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蓝莓栽培前期准备和高产高效管理技术分析_第1页
设施蓝莓栽培前期准备和高产高效管理技术分析_第2页
设施蓝莓栽培前期准备和高产高效管理技术分析_第3页
设施蓝莓栽培前期准备和高产高效管理技术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我国的蓝莓种植产业已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育种、改土、灌溉施肥、贮存加工方面都有着巨大进步。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蓝莓产量最大的国家,总产量和栽培面积皆为世界第一。为切实保持我国蓝莓产业的领先地位,本文对我国设施蓝莓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汇总和分析,以供栽培人员参考讨论,在保证我国蓝莓产业种植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关键词:蓝莓;设施栽培;栽培管理技术蓝莓又名笃斯越橘,为杜鹃花科越橘属灌木类浆果果树,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21世纪发展潜力最大的水果之一。其果实营养丰富,还有大量花青苷、熊果苷等抗氧化成分,能够起到减缓脑神经衰老、保护视力、降低癌症风险等作用,同时还可在食品工业中被用于提取天然食用色素。蓝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世界上的多个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种植。我国的蓝莓栽培人员应加强对新型栽培技术的学习,为蓝莓产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1前期准备1.1温室选址及建造冬季是开展蓝莓栽培工作的关键时期,其工作难度相对较高。在进行温室选址工作时,栽培人员应尽可能选择平缓的坡地,同时需确保其具备向阳、背风的特点。还应考虑周边的交通环境是否便利,是否有较近的水源,能否维持稳定的电力供应,避免后期灌溉、运输、保温等工作难以推进。为确保改土工作能够快速开展并有效降低相应成本,需尽可能选择酸性砂壤土开展栽培工作,且确保土层厚度达标,能充分满足蓝莓栽培需要。若所建温室数量较多,需根据大棚实际高度适当调整其棚间距,还应保证大棚朝向为坐北朝南,可根据实际选址位置,使其适当偏西10°~15°。温室结构应选择沈阳农业大学研发的辽沈Ⅳ型,其为大跨度改良型日光温室,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具备成本低、运输方便、企业集聚效应显著、环保效益出色等优点。在日光温室建设的过程中,栽培人员应严格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国家行业标准工程机械装配通用技术条件JB/T1059、国家农业行业规范日光温室能效评价规范NY/T1553、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610。由于在应用智能化技术后,日光温室需时刻保证稳定持续供电,所以栽培人员要为温室配备稳定的供电系统和备用电源,防止中途断电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可在温室内部准备相应加热设施,如补光灯、电暖气等,有效应对北方寒潮,保证温室内部温度稳定,为蓝莓生长提供良好环境。还可在温室一侧建造蓄水池,保证灌溉用水的温度合格,减少水温过低对根系所造成的刺激[1]。若栽培地选在辽宁省及周边地区,则日光温室的搭建亦可采取东西走向。大棚后墙的高度应不低于2.5米,其墙体厚度应不低于60厘米,同时还需在墙体内注入至少10厘米厚的填充物,填充物类型可选取泡沫板、炉渣等,保证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除此之外,还应在后墙外侧表面覆盖至少5厘米厚的泡沫板,最大限度地保证大棚的保温功能,保证蓝莓的生长速度。若栽培地条件允许,可考虑在山脚处建立大棚,能使大棚的实际保温效果显著提高。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应用双层膜覆盖方法,显著提升大棚内的实际温度。实验数据表明,覆盖双层膜后,大棚内的平均温度上升2~3℃,能使蓝莓发育速度加快,成熟期提前,在其他蓝莓上市前全面占领市场。1.2整地改土蓝莓栽培工作中,整地工作的标准一般为垄沟宽0.6米左右,垄台宽1.2米左右。苗木栽培则应使用变化性密度,保证株行距的合理性,幼苗应为0.75米×2.0米。同时,应在垄台的中心位置沿纵向进行开沟作业,其深度与宽度都不可低于40厘米。待沟开辟完毕后,应将挖掘出的沟中原土和草炭土充分搅拌混合,控制二者比例保持在1∶1左右。