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升本)-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预测试卷4_第1页
大学语文(专升本)-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预测试卷4_第2页
大学语文(专升本)-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预测试卷4_第3页
大学语文(专升本)-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预测试卷4_第4页
大学语文(专升本)-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预测试卷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专升本)-2025年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预测试卷4单选题(共19题,共19分)(1.)北宋时期,第一位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是()A.李清照B.柳永C(江南博哥).苏轼D.李煜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柳永是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是慢词的真正开创者,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使宋词开始由小令阶段进入到慢词时期。(2.)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A.《断魂枪》B.《米龙老爹》C.《麦琪的礼物》D.《苦恼》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米龙老爹》描述了普法战争中法国诺曼底地区一个普通农民为报家仇奋勇杀敌的故事。小说以1870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法国下层社会劳动人民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两句诗出自()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B.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C.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两句,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意为:人的聚合离散与月的阴晴圆缺是一样的,都是自然界的规律,无需感伤。表达了词人旷达乐观的情怀。(4.)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是()A.屠格涅夫B.莫泊桑C.培根D.马克·吐温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法国作家莫泊桑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5.)《日出》的背景是()A.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农村B.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城市C.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城市D.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乡村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曹禺的《日出》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城市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和人间地狱般的黑暗,通过这种对比鞭挞了那个“损不足而奉有余”的社会制度。(6.)《蜀相》是一首()A.五律B.七绝C.七律D.七古正确答案:C(7.)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A.北京B.南京C.西安D.开封正确答案:A(8.)与“古道西风瘦马”构成反衬关系的景象是()A.枯藤老树昏鸦B.夕阳西下C.小桥流水人家D.断肠人在天涯正确答案:C(9.)“逝者如斯”一语出自()A.《醉翁亭记》B.《前赤壁赋》C.《论语?子罕》D.《孟子》正确答案:C(10.)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A.《骆驼祥子》B.《茶馆》C.《龙须沟》D.《月牙儿》正确答案:A(11.)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A.《左传》B.《史记》C.《战国策》D.《国语》正确答案:B(1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排比C.鼎足对D.拟人正确答案:C(1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A.悼亡词B.中秋词C.端午词D.爱情词正确答案:B(1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A.美景依旧,故人已老B.岁月流逝,青春不再C.故国宫殿,令人牵挂D.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正确答案:D(15.)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结构线索是()A.横式结构B.纵式结构C.纵横结构D.自由结构正确答案:B(16.)“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象征、比喻B.象征、拟人C.双关、比喻D.比喻、拟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献愁供恨”是说,远山引起人的愁和恨;“献”与“供”的使用,赋予山以人的情感行为,是拟人手法。“玉簪螺髻”是将山的形状比作妇女头上的玉簪和螺形的发髻,是比喻手法。(17.)“易安居士”是指()A.李清照B.王安石C.苏轼D.辛弃疾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18.)《麦琪的礼物》运用的结构方法是()A.一虚一实,双线并行B.采用两条平行的情节线索C.四条情节线交叉叙述D.追溯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麦琪的礼物》在情节构思上,运用了“一虚一实,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在小说中,作者明写女主人公德拉卖秀发为丈夫买圣诞礼物的过程;而对于男主人公吉姆卖金表为女主人公买圣诞礼物的过程仅交代了整个事件的大致情况。采用这种结构方式,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同时制造了悬念。(19.)《风波》的时代意义在于()A.暴露民众的愚昧落后B.揭露帝制余孽的阴谋复辟C.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D.昭示革命难以唤醒民众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小说《风波》通过辫子风波从历史的层面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摧毁,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封建意识和愚昧落后的精神也没有被消除。问答题(共7题,共7分)(20.)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正确答案:参考解析:1.开始到“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为第一层,后面是第二层。前面写纳客之利,后面写逐客之害。前后形成对比。2.类比法和对比法。3.比喻、排比、对偶。(21.)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诟:____尤:____2.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什么?用的是什么驳论方法和论证方法?3.概括文中的论据,说明其属于什么论据。正确答案:参考解析:1.诟:辱骂。|尤:归罪,怪罪。2.谬论是“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驳论方法是驳斥论据。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3.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论据:一是引绳而绝必有处,二是人之将死其脏腑必先受病。这两个论据都是日常事理论据。(22.)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1.在这一片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2.作者从什么角度来认证这一观点?3.在这一片段中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说理论事?其作用如何?正确答案:参考解析:1.一切快乐都是由精神决定的。2.作者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和体会来论证这一观点,强调人的精神是觉得快乐最重要的根据。3.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来说理论事。比喻的使用增强了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23.)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破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1.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这段文字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3.作者在“偶然”和“意外”上加引号的用意是什么?正确答案:参考解析:1.以姐姐的悲惨命运为例,揭露、控诉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罪恶。2.寄托着作者对姐姐的痛切哀思和对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憎恶与否定。3.姐姐的死既不偶然,也不意外,而是旧式女子的共同命运。(24.)阅读莫泊桑的《米龙老爹》中的几段文字,那匹安静的马等候他的主人。米龙老爹骑了上去,教它用“大颠”的步儿穿过平原走开了。一小时以后,他又看见两个归营的骑兵并辔而来。他一直对准他们赶过去,又用德国话喊着:“救人!救人!”那两个普兵认明了军服,让他走近前来,绝没有一点疑忌。于是他,老翁,像弹丸一般在他们两人之间溜过去,一马刀一手枪,同时干翻了他们两个人。随后他又宰了那两匹马,那都是德国马!然后从容地回到了石灰窑,把自己骑过的那匹马藏在那阴暗的地道中间。他在那里卸下军服,重新披上了他自己那套破衣裳,末了回家爬到床上,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1.这一片段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是什么?2.在这一片段的人物描写中,米龙老爹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3.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正确答案:参考解析:1.行为描写。2.彪悍、机智与勇敢。本段文字通过具体描写米龙老爹孤胆杀敌的过程,表现出老爹面对强敌无所畏惧,沉着对敌,以伪装诱敌,在敌人全无戒心时迅猛出击的剽悍、机智;也以老爹杀敌后安然入睡表现出其行为的正义性,突出了老爹性格上勇敢的特点。3.普法战争时期,沦陷的法国诺曼底地区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历史。(25.)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我的拙笔在这里告诉了诸位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1.文中所说的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2.作者为什么说“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3.从这里可以看出小说赞扬的主要是什么?正确答案:参考解析:1.两个“笨孩子”指的是德拉与杰姆。他们是生活在下层的劳动人民,只能用卖掉自己心爱之物这样的笨法子来为心爱的人买圣诞礼物。2.虽然他们收到的礼物都成为无用之物,但是透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