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02常见命题情境与技巧解读
目录
情境1学术情境
情境2传统文化情境
情境3生产实践情境
情境4生活实践情境
【情境11学术情境
-题型解读
学术情境:以学术研究成果或学术问题为命题情境,对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要求较高。例如,以某一地理
学科的研究课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前沿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等,
也是近两年高考试题情境来源的主要类型之一。
■题型专练
典例
1.(2024・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
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
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
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
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
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积雪
⑴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
⑵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⑶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答案】⑴夏季,冻土融化更多,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部分转化为多年
冻土活动层,多年冻土层变薄。
(2)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全球变暖,雨水增加,补给河流;冻土融化,热融湖水外泄,补给河流;冻土融
化,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补给河流。
⑶冬季河流补给较少;1980~2019年气候变暖,冬季部分积雪融化和雨水补给河流;夏季地表水下渗增加,
地下水增加,冬季地下水补给河流增多;导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
【分析】本题以北极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变暖、水循环、冻土变化等相关
知识和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详解】(])全球变暖,平均温度升高,夏季,冻土融化更多,多年冻土层部分转化为季节性冻土,季节
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多年冻土层部分转化为多年冻土活动层,多
年冻土层变薄。
(2)由图可知,地表有积雪,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的降雪可能部分转化为降雨,
雨水增加,补给河流;随着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形成多个热融湖,热融湖水外泄,补给河流;冻土融化,
南水、积雪融水等地表水下渗增加,增加了地下水,地下水再补给河流。
(3)冬季气温低,河流的补给较少;由材料可知,1980〜2019年气候变暖,可推测冬季部分积雪融化补给
河流以及雨水补给增加;夏季冻土融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增加,冬季地下水水位相对较高,河
流水位较低,地下水补给河流增多,最终导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
【情境2]传统文化情境
-题型解读
聚焦传统文化情境:以传统文化元素为背景,挖掘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比如古代建筑的布局与当地地理
环境的关系,传统农耕文化中的地域特色等,使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深入掌握地理知识并能灵活
运用。
■题型专练
典例
2.(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石器时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区一直在沉降。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为河网交错、局部有小湖分布的
平原地貌景观。东晋、南朝之际,受长江荆江段兴筑堤坝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水分两股进入该地区,干扰
该地区水系,在该地区迅速形成大湖景观。之后洞庭湖不断扩张,在宋代达历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
来,长江含沙量持续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渐由以“春溜满涨”为主转变为以“夏秋连涨”为主。至清
代中叶,洪水期洞庭湖面积扩张至历史鼎盛。图1示意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水系,图2示意明末清初该地
区水系。
(31)简述宋代以来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满涨”为主逐渐转变为"夏秋连涨"为主的原因。
(2)解释宋代以后洞庭湖在面积扩张的同时深度变浅的原因。
【答案】(1)湘、资、沅河等河发源于洞庭湖流域南部(南岭和云贵高原东部),雨季早(4、5月份)。长江
在洞庭湖以上流域雨季晚且长,形成夏秋连续洪水期。长江夏秋洪水远大于湘、资、沅等河春季洪水。宋
代之前,洞庭湖洪水主要受湘、资、沅等河影响,以"春溜滞涨”为主;宋代以来,受长江洪水影响越来越大,
洞庭湖洪水逐渐变为以"夏秋连涨"为主。
(2)宋代以后,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增加,进入洞庭湖的泥沙量不断增加,泥沙在湖盆沉积速度快于湖盆
沉降速度。
【分析】(1)宋代以来,长江含沙量持续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渐由以“春溜满涨"为主转变为以"夏秋连
涨”为主。读图可知,湘、资、沅河等河发源于洞庭湖流域南部,四五月份即进入雨季,雨季来临较早;而
洞庭湖以上流域雨季相对较晚,同时受气团影响,雨季停留时间较长,形成夏秋连续洪水期。长江夏秋为
汛期,洪水远大于湘、资、沅等河春季洪水,宋代之前,洞庭湖入湖水量主要来自湘、资、沅等河流,这
些河流主要位于长江南岸,流域纬度较低,春季受冷暖气团影响,多降水,入湖径流量大,湖泊水位升高,
出现"春溜满涨";宋代以后,随着荆江河床泥沙的不断淤积,洪水位持续抬升,使得洞庭湖受长江来水的影
响越来越大,长江倒灌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增大,洞庭湖洪水逐渐变为以"夏秋连涨"为主。
(2)洞庭湖面积扩张与其水系受到的人为干扰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荆江段修筑的堤坝,改变了湖水的自然
流动模式,使原本以春季为主的汛期转变为夏秋季节的汛期。这种干扰导致湖水在夏秋季节时水量显著增
加,进而促进了洞庭湖面积的扩张。洞庭湖水深变浅的原因与长江干流的含沙量持续上升有关。同时,湘、
资、沅、澧四水挟带的泥沙也不断增多,这些泥沙随着水流进入洞庭湖区并逐渐淤积。长时间的淤积作用
使得湖底逐渐抬高,泥沙在湖盆沉积速度快于湖盆沉降速度,从而导致湖水深度逐渐变浅。
【情境3】生产实践情境
■题型解读
生产实践情境:涉及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的地理问题。像农业生产中的区位选择、农作物分布与地理
条件的关联,工业布局与原料、能源、市场、交通等地理因素的相互影响等。这种情境有助于考查学生对
地理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能力,从近两年高考试题来看,生产情境是试题情境来源的主要类型之一。
■题型专练
典例
