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21安徽省芜湖市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1)____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2)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宁静闲适的月夜之美;“(3)_______,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4)____,______”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奇山幽谷,吴均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5)_______,_____。”;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岂不罹凝寒?(6)______”的赞叹;面对烟波清冷的长江水,崔灏抒发的是(7)“_______,______”的思乡之情。【答案】①.山山唯落晖②.庭下如积水空明③.大漠孤烟直④.乱花渐欲迷人眼⑤.浅草才能没马蹄⑥.经纶世务者⑦.窥谷忘反⑧.松柏有本性⑨.日暮乡关何处是⑩.烟波江上使人愁【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唯、落晖、庭、蹄、纶、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翻看我们的教科书,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了他们的伟大。藤野先生胸怀博大,治学严谨,给鲁迅先生以激励,让他能写出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朱总司令的母亲出生佃()农,深明大义,一生不辍()劳作;托尔斯泰虽然脸部平淡无奇,身材矮小,但却双眼富有才气,目光zèng()亮犀利,居里夫妇即使夏天在chì()热的火炉边,即使在骤雨卒至之时,仍然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他们身上都闪烁着夺目的精神光辉。(1)请给两个加点的字注音。出生佃农()不辍劳作()(2)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目光zèng()亮chì()热(3)“深恶痛疾”的意思是:_________。(4)文中的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______应该改为______。(5)请把“他们身上都闪烁着夺目的精神光辉。”转化成反问句。【答案】(1)①.diàn②.chuò(2)①.锃②.炽(3)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4)①.卒②.猝(5)难道他们身上不闪烁着夺目的精神光辉吗?【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佃农(diànnóng):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不辍劳作(bùchuòláozuò):不停止劳作。【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锃亮(zèngliàng):反光发亮。炽热(chìrè):极热,温度极高;(情绪等)热烈;烧热。【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字义。深恶痛疾: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在此形容令所谓的“正人君子”很厌恶的文字。【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卒——猝。“骤雨猝至”指大雨突然来到;“猝”为副词,理解为“突然地”。【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句式转换。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据此可将陈述句“他们身上都闪烁着夺目的精神光辉”,改为反问句:他们身上怎么没闪烁着夺目的精神光辉呢?3.“喜迎二十大,奋进启新程”,为了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11月18日学校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活动一】新闻回放“今年是美国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纪实著作《红星照耀中国》问世85周年。2022年9月1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新华网承办的“红星何以照耀中国”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活动邀请外籍嘉宾讲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展现国际社会对党的二十大和中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期待。沧海桑田,埃德加·斯诺当年在陕甘宁苏区看见并记录的红星,如今在中国、在世界依然烁烁闪亮,而且愈加璀璨夺目。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国。越来越多的“埃德加·斯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将一个国富民强,团结友爱、担当作为、与世界共赢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让中国“好声音”唱响世界。请为以上新闻材料拟写一则15字以内的新闻标题。【答案】让中国“好声音”唱响世界。(答案不唯一,意近即可)【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根据“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国。越来越多的‘埃德加·斯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将一个国富民强,团结友爱、担当作为、与世界共赢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让中国‘好声音’唱响世界”可概括为:让中国“好声音”唱响世界。4.【活动二】精神洗礼学校团委将带领各班团员代表前往芜湖市博物馆参观“渡江第一船”主题展,具体通知如下:通知各班团员代表:请于10月22日上午在学校大门口集合,驱车前往芜湖市博物馆参观“渡江第一船”主题展,重温党的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请大家准时参观活动。2022年10月18日校团委(1)通知中有一处格式有误,请找出并改正。(2)通知中有一个词语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改为_______(3)通知有一处内容通知的不明确,请修改。【答案】(1)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校团委和2022年10月18日对调位置)(2)①.参观②.参加(3)没有具体时间,加上具体时间如上午八点【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通知格式的掌握能力。经理解,落款格式不正确。应将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即把发出通知的单位“校团委”放在前面,发出通知的时间“2022年10月18日”放到它的下面。【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正确搭配。