混合工作完成后,再加入硫黄粉40千克,二次搅拌混合完成后,将混合物回填至沟内,予以充分灌溉[2]。在栽培工作开始之前,还应对地块内土壤进行取样测评,确保其土质能满足蓝莓的生长需求。若土壤pH值超过5.5,应用细度目数达标的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改土调酸处理,防止碱性过强而导致烧苗现象频发。若土壤酸性过强,需适当增大土壤pH值时,可向土壤中加入适量石灰粉。一般来说,每亩地施加石灰粉7千克左右时,土壤pH值会增大0.1个单位。我国北方多数区域地块土壤中的有机质占比低于3%,而为保证蓝莓的生长速度,需确保土壤中的有机质占比不低于10%。为使蓝莓达到最佳生长状态,应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若蓝莓种植在东北及周边区域,可在土壤内加入低位草炭,达到改善土质的目的,施加量一般为每亩地151立方米左右。亦可在每年秋季收集适量破碎松塔、松树锯末、落叶、松树皮、硬杂木锯末,与所饲养的草食性牲畜粪便进行充分混合,常见牲畜如马、牛、羊等,在彻底消毒后将其加入土壤中,可起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我国现阶段正在开发研究的菌肥种类较多,但其推介多不详,导致无法量化其对蓝莓栽培工作的实际作用,所以难以将之广泛推广使用。栽培人员可根据地块实际情况,酌情采用我国林科院所研发的Pt菌根剂,又名植健宝,其功效出色,能对蓝莓栽培工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1.3育种栽培在选择栽培品种时,可酌情将早中晚品种组合搭配再进行栽培作业,确保所筛选出的品种具备果实品质过硬、大小适宜、需冷量低、甜度高的特点。在我国北方,使用温室栽培技术一般为北高丛蓝莓,常见品种包括北陆、蓝金、都克、蓝丰等。北高丛蓝莓的需冷量普遍高于南高丛蓝莓,其果实成熟期一般集中于每年4月末至6月初。近几年,南高丛品种的种植面积显著扩大,包括但不限于H5、云雀、L25、密斯提、奥尼尔、法新等,其成熟期比北高丛蓝莓早很多,一般在3月中旬即可进入果实成熟期。栽培人员还可选择能互相授粉且花期相近的品种一起种植,可使果实品质获得提升。在此过程中,栽培人员应把控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实际比例,将其控制在8∶1~6∶1之间,以求达到最佳栽培效果[3]。2栽培重点2.1水肥供应2.1.1基肥和追肥实验研究表明,施肥工作中氮、磷、钾的最佳比例为2∶1∶1。在蓝莓栽培工作时,氮肥应尽量选择铵态氮,有利于蓝莓植株的吸收,每株适宜施加的参考量为27~44克之间。在换季时栽培人员应采取随水带肥技术,为蓝莓及时补充所需营养。对蓝莓进行追肥工作,主要集中在萌芽前、开花后、果实成熟转色三个时期,栽培人员需严格遵循少施多次的追肥原则。可在每年八月下旬集中追施磷肥与钾肥,亦可根据实际生长情况施加适量硼肥,为第二年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追肥工作还可与灌溉工作结合开展,尽量做到肥随水施,提高蓝莓的营养吸收率。为确保蓝莓在关键生长时期能获得充足的营养供给,应在蓝莓生长前期主施氮肥。待蓝莓进入生长后期,再开始降低氮肥的施加占比,提高钾肥与磷肥的用量。秋季基肥施加工作一般开始于9月中旬,待正式入秋后开始进行。应沿南北方向进行开沟作业,保证其深度在40厘米左右。由于蓝莓根系分布相较于其他作物更浅,若开沟过深,其实际作用无法直观体现;若深度不够,发生烧根的概率会提高。可将复合肥与硫磺粉充分混合后一并施加于地块中,所选择的地块土质黏稠度过高,可选择适量大粒河砂充分消毒后播撒于地块之中,切实增强土壤透气性。栽培人员应对此时期的追肥量进行严格管理,增加磷酸二铵、硫酸铵、硫酸钾等含酸根的复合肥使用量。同时还需全面禁止使用含硝酸盐及氯的肥料,栽培人员应对肥料成分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对产量造成负面影响。施加基肥时,每亩有机肥施加量应不低于1000千克且不超过1500千克。在进行施肥工作的过程中,栽培人员应严格遵循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496,确保相关流程的有序落实[4]。2.1.2不同时期的施肥工作当蓝莓发育至果实膨大期时,栽培人员可对其施加腐植酸钾类水溶肥,能有效加速果实发育,为果实品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亦可将叶面肥的施加工作和常态化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待蓝莓基本展叶后,即可每隔七至十天喷施一次叶面肥。我国蓝莓栽培产业常用的叶面肥,包括狮马绿、狮马蓝、狮马红等,栽培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保证蓝莓能够快速度过展叶阶段。当多数蓝莓都完全上色后,则可暂停叶面肥的喷施工作,避免造成果实品质的降低。