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作业指导书TOC\o"1-2"\h\u19783第一章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概述 370971.1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意义 3255991.1.1引言 339171.1.2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概念 3256531.1.3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3305821.1.4国内现状 411481.1.5国外现状 421245第二章农业生产环节质量提升 5268641.1.6优化种植结构 5153911.1.7提高种子质量 5305031.1.8加强栽培管理 533931.1.9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516761.1.10优化养殖结构 5297791.1.11提高饲料质量 5145201.1.12加强养殖管理 5128711.1.13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6249761.1.14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 6284871.1.15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 6258871.1.16推广绿色农业投入品 644931.1.17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指导 624977第三章农产品加工环节质量提升 6133231.1.18目的与意义 6280901.1.19质量提升措施 68381.1.20目的与意义 7145981.1.21质量提升措施 7148631.1.22设备改进 7327151.1.23工艺改进 71279第四章农产品流通环节质量提升 880231.1.24运输前的准备工作 827891.1.25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保障 8120731.1.26农产品储存保鲜原则 824341.1.27农产品储存保鲜方法 9289831.1.28农产品市场准入 9126161.1.29农产品市场监管 914646第五章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 9327631.1.30建设背景 9110601.1.31建设目标 964941.1.32建设内容 10297121.1.33发展背景 10221051.1.34应用目标 10293241.1.35应用内容 10179781.1.36培训背景 11158841.1.37培训目标 11314791.1.38培训内容 118259第六章农业产业链标准化建设 111651.1.39标准体系概述 113521.1.40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1185721.1.41标准体系构建内容 126261.1.42标准化生产概述 12253741.1.43标准化生产推广措施 1282231.1.44标准化生产效果评价 12202241.1.45农业标准化认证概述 13184021.1.46认证流程与要求 13263991.1.47农业标准化评价 1323659第七章农业产业链品牌建设 13290401.1.48战略目标制定 13189051.1.49战略实施路径 13224341.1.50宣传策略 1443261.1.51推广手段 1415871.1.52品牌保护措施 14102921.1.53维权策略 1419684第八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15198171.1.54引言 1551331.1.55农业产业链融资渠道概述 15275741.1.56农业产业链融资渠道优化 1554811.1.57引言 15112571.1.58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概述 15318121.1.59农业保险产品创新策略 1688641.1.60引言 16123521.1.61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类型 16291741.1.62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1626370第九章农业产业链人才培养与培训 17111381.1.63背景与意义 17154961.1.64构建目标 17208861.1.65构建内容 17202191.1.66背景与意义 1787841.1.67培训与推广内容 175631.1.68培训与推广方式 18244661.1.69背景与意义 18287511.1.70培育目标 1891441.1.71培育内容 18307301.1.72培育方式 184383第十章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政策与法规 1878581.1.73政策目标 19232191.1.74政策主体 19273771.1.75政策工具 19220481.1.76政策实施 19181221.1.77农业法 1931631.1.78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19108611.1.79农业技术推广法 1991141.1.80农村土地承包法 1978961.1.81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2056281.1.82加强监管制度建设 20241631.1.83加大监管力度 206161.1.84提升监管能力 20190991.1.8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20第一章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概述1.1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意义1.1.1引言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其对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1.1.2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概念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是指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服务等多个环节中,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政策引导等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1.1.3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重要性(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保证粮食质量,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提高农业效益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通过优化产业链结构、提高产业链运行效率,降低农产品损耗,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3)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提高农产品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4)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手段,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二节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国内外现状1.1.4国内现状(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为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2)技术创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取得显著成效。如绿色防控、智能农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3)产业链整合我国农业产业链整合程度不断提高,产业链条逐渐完善。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逐步实现一体化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1.1.5国外现状(1)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农业产业链发展水平较高,农产品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2)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落后、资金不足、市场发育不完善等。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等,在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3)国际合作在国际合作方面,各国通过加强交流、共享技术、拓展市场等途径,推动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如全球农业研究与发展合作组织(GARDE)等国际组织,为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提供了平台和资源。第二章农业生产环节质量提升第一节种植环节质量提升1.1.6优化种植结构(1)遵循区域特色,根据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科学规划种植布局,实现作物多样化、轮作和间作。(2)结合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优质、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1.1.7提高种子质量(1)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格种子质量检测,保证种子质量合格。(2)推广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种子,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1.1.8加强栽培管理(1)科学施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2)合理灌溉,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实施节水灌溉。(3)加强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农药使用。(4)适时收获,保证农产品品质和产量。