“请大家准时参观活动”中的“参观”和“活动”搭配不当,应把“参观”改为“参加”。【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通知内容的正确表达能力。经分析,集合的时间“请于10月22日上午”表述不够精确。应加上具体时间,才符合通知的要求,使被通知人按时参加。5.【活动三】名著品读[甲]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但在A_____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蒌的飞蛾欢呼起来。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乙]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B_____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1)两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甲]片段中的A是______,[乙]片段中的B是_______。(均填人名)(2)从所选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1)①.西行漫记②.西北③.毛泽东④.彭德怀(2)毛泽东彭德怀质朴率真、富有生活情趣【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掌握。本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根据“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及“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可推断出A是毛泽东。吴亮平担任的是毛泽东与斯诺之间翻译。在《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篇里介绍毛泽东的形象。他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工作一丝不苟,是一位天才的战略家和政治战略家。根据“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可判断B是彭德怀。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篇里介绍彭德怀的形象。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结果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抓住情节进行分析。文中“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蒌的飞蛾欢呼起来”中的“扑向”“欢呼”两个动词写出毛泽东的质朴率真;“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体现出毛泽东富有生活情趣。“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表现出彭德怀动作敏捷,还体现出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因此从毛泽东、彭德怀两个人的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们质朴率真且富有生活情趣。二、阅读(55分)阅读《美丽的颜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①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②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③“……我们在实验室里只有很少几个客人。偶尔有几位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来,或是来看我们的实验,或是来请教比埃尔·居里某些问题,他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是很出名的。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并不打断思考的进行,也不扰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的真正的气氛。”④比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他们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极幼稚的,无一不有。⑤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⑥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⑦……⑧那一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⑨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么?”⑩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⑪“看哪……看哪!”这个青年妇人低声说着。⑫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⑬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摩她的头发。⑭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6.谈谈你对第①节画线句的理解。7.选文第②③小节,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请探究本文如此叙事的妙处。8.请任选一个角度,对第⑫节的画线句做一些批注。9.本文的题目是“美丽的颜色”,除了指镭的颜色,还有哪些含义?10.本文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你觉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对传主怎样的感情?【答案】6.居里夫妇工作艰辛、热爱科学/沉醉其中、勇于应对挑战。(答出两点即可)7.(1)补充了历史细节(居里夫妇在科研道理上的相互鼓励,和很少志同道合科学家的交流);(2)展示出居里夫人对科研的沉醉,平静专注的快乐;(3)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4)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生动。8.修辞角度:反复,四个“转向”,生动地写出了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激动(兴奋)/对自己科研成果的珍惜、专注。描写角度:慢镜头/动作描写,“转向”写出了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激动(兴奋)/对自己科研成果的珍惜、专注。细节描写角度:“有草垫的椅子”,写出了居里夫妇研究条件的艰苦。9.居里夫人坚定的科学信念/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2)取得的辉煌的科研成果。10.包含着无限的崇拜、敬仰之情,也有一份浓浓的爱,这是女儿对母亲特有的爱与怀念。【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画线句的含义。根据文中画线句,结合第②段“‘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可知,科研工作时间之长,强度之大,这种经年累月的劳动既写出居里夫妇工作的艰辛,也表现出他们对科学的痴迷,以及不惧艰辛,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巨大勇气。