腐病、黑条矮缩病的高发期,具体防治措施如下:首先,要做好除草、除杂工作,确保秧苗的纯度。杂草的生长不仅会挤占水稻秧苗的生长空间,与水稻争夺养分,也可能携带害虫,加速疾病的传播和扩散,致使水稻秧苗的健康生长状态受到直接影响。其次,在防治绵腐病时,建议每667㎡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30mL,与水配置成1∶900的药液喷雾,每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再次,在防治稻飞虱、黑条矮缩病时,建议每667m2用吡蚜酮6g或噻嗪酮10g,与水按1∶2000的比例配置成药液进行喷雾,每隔1周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最后,要坚持带药移栽。机插秧所使用的秧苗个体较小且嫩,栽插后极易受到螟虫、稻象甲等害虫的危害,因此建议在机械化插秧前1天,每667m2用噻虫嗪有效成分1g,与水按1∶1000的比例配置成药液进行喷雾,可有效预防插秧后虫害的发生[5]。1.5壮秧标准机械化插秧所使用的秧苗要求达到壮秧的标准,具体如下:根系要短且发达,秧苗高度要适宜,茎部要粗壮有力,叶色浓绿,盘结要牢固,提起后不会散。在育秧期,每667m2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80g,与水按1∶700的配置成药液进行喷雾,有助于促进壮秧的形成。正常情况下,在水稻叶龄达到3叶,高度达到15cm,秧龄达到3~4周时,即可进行移栽插秧作业。此时移栽秧苗已具备较强的抗逆性,移栽后有助于达到早扎根、早活棵、早发苗的目的。1.6起秧运秧起秧时应当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平放,然后卷苗脱盘,需要注意的是,起秧时要尽可能避免发生秧苗茎被折断和秧块变形断裂等现象。运秧时要做到随起随栽,并做好保护工作,尽可能降低对秧块的搬动次数,降低其枯萎的可能性。高温情况下,运放时应当做好遮阳工作,必要时可借助专用秧架随盘平放运送,或者可起盘后将盘内秧块卷起放置于运秧车上,要控制好堆放层数,最多不可超过3层,防止堆放层数过高而导致出现秧苗断裂或秧块变形等现象。将秧苗运输至田间地头后,要将其及时卸下并平放,让秧苗保持自然舒展的状态,方便后期进行机械化插秧作业。2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要点2.1大田准备水稻机械化插秧前,应当做好大田准备工作,方便机械化插秧作业,也能够为水稻秧苗的生长创设舒适的土壤环境,有助于实现水稻生长质量的提升。首先,要深翻土壤,结合茬口及土壤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耕翻方式,深度应当控制在15cm以内,沟系要配套,方便灌水和排水。其次,要将大田中的杂物、杂草、枯枝败叶、残留根茬等全部清理干净,防止影响机械化插秧作业,土壤中杂质的清除也可以有效增强土壤的肥力。翻耕后的土壤要求上软下实,田面要平整,高低落差要控制在3cm以下。接着,机械化插秧前要将大田内的泥浆沉实,控制好泥浆沉实时间,砂质土一般要求沉淀2天,壤土要求沉淀2天,黏土要求沉淀3天,沉实后的土壤要求达到不板结、水清不浑浊的标准。最后,插秧前要做好封闭除草工作,合理选择除草剂,优选水稻幼苗期可以使用的专用除草剂,例如,每667m2用50%丁草胺乳油100g,将其和干细土1.5kg拌匀,达到手捏成团、落地能散的程度,与肥料混合撒施即可。2.2机械准备机械化插秧作业前,要结合育秧盘的规格等方面的因素灵活选择配套的插秧机。例如,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具备较高的作业效率和质量;窄行(25cm)插秧机可实现高密度插秧;选择带有同步侧深施肥功能的插秧机可提升肥料利用率。机械化插秧作业时,作业人员应当做好对插秧机的检查、调试工作,确保各个部件能够灵活转动,无异常摩擦、碰撞及卡滞等现象。转动部件要定期加注润滑油,保证转动部件正常运转。装秧之前应当将空秧箱移动至导轨一端,然后装入秧苗,避免出现漏插的现象。秧块应当紧紧贴在秧箱上,确保无拱起现象,两片秧块之间禁止留间隙。为了让秧块能够顺畅地下滑,可在秧块和秧箱之间洒适量的水进行润滑处理。要充分结合农艺要求对株距、每穴秧苗株数进行合理化的确定,对株距、取秧量进行灵活调节,确保大田基本苗数量达标。要结合大田泥脚深度做好对插秧机的插秧深度的调控工作,同时结合土壤的软硬程度对仿形机构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节,确保机械化插秧深度的一致性,防止出现漂苗、倒苗等现象。要做好对机械设备插秧路线的规划工作,正确操作使用划印器、侧对行器,提高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2.3插秧质量插秧质量与水稻产量、质量密切相关。要想达到水稻高产、稳产的目标,务必要严格控制好插秧作业质量。根据水稻品种特性、插秧季节、土壤质地等多方面因素对机械化插秧密度、深度进行灵活控制。正常情况下,常规水稻建议每穴插秧4~6株,株距控制在13~14cm,每667m2栽植1.8万~2.1万穴。杂交稻建议每穴插秧2~3株,株距控制在15~16cm,每667m2栽植1.7万~1.9万穴。插秧深度方面,要浅插,以1~2cm为宜,有助于促进低节位分蘖。机械化插秧作业时,要确保秧苗栽插均匀且深浅一致,漏插率要求低于5%,伤秧率要求低于4%,漂秧率要求低于3%,钩秧率要求低于4%,翻倒率要求低于4%,均匀度要求大于85%。只有保证机械化插秧质量,方可提高秧苗的成活率,为后期水稻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2.4注意事项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离不开机械设备的支撑,若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则会对插秧作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机械插秧作业结束之后,要检查驱动部件,若发现有杂物,要及时去除,并用清水将泥泞洗净,清洗时要避免发动机空滤进水。要检查机械设备各个工作部件,确保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定期加注润滑油、燃油,避免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其次,要明确机械设备操作注意事项,确保操作安全性。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插秧机,操作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禁止违章、无证作业。插秧机在作业时,闲杂人员禁止靠近。操作人员在作业时要密切留意四周情况,防止发生危险。在田间倒车时要提升栽植部件。作业时若发现插秧机行走困难,要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公务员考试笔试真题
- 答案及试题分析英文翻译
- 宜春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 电视节目导播试题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师如何开展安全风险培训的试题与答案
- 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估工具及试题与答案
- 张店社工考试题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师工程施工主要试题
- 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第九幼儿园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山东烟台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衡水介绍-衡水简介PPT(经典版)
- 性激素六项的解读 课件
- 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
- 河南省铭玮昊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溴硝醇、100吨磺酰胺、200吨叔丁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高守平第2版)
- 2023年福建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数学质量检测卷(附答案)
- 金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 LY/T 2457-2015西南桦培育技术规程
- GB/T 40998-2021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 GB/T 25840-2010规定电气设备部件(特别是接线端子)允许温升的导则
- 军标类型整理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