3.(2024•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吉林省辽源市曾经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城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一直由辽源矿业公司
经营。20世纪80年代末期,该市煤炭资源渐近枯羯。2001年以来,辽源矿业公司坚持“以煤为主、多种
经营”的理念,通过开发域外煤矿,使原煤产量不降反增,逐渐发展成为一家集煤炭生产、装备制造、建
筑建材、新能源于一体的现代煤炭企业。
材料二20世纪60至70年代,辽源市纺织林业较为发达。80年代末期,该市国营袜厂效益不断下降。
2000年辽源市“十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突出纺织、轻工业地位”“壮大袜子产业”,将纺织袜业作为
煤炭产业的接续替代产业之一。辽源市东北袜业园于2005年开工建设,现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棉袜生产基
地,园区内企业由最初的40家增至1200余家,通过打造“七天供应链”(如图),园区完成10万双以下
订单的时间较常规节省10余天。
环节1环节2环节3
3“1'时:从接单、报价、打样、72小时:从蹴、包60小时:物流配
生产排产到原材料准备完成。装完成送
⑴说明辽源矿业公司域外煤矿开发对辽源市产业转型的益处。
(2)分析纺织袜业作为辽源市接续替代产业的主要优势。
⑶从企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东北袜业园是如何通过"七天供应链”缩短订单完成时间的。
【答案】(1)避免矿业公司短期内关停、企业工人大量下岗,延缓煤炭产业衰退过程,为辽源市产业转型提
供过渡期;积累资金,以推进产业多样化,助力辽源市产业结构优化。
⑵辽源市纺织袜业发展历史长,有发展基础,所需投入相对较少;纺织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
纳大量人员就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
⑶企业生产环节均在园区内完成,生产链条完整,各生产环节衔接紧密,能够缩短生产周期;园区内同类
袜业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企业间可根据需要相互代工,缩短订单完成时间。
【分析】本题以吉林省辽源市产业转型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涉及产业转型的影响、工业区位优势条件、
工业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
养。
【详解】(1)本题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煤炭产业的有序退出过程提出问题。考生需提取材料一中辽源
市发展背景、辽源矿业公司发展历程等信息,以形成对企业行为的理解。如果辽源矿业公司在域内煤炭资
源渐进枯竭的背景下未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那矿业公司将面临短期内关停以及企业工人大量下岗的情
形。产业转型是一个渐进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辽源矿业公司通过开发域外煤矿,为辽源市产业转型提供
了过渡期。辽源矿业公司开发域外煤矿的策略带来了经济收益的提高,能够进行资金积累,推进产业多样
化,助力辽源市产业结构优化。
(2)本题从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角度提出问题,考生需提取材料二中关于辽源市纺织袜业发展的信息,
并结合材料一煤炭资源渐近枯竭的背景进行分析。首先,根据材料二中"20世纪60至70年代,辽源市纺织
袜业较为发达",可以推出辽源市纺织袜业发展历史长,有发展基础。相较于选择没有发展基础的产业,选择
纺织袜业作为接续替代产业所需投入相对较少。根据材料一阐述的"煤炭资源渐进枯竭”等信息可推测,该
时期辽源市面临工人下岗的问题,而纺织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吸纳大量人员就业。因此,纺织袜
业成为了辽源市煤炭产业的接续替代产业之一。
(3)本题聚焦辽源市东北袜业园的企业集聚提出问题。考生需提取材料二中关于东北袜业园以及"七天供
应链"模式的信息分析园区如何通过"七天供应链”缩短订单完成的时间。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来看,生产环节
均在园区内完成,生产链条完整,各生产环节衔接紧密,能够缩短生产周期。作为全国最大的棉袜生产基
地,园区内同类袜业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企业空间集聚为企业生产带来了益处,即企业间可根据需要相互
代工,缩短订单完成时间。
【情境4】生活实践情境
-题型解读
生活实践情境: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分析居住环境的选址与地理因素的关系,或者日常出行中遇到的天气、交通等与地理知识的联系等。
这体现了高考命题在不变中求变化的特点,不变的是对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变化的是考查方式,通过生
活情境考查学生逻辑思维、信息提取、知识迁移等能力。
■题型专练
典例
(2024・湖南•高考真题)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
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较此影响。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
如左图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右图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道路
被
自
植
人
区居民区
行
行
道
车
道
图例
茂密植被前的细颗粒
稀疏植被前的细颗粒
茂密植被前的粗颗粒
稀疏植被前的粗颗粒
4.理想的采样监测天气是()
A.晴朗微风B.逆温天气C.阴雨少光D.风向多变
5.与自行车道相比,关于人行道上积累最明显的颗粒物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细颗粒茂密植被B.粗颗粒茂密植被C.细颗粒稀疏植被D.粗颗粒稀疏植被
6.在优先考虑降低颗粒物对居民区影响的同时,为尽量减少其对行人的影响,该都市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
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
A.从稀疏到茂密B.从茂密到稀疏C.均用稀疏植被D.均用茂密植被
【答案】4.A5.B6.A
【解析】4.晴朗微风的天气,当地颗粒污染物受外界干扰较少,有利于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七下数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法学概论拓展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试题及答案
- 软件项目的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分析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察试题及答案
- 班级工作计划细致分工
- 仓库工作总结提高计划
-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城环科园联盟2025届七下数学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外科护理团队建设经验分享计划
- 理财目标规划计划
- 班级环境布置与主题创意计划
- 歌舞娱乐场所申请登记表
- GB/T 3098.6-2023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
-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太上感应篇》原文
- (计算机病毒论文)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病毒防护技术运用
- GB/T 39866-2021建筑门窗附框技术要求
- OLT建设方案设计模版
- 11471劳动争议处理(第9章)
- 康复治疗技术运动疗法课件
- 自主探究式教学活动模式结题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