【7题详解】本题考查引用主人公的原话的作用。根据第②段“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可知,本段引用居里夫人的话主要是写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痴迷战胜了物质条件的艰苦,写出了居里夫妇相互激励的历史细节,表现出他们对科学的痴迷和热爱;第③段“我们在实验室里只有很少几个客人。偶尔有几位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来……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可知,本段交代了丈夫和科学家交谈的细节,表现了活跃的学术研讨氛围;引用文章中人物的话,有一种现身说法的效果,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居里夫人平静专注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生动。【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句子。(1)从修辞的角度:根据画线句“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中的四个“转向”,构成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强调了居里夫妇发现镭时的兴奋激动的心情;(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画线句中的四个“转向”,是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居里夫妇发现镭时的情态,表现了他们的激动喜悦的心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根据第①段“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第②段“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可知,居里夫妇不辞辛苦,不怕失败,忘我奉献,痴迷科研的这种坚定的科学信念以及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也是“最美的颜色”;根据第⑫段“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第⑭段“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可知,镭的发现打开了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大门,是开启新的物质研究的里程碑,这种伟大而辉煌的成就也是“最美的颜色”。【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思想感情。本文回忆了居里夫妇的科学研究以及发现镭的过程,表现了居里夫妇痴迷科研,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作者身为居里夫人的女儿,更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对科学地热爱和痴迷,包含着对居里夫人无限的崇拜、敬仰之情,也有一份来自女儿的浓浓的爱,这是女儿对母亲特有的爱与怀念。那一夜,“白云”和“星星”说了悄悄话①19月6日,“鸟巢”的圆形舞台上,何白云和“星星”对话:“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星星,你好!”何白云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演员之一。昨天,何白云回到深圳,记者走近这个八岁起便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美丽姑娘。②何白云的听力是8岁时因发烧打针过量丧失的。凭借助听器,何白云仅能听到微弱的声响,直到2004年安装了电子耳蜗才有了好转。大学毕业后的何白云在市残联下属的深圳残疾人网工作。上京训练演出3个月了,回到深圳,何白云用舞蹈《星星,你好》传达了兴奋之情。③今年3月份,北京的手语舞蹈老师到深圳选拔参加开幕式表演的人选。“白云,你身高够了,去参选一下吧。”市残联一位工作人员鼓励她去参加选拔。除了何白云,深圳参加选拔的还有9名来自元平特殊学校的聋人姑娘。④何白云告诉记者,选拔前,元平特殊学校的老师帮其他9名聋人姑娘排练了健美操表演,而她却没有任何准备。去到选拔现场,何白云见到其他9人正在练习排练好的健美操,就跟着学跳了五分钟,学习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开始选拔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很快跳完了,其他选手还在跳,没有舞蹈基础的何白云跟不上节奏和动作,只能停下来站在一旁看。没想到,负责选拔的老师就挑中了何白云和元平特殊学校的一名学生。⑤不会下腰,不会劈腿,不会滑跪,一开始何白云在舞蹈上就是一张白纸,跳起舞来身体还很僵硬。在5月初广州的第一次集训里,何白云真正尝到了苦的味道。早上六点半起床开始跑步、压腿,八点钟开始舞蹈动作的训练,20天里每天都训练近十个小时。之后,何白云再次通过了选拔,得以去北京参加演出。⑥何白云说,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她来说,最辛苦的便是滑跪的练习。因为不掌握要领,每次都是“扑通”就跪下去了。“这种跪法是很疼的,膝盖都破皮流血了。”⑦终于等来了演出的这一天。“感觉很不一样,特别紧张,也特别兴奋。”何白云说,之前她们曾在鸟巢彩排过三次,但真正演出时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就想着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世界”。⑧舞蹈演出服白色灯笼裙有玄机,可以充气膨胀起来,左右两个开关各控制充气和灯泡。演出时,她们身上还要背着个电池。“可能有三四公斤重。”何白云说,当裙子亮起来,并慢慢充气膨胀起来时,觉得身上的裙子就像一朵白云。“我的名字就是白云。”何白云惊喜于这样的巧合。穿着浮云般的裙子,和“星星”说着悄悄话,何白云很享受那种轻盈浪漫温暖的感觉。而最令她感动的是,她们向“星星”说的最后一句话:“把我的名字放在你的心上,我们永远在一起。”(选自《晶报》2008年9月11日,有改动)11.下面对这篇通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通讯以残疾姑娘何白云为对象,通过记叙她参加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过程与感受,赞美了她勇敢顽强的精神。B.何白云只是众多残疾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篇通讯写作目的是借这一典型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来赞美残奥会运动员身上所具有的品质。C.本文对何白云参加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她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细节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D.受篇幅所限,这篇通讯只精选了几个典型片段用十分精当的语言叙述出来,语言简洁而又不失生动活泼。12.请分层概述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段落分层主要内容①——②聋人姑娘何白云的基本情况③——④⑤——⑥⑦——⑧13.请简要分析这篇通讯的标题的特殊。14.有人说他不愿看残奥会的电视转播,因为他不忍看到残疾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比赛,感觉很残忍,很痛心,甚至有人建议取消这一赛事。