1.1.9推广现代农业技术(1)推广设施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2)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第二节养殖环节质量提升1.1.10优化养殖结构(1)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调整养殖品种,发展特色养殖。(2)实施标准化养殖,提高养殖效益。1.1.11提高饲料质量(1)严格饲料生产质量监管,保证饲料安全。(2)推广优质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1.1.12加强养殖管理(1)实施科学饲养,提高养殖效益。(2)加强疫病防治,减少养殖损失。(3)提高养殖废弃物处理能力,减少环境污染。1.1.13推广生态养殖技术(1)推广循环养殖、立体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加强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养殖产品质量。第三节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1.1.14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1)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责任。(2)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1.1.15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1)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许可制度,保证生产企业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2)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1.1.16推广绿色农业投入品(1)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绿色、环保的农业投入品。(2)推广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绿色农业投入品,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1.1.17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指导(1)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指南,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2)开展农业投入品使用培训,提高农民使用农业投入品的技术水平。第三章农产品加工环节质量提升第一节初加工环节质量提升1.1.18目的与意义初加工环节是农产品加工质量提升的基础,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本节旨在明确初加工环节质量提升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保证农产品初加工过程符合质量要求。1.1.19质量提升措施(1)严格原料筛选:保证农产品原料质量,挑选新鲜、无病虫害、无污染的原料进行加工。(2)优化加工工艺:根据农产品特性,采用科学的初加工工艺,如清洗、去杂、切割等,降低原料损耗,提高产品质量。(3)加强卫生管理:加强加工场所卫生管理,保证加工设备、工具及操作人员符合卫生要求,防止交叉污染。(4)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初加工质量检测体系,对加工过程中关键环节进行质量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第二节深加工环节质量提升1.1.20目的与意义深加工环节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渠道具有重要作用。本节旨在探讨深加工环节质量提升的方法和措施,以实现农产品资源的优化配置。1.1.21质量提升措施(1)引进先进加工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2)加强产品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的附加值。(3)优化产品包装设计:针对不同市场和消费需求,优化产品包装设计,提高产品外观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4)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保证农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信任度。第三节加工设备与工艺改进1.1.22设备改进(1)更新设备:淘汰陈旧、低效的加工设备,引进高效、环保、节能的新型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2)设备维护: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提高产品质量。(3)优化设备布局:根据加工工艺要求,优化设备布局,提高生产线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1.1.23工艺改进(1)优化加工流程:对现有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简化流程,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2)引入智能化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整体质量水平。第四章农产品流通环节质量提升第一节农产品运输质量保障1.1.24运输前的准备工作(1)农产品分类与包装:根据农产品的种类、特性及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分类和包装,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害。(2)运输工具的选择:选择适宜的运输工具,如冷链运输车辆、普通运输车辆等,以满足不同农产品的运输需求。(3)运输路线规划:根据农产品运输的距离、时间、成本等因素,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保证农产品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1.1.25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保障(1)温湿度控制:对于需要冷链运输的农产品,应严格控制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因温度波动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2)避免碰撞与挤压: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农产品之间发生碰撞与挤压,减少损失。(3)定期检查与维护:对运输工具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保证运输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农产品损失。(4)信息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保证农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第二节农产品储存保鲜技术1.1.26农产品储存保鲜原则(1)根据农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方法,保证农产品品质不受影响。(2)保持储存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微生物污染。(3)控制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延长农产品保鲜期。1.1.27农产品储存保鲜方法(1)冷藏保鲜:通过降低温度,减缓农产品的新陈代谢速度,延长保鲜期。(2)气调保鲜:通过调整储存环境的气体成分,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农产品保鲜期。(3)食品添加剂保鲜: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农产品保鲜期。(4)真空包装保鲜:通过真空包装,减少农产品与空气接触,降低氧化速度,延长保鲜期。第三节农产品市场准入与监管1.1.28农产品市场准入(1)制定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包括产品质量、安全性、包装标识等方面。(2)对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进行资质审查,保证其具备合法经营资格。(3)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1.1.29农产品市场监管(1)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2)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体系,及时发觉和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3)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4)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水平。第五章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第一节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1.1.30建设背景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旨在整合各类农业数据资源,提升农业产业链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1.1.31建设目标(1)完善农业数据资源体系:收集、整合、共享各类农业数据资源,构建农业大数据资源库。(2)提高农业数据分析能力: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政策制定、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3)促进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1.1.32建设内容(1)数据采集与整合:建立农业数据采集体系,整合各部门、各领域的农业数据资源。(2)数据存储与管理:构建农业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平台,保证数据安全、高效存储和调用。(3)数据分析与挖掘: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政策制定、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4)数据应用与服务: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为部门、农业企业、农民等提供数据查询、决策支持等服务。第二节农业互联网应用1.1.33发展背景“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互联网应用旨在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产业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1.1.34应用目标(1)优化农业资源配置: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1.1.35应用内容(1)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在线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农业物联网: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信息互联互通。(3)农业智能技术: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第三节农业信息化技术培训1.1.36培训背景农业信息化技术培训旨在提升农民信息化素养,提高农业产业链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1.1.37培训目标(1)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使农民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2)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一批具备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3)促进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1.38培训内容(1)信息化基础知识:培训农民了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基础知识。(2)农业信息化技术:培训农民掌握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农业智能技术等应用。(3)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农民进行实际操作,分析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4)政策法规与市场分析:培训农民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市场需求,提高农业产业链质量。第六章农业产业链标准化建设第一节农业标准体系构建1.1.39标准体系概述农业标准体系是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基础,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构建农业标准体系,旨在明确各环节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要求,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链整体质量。1.1.40标准体系构建原则(1)科学性:以科学研究和实践为基础,保证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完整性:涵盖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3)可操作性:标准体系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推广和执行。(4)动态性: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更新和完善标准体系。1.1.41标准体系构建内容(1)制定农业投入品标准: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标准。(2)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3)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农产品质量等级、安全卫生、包装标识等要求。(4)制定农产品流通与消费标准:包括仓储、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质量要求。第二节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1.1.42标准化生产概述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农业标准体系进行操作,实现农产品质量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产方式。1.1.43标准化生产推广措施(1)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对标准化生产的认识。(2)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以示范区为载体,展示标准化生产的成果,引导农民学习应用。(3)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组织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保证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落地实施。(4)政策扶持与激励: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1.1.44标准化生产效果评价(1)评价农产品质量:通过检测农产品质量,评估标准化生产对农产品质量提升的效果。(2)评价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标准化生产对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3)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标准化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证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农业标准化认证与评价1.1.45农业标准化认证概述农业标准化认证是指对符合农业标准体系要求的农产品、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产业链各环节进行认证,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链整体质量。1.1.46认证流程与要求(1)认证申请:农业生产企业或农产品生产者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2)现场审核:认证机构对申请者进行现场审核,评估其是否符合农业标准体系要求。(3)认证结果公示:将认证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4)认证证书发放:对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发放认证证书。1.1.47农业标准化评价(1)评价体系:建立农业标准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2)评价周期: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市场需求,定期进行农业标准化评价。(3)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政策制定、企业信用评级、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推动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第七章农业产业链品牌建设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产业链品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为本章关于农业产业链品牌建设的内容,包括农业品牌战略规划、农业品牌宣传与推广以及农业品牌保护与维权。第一节农业品牌战略规划1.1.48战略目标制定农业品牌战略规划的核心是明确品牌战略目标。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企业实力和行业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品牌战略目标。具体包括:(1)确定品牌定位:明确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价值。(2)设定品牌愿景:描绘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期成果。(3)制定战略措施:根据品牌目标,制定具体的战略措施,包括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品牌传播等。1.1.49战略实施路径(1)加强品牌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品牌管理体系,保证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2)提升产品品质:以优质产品为基础,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3)优化品牌形象:通过视觉识别系统、企业文化等手段,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4)拓展市场渠道: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品牌市场份额。第二节农业品牌宣传与推广1.1.50宣传策略(1)媒体宣传: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品牌信息,提高品牌知名度。(2)线上线下活动: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增加品牌曝光度,吸引消费者关注。(3)口碑营销:通过口碑传播,提高品牌美誉度。1.1.51推广手段(1)产品展示:在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上,展示品牌产品,提高品牌形象。(2)网络营销: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开展品牌推广活动。(3)合作与联盟:与其他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同推广品牌。第三节农业品牌保护与维权1.1.52品牌保护措施(1)注册商标:及时注册商标,保证品牌权益。(2)专利申请:对创新产品和技术申请专利,保护品牌核心竞争力。(3)版权保护:对品牌标识、广告语等原创内容进行版权登记。1.1.53维权策略(1)监测市场: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发觉侵权行为及时采取措施。(2)法律手段: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品牌合法权益。(3)协调沟通:与部门、行业协会等沟通协调,共同打击侵权行为。通过以上措施,加强农业产业链品牌建设,提升农业品牌价值,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第八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第一节农业产业链融资渠道1.1.54引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节主要探讨农业产业链中的融资渠道,以期为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持。1.1.55农业产业链融资渠道概述(1)资金支持:通过财政补贴、贴息贷款、农业担保等方式,为农业产业链提供资金支持。(2)金融机构融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为农业产业链提供信贷支持。(3)直接融资: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为农业产业链企业提供资金。(4)产业基金:设立农业产业链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链。(5)融资租赁: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为农业产业链企业提供设备、技术等支持。(6)互联网融资: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产业链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1.1.56农业产业链融资渠道优化(1)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链融资的支持力度。(2)优化金融机构布局,提高金融服务水平。(3)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科技,提高融资效率。(4)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第二节农业保险产品创新1.1.57引言农业保险作为农业产业链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风险防控具有重要作用。本节主要探讨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以满足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需求。1.1.58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概述(1)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将更多农业产业链环节纳入保险保障范围,提高农业风险防控能力。(2)创新保险产品类型:针对不同农业产业链环节,开发特色保险产品。(3)优化保险条款:简化保险条款,提高保险理赔效率。(4)引入保险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保险产品设计、承保、理赔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5)建立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再保险、风险池等方式,分散农业保险风险。1.1.59农业保险产品创新策略(1)政策引导,鼓励保险公司创新农业保险产品。(2)深化与农业产业链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需求,开发针对性保险产品。(3)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引入保险科技,提高保险产品竞争力。(4)完善农业保险监管体系,保证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合规、稳健。第三节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防控1.1.60引言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防控是保障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探讨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的类型及其防控措施。1.1.61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类型(1)信用风险:农业产业链企业信用状况不佳,可能导致融资违约。(2)市场风险:农业产业链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可能导致金融风险。(3)操作风险: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善、操作失误等可能导致金融风险。(4)法律风险: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可能导致金融风险。(5)自然灾害风险:农业产业链受自然灾害影响,可能导致金融风险。1.1.62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防控措施(1)完善农业产业链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2)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融资审批准确性。(3)加强农业产业链市场研究,合理预测市场风险。(4)优化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降低操作风险。(5)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农业产业链金融监管。(6)建立农业产业链风险分散机制,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第九章农业产业链人才培养与培训第一节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1.1.63背景与意义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是提升农业产业链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1.64构建目标(1)建立完善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农业产业链发展需求。(2)提高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3)优化农业人才结构,推动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1.1.65构建内容(1)完善农业教育体系: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2)加强农业人才培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企业管理培训等,提升农业人才业务水平。(3)搭建农业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农业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农业人才交流与合作。(4)实施农业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农业人才,提升农业产业链创新能力。第二节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1.1.66背景与意义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是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农业劳动者技能、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1.1.67培训与推广内容(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针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2)农业新技术推广: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新技术在产业链中的应用。(3)农业信息化培训:普及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劳动者信息化素养。1.1.68培训与推广方式(1)面授培训:组织专业讲师进行现场授课,提高农业劳动者技能水平。(2)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远程在线培训,扩大培训覆盖范围。(3)实地观摩:组织农业劳动者参观学习先进农业技术,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第三节农业职业农民培育1.1.69背景与意义农业职业农民是农业产业链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培育农业职业农民对于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1.70培育目标(1)提高农业劳动者职业素质,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水平。(2)培育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农业职业农民。(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件-第9章 第6部分(渐开线圆柱齿轮检测)
- 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中东市场拓展与中医药文化推广报告
- 工业互联网网络运维 课件 任务5.6-6 边缘网关管理-任务训练
- Unit+4+Friends+Forever+Using+language+Listening+and+Speaking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 毕生发展心理学(第2版)课件 第一章 发展心理学概述
- 数学逻辑题目及答案
- 四川省安全员a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泰安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 典当财务管理办法
- 养老运营管理办法
- 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题库【达标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康复医疗服务与服务模式创新实践
- 2025年厂级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船舶设备售后服务体系及维护保养方案计划
- 2025年初级(五级)健康照护师(五级)《理论知识》试卷真题(后附答案和解析)
- 隔离品区管理办法
- 盐城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19常见的碱》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课件
- 高中英语必背3500单词表完整版
- (新版)中国联通政企智慧运营考试题库(含答案)
- 材料进场清单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