在进入8月后,栽培人员可选择在地块中喷施磷酸二氢钾,加快花芽的发育速度。蓝莓在缺少铁元素时发生失绿现象的概率较高,栽培人员可适当施加少量螯合铁,有效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同时,应在蓝莓进入萌芽期之前,对其进行充分的疏花芽处理,保证最后果实品质的稳定。在疏花芽时,栽培人员需确保每个结果枝的花芽数量在3~5个之间,若在主芽旁发现复芽,要尽快将复芽去除,防止其吸收过多营养。同时还需在蓝莓植株开花后开展疏花工作,保证每个结果枝有4个左右的花序。在蓝莓花期,可人工放生蜜蜂或熊蜂,使其为蓝莓授粉,在增加蓝莓坐果率、改善果实产量、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都有着显著效果。2.2修剪工作为避免植株生长失去控制而发生过密和过高的情况,确保其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都能吸收充足的阳光,栽培人员需对植株进行疏枝处理,去除斜生交叉枝、过密枝、病虫枝、细弱枝等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分枝,还需检查是否存在因根系过度发育而产生的分蘖枝并对其进行及时处理。针对年龄超过3年的枝条,应遵循相关原则,在蓝莓植株的基部开始疏除工作。针对年龄超过6年的结果枝,应降低疏除力度,避免产量下降。2.2.1幼树修剪在定植工作正式结束后,需立即疏除幼树全部的交叉枝、细弱枝、下垂枝,并挑选发育良好的壮枝1~2个予以保留。在完成定植后的第2和第3个生长季,栽培人员应赶在树体萌芽期到来之前,将全部病虫危害枝、细弱枝、下垂枝、交叉枝都进行疏除处理,选取长势较好的基生枝并保留4个左右。2.2.2常规修剪常规修剪工作的核心目的是对植株的生长速度进行控制,同时确保其光照条件保持稳定,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以疏枝为主。若所选品种生长发育速度相对较快,应尽量疏弱枝,保留强枝。2.2.3采后修剪采后修剪工作普遍开展于收获后15天左右,可适当提前但不可延后。实际修剪时,应保留健壮结果枝75个左右,发育良好的花芽350个左右。修剪工作完成后,需尽快将大棚外膜揭开,确保大棚内的通风性良好。2.3收获及储藏由于不同品种蓝莓的果实成熟期有所不同,栽培人员应采取分批采收的方式。当果实成熟量占比不低于25%时,即可着手推进采收工作。一般情况下,人工采收能确保所采摘的果实质量更好,在采摘流程中,需做到“四轻”,即轻摘、轻放、轻装、轻卸,尽最大可能规避果品受损、受潮、暴晒等情况的发生。可在采摘过程中,尽量使用分割式浅盘等工具,为蓝莓果实提供更好的保护。若适逢下雨或湿度过高,需适当延迟采摘,待整体干燥度达标后再开始,避免蓝莓受潮。多数情况下,同一品种的蓝莓亦需3~5次的分批采摘才能彻底完成采摘工作。因此在制定采摘计划时,栽培人员需综合考量品种特性、运输距离、当天气候状况等会对果实品质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在将蓝莓果实装盒前,可先用风扇等工具将果蒂充分吹干,切实降低伤口处病菌感染的风险,促进愈伤组织干疤的快速形成,此外还可有效避免蓝莓在贮藏及运输期间出现变质现象。待采摘工作完全结束后,可将所收获的果实立刻冷藏,冷藏温度应被控制在3~8℃之间。3病虫害防治蓝莓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僵果病、病毒病、缺铁症、叶斑病、枝条溃疡病、炭疽病,常见害虫主要有地下线虫、象甲类、白蛾、介壳虫、果蝇、蛴螬等。其中最难防治的害虫为果蝇与金龟子,我国目前对这两类害虫主要采取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防治办法。农业防治是在害虫休眠期,对地块进行全面清除。通过对园内的枯枝落叶进行清除、植株修剪、土地深翻等农事作业,对杂草土壤中的休眠害虫、虫卵进行有效灭杀。物理防治方法是在虫害暴发后,栽培人员可购置糖醋罐(瓶)、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等相关杀虫器具,对害虫展开全面灭杀,有效遏制害虫的繁殖。化学防治方法是在虫害暴发期间,根据害虫的实际数量对农药种类进行筛选,同时规划其具体用量及施加频率,需注意所选农药的防治期是否合适,确保其防治效果达标。在蓝莓开花期和浆果成熟前20天,都应严禁喷洒农药。栽培人员需充分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理念,确保所选农药具备效率高、毒性低、残留少等特点,或选用生物农药,应遵循交替用药原则,对施药技术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减少农药实际用量,减少其对环境的破坏。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农药合理使用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