你赞同这一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1.C12.选拔残奥会开幕式演员,何白云被意外挑中;何白云参加集训并刻苦训练;何白云演出时的心情与感受。13.①标题中的“白云”是何白云的名字;她演出时穿着充气的白裙,又像一朵美丽的白云。②“星星”,何白云参演的舞蹈叫《星星,你好》。③“‘白云’和‘星星’说了悄悄话”,作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新闻人物的名字与新闻事件巧妙地连在一起,形象、生动、浪漫,充满童话色彩。14.示例:不赞同。残奥会是为了宣传体育精神,即使身有残疾,也不应该自暴自弃。通过举办残奥会的方式,可以让社会更好的学会尊重残疾人,关爱并且帮助残疾人,让残疾人和健全人能够平等的生活在一起,同时也是给残疾人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是对生命的价值以及意义的一次体现,也是对残疾人顽强意志的赞颂。【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C.分析文段内容,由第①段“19月6日,‘鸟巢’的圆形舞台上,何白云和‘星星’对话:‘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星星,你好!’”和第⑧段“穿着浮云般的裙子,和‘星星’说着悄悄话,何白云很享受那种轻盈浪漫温暖的感觉”可知,本文并未对表演过程作详细介绍,也没有使用神态描写,而是选取了部分典型的动作,所以本项理解有误;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概括。本题可按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划分层次和概括层意。分析文段内容,由第①段“何白云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演员之一。昨天,何白云回到深圳,记者走近这个八岁起便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美丽姑娘”和第②段“何白云的听力是8岁时因发烧打针过量丧失的。凭借助听器,何白云仅能听到微弱的声响,直到2004年安装了电子耳蜗才有了好转。”可知,第①、②段介绍了何白云的基本情况;由第③段“今年3月份,北京的手语舞蹈老师到深圳选拔参加开幕式表演的人选”和第④段“没想到,负责选拔的老师就挑中了何白云和元平特殊学校的一名学生”可知,第③、④段写何白云被选为参加开幕式表演的人;由“在5月初广州的第一次集训里,何白云真正尝到了苦的味道。早上六点半起床开始跑步、压腿,八点钟开始舞蹈动作的训练,20天里每天都训练近十个小时”和“何白云说,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她来说,最辛苦的便是滑跪的练习”可知,第⑤、⑥段写何白云参加集训,刻苦训练;由“感觉很不一样,特别紧张,也特别兴奋”和“‘我的名字就是白云。’何白云惊喜于这样的巧合。穿着浮云般的裙子,和‘星星’说着悄悄话,何白云很享受那种轻盈浪漫温暖的感觉”可知,第⑦、⑧段写何白云参加演出时的心情与感受。【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注意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并体会其中的妙处。由第①段“何白云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演员之一。昨天,何白云回到深圳,记者走近这个八岁起便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美丽姑娘”和第⑧段“当裙子亮起来,并慢慢充气膨胀起来时,觉得身上的裙子就像一朵白云。‘我的名字就是白云。’”可知,“白云”既指何白云的名字,又指何白云进行演出时,她的裙子亮起来,并且慢慢充气膨胀,就像一朵白云。再由第①段“19月6日,‘鸟巢’的圆形舞台上,何白云和‘星星’对话:‘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星星,你好!’何白云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演员之一”可知,“星星”指的是何白云参加的这场手语舞蹈演出的名字是《星星,你好》。所以这里的“‘白云’和‘星星’说了悄悄话”,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新闻人物名字“白云”与事件融合起来,有着新颖、生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可据此回答。【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自主表达观点的能力。本题为主观题,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但根据残奥会举办的意义,应该持赞同举办残奥会的态度。可围绕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身残志坚等角度来回答。示例:不赞同。残疾人为何要举办体育运动会?为何要撑着拐杖奔跑,坐着轮椅打球?是为了证明他们残缺躯体仍有力量和技能吗?是为了争到名次和荣誉吗?从现象看,是;从本质看,不是。其实,与健康人的奥运会相比,残奥会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体育的精神意义。人们观看残奥会,不会像观看奥运会那样重视比赛的输赢。人们看重的,也是残奥会要证明的是:残疾人仍然拥有完整的内在生命,在生命本质的意义上,残疾人并不残疾,人的内在生命是伟大的。我们应当像尊重任何一个健全人一样,尊重残疾人,对他们以关爱和帮助,让残疾人能够和健全人一样平等地生活在一起,为他们自强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点赞!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巫山曲孟郊①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②。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注释】①孟郊,唐代著名诗人,年轻时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后又仕途坎坷,一生潦倒。②神女,指巫山神女“旦为朝云、幕为行雨”。相传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醒后惆怅不已。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见曦月曦:(2)沿溯阻绝沿:(3)素湍绿潭素:(4)林寒涧肃肃:(5)轻红流烟湿艳姿湿:16.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7.《三峡》和《巫山曲》都写到了猿啼,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答案】15.日光,这里指太阳;顺流而下;白色;肃杀、凄寒;打湿16.(1)这中间一千二百里的行程,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趣味无穷。(意思对即可)17.《三峡》写猿啼为秋天的三峡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同时表现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巫山曲》写猿暗衬托了作者凄凉惆怅的心情。【1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看不到太阳和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2